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7900000022

第22章 一路走来(1)

1.红色童年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人以行动塑造自己的过程。回首往事,我发现自己从小到大做的那些事情,有意为之的也好,偶然为之的也好;主动去做的也好,被动去做的也好,就像一个又一个脚印,组成了一串长长的足迹,一直通向现在的我。时至今日,已到过天命之年的我感受到,只有理解了我过去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才能真正理解现在的我。

我对小时候的记忆并不那么清晰,倒是经常听奶奶、姑姑等亲人讲起小时候的故事。借助这些故事,我理清了生命最初几年的头绪。我出生在1958年,正赶上国内“大跃进运动”的年代,随后就来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饥饿与艰苦是很多人对那一时期的深刻记忆。不过,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并没感到那些年过于受罪。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还太小,还难以体会到大人要面对的种种难处;另一方面一是因为我父亲当时是在军队系统的总政歌舞团从事文艺工作,母亲是国有企业的干部,作为文职军人家庭,条件还算好一些。不过在那样的年代,孩子是肯定不会有现在的营养状况与生活条件的。据说我很小的时候身体比较虚弱,时常感冒发烧,父母担心极了,于是经常带我去看病,在那个人们收入很有限的年代,孩子久病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耽误我的病情,父亲把他早先出访苏联时带回来的照相机都卖掉了。

我从小就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最早的记忆就是前门大栅栏后面那两个胡同里的场景。所以对于老北京的胡同,从小就有那么一种亲切的情结。直到今天,我还住在那样的胡同之中,总觉得同高楼大厦相比,还是在那儿住着更舒服。过去的服务性行业基本都是走街串巷型的,胡同里会时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比如剃头的、卖酱油醋的、卖调料的,当然还有代磨剪子刀具的、弹棉花的、收废品的。他们或挑着担子,或背着褡裢,构成了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就是一个北京民俗的缩影,这是胡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的家当时住在一个独门院落里,那是一个大家庭,除了我家之外,还有我的爷爷、奶奶、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都住在这个院里。那院落是回字形的,建筑分了上下两层,四周方方正正,中间是一个方型天井,跟南方建筑很是相像。我早年是奶奶带大的,在胡同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初时光,所以对这些的印象尤为深刻。

我那时的家离天安门广场很近。印象中,那个年代的天安门广场上是大片大片的草坪。夏天天气很热的傍晚,叔叔、姑姑会带着我去草坪那儿纳凉,广场上大片宽广碧绿草坪让人心旷神怡。那种视觉体验,跟此时由条石铺筑而成的广场给人的庄严肃穆感相比,可真是很不一样呢。

1966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爷爷的成分被定成了地主,他被赶回老家去了。父亲和其他家人也难免受到波及,大家想再一起住在那个院落里肯定是不可能了。之后,父亲就把我接到了他单位的机关大院里,那儿就是坐落在新街口外大街上的总参大院,至今它也没换过地方。我就是在这个大院里长大的,当时国家给总政歌舞团和话剧团在这里特批了两栋住宅楼,此外院里还住着总参及部队各系统其他部门的人员,管理局、防化部、作战部……一大堆部队家庭都在里面。那时候我人小,就觉得院子大得不得了。大院里连小学都有,于是我便同那些部队子弟一道踏入了校门。

“文革”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随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也都有了印象。别看那所机关小学不大,学校该搞的运动它是一项都没少。1969年发生“珍宝岛事件”时我正读着三年级。正逢国内的“备战、备荒、为人民运动”,人们都在挖防空洞,学校也组织学生们去工地动手帮忙,大院里的地洞挖得到处都是。据说那时候整个北京市地底下都有很多防空洞,很多都是按照防御核武器攻击的标准修建的,不但墙体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就连入口都装有厚重的金属密闭门。相比之下,我们大院挖的防空洞相当简陋,挖出一个“猫耳洞”形式的大深坑,然后用上挖出的黄土拌上水泥石灰规整洞体的表面。当今的孩子课余时间学的都是钢琴、声乐什么的,我当年学的可是防空工事构建,想想都觉得幽默。

文革时期,这些家长虽说是总政歌舞团和话剧团的演员,但总也没时间在家里住。那个年代,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组成工作队到部队作训建设的一线去演出,所以全都常年不在家。于是,大院里就出现了那样一种特殊的现象。家长几乎都不在,每天在大院里活动的全都是孩子,各单位会委派一两个大人留守,以管理我们这帮孩子。好在我们这帮孩子也都是在院里的机关小学上学,管理很方便,放了学他们会监督几个孩子一起学习,其间还可以给孩子解答些疑难问题。孩子们吃饭的问题通过大院食堂解决,到了饭点我们就会去食堂拿着饭票排队买饭。虽说这段日子少了父母的陪伴,令我倍感孤单,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事事要靠自己的心态,并且让我更深地投入到同小伙伴们的人际交往中去,对成长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个年代,大一些的孩子都争着去当红卫兵,他们以大中学生居多,我那时是小学生,年纪还太小,只能算是红小兵,所以就是在一边看看。但是看着他们狂热无比地呐喊、东奔西走地折腾,还动不动就搞个斗争,留下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我就是这样在部队机关的环境下长大的,后来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等表现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很多场景都让我感到似曾相识。不过与其他部队孩子相比,我们也有比较特殊的一面,因为我家所在的那两栋楼是属于总政歌舞团和话剧团的,这群孩子普遍都出生在文艺家庭,无形当中都受着父母职业的影响、受着家庭氛围的熏陶,很多人都多才多艺的。

受我们在总政两团从事文艺工作的父辈影响,我这代人中确实出了很多很多才华卓著的文艺工作者,像名曲《军港之夜》的演唱者苏小明、当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高山下的花环》的主演——著名实力派影星周里京,还有指导过《汉武大帝》、《孔子》等影视巨作的大导演胡玫……总政大院如此密集地造星,看来还真不能仅仅用偶然来解释。此外,曾经指导《综艺大观》节目的中央电视台导演陈雨露与曾在国外多次同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世界巨星合作献艺的男中音歌唱家田浩江都是跟我从小一块长大的,而且那时田浩江就住在我家对门。我们这一代人普遍受到了父辈的艺术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那个年代,孩子们也没有很多条件去刻意地学些什么,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在于这种无形的东西。

我父亲那时是总政歌舞团的一位舞蹈编导,之前是一位职业舞蹈演员,父亲算得上是国家第一代具备自主创作能力的舞蹈家了。从小我们就对舞台表演与艺术思维耳濡目染,再加上文革时期,样板戏比较流行,学校经常组织大家传唱表演,客观上为孩子们提供了练习机会,久而久之,兴趣成为了事业,所以我们这帮孩子现在绝大部分是在搞艺术。

现在的人总会觉得,在文革那个年代,政治学习会占据日常生活的很大比重。其实呢,那不叫政治学习,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政治学习”的概念,而纯粹就是时时刻刻都在讲政治,无论算术还是语文,课本上每段课文之前都有一段毛主席语录,人们每天必讲政治都成了习惯,就像是人生存就要呼吸一样,单独的政治学习反而不多见了。小红本的毛主席语录,肯定是要时时揣在身上的,其中某些选文今天的学生们也在读,比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每天到食堂吃饭之前,大家都要先一起背上一段毛主席语录,跟基督徒们用餐前要一起祈祷是何其的相似。

然而当时孩子们能真正从学校学到多少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却不得而知。时至今日,很多人会说,经历文革的那些年轻人——比如“50后”、“60后”都是被弃置于文化荒漠中的“被毁掉的一代”。但我认为并不完全是这样,“学习”这个概念在我们那个时代别有另外一种意味。那的确是一个文化极度匮乏的年代,别说电影音乐,就连图书都几乎全禁了。图书馆统统不再开放,就剩八个样板戏了。也正因如此,经历过的人才会格外珍惜文化知识与学习机会。同时,客观而言,那个时期也造就了我们一段心态上轻松愉快的童年。那种孩子们的欢乐无羁生活状态就像王朔原创、姜文指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所体现的一样,电影背景取材的一个重要原型就是我们生活的部队大院。我们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要终年持续面对升学与就业带来的压力,也就能有相对更加独立与自由的思维空间。

同时,我们会私下里广泛地接触涉猎包括世界名著、武侠小说、手抄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化资源。我们在部队大院里还有一个好处,即便公开渠道中无书可读,家里的藏书毕竟还有很多都是在的,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为了战胜心中无聊,满足文化饥渴,那时谁家里有一本什么书,不管什么书,都会拿出来跟大家一同传阅。比如说,今天我借你看,明天早上你就得还给我,那你还真就得一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因为后面还有好多人排队等着看呢。

除了传阅过去的书,还会传抄手抄本。在当时,地下手抄本成了原创文学的唯一形式,这种书的题材虽杂,但是往往能让人读到前所未见的新故事,作家张宝瑞当年秘密创作的《一只绣花鞋》谍战文学系列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但还是有很多经典名著当时几乎找不到,比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不过此外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我都找得到,《西游记》我三年级就看完了,那真的是有点书就会拼命地读。后来我又开始读世界名著,比如《基督山伯爵》、《牛虻》等,就算一时找不到书,只要身边有年龄大的孩子先看了什么书,就让他把它当故事讲给我听。之后这甚至成了个小伙伴们的集体活动,只要有人读过了某本新书,晚上就会有一群孩子就围着他听书中的故事。如果听了觉得很感兴趣,就开始拼命找那本书。到了现在,你要是问一个十岁的孩子读没读完《三国演义》,得到的答案八成是否。而那时的我们,别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早就读完了。

当然,连禁止的书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文革时期公开出版的书了,作家浩然写的《金光大道》、《艳阳天》,我们都是第一时间读完的。那个年代上市的书绝对不用担心销路,只要是本小说,在书店一上架就肯定会被立即抢光。就算是这样,能买到书的人也仍然是少数。把书拿到手了,人一晚上就能看完,因为就得一天之内赶紧看完,不然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看,明天就会有好多人要来借了。比如说《基督山伯爵》,我们传阅的那个版本有四册,那样的鸿篇巨作,现在一个本科生一周能读完不错了,我拿到手一晚上看两册,两天就全读完了。这是由于后面总有人等着我,他们会一直催,一个劲儿地问我看没看完,看完了就赶紧给他们。因而,对于国内外的很多名著,我们年纪还不大时就都读完了。

客观而言,不能说我们像那样飞快地把书读完了,对它们就能有多深的理解,但是单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来说,上至经典名著,下至当代文学,在那个年代能读的书,我们还真都读过了,这个覆盖面在今天看来也不可谓不宽。能够读过那么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故事,对人精神内涵与知识储备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换了今天,青少年的娱乐方式五花八门,又是网络,又是手机,他们可以玩游戏、看视频、发微博、聊微信,很多人玩都玩不过来,还哪还有心绪去静下来读书呢?平时一问在校的本科生,很多课程要求要读的名著他们都还没读过,其他的书就更不用指望了。

所以说,我觉得文革期间的文化饥渴,反而给年轻人带来了别样的学习欲望。这让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很多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在日后形成了一种独到的思想观念,重知识,想读书,爱学习,也在很多领域涌现出了国家所需的人才,就好比之前我谈到的从部队大院走出的那些明星,这里面都有一定的前因后果。

与现在的很多孩子更喜欢在家玩电脑、玩手机不同,我们小时候一没事就走到户外找小伙伴们一起玩。女孩子喜欢跳皮筋、跳房子、过家家,我们男孩子则喜欢玩对抗性强的“攻城记”、“骑马打仗”、“官兵捉贼”等团体游戏。这些互动游戏不但好玩,还让孩子们之间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沟通与活跃的气氛,这对促进孩子们在人生心态与沟通能力上的成长都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这些活动都有很强的运动性,使孩子们成长中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所以那时过胖的孩子也比现在少得多。

我小时候也特爱玩,小学时“弹球”弹得十分棒,到了中学又迷上了“斗蛐蛐”,一到秋天就跑到院角、草丛中去搜索心仪的“战将”,几个小伙伴总带着最近最得意的蟋蟀聚在一起,捉对厮杀,一决胜负。一旦赢得了一轮比赛的冠军,高兴得简直都要跳到天上去了,因为蟋蟀们一系列激烈的“角斗”实在是太扣人心弦了。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热门推荐
  • 帝后传奇:后位放着,让我来

    帝后传奇:后位放着,让我来

    迟薇一直都有狗屎运的眷顾,无论是二十一世纪时没有炸死,还是就如同现下穿越来说,也是直径给人送到未来大BOSS府邸的。虽然她不想要这份荣誉,可为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安分,她仍旧决定选择接受这个无良的现实。好吃好住好穿的米虫生活没啥不好,反正老公也不要自己暖-床。在看看外带未来嫡福晋入府挑衅。迟薇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反正还不晓得她呆到哪一天去,这个地方得罪了谁都不是这么好混…可是,怎么一直都没人告诉她…原来她就是顶着那个姓氏非常牛逼的钮钴禄氏,历史上活的最久的皇太后弘历的亲妈???
  • 大玄空

    大玄空

    天元,天之本源!天元大陆,无尽雾霭重重笼罩。华夏先祖的足迹,在这里处处可见。萧千绝,一个古武世家子弟,被病魔折杀。异域重生,借尸万魔之祖“魔祖”的遗体还魂……由此开始,一个仙佛并起,妖魔横行,百族林立的大千世界开始呈现。热血喷发,欲望沸腾,激情燃烧。踏歌而行,剑舞东南,玄空一切!追寻着祖先的足迹,在无尽的生死之间,热血燃烧的战斗之中,一个个上古秘辛如同画卷徐徐开展……
  • 神级黄金瞳

    神级黄金瞳

    不小心获得了透视能力!我的春天到了吗?屌丝如何快速逆袭?在线等。
  • 繁华人生

    繁华人生

    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陈有山在高考的战场上一败涂地,人生的分水岭在这里划开。无视同学们的嘲笑,无视村里人的同情,他背着一个背包,带着一份牵挂,独自来到京城开始另一种人生。繁华世界,很多诱惑,很多选择,也有很多危险。从高考失利到站上人生巅峰,中间这跌宕起伏的经历和惊心动魄的故事造就了陈有山狂妄的人生。牛X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解释!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古穿未之星际宠婚

    古穿未之星际宠婚

    一个外表柔弱软萌的武力值彪悍的古代女侠穿越了,穿越到了未来星际中,成为一名血统极其纯净的隐形Omega女性。这是一个不合理的世界,女侠所要做的,将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都扭回合理。全星际皆震惊了。Omega柔弱、敏感、武力值负渣,但是这妹子武力值逆天了,肿么破?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暗黑破坏神之兽性刺客

    暗黑破坏神之兽性刺客

    这是个真实的暗黑世界,人类文明在地狱的力量面前摇摇欲坠,战士们前赴后继地与恶魔作战,他们唯一的愿望只是在自己死后,不至于成为被恶魔所操控的骷髅战士……杨科,一个在地球上混吃等死的普通小职员,一觉睡醒后发现自己成了一名暗黑世界的魂战士,一个拥有黑暗天赋的小刺客。残酷的现实让他没太多时间去迷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生存!且看一个普通人,如何逐渐成长为一位拥有强大“兽性”的变态刺客!~~~~~~~~~~~~~~~~~~~~~~~~~~~~~~~~~~~~~~~~~~~~~群号:18809511
  • 你就在身边

    你就在身边

    本人一直热爱文学在于现在小说泛滥的时代,我也为自己做一次应该做的事,写篇小说纪念我和我爱的人!
  • Idle Ideas in 1905

    Idle Ideas in 1905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