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002

第2章 第一场:我不是影评人(2)

当然,就算老天真的给了我第二次机会,凭我这胆小如鼠的劲儿也不可能说实话。还有,我是文科生,请理科生不要跟我一般见识。

总之,所谓的梦想和希望,就是塞到你家邮箱里的糖尿病灵药宣传单(或者大力丸宣传单)。你看了一眼,说:“切!一个人得蠢成什么样才会信这个。”可是,所有人都信着呢,因为都病得不轻。我们需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放弃一切幻想,找到真正的解药……好的,作者在说够了愤世嫉俗的话后终于有了转折,在这转折之后便是精心炮制的大道理。听起来也许不那么舒服,却对身心有益。对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曾经很有规律地健身一年,最大卧推重量从35公斤“上升”到32公斤,我还等着谁来给我调理一下呢,哪有时间管你的事。

基本上,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解释这本书的,这是一本抄袭了《宋飞》精神的书——其实也没什么精神,精神病还差不多——它不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任何积极影响,它无法教会你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不负责提供一种获取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它似乎爆了很多可以用来跟你的朋友吹嘘的关于电影的料,比如“伍迪·艾伦把西科塞斯给揍了”,但多半都是在胡编乱造。虽然多数的文字都在说电影,却读不出一点对电影的热爱,在某一刻,你可能还会觉得这是一本试图证明看电影是傻逼行为的书。总之,它不是成功指南,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文艺青年的装逼手册,作为厕纸它太贵太硬,它不是任何人的正确选择。

警告:如果你是价值观不成熟的小朋友,觉得作者拿无知当个性的态度不同寻常,并且受其影响,活得我行我素。那么,无论你之前的生活有多美好,之后都会变得很糟,你的学习成绩或销售业绩一落千丈,你的老师或老板嫌弃你,父母不承认你,朋友不联系你,你的伴侣也会像伊莲一样脚底抹油。你将会变成无人搭理,孤独到死的可怜虫,直到有一天横穿马路时被撞飞到人行横道前,正在等绿灯的作者会走过来对你说:“这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下场。”

希望你在书店选书时就看到了上面两段。

我能想出的唯一建设性意见,是多看看《宋飞》。作为一个外国人,只看一遍很难领略其中妙处。但是,如果你看到第73遍,就会发现那简直是出自上帝之手的杰作。

最后,祝愿你有足够多的时间浪费在一部狗奶肥皂剧上,Live long and prosper。

我不是影评人

在中国,“影评人”有它自己的意思,那些在媒体或者网络上写跟电影有关文字的人,即便不是以影评为主,也都习惯于自称或者被称为影评人。进媒体和上网一样,是没有门槛的,影评人自然一抓一大把,鱼龙混杂。而且,多数人所了解的影评人都是收红包的影评人,多是从网络写手转行过来,有点像落草的梁山贼寇,早些年没事干,就到山下劫个富,在论坛上骂骂大片,有知名度之后就被大片招安了。

我倒不觉得这是多大的罪,为烂片摇旗呐喊,顶多是让观众浪费了买烟买衣服的钱,同时占用你逛淘宝、打游戏的宝贵时间。而且现实情况更可能是这样的:人们既不知道这些影评人是谁,也不理他们的推荐。如果你是例外,千万别四处张扬,被影评人忽悠,就跟遭遇仙人跳一样,是相当丢人的事儿。

总之,因为现有的影评人不靠谱,有些人就想知道靠谱的影评人是什么样,视线转移到国外,引进了宝琳·凯尔、罗杰·艾伯特、大卫·波德威尔等所谓的优良品种。没几个人看过他们写的影评,只是读过几篇夸大其词的个人简介——人物文章跟简历或讣告是一个路子,总是能让当事人看起来更好一些。因为他们的名气很大,神秘感十足,经常出现在红包影评人的对立面,很容易就在小小的文艺圈里建立起权威,让人相信影评人也可以信赖和仰望。

基本上,这种观点和我的文章一样,都是在胡扯。影评人令人讨厌,因为他们是影迷中的特权阶层。尤其在网络普及之前,个别人的观点就能让导演瑟瑟发抖,而片子并不是拍给个别人看的。

创作者痛恨评论者的例子也能在电影中看到,《云图》里一个作家把书评家扔到楼下摔死,《杰和鲍勃的反击》里杰和鲍勃痛扁大骂其漫画的粉丝。伯格曼曾在采访时说:“也许他们只是嫉妒,因为他们拍不了电影……”这是孩子气的应对方式,也表达了他们的真实看法。

如果说影评人是有存在意义的,那他们至少应该代表一种标准,他们具有非凡的赏鉴力,不但会甄别好与坏,而且能解释好与坏。所以,他们首先具备的是实用性,让无法一天看三部电影的正常人找到值得一看的片子。其次是启发性,他们让被忽略的细节得到重视,他们给不理解的影迷提供答案。这些他们都可以做到,就像我也能表演空中转体三周半,只不过总是以失败告终。

《死亡诗社》里有个古板的语文老师,讲了用X轴、Y轴评定一首诗的好坏的方法。脑子正常的观众都会鄙视他和他的方法,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还是很容易就去相信X轴和Y轴。有了两个轴,就有唯一的交点,这个交点就是标准。但是,就算X轴和Y轴真的存在,也只对个人有效,X轴代表影片,Y轴代表品位,如此每一部电影在每人心中都形成一个坐标。但是每个人的品位都不一样,因此属于电影的坐标不止一个,而是无数个,它们由点连成线,最后变成面,变成无穷大。所以,与其争论电影的好坏是否能以客观的标准评判,还不如承认自己的品位就是低到这个份上了,又能如何?祖国的GDP依然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着,非洲人还是吃不上饭。

宣扬客观标准的人中,少不了看过挺多片子、知道挺多电影史和理论的影迷,无论他们是否以影评人自居,都渴望成为权威(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我也看过挺多的片子,知道一点事,但小丑式的天性决定我成不了权威,我更愿意蹲在权威肩膀上拉屎——为什么要蹲在肩膀上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屎拉到头上。当然,以防你也想成为权威却不得其法,俺在这里就献丑谈谈经验,毕竟在影迷圈混迹多年,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写影评。

能让你获得自我满足的影评有两类,第一类以归纳为主,说的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东西。第二类以装逼为主,说的是所有人都没看到的东西。先说第一类,既然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又如何突显你的特殊呢?窍门就在于表述方式。比如看完《变形金刚》,无数人的第一感觉都是“打到后面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这个说法太口语,一点都不屌。专业人士会说“没有辨识度的机器人……”听起来是不是不一样了?其实意思根本没变。却更有可能让别人产生“哦!我也是这么想的”的感觉,此为第一类影评能够获得的最大褒奖。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谈谈第二类,因为有槽可吐。首先我会引用一段安德烈·巴赞的话作为例子——巴赞是如此的权威,我迫不及待地要在他的头上拉屎。

巴赞说:“让我们再研究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噱头。在《冒险者》中,夏尔洛从悬崖上居高临下地向追他的警卫投掷石块……那些警卫都被轻重不等地砸晕在地。但夏尔洛没有趁此机会逃之夭夭……他没有发现,他们的一个同事正从背后靠近他……伸手找石头的时候,夏尔洛摸到了警卫的皮鞋。请欣赏他的反应:夏尔洛没有逃跑,因为他显然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也没有在判断自己走投无路后向监狱看守投降。他用一点沙土覆盖了这只碍眼的脚。您笑了,您的邻座也笑了,所有人首先都发出了同一阵笑声。但我在不同的放映厅里‘听’了20遍这个噱头。当观众或至少其中一部分为知识分子(如大学生)时,放映厅里会涌起第二波性质不同的笑声。”

我真的没见过比他更不要脸的人了,“当观众或至少其中一部分为知识分子时,放映厅里会涌起第二波性质不同的笑声。”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像他这样的聪明人,从卓别林的行为中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第二轮的微笑不语。还有一些蠢货呢,只是在那里傻笑而已。

另一个装逼的例子来自《七宗罪》的评论音轨,与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一起讲片的是个英国电影学者,这家伙胡说八道的能力跟巴赞不相上下。影片后半段有一场车内戏,角色包括两位警官和自首的杀手,杀手说:“坐看五个无辜的人死去(镜头切换到杀手),直到你们觉得该设置陷阱(切换到皮特)。告诉我,你们又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切换到摩根·弗里曼)……”然后这位老兄开始借题发挥,说镜头的切换暗示了角色的命运——杀手“死去”了,皮特落入了杀手设置的“陷阱”,弗里曼则看到了证明杀手有罪的“证据(即箱子里的人头)”。就像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中说的,“知识分子看起来才华横溢,其实狗屁不通。”

遗憾的是,证明他们狗屁不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上一段言论,听起来有模有样,一定能唬住大多数人,然后他们会说:“之前没觉得,听您一说再看就不一样了。”我相信也唬住了学者自己,他肯定会忍不住偷偷地表扬自己:“这真是个天才的发现啊!”

沿着巴赞们的足迹,诸多小巴赞玩起了模仿秀,他们意识到电影不光是看的,还得想。只要片子合适,愿意边看边想的人一定能体会更多妙处,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想得太多,变成牵强附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找到了导演或编剧想说的,多数都放在明处,你只要把它们联系在一块就好。比如《卡波特》开场不久,卡波特花钱让一个黑人乘务员当着好友的面表扬他的新书,这就是极端虚荣和自恋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全片还有相当多的细节与其形成共鸣,他的悲剧也与此相关。小题大做的情况,则是把多余的东西强加给导演或编剧,讲《七宗罪》的英国佬就表现得好像福尔摩斯,如果创作者把想法隐藏得这么深,深到没几个人看得到,那还有什么意思?另外一种如同展览馆里的解说员,面对油画中的裸女或者用树根雕出来的大鸡巴,生搬硬套地拔高,让人相信你看到的不只是一根鸡巴,更是人性之美。基本上,截图拉片党都可以归到这一类,他们一帧一帧地看电影,分析打光、构图和摄影角度,赞叹大师的精巧设计,装出一副很懂美学的样子。

镜头当然重要,但它们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下意识的。我觉得,只有在先有感觉的情况下,分析镜头才有意义。先说几个反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用手持摄影方式拍摄,画面一直在晃,可以说这跟角色的情绪,以及关于失忆的故事有关,这是在纸面上合理的说法。但如果导演用很稳定的镜头拍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后来“晃”成为装文艺最简单的办法,晃就像艺术家的长发和胡子,如果你什么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长发和胡子至少让你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

让我最难忘的镜头之一来自《西部往事》,莱昂内用一个出其不意的抬升镜头制造了强烈的对比:前一秒只有孤零零的站台,让你以为置身于大漠黄沙,随后才发现火车站后面就是繁华的西部小镇,如同从贾樟柯电影中的小县城瞬间穿越到上海徐家汇,脑海中浮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也是《西部往事》的主题之一。于是,配合上音乐的变化,俺无法自控地流出了猫尿。不过,猫尿是流在前面的,注意到镜头的抬升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事实上,就算你始终没有注意到,也无所谓。同理,只有当多数人都看到了窗外的男孩,《公民凯恩》的大景深镜头才有意义。我承认男孩很显眼,不过仅此而已。

插一句贱话,在我的传记片榜单中,《公民凯恩》不但比不过《卡波特》和《社交网络》,甚至要排在《焦裕禄》的后面。然后回到正题,影评人能做的唯一贡献,也就是把影片最基本的思路给整理清楚,那还不如直接看导演和编剧访谈呢。再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能撑过高考,把片子看懂就是小菜一碟,多数人只是不愿意动脑。可能正因为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才会有那么多人不可自拔地装逼,以此来彰显其工作的价值。而且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影评人特别愿意自问:“我们需要影评人吗?”再把写影评说得特别了不起,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有帮助……

其实,真正被需要的职业从来不会跳出来证明他们是被需要的,比如挑粪工。所有文史类的大学教授和影评人在挑粪工面前,都跟大粪一样没有价值。不服就去找周总理。

以上,都是从客观角度分析的,也许是对的,但多半是错的。而无论对错,这都不是我拒绝承认影评人作用的主要原因。因为人都是跟着主观情绪走,然后用客观做理由和借口。所以,真正的原因已经写在文章的第七段:俺天生就是这么个德性,做不了权威,也不让别人做权威。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是在十足的屌丝环境中长大的。如今离家千里之外,我还是怀念生我养我的那条屌丝街道,因为学生素质极差,同学区的知名小学拒绝在此招生。后来跟我处得最好的同学也是屌丝,我的高中是屌丝高中,我的大学是屌丝大学,给我第一份工作的媒体是屌丝媒体。我童年最难忘的娱乐项目,一个是满地打滚,一个是看福利厂的员工下班。所谓福利厂,就是只招收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弱势群体的黑板厂,他们的员工总是一起下班,一起经过我家门前,浩浩荡荡,很像《美国恐怖故事》里的场景。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第八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八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是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代的读者,是年轻人心灵的初恋,也是长者经历世事、募然回首的感悟。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心灵的精髓,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人类永恒的箴言。
  •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3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收集了诗歌、将要或正在进行转换时,我们必须警惕纯粹的技术。打个比方吧:当我们在思想的大海里邀游时,最好是脱掉学术的外衣。“我们并不是生就做学者的,而且说不定正是对我们器官机能的一种滥用,才使我们变成了学者;而对这一点国家是应该负责的,国家豢养了一批四体不勤的人,而虚荣又美其名为哲学家。”
  •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最近一些时日,我随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等同志在四川成都、广安、眉山及香港等地,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我俩深感川人的伟大。小平同志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从根深蒂固的极“左”营垒里突出重围,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在显示出巨大的智慧、英明的决断、远大的眼光。
热门推荐
  • 赢来的钻石老公

    赢来的钻石老公

    对话一:苏律己笑着看严以沫,说道:“我已经听介绍人说了一些关于严小姐的事情,我想问下,严小姐怎么看当兵的人啊,”严以沫都没有想直接说:“最可爱的人啊,歌词里不都是这么说的:为了人民群众,为了春回大雁归,”严以沫看到苏律己对自己这么笑,觉得真是春回大雁归啊,万物复苏啊,苏律己听完以后嘴角抽搐了一下。对话二:接了苏律己又问:“如果严小姐嫁给当兵的人,你也知道当兵的人经常不在家,你能忍受寂寞么,”严以沫也没有想,话直接从嘴里蹦出来:“你们都为人民牺牲了这么多,人民也应该为你们做点什么,不是应该的么,这样才能相辅相成么,国家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和谐,”说完话,严以沫心里暗暗为自己说了一声耶,反正自己也不能嫁给你,话当然都得挑好的说了。苏律己听到这个答案,拿着水的手僵了一下,就恢复到自然。对话三:苏律己又笑了笑说:“那严小姐嫁给当兵的人,怎么看待房事,”我们缺根神经的严以沫说:“现代这个社会,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房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苏律己正在喝水,听到这样的回答,差点没有呛到,低下头时嘴角又抽搐了一下,心想:大姐你可真能想啊,此房事比房市啊,当然严以沫都没有看到。
  • 王座只有一个

    王座只有一个

    据说如今简介不需要太炫酷:这就是各种名牌钢铁巨人组队大乱斗,争夺唯一王座的简单故事。有萌妹子有好基友有各种似曾相识的家伙合理乱入就是没有扯淡。(已经肥起来了,大家可以开宰了,不要忘记推荐支持哦,鬼鬼拜谢。)
  • 五辅

    五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今后的形势发展,中国主权基金的角色与动向将备受瞩目……对中国而言,大国崛起最弱的软肋即金融,说得更明白些,即金融人才与金融机制。中国将如何就战略角度,从攻与守两方面,谋定而动,有所对应,将为国际所关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世纪性的,中国的金融契机也是世纪性的。
  • 出神

    出神

    我的师父人称疯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巫师……
  • 乡村小医仙

    乡村小医仙

    医大高材生李小宁被同门陷害,成为医学界败类,臭名远扬,被逼回农村种田,得到仙女传承,且看李小宁如何一路逆袭,走向人生巅峰成就绝世医仙。
  • 擎天帝決

    擎天帝決

    伊,覆我之唇,祛我半世流离;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执子之手,陪尔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尔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尔一世风情;吻子之眸,赠尔一世深情······身为祖星一方绝世圣帝,手掌七七四十九道天之法则不料被天道之女以虚情假意而夺走。奈何只能带着自己的十个徒弟流落异世,身处异世的他能否延续遗失的辉煌,且看正书!!!!!!
  • 我非佳人

    我非佳人

    一部没有异能的纯都市变身小说一个平凡的男孩变成了一个不平凡的女孩,从此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异能沦陷区

    异能沦陷区

    一枚来自天竺古国,可以聚魂生肌的血玉石印,贯穿了中外两件至今未解的世纪惊悚疑案。一场西伯利亚阴森雪林中惊心动魄的科学考察,意外牵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秘线索。一个大洋海沟深处吞噬着一切的海底黑洞,却藏着一个关于灵魂和长生的唯一真相。我们从何而来?谁是我们的造物主?又是谁在暗中阻止我们靠近那个最终答案?一番九死一生之后,主人公们在多维时分空间中为各自那错过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找到了短暂的弥补。却也终于发现,他们拼尽全力找到的,只是那可怕真相的冰山一角...。前方是永生还是毁灭?循着线索,他们步入了真正的沦陷区。
  • 伏龙破苍

    伏龙破苍

    天武大陆顶尖轻者李苍,以学员身份隐藏在东盛学院,难道他真的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一名美男子……不,学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