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200000001

第1章 得体的谈吐产生影响力

优秀的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人带来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他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怀有怎样的文韬武略。如果他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一节 说话是一门艺术

要是有人问:“你会说话吗?”你怎么想?其实,很多人不会或者说不真正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家父子冬日在一个小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旧时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哇!装的尿多。”人们听了,觉得很不顺耳,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父亲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得欠水平,粗俗的语言难以入耳,令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性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直通通的大实话怎能不让买者感到别扭呢?而那个父亲则算得上是一名高明的推销商。他先赞同顾客的(“大是大了些”),以认同的态度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然后又委婉地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没有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且又十白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的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过一段关于语言的评论,说:“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确实,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有的人缺少“嘴”上的功夫,说话乏“术”,因此,言谈表达往往“言不及义”,以致很难把事情办好,有时甚至还会将好事办砸;而有的人则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有的人甚至能点“语”成金,使所言收到奇佳的表达效果。

解缙陪伴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不料一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深感失望,即命解缙“以诗记之”。这可是个风险极大的事——没钓到鱼乃是件憾事,如果直录其事,则会激怒皇上,岂不是性命不保?但既然皇上有令,如果不录,又是抗旨不遵。不过这难不倒解缙,只见他稍加思索,便诵出一首漂亮的小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明太祖听了开怀大笑。请注意这首小诗,前两句的确是“遵旨而行”的实写,后两句则是巧妙的劝慰——钓不到鱼,那是因为皇上至尊至贵,“凡鱼”不敢上钩。这么一“劝”,皇上乐开了花。

试想,如果解缙没有出色的想象力,不善于用语言将其准确、迅速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取得既直陈其事又劝慰皇上并且保全自己这样“一箭三雕”的效果的。

老子曾经说过:“美言可以市尊。”意思是:美好的言语可取得别人的尊重。不擅“说”的人,可能就注定要一辈子平庸,深谙说话之“术”的人,却能在最不可能处扭转乾坤。据说,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因为编演《窦娥冤》,得罪了统治者。官府要捉拿他治罪。关汉卿得知消息后,连夜逃走。途中,他遇到几名捕陕。

捕头问:“你是干什么的?”

关汉卿川页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捕头明白了:“原来你是唱戏的。”关汉卿又吟道:“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捕头见他如此伶俐,出口成章,便问道:“你是关……”关汉卿笑道:“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捕头本来爱看戏,特别是爱看关汉卿编演的戏,就知道眼前这人便是关汉卿。捉他吧,于心不忍,不捉吧,500两赏银便没了。关汉卿看透了他的心理,便顺口吟道:“台头莫逞强,纵得到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可能是这首诗打动了捕头,他便对另几名捕快说:“放他去吧,这是个疯子。”

关汉卿就这样脱险了。

可见,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说话的艺术,不仅是人际交往中增进感情的催化剂,更是我们摆脱困境达到事业成功的保证。

有位西方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让我们记住他的话!

第二节 说话是一种技能

有些人对于“说”的理解总是难以做到恰到好处。一种是有“说瘾”的人,以说为乐,不论大事小事、与自己有关无关,滔滔不绝,尽管挨了不少白眼,受了不少批评,甚至被冠“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的名号仍不以为意,依旧乐此不疲;另一种是“乌鸦嘴”,他们是天生的批评家,他们的眼里没有白米饭只有沙子,即使是鸡蛋也非要从中挑出个骨头来,结果是人人反感;还有些人,专爱搬弄是非,东家长,西家短,不免落个“长舌妇”的骂名。

实际上,“说”是表达自我、说服别人、沟通外界的一种手段。能说,不一定就要喋喋不休;会说,也绝对不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就像武侠小说中描绘的真正的高手不用兵刃,摘花飞叶都能伤人一样,真正会说的人很少长篇大论,常常是片言只语,就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我们应该把“说”看成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种技能,一门艺术,就不是随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也不是谁都能很好地掌握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好话有的时候也会造成恶果,“好心”也成了“驴肝肺”。好钢必须要经过回炉才能炼成,要想说得好,说得妙,不经过头脑的加工是不行的。诸葛亮能够“舌战群儒”,在众英才中口若悬河,靠的不是伶牙俐齿,而是思如泉涌。因此,要学会“说”,要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地运用“说”,你必须要深入地进行思考,谋定而后动。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瓴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王僧虔的回答既说明了事实,又给齐高帝留足了面子,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很多像王僧虔这样巧妙说话的例子,佩服他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跟他们学点什么呢?

说话就好像是火把,当你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说出合适内容的话时,就像在屋里点燃了火把,让屋里充满光明,让别人觉得温暖;反之,你的话就像在屋里点燃了大火,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三节 话一开始就抓住对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说话而言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你想要推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时候,能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对方,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对方,对你“说”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在时间安排上虽不能说是争分夺秒,但也是十分紧凑的。如果你总是说话不在重点上或者说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咸不淡,你肯定抓不住别人的注意力,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甚至有可能让别人感到反感。做到从一开始就能吸引人,就要在说好第一句话上下工夫,从赋予第一句话以足够的新意做起。

有一个人发表演说,目的是说服人们同意投资兴建水电站,开发一处大瀑布的水电资源。

照一般的做法,这样的演讲需要罗列一长串的数字,以有力地说明可能开发出的电能有多少。可是,谁又能记住这些枯燥的数据呢?恐怕连听都让人乏味。

这个人采取一个新办法,在演讲中这样来说明那些数字:“先生们,女士们!你们知道吗?这里蕴藏着多么大的电力资源,如果我们不去开发,那就等于每天从这处瀑布上白白倾倒×××吨牛奶、×××桶石油,或者是×××箱鸡蛋和×××辆汽车……”

这样的介绍,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且深刻的印象,人们的眼前仿佛出现牛奶、石油、鸡蛋、汽车等从瀑布上轰隆隆倒下来的景象。

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每天进行着差不多的工作和生活,而且社会的规范又使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显得千篇一律,不得不墨守成规。在人人相似的环境中待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漠然于惯例了。如果我们说出的第一句话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引不起人们的好奇心,下面的话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美国新闻界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既然人们都习惯了“狗咬人”,那我们为什么不从“人咬狗”开始呢?比如,有一位记者报道新闻时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有个人因为创造出了什么都没有的东西而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这样的说法无异于是“人咬狗”,有些离奇,有些荒诞,也足以让人感到新奇。接着,他又在下面的报道中圆满地解释了这个“悬念”:“这是位科学家,他因为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也许是世界上最纯净的真空,从而获得了这项奖励”。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大众喜欢,老板也会对他刮目相看。

1946年春天,在日本东京,由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准备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哿军指定,庭长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法官韦伯担任,庭长左右手的第二把、第三把交椅成为各国法官争夺的重点。因为这代表该法官所属国在审判中的地位。但由于中国国力不强,庭长在座位安排上把中国排在了美国和英国的后面。

中国法官梅汝璈心想: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一定要争到位处前面的交椅。于是在众法官热烈讨论的时候,他来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如果说我个人的座位问题,我并不在乎。但既然代表国家,我想必须请示本国政府。”大家惊讶地看着他,这位素以冷静理智着称的中国法官怎么头脑发昏了?如果大家全要请示本国政府,到猴年马月才能有个定论啊。梅汝敖看看有了效果,不慌不忙地说出他的理由:“如果各位不同意我请示本国政府的意见,那么我想,既然这个法庭是用来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的座次应当按照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进行排列最为合理。中国受害最烈,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理应排在第二。何况,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哪有今天的审判?该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安排座次,才算顺理成章。”此时,看到法官席开始骚动,梅汝璈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如果大家不赞成,不妨另外用个更有趣的办法:弄个体重测量器,以体重的大小来排座次。”他的话还没说完,众法官已经笑作一团。

庭长无可奈何:“各位法官先生,我们应该尊重梅博士的意见,我建议,重新回议事大厅,进行表决。”

半个小时后,座次顺页序重新排定为:美、中、英、苏、加……

梅汝璈成功了。

应该说,梅汝璈能够取得成功,第一句话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句,下面的过程就不会川页理成章。

万事开头难。说第一句话难,学会“说好第一句话”在一开始也不容易。但你要不断地努力,因为,这很重要。

第四节 把关键的说出来

打蛇要打七寸,否则,徒劳无功不说,还可能激它暴起伤人。

说话也是如此,得说点关键的。就像唱戏,锣鼓喧天折腾半天却不见演员出现,连赔钱赚吆喝都算不上,还叫什么艺术?

有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也很受老板的赏识,但他不太满意自己的薪水,准备要求老板给他加薪。但每当面对老板,特别是当老板说出“什么事”三个字的时候,原先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就瘪了下去,只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了事。经过5次失败后,他终于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大着胆子向老板提出了他的要求。虽然老板感到有点突然,但还是和他就双方的想法、要求等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最后对他的要求表示认可,而且说了句话:“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

生活中很多人就有点像这个人一样,平日里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一到关键时刻就哑火“掉链子”,事后却又免不了后悔不迭自怨自艾。求职时,有的人觉得提条件不好意思,于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结果得到的合同并不满意;工作中,尽管与同事经常交流关系很好,但因为事事谦让,结果别人风光无限,自己却一直是两手空空;面对上司,虽然很重视与他们进行沟通,也懂得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又觉得沉默是金,说话时战战兢兢,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好的主意、好的想法都是别人提出来的,结果很难被提升,一直默默无闻。

有些人说不出关键的东西,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关键的东西,而是不好意思开口,往往是话到了嘴边,又去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确实缺乏这么一点点勇气的话,就看看老鹰是怎么喂小鹰的吧。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老鹰之所以能够成为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与它们的喂食习惯密切相关。老鹰一次能够孵出4~5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猎捕回来的食物虽然不少,但能够送到窝里喂小鹰的却不多,因此每次都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据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哪一只吃。在这种情况下,不争不抢的那些小鹰就会因为吃不到食物日渐瘦弱,直至死亡,存活下来的则是那只最为凶狠的。如此代代相传,老鹰一族越来越强壮。

不难发现,活下来的小鹰并不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强壮,也不是它有什么别的更多的优势,所有的小鹰起点都一样,面临的环境也一样,不同的是活下来的是那些为了生存敢于去争取的强者。自然界是这样的,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公平”永远不可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因为组织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耽误了进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就会遭到淘汰。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我们面对的机会和小鹰一样少,但竞争的对手却是小鹰的无数倍,不把关键的东西说出来,怎么行呢?

马克思曾说,19世纪西方劳动者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谈判时讨价还价,这时双方还是处于对等的地位(当然,在成交后的资本家昂首挺胸、劳动者亦步亦趋是另外一回事)。可时光已经走到了21世纪,而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什么可怕的呢?勇敢地说吧!

当然,勇敢去说不等于不讲策略,不顾实际的乱说,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第五节 关注听者的表情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说不说由你做主,听不听由别人决定。没用的话没必要说,说了也白说,很简单,那是废话。所以,要让听者觉得你说出来的东西有用,至少不至于成为废话,就需要学会关注听者的表情。

关注听者的表情,说俗了实际上就是“察言观色”,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说的话。古人其实并不反对“察言观色”,甚至有的时候还极为提倡。只是到了20世纪,“察言观色”才逐渐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现今,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察言观色”已经成为许多人信奉和推崇的—种极其重要的情商能力。

加德纳博士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对他人脸部表情、声音、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称为人际智能。缺乏人际智能的人,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成功。

当然,“察言观色”不是拍马奉承,关注别人的表情也不是说要投谁所好,要用假话去蒙蔽别人。我们赞同“察言观色”,提倡与人交流时关注别人的表情,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尽量选择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别人能够真正听懂和接受我们所说的内容,增强说话的效果,提高交流的效率。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

齐庄公看重勇力不重视仁义,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武官,而许多有才干的文臣得不到重用。这样的做法慢慢滋长了武官们的骄傲情绪,他们傲视文臣,欺压百姓,搞得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一些大臣进言检举,非但没有使齐庄公改变想法,而且轻者被流放,重者被杀头。

身为齐国的相国,晏子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他没有像别人一样贸然行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进言方式。

一日,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下棋,听说晏子前来求见,就撇下了妃子请这位棋坛高手与他对弈。晏子也不多话,两个人就在棋盘上你来我往地下了起来。晏子在棋局上猛冲猛打,虽然吃了齐庄公不少的子,但在齐庄公的沉着应战下,还是输掉了棋局。齐庄公深知晏子在棋上的造诣要高出自己很多,如此输棋很出乎意料。于是齐庄公就疑惑地问晏子:“相国文韬武咯,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会下得如此差呢?”晏子说:“臣有勇无谋,输棋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接着他又话题一转说:“下棋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光靠勇武是不行的。”

应该说,齐庄公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在晏子的委婉批评下,对自己偏爱武力不重仁义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警觉,但仍旧不能一下子完全转变过来。于是,齐庄公就坦率地问到:“请相国直言,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依靠勇力可以安邦定国的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商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吏,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不能挽救夏、商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光靠勇力而不行仁政,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齐庄公仔细体会晏子的肺腑之言,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表示了感谢,并接受了文武并重,实施仁政以固国本的主张。

从这则小故事里我们不难发现,推销自己,影响别人,让别人听我们的“话”,不是简单的仗义执言就能够办得到的。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进行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调整我们说话的方式往往能够使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更加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关注听者的表情,也是有重点的,除了对方的喜怒哀乐外,对眼睛的观察最为重要。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为“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内心状况。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眼色的“规律”,尽管这些“规律”不一定全部正确,但仅是作为一个参考,也未必不能触发我们的思维,给我们以借鉴。

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如果他的眼神沉静,便说明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你只要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那是因为事关机密,那么你不必多问,只需静待他的发落便是。如果他的眼神散乱,便说明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你不必再多问,这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本领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如果他的眼神凌厉,仿佛有刺,便说明他态度冷淡,如有求于他,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当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如果他的眼神阴沉,便说明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谈,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鸣金收兵。如果他的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说明他是心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进,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甜言蜜语,这是钓鱼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如果他的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说明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而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如果他的眼神似在发火,便说明他此刻是怒火中烧,火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中突了。如果他的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便说明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如果他的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说明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如果不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如果他的眼神凝定,便说明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乐于接受。如果他的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说明他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说明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预期的结果,不如马上停止,退而寻求其他接近之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你不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时,你跟别人的交流就好比擀面杖吹火,肯定通不了,也肯定很痛。

第六节 揣摩听者的心理

在开始这段文字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一位牧师和牧童的故事。

在美国,神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到乡村教会去当一段时间的牧师,一来可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二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忍性和毅力,为他们日后能够更好地宣传神学,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有一位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的学生,从一所着名的神学院毕业后,自愿到一个以牧业为主、生活十分艰苦、人们的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村庄去担任牧师。为了使那里的人们很好地接受自己,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领会神的旨意,他准备召开一个布道大会。

经过紧张而又繁忙的准备之后,他的布道大会如期召开。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个上午,却只有一个牧童来到会场。于是他心灰意懒,准备将布道大会取消,但为了不让牧童反感,他开始主动向牧童征询意见。结果牧童说:“亲爱的牧师先生,要不要取消大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养的100只羊中,就算迷丢了99只,只剩最后一只,我还是要养它。”年轻牧师顿有所悟,决定大会如期举行。牧师使出浑身解数,对这位牧童全力进行灌输,想不到这位牧童竟然睡着了。牧师非常难过,却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结果他又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黄昏,牧童醒了,牧师就迫不及待地问牧童:“你为什么睡着了,难道我讲得不好吗?”牧童回答说:“亲爱的牧师先生,你讲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我在养羊的时候,绝对不会拿我最喜欢吃的汉堡给羊吃,而要拿给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师经过一番思考,终于大彻大悟。

过了不长的时间,这位牧师成为了全美国最着名的牧师。

有的人认为,这位牧师的布道大会失败了,因为他在大多数人们不需要布道大会的时候举办了布道大会,并且对唯一的参加者讲述了并不需要的内容;也有的人觉得,他的布道大会成功了,因为他明白了只有从人们的需要出发对人们进行引导,才能把神学发扬光大。事实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牧师布道大会的失败在于他忽视了人们的需要,牧师后来能够成功则归功于他明白了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

还是让我们回到“说”的主题上来吧。人世间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们考虑别人的需求,说话、交流也必须重视他人的需要。每个人从小学起就有这样的经验,写作文最十白的就是文不对题。“说”也是这样,最忌讳南辕北辙。试想,如果面对农民,你对航天科技问题滔滔不绝。可能你讲得很对,也很有道理、很有价值,但人家不需要。“对牛弹

琴”的结果顶多不过是白费点力气,可你的交流对象是人,有时还是掌握你命运的上司和领导,如果你真这样说了,后果可能就远远不是白费点嘴皮子那么简单了。

因此,在“说”之前,你要明白,对方想听什么、最需要什么,否则,说了还不如不说。也就是说,要揣摩听者的心理。

第七节 用智慧说话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代表了某一行业的最高水平。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往往变得十分神奇;异常艰难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却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那么,“说”的状元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1951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鄙视新中国的西方记者,仗着自己的国家强大富有,想当众羞辱一下新中国的贫穷。于是他当众向周恩来总理提问:“总理阁下,请问你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周总理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18元8角8分。”

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他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还有一次,一位西方记者问道:“尊敬的周恩来先生,贵国现在一直在大力扫除旧社会的残余陋习,那我冒昧地问一个问题,贵国有妓女吗?”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提问,周总理仍旧泰然自若地说:“有。”

全场闻言皆惊异。周总理异常严肃地点了点头,补充道:“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记者都被周总理睿智的回答折服了。

也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贵国最近打下了美国制造的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陈毅先生,你们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这种场合下,以“无可奉告”来拒绝回答是有损国家形象的,但涉及国防机密,也确实不能“实话实说”。风趣的陈毅此时很有开玩笑的雅兴,他举起双手在头顶做了一个动作,俏皮地说:“记者先生,美国飞机禁不起导弹打,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说”和别的东西一样,也分层次,也是有境界高低的。如果粗略地分,我们可以把人们大体分为三类:懂说的人、会说的人和精于说的人。懂说的人很多,从咿呀学语的黄口小儿到白发苍苍的耋耄老者,比比皆是,他们一般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不顾虑什么;会说的人就不算太多了,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谙熟于说话的规则,他们深思熟虑,说出的东西颇具匠心,他们惜“话”如金,从不乱说,说则必有大用;精于说的人可就少了,这些人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们的话雅俗共赏,他们运用起语言来随心所欲,经常出人意料,化腐朽为神奇。懂说的其实是在用嘴说,会说的是在用心说,而精于说的人,则是在用智慧说。周恩来、陈毅等无疑都是能够用“智慧”去说的人。

精于说的人之所以少,是因为很多人被一些东西束缚了手脚。

1.面子

人都是爱面子的,除非少不经事,恐十白很少有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一些不太严肃的话。因为人如其言,那样做无疑有失身份。因此,越是有身份的人,说话也越正经八百的,常给人以说教的感觉。这样做当然没错,但缺少一些灵性。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时,去天官府看望各界人士,结果有人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

先生?”毛泽东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上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这样的说话方式,令人拍案叫绝,是“正经八百”所绝对难以比拟的。

2.在理

说话必须要说得有道理,人们才会信服。但如果对方不讲理,你是否还要坚持要说得入情入理呢?“晏子使楚”中有这么一段故事:酒席间,两个吏卒把一个犯人绑到楚王跟前楚王就故意问:“这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说:“回大王,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笑嘻嘻地问晏子:“你们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应该说,楚王的这句话根本就是不讲道理,可惜的是,他碰到的是晏子。晏子不慌不忙地说道:“橘子生在江南,又大又甜,可到了江北,就成了枳了,又小又酸。为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却开始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善于让百姓偷盗啊?”

3.只说不问

很多人喜欢说服别人,所以很少反问对方,因而常常在别人不怀好意的进攻中被动、挨打。特别是在较为正式的谈话中,一旦不小心掉入别人处心积虑编织好的陷阱中,不但自己会非常尴尬,而且可能因为应对不力而造成利益上的损失。这个时候,用他的问题来反问他,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梁晓声在接受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拍摄的过程中,英国记者突然让摄像停了下来,并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者‘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是计,就答应了。记者立即把话筒放到自己的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是好是坏?”此时,不论梁晓声回答“是”还是“否”,都是笨拙的。在进退维谷之间,梁晓声咯一沉思,说道:“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着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呢?”这样的问法,对方只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4.不善用奇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反方向就是错误,所以不敢不走正道。实际上,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本身就不完全正确和科学。松下幸之助的手下有个类似军师的人物,叫加藤大观。松下在一次演讲中剖析他成功的经验时,说了这样一些话:“也许有一点各位会觉得奇怪,那就是我对加藤老师的话大部分采取反对的立场。即他说朝东走,我通常会往西边去。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加藤老师赐给我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加藤的话,他的话肯定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是深刻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为松下的老师和军师。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和正确相对的不一定都是谬误,而且完全可能是另外的正确。

可见,能够用智慧说话的人不一定非得要是智慧的人,但一定是个善于创造的人。“人”这个字虽然只有一撇一捺,可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因而要做个智慧的人是很难的。但说则不然了,它只是人的一个方面,只要你总是能够从尽量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分析,学会创造,做到“用智慧说话”也并没有多难。当然,这是个过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既然是创造性的活动,打破常规肯定是第一位的。

“如果我能说服别人,我就能转动整个宇宙。”——19世纪美国黑人着名领袖、女权运动先驱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

一位着名企业家曾坦率地对人说,他的每一次成功严格说来都要归功于他与人谈话的能力,是他得体的谈吐影响了那些人,让那些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他是一个可以合作、可以信赖的好伙伴的印象,成功也就不请自来了。

这些话与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影响力的有无与大小,与这个人的谈吐有着直接的关系。得体的谈吐是产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如果谈吐得体优雅,那么他的影响力就相对要大得多。

一个影响力大的人,机会当然也就比别人多了许多,其人生与事业当然也就会更加顺畅、更加光彩照人。所以培养你的谈吐吧,那样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人生在世,无外乎做两件事:做人、做事。这两件事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来学习和领悟,努力做到: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若原则不倒,心诚者,人亦诚而应之;若方法得当,志远者,则千百事可为。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只有豁达的人懂得“舍”与“得”的哲理。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选择与放弃的,不放下过去的伤痛,你就永远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藏旧的记忆,你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选择与放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成功与否,要看我们能否合理取舍。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是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以一颗纯净的心灵感悟人生,在父爱、母爱的亲情环绕下感悟友情、爱情,童年、恩师、故乡、智慧、平常心,不一样的感悟,一样的感动……
  • 学会幽默

    学会幽默

    本书讲述了幽默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阐释了学会幽默的方法和修炼途径。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失去工作热情,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保守公司秘密,就能赢得老板的信赖;做事要做到位,就能永立于不败之地……掌握顶级工作细节,让老板看见你就喜欢。本书选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结合理论,使所有职场人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从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总结创新,得到收获。
热门推荐
  • 此少年彼红颜

    此少年彼红颜

    艾莫彦,第一次看见你的背影,心跳就让我认定你了。但愿你用我的眼,好好看清这世界,爱你的人,不能总是弄不见了才想起她曾在你身边。
  • 洪荒青莲圣卷

    洪荒青莲圣卷

    数年之后,张成再收二徒弟。分别为列天猴孙云,东海三太子敖汜是为天下五行合壁。此为后天五精地道大全。又隔千年,秦出天下天道圣人借其之手争夺气运……又千年之后汉出天下地道定之为霸……再有五千年唯有一本洪荒青莲圣卷流传于世,还有就是那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网游之武破苍穹

    网游之武破苍穹

    妖魔临世,鬼乱人间,九州大陆,群魔乱舞!一代武帝高手杨昊身死魔族天魔帝之手,却阴差阳错回到了七年之前,《九州世界》还未开服!这一世,杨昊发誓要超越前生,成就大帝至尊!末法终结,天地苏醒!百族回归,神魔重生!这方宛若现实地“真实”世界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 当呆萌遇上大叔

    当呆萌遇上大叔

    陈轻语是一个些许呆萌的妹子,纪清言是一个些深的腹黑汉子,机缘巧合,两个人认识了,同时也偏见了,然后你搞我一下,我搞你一下,搞着搞着俩人就搞到一个被窝睡了……总之过程很爆笑,结局很温馨。治愈系兼爆笑系甜宠文,欢迎入坑哦~
  • XO最后的宁静

    XO最后的宁静

    昔日16人共被卷进残酷的生死游戏是否有人已被生欲蒙蔽了双眼十六人中,仅仅只能剩下一人你会是哪种人呢?在生与死的争夺角逐中。是圣母一般的自杀者?无私舍命的救人者?亦或是下药杀人的黑化者?仅存的一丝信念,我仍选择善与白。我不愿失去任何一人,因为他们都是我今生无可替代的光芒。
  • 路

    一群苦难而平凡的老人,凭借一点信仰相互温暖。作者着力表现生活的沉默者、忍受者,刻画他们的坚忍和善良,蕴涵普世的人性力量。
  • 睽车志

    睽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星灭神诀

    九星灭神诀

    这片神奇的大陆之上,九星神诀,唯快不破,灭神九星,斗转星辰,天道不公,九星灭神……
  • 无极之路

    无极之路

    你的剑,就是我的剑!看李易在穿越到瓦洛兰大陆后的无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