登陆注册
15621900000020

第20章 两军相遇勇者胜(2)

另一个分化对象是伪军。

伪军里面也分派别。李长江等在长期驻苏北的,叫旧派伪军;另有一派从苏南赶来“清乡”的,叫新派伪军。新派伪军是“清乡”的急先锋,受到小林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也狐假虎威,对旧派伪军看不起,乃至进行打击和吞并。

粟裕的办法是利用旧派,争取把旧派里的伪军拉过来,为我所用。小林实行“高度清乡”,采用“以游击对游击”,若没有熟悉苏中地理的伪军配合不行,伪军如果“私通”了新四军,就等于给新四军提前通风报信,那些“假游击队”的刀自然会变钝。

小林会制造“假游击队”,粟裕投桃报李,也派去了一支“假伪军”,这便是著名的“汤团”投敌事件。

“汤团”指的是四分区内的通海自卫团,乃新四军控制的地方武装,团长汤景延曾在国民党军队内混过多年,有旧交在汪伪政权任职。

“清乡”开始后,粟裕利用汤景延的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亲自策划,让汤景延率全团诈降,正经八百地当起了伪军。

汤景延当着汪伪的官,做着新四军的事,小林的“清乡”计划、兵力部署、装备给养,各种情报都源源不断地通过秘密电台送到粟裕那里。

小林在实施“高度清乡”的同时,还进行“经济清乡”,也就是对四分区进行经济封锁,以及掠夺物资,根据地的供给因此十分困难。汤景延便以补贴部队给养为名,做起了生意,实际是偷梁换柱,暗中向根据地运送军火和药品。

“汤团”在敌人内部潇洒了近6个月,该拿到的都拿到的。后来得知敌人有所怀疑,要予以分割,汤景延才奉粟裕之命,在率部实施“破腹战斗”、摧毁敌据点后,重新回归了根据地。

粟裕评价“汤团”的整个行动是:“好比渔人撒网一样,把网撒下去,等鱼进网后,再果断地把网拉上来。”

到1944年2月,小林的“高度清乡”仍然无法结束,他为此不断哀叹,“江北不比江南”,“工作之困难不待多言”。

这边四分区的“高度清乡”完不了工,那边新四军又借机在其他分区快速发展,小林只好再搞噱头,决定着手对一、三分区实行“扩展清乡”,对二分区实行“强化屯垦”。

获悉小林的计划后,粟裕很犯愁。

先前一师主力已跳出四分区,第三分区被“扩展清乡”后,那里的主力和机关也要转移,这样,两股人马就都只能向北移往二分区的三仓。三仓适于新四军活动,可是它的面积很小,东西和南北均不到百里,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内集中这么多的人和单位,那正是“塘小鱼大”,万一小林再来个“大扫荡”,躲都躲不开。

得开辟一个没人打扰的新区,这个地方,粟裕选的是车桥。

多算则胜

车桥是淮安城东南的一座大镇,镇前河道上有五座桥梁,可俯瞰全镇,形如一个“车”字,是以得名。此镇地理位置相当显要,日军用以分割了一、二分区,并对苏中根据地和苏北根据地进行封锁,堪称敌人的心脏区域。

粟裕早就留意车桥了。他曾利用去军部驻地开会等机会,对车桥及其附近的敌情、地形反复进行过实地勘察,车桥有多少据点,据点里有多少鬼子、伪军,周围的水路、旱路怎么走,乃至于当地买卖好不好做,都问得一清二楚,了然于心胸。

车桥镇的外围有灌满水的深壕,通过深壕之后,里面有许多大小围墙,沿着围墙仅碉堡就有53座,还有许多暗堡封锁地面,可构成绵密的交叉火力网。

新四军进攻敌据点,如果该据点为纯伪军把守,相对容易攻克,有日军在里面会增加许多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日军在防守时一般都比较顽固,极少肯缴枪,而在日本兵的监督下,伪军也不敢说投降就投降。

车桥据点除驻扎一个伪军大队600多伪军外,另有一个日军小队40余人。此外,车桥是驻扬州的第六十四师团和驻徐州的第六十五师团接合部,淮安则驻有第六十五师团所属的独立步兵第六十五大队,这些日军都可向车桥进行增援。

出于这一堆因素,日军一直把车桥视为已经锁在保险箱里的据点,他们给进攻者出的题目实在太难了。

但是这道题没能吓倒粟裕。

5年前的官陡门奔袭战,用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往往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

当然,与官陡门相比,车桥最大的不同,还是内外都要与相当数量的日军对悍。不说倒退五年,即使是黄桥决战前后,粟裕也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不过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几年过去,新四军的力量也在突飞猛进,早非吴下阿蒙。截至1944年年初,全苏中的主力部队已达20个团,计3万多人,而且集中进行过冬季练兵,技战术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只要行动组织策划得当,再坚固的据点都不难攻克。增援方面,两个日军师团部的驻地离车桥都很远,粟裕估计他们不一定来援,主要增援方向可能只会来自于淮安。

粟裕集中了5个主力团,分别为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分区特务团、第一团、第七团和第五十二团,这些部队均是苏中新四军的绝对主力,像第七团、教导团都可以独立完成一场大的战斗,再加上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如此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战史上没有先例。

粟裕肯下如此大的本钱,就是顾虑到淮安等地的日军会赶来增援,新四军必须一边攻坚一边打援。

多算则胜,少算则败,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并不是决定于战役进行当中,而是之前。

自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跟日军打的都是游击战,现在又要再次转型,在游击战中掺入运动战,粟裕对此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他在前期勘察的基础上,对部队的集中时间、攻击路线一一进行了精密计算。

粟裕“组织战斗”理论的关键点是协同作战,这5个团平时各打一处,作战风格也不尽一致,粟裕就把互相了解、特点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成3个纵队、一个总预备队,并适当调整了部队建构和干部。

“老虎团”第七团被列为第二纵队,负责主攻车桥。粟裕专门把七团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叫到身边,斩钉截铁地对他说:“成败胜负,关系重大,哪怕敌人筑了铜墙铁壁,你也要给我砸开它!”

官陡门奔袭战的经验表明,大部队行动必须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做到“奇”和“快”。

车桥一带皆为与官陡门相仿的水网地区,粟裕便发动3万多民兵与群众,在车桥周围筑路打坝,共筑起穿越湖荡、绵延达30里的五条大坝,以便于部队隐蔽接近车桥。

此时新四军在苏北已经树大根深,具备相当雄厚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可谓是一呼百应,与官陡门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筑坝之外,粟裕又组织数以千计的船只,把部队、云梯、担架队运到了车桥附近。

战前的十几天内,粟裕从师部和第七团派出干部,对车桥再次实施侦察,同时通过模拟训练,进行了最后一次练兵。

万事俱备,粟裕突然收到一份敌情通报,日军要向根据地“扫荡”,此时距离车桥战役的预定发起日期仅仅有两天,由第七团组成的第二纵队已经在向车桥开去。

炮群

大战来临之际,怕的是意外干扰,但这个干扰正好被粟裕用来将计就计。

他将师直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梯队,其中一个梯队北移,他自率一个梯队南移,用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日本人果然被迷惑住了,无论是正忙于“清乡”的小林,还是第六十五师团,事先对粟裕的作战意图及部队调动均一无所知。

1944年3月5日凌晨1点50分,二纵队在第三旅旅长陶勇的亲自指挥下,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插车桥镇两翼。

粟裕事先为二纵队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光用于登城的就有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等多种,突击队泅水游过外壕后,便借助这些器材爬过围墙,对通往街心的碉堡展开攻击。

粟裕在车桥战役中采用的仍是一贯的“掏心战”战术,即先进入街心,占领镇内的所有街道,然后四面开花,分割包围,对周围的碉堡逐一攻坚。

官陡门的一幕在车桥再次上演。日伪军被新四军的远道奔袭弄得不知所措,到下午两点,镇内伪军被全部歼灭,所据碉堡也尽遭突破,只剩下日军驻守的被称为是“碉堡中的碉堡”的大土围子。

陶勇决定用“炮群”实施攻击。

新四军原来没有什么攻坚利器,七团通过斜桥伏击战缴到掷弹筒后,粟裕曾把这门掷弹筒调到师部,供军工部研究。一师军工部部长程望曾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造船系,被称为“军工智星”,是军工制造领域的天才型人物,他最终为新四军研制成功了最新型的迫击炮。

普通的迫击炮,只有曲射功能,但“程氏迫击炮”具有曲射、平射两种功能,在对日作战中令日军瞠目结舌,竟然误认为是“俄国造的新式武器”。

迫击炮在火炮家族中最不起眼,属于小炮,粟裕为此提出了“炮群”概念。

所谓“炮群”,按照粟裕的解释,是将许多炮摆在一起,无论大炮小炮,地面炮或是高射炮,它们有的打步兵,有的打碉堡,有的打飞机,有的打坦克,“分工负责,一扫而光”。

“清乡”开始后,粟裕就决定打造“炮群”,他给程望下达指标,要求军工部批量生产迫击炮。

程望利用地下党及帮会关系,从上海采购到机床和钢管,并先后动员150多名技术工人加班赶制,至1944年1月,已生产各种口径的轻型迫击炮300余门以及大量迫击炮弹,开启了一师军工生产的全盛期。

众多迫击炮和一门日式山炮组成的“炮群”,威力果然不同凡响。陶勇先用迫击炮打掉外围,接着又用山炮干掉了大碉堡,日军小队被歼近一半,不过日军在防守时的顽固也是出了名的,仅剩下不到20名鬼子兵,但他们仍能缩到死角继续做困兽斗。

共产党的思想工作是一绝,日军要么不被俘虏,俘虏了十有八九都会加入“反战同盟”,自觉自愿地对日军展开政治攻势。正当车桥战斗相持不下时,苏中“反战同盟”成员松野觉冒着枪弹,主动上前要求劝降,但在喊话时被子弹击中头部身亡。

日本兵枪法很准,导致新四军在使用步兵冲锋时伤亡很大,炮火又打不到,陶勇一时也没了办法。

与此同时,日伪军的增援部队也到了,这是粟裕早就料到的。他在为车桥战役设计的“围点打援”战术中,围点只用一个纵队,打援用了两个纵队,还加上林林总总的其他地方部队。

正如粟裕所预计,第六十四师和第六十五师团离得远,都能来,变成了谁也不来,来的只是驻扎于车桥邻近据点的敌人。

第一个有动静的是三纵队警戒方向,一共来了百余日伪军,但这批人行到中途,便交了“狗屎运”——粟裕在战前组织民兵,利用黑夜在主要通道上埋了雷,不踩到都不可能。

这批日伪军本来人就不多,来车桥显得十分勉强,加上三纵队又给他们来了顿排子枪,觉得反正尽了义务,可以对上面交代了,也就慌不迭地退了回去。

一纵队方向才是大头。

得知新四军突然进攻车桥,独立步兵第六十大队赶紧在淮安进行了集结。淮北地方不小,据点分散,各个据点又都要安排人手,匆促间其实集中不了多少日本兵,最后还得拿伪军来“兑水”,并且只能集结一批走一批。

1944年3月5日,下午4点,在伏击前线负责指挥的叶飞得到报告,淮安日伪军乘坐7辆卡车,于3点15分到达周庄附近。

这是当天的第一批。

鬼风

叶飞根据车辆数目和每辆卡车的载运量估算,第一批日伪军240余人。

打援地形都经过粟裕的精心选择。三纵队埋伏区域呈狭窄口袋形,南面是一条河,由于水流湍急,河岸险陡,来敌很难徒涉,北面是一片草荡,中间芦苇密布,底下全是淤泥,人走是可以走,只要你不怕陷进去。

卡车能通行的,唯有中间的一条公路,很简单,很明了。

在卡车进至阻击阵地前约500米时,伪装突然掀开,新四军的轻重机枪猛烈开火。慌乱中,日伪军闯入了公路以北的坟地,而那里实际是预设的地雷阵。

触发雷、引发雷,一阵接着一阵爆炸,日伪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打援战斗打响时,似乎老天都站到了粟裕和新四军的一边,车桥一带狂风大作,黄沙满天,更令日伪军魂飞魄散。

这不是在北方,是在南方的车桥,如此古怪的天气变化,在当地极为罕见。若是用《水浒传》的手法演绎,就像是粟裕旁边有个公孙胜在行阵做法,呼风唤雨,连车桥老百姓也啧啧称奇,说:“新四军有神灵保佑,所以才会刮起鬼风。”

随后,第二、第三批援兵到达,两批加起来又有300多人,由于被火力所阻过不去,最后全部在韩庄重新集结。

晚上7点,在大队长山泽干夫少佐的指挥下,集结起来的日伪军从正面发动猛攻,但均被一纵队击退。

风沙依旧,杀气如云,一纵队越战越勇,对日伪军进行反冲锋,并从四个方向扑向韩庄。

新四军攻入韩庄后,逐屋争夺,很快便展开了殊死的白刃战,日伪军当场被刺刀拼死的即达60多人。

晚上10点,一名身挂银鞘指挥刀的日军军官被俘。当时他身负重伤,浑身血迹斑斑,但仍在狂呼乱叫,不肯束手就擒。在被抬到包扎所时,该军官已经咽了气。经俘虏辨认,此人正是山泽。

同类推荐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天之骄子霍去病!出版社与秦汉史学家力荐:这是迄今为止,将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结合最完美的有关霍去病的历史小说,历史底蕴深,文学造诣高。作者倾情八年创作,参考了正史、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巨量的匈奴、游牧民族、西域等史料和著作,把关键重大历史事件自然巧妙融入故事,积极正面反映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当汉帝国向匈奴发起反击战之时,匈奴内部亦发生夺位之乱,身有月氏王族血统的月歌在流亡中被关中大侠郭解之子郭允和汉廷贵族霍去病所救,三人机缘巧合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一起投身从戎保疆卫国。曾经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却因各自人生际遇和立场不同,最终决裂,并在汉帝国对匈奴用兵的舞台上,相互扶持或斗争着。
  •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在步入社会前,给孩子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使你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你说的我还在听

    你说的我还在听

    从总裁到明星,她一次次经历,一次次振作,一次次努力,她没放弃生活,因为他没放弃她。遇见欧阳谨可能是尚倌玘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事,从朋友到伴侣,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微笑。最后,这辈子,感谢有你。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本书勾勒中国史学传统的形式和发展过程,揭示《史记》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等方面的联系与规律。
  • 鹤舞曦云

    鹤舞曦云

    (书已完结,大家放心跳坑吧!新书已开,鹤舞前传,喜欢的妹纸欢迎围观,么么哒!)潇洒快活的日子似乎要到尽头,凌卿羽很是沮丧。亲妈抛下她远走高飞,老爹借机想把她打包送人。赐婚就赐婚,可未来的相公却华丽丽的断了袖!青梅竹马的两个备胎,从小就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她就是洪水猛兽。总算一个良心发现,又拍拍屁股去了边疆,不带走一片云彩。……她承认她就是有点贪吃,有点贪睡,有点脱线,有点没脑……世人不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不学无术并非她的错。她偏不信,没人瞧上她的德!
  •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神请高冷

    男神请高冷

    据说那朵高岭之花是男神。嗯,确实很帅,尤其那迷人的小眼神,那精致的面容,那高挑的身材,只可远观。但是为什么没人告诉她,男神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闷骚,又闷又骚,闷起来很闷,骚起来很骚……
  • 冒牌道士的逍遥人生

    冒牌道士的逍遥人生

    我是半吊子修士,阴差阳错的跟了道士师傅。可这师傅却死于所谓的天劫,留下我这么个半大孩子。这叫我咋活下去?那师傅留下的半本手札又不能吃不能喝!为了生存,不得不下山寻找生存下来的途径,不料机缘巧合,结识了妖狐媚儿,在患难之中了解到世界的光怪陆离,更是跟着媚儿去了那虚无之地。无意中掉入幻境,令我窥得天道,可喜,也可叹。揣着满身澎湃的能量,却不知道术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最大的梦想,是在那南羽阁的大街上摆上一个小摊,倒卖那些从世界树幻境之中得来的宝贝。可终究这些都只是幻想,在这个人鬼神混杂的世界中,无数窥视的眼睛在背后盘算着打劫我这个冒牌道士。于是,我不得不四处奔走,游走于强者之间,虽然术法不太会,好在咱有一身抗打的骨头,就算打不死那些敌人,累也要累死他。
  • 论学霸的漫长暗恋史

    论学霸的漫长暗恋史

    水清洋一直以来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学霸和学渣究竟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恋情?叶子旸用行动证明:那是大大滴有可能!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妾非良妻

    妾非良妻

    前一世,她为了一个男人,斗皇后,助贤臣,拉谋士,最后他却害死了她的家人,好友,以及自己最珍爱的知己。她饮尽毒酒,发誓若有来世,绝不入宫为妃,绝不助帝家之人!哪知最后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视她如命的男人一起携手共创繁华!
  • 天极天道

    天极天道

    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暗九大属性各有所长,各种灵根、特殊灵源纷纷出世。在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地球上的绝顶高手金锋与黑暗界的两大高手同归于尽穿越而来,以低等天赋修炼神功、创造灵根、重塑灵源,最终以无敌的姿态踏上天地极限、天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