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015

第15章 第三场:海扁蜘蛛侠(1)

鞋子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完片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有人“我来给你讲……”你才知道刚看的是部经典?这就是电影可以成为艺术的原因,它能让围观者变得有文化,而体育比赛永远是大老粗的最爱。比如篮球,即便剩一秒时不分胜负,但随着最后一球投出,你用不着是爱因斯坦也能知道谁赢谁输。

所以,如费里尼、戈达尔、茂瑙、塔可夫斯基和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的大师,你永远看不到他们穿着篮球背心、跑得满头大汗,或者把脚搭在塞着臭袜子的球鞋上的形象。一旦影迷亲眼目睹,世界观会瞬间坍塌。此时,就连伯格曼远眺大海时的炯炯双目,也不再是参透斯堪的纳维亚古老传说或者丹麦哲学的象征,而是因为看到了裸泳的碧比·安德森……甚至是帕米拉·安德森。

但这终究是痴人呓语,因为戈达尔一人是玩不成篮球对抗赛的。除非让他们在梦里重聚,巧的是,我就做了这么一个梦。

我入场时,比赛已近尾声,这是导演队最后一次进攻。他们落后一球,只剩十秒。本该是紧张复杂的局面,因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和塔可夫斯基相互较劲而简化。他俩决定各看一部对方的作品,看谁能更快将对方催眠。这样就只剩下茂瑙、费里尼和戈达尔三个人,茂瑙发边线球,传给了费里尼。

费里尼很快因为笨手笨脚的运球而被俩黑大个逼到角落。无奈之下,他踹了防守者一脚,又抱着球跑开。还把脸凑到摄影机前,要求给特写。于是,他古怪的笑容和一脸浓妆,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费里尼在一次进攻中,把篮球比赛的所有例都给违了,裁判竟然没吹哨。

一个穿朱丽叶塔·玛西娜T恤的哥们对我说:“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刚才,费里尼从短暂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控球——刻意的粗糙、焦虑、举步维艰,会让你不惜偷走自行车,只为让别人收不到外卖——过渡到华丽的‘Felliniesque’式躲闪,巴洛克风格的发带、存在主义的护膝和里米尼风情的牙套,以及刚好八步半的带球过人,像不像上帝本人?”

费里尼把球传给了茂瑙,这位生活在篮球未普及时代的大导演,拥有非常花哨的球技。只有一个小问题——他一直待在场外。裁判却没有任何表示。T恤男看出了我疑惑,说道:“德国表现主义你都不知道吗?”我说:“知道啊……可是他出界了啊。”他说:“但是影子没出。”

戈达尔在篮下接球时,身边空无一人,他打算灌篮,不出意料的没够到篮板。不过无所谓了,因为费里尼还处在“新现实主义”阶段,时间就已经走完。但职业球员并没有欢呼,导演也没有垂头丧气,他们跟现场观众围成一圈,开起了座谈会。最后一致同意T恤男的说法,判定戈达尔一个漂亮的“跳接”,扔进了压哨的四分球。只有担任替补的特吕弗很不高兴,他为了让戈达尔受伤,把他的鞋换成了两只左脚的。

在梦里,我很疑惑自己为什么做了这么一个梦,大卫·林奇递给我一本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说:“你应该多看点书了。”

为什么要多看书?为了学习知识。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为了“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为了“这你都不知道啊”,为了“你才应该多看点书呢”,等等,重要的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显摆。

举例说,当有人说“尽管《公民凯恩》没有黑色电影的结构,却奠定了黑色电影的美学和态度,比《马耳他之鹰》早了五个月”的时候,你们两人就置身于约翰·福特的小酒馆,而他刚刚把痰吐进你的朗姆酒里。你可能要跟他决斗,也可能成为朋友,但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回应。最错误的回应莫过于“我更喜欢黄色电影”。如果你不知道他在说些啥,就赞同好了。最有趣的情况则是听懂了,并且提出反对意见。

成年人争论《公民凯恩》与黑色电影,和六年级小学生为谁是最厉害的黄金圣斗士吵架差不多:一开始都会引经据典,不过一个引的是影评人尼诺·弗兰克发表在《法国银幕》上的文章,另一个指出巨蟹座迪斯马斯克面对穆先生故意放水的事实;然后发展为深层次的心理分析,否定《公民凯恩》的黑色元素源自对权威盲从的精神自卑,坚持中国童虎最强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最终都以人身攻击而告终,小学生会指着对方的鼻子骂“大傻逼”,成年人一边狂骂“大傻逼”,一边在对话框里敲上:“算了,跟你这种人说不明白。”当然了,成年人所讨论的话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搞清哪部电影是第一部黑色电影,才能在解决看病难的同时平抑菜价。

我从来不是忧国忧民的人,我跟人争论的动机很世俗——我确信没有人像我这样——比如《无极》上映以后,我说我觉得这片子还不错,很快就成了朋友口中“那个喜欢《无极》的人”,然后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你知道吗,小强觉得贾樟柯的片子烂透了。”

“他知道啥,他是个喜欢《无极》的人。”

你猜怎么着,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根本不关心《无极》到底好不好,那是陈凯歌需要面对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你不能这么明晃晃地羞辱我的品位——即便我的品位是很差——但你也不能说我的品位差。

这就好像一个女生买了双鞋,哪怕是她喝醉酒以后胡乱买来的被公认的第一丑鞋,并穿着这丑鞋上班去。在单位开会的时候,另一个女生注意到了这双鞋,然后说:“你买了双新鞋……”她的后半句可以成就丑鞋女孩的美好一天,但她说的是:“真巧,我昨天退了双一模一样的。”

男生没这么麻烦,很多人看着你的新电脑,会直接说:“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牌子,你为什么不买那个牌子?”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希望能说出点什么来证明对方错了……类似于纯手工、牛犊皮、佛罗伦萨,或者3D硬盘、脸部识别、铝制外壳之类的。即便你并不确定自己说的是什么玩意,但只要对方能闭嘴,那真是太爽了。在这样的时候,你一定特希望有个看不见的T恤男“我来给你讲……”,或者身边带了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上面写着:“你竟然把鞋退了!真是个大傻逼。”

是的,别人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就是那么重要。如果还会发生全球性的战争,很有可能就源自于《马耳他之鹰》是不是第一部黑色电影的争论。

想象一下如果电影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今天的武侠小说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它的故事开始于东南一隅,一位行走江湖多年的白眉老者突然听到有人说了“B级片”三个字,这让他一个寒颤,思绪回到六十年前。那时,一个大恶人拿着本《世界电影史》欺凌弱小,把整个武林搞得腥风血雨。而他的绝招,就是说这样的话:“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带有很多B级片的特征。”然后对面那个人就会因为自己不知道这个事实,吐血身亡。

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老者死去,临死前培养出一名没什么天赋的傻徒弟。最开始,他看亚当·桑德勒都笑得出来,现在呢,看安迪·沃霍也激动得痛哭流涕,还进了字幕组。但是新的恶人更胜一筹,他得到了最后一本《世界电影史》,结果是英文版的。他看不懂英文,只好让字幕组的傻徒弟充当翻译。这傻徒弟身边还有个聪明的小妞,出主意说:“你应该给他瞎翻一气。”大恶人不知道呀,后来就一边喊着:“迈克尔·贝是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约翰·卡萨维茨只会拍没脑子的爆炸片……”一边走火入魔,跳崖身亡了。

这就是世界需要烂番茄、奥斯卡、《电影手册》和影评人的原因,他们就好像和平卫士,来定义一部电影的好坏,隔三差五出个十佳百佳评选之类。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优秀电影”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尽管大多数人还没看过这部片子。如果服装行业也有严格的对每件商品的评论体系,我想会少很多争论。因为大家都不会去买口碑不好的鞋子,只买口碑排在前面的鞋子。

这时候,如果哪个女人还敢质疑你的选择,你就可以说:“是么?那可是罗杰·艾伯特最喜欢穿的高跟鞋,这么说你比他还有品喽?”

方法派影迷的自我修养

中国的大学就算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也是最闲的大学。“最闲”比“最好”好得多,尤其对影迷来说。每次开学时,去听一两周的课,搞清楚哪些不用去,哪些去了也白去,然后合理安排时间,循序渐进补习佳片,这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反而是工作以后,只能用“充实”这样的词骗自己,再回想大学时的日日夜夜,不胜唏嘘,此文即为悼念——又一次开学,决定告别看片杂乱无章的阶段。按照年代、流派、导演进行分类,拟出需要学习的电影和电影理论,再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按计划一丝不苟执行,并做笔记。就算不是电影专业,也一样要有认真做学问的精神。我一直觉得,做真正的影迷,和成为优秀演员并无区别——他们都将追求心灵的升华,看得比别人的生命还重要——仅次于自己的生命。而身为方法派影迷的我,除了常规的看与学,还要像角色那样生活,用导演的眼睛看世界。

补习计划的第一周,三位导演的个人经历、风格就与我有不少的相似。比如特伦斯·马利克,他每隔20年拍一部电影,我每两个月去上一次课;比如罗曼·波兰斯基,他是犹太人,我喜欢犹太人;比如吉姆·贾木许,他的主人公都是驴友,我连北京都没去过,而且不打算去,更巧的是他有一头白发,而我有一头黑发。最后,按照每天观看影片的特点,我制定了不同的食谱,希望在大脑之外,让体内器官也能感觉到光影世界的美好。这就不得不将高段位的《食品公司》从候选片单中剔除,因为……沾上便便的牛肉,实在不太好找。

新学期补习计划(第一周)

星期一

影片赏析:《细细的红线》、《穷山恶水》

思考问题:特伦斯·马利克喜欢渺无人烟之地与世外桃源之人,是否说明他喜欢上我们古代文学老师的课?

星期二

影片赏析:《怪房客》、《冷血惊魂》

思考问题:恐惧是接近神的最好方式吗?

星期三

阅读材料:《科恩兄弟的电影》

思考问题:如果电影失去理论滋养,世界是否还如现在这样美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为什么呢?

星期四

影片赏析:《什么?》、《荒岛惊魂》

思考问题:以惊悚见长的波兰斯基为何要拍那么多喜剧片,是因为喜剧比惊悚更恐怖,还是因为他当时找不到工作?

星期五

影片赏析:《三个蓝月亮》、《咖啡与香烟》

思考问题:分段式、音乐、咖啡、香烟……如果贾木许不是导演,他最有可能成为什么?

星期六

理论修养:《奥逊·威尔斯论评》(英文版)

思考问题:巴赞的著作……有人知道亚马逊的哪个按钮是“购

买”么?

星期日

影片赏析:《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柏林夜惊魂》

思考问题:贾木许执导,风格大变之作,并在两片分别客串。值得一提的是,它们都是芬兰电影。一个美国人不得不跑到欧洲拍片,可见本地独立电影发展之艰难。

观影笔记

第一天

按计划,第一部是《细细的红线》。电影诗意甚浓,如核弹引爆想象力,重新体会时间的长度……有170分钟呢!(我是说,只能让人带饭了)综观全片,特伦斯·马利克将参透世事的哲学巧妙融入,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一如片尾旁白“仇恨和爱,全来自同一心灵”。废话少说,开始看片。

影片开头即是丛林巨鳄,它缓慢地……缓慢地……缓慢地……沉入水中。伴随悠扬的圣歌,土著部落敲击着神秘之石。与所谓文明比起来,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简陋、原始的石头撞击,却好像安抚灵魂的魔法……就像魔法石。是不是有一部电影叫《魔法石》?对了,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只有小姑娘才喜欢的幼稚片。晚《红线》三年,凭着模糊的印象,我觉得两片很像——谁知道呢,《柏林苍穹下》都改成《天使之城》了,这对热爱艺术电影的我真是折磨。万般无奈中,强迫自己重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还好我多虑了。

第二天

很遗憾昨天把时间浪费在小姑娘片上,今天回归正道,先看《怪房客》。波兰斯基的开场戏无不经典,连字幕都有范儿。这次以一个长镜头开始,转遍大半个公寓,却看不清它的整体结构。如同影片中冷漠的人际关系,社会变得狭小而无光,就像一座情感密室……是不是有一部电影叫《密室》?对了,是《哈利·波特与密室》,只有小姑娘才喜欢的幼稚片,觉得晚《怪房客》好多年,就不会有人看出抄袭!凭着模糊的印象,我觉得两片很像。万般无奈中,强迫自己重看了《哈利·波特与密室》,这对热爱艺术电影的我真是折磨……还好我又多虑了。那个红头发雀斑脸跟招人烦小姑娘的关系肯定不正常……

同类推荐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热门推荐
  • 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古圣皇

    太古圣皇

    他本是一介浮萍,却被迫成为一粒供人争名夺利的棋子。万千欺辱中,仅凭一枚龙印,终铸不死金身,眼神所过之处,整个世界为之颤抖。傲视苍穹,他仰天狂笑:“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依然茶香

    依然茶香

    在这个万恶的现实社会中,落魄的灰姑娘们没有神仙教母,失落的勇士没有神奇的剑。我们都懂得,这不是童话故事,我们都在现实社会中学会成长,学会生活。什么是生活?一起来看看便知道。
  • 四死杀

    四死杀

    死,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是怎么死的;那么,请让我来,破解这些可怕的谜题吧!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是书写一群痘B青年,和他们的痘B事。其中有热爱健身的‘猥琐虎’、萌萌的‘菊花东’、低笑点的‘大君驴’、睡不醒的‘瞌睡龙’、小逗‘皮皮狗’、以及‘恐婚族’的婷婷,‘黄金剩女’的灵姐......总之,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痘B事......
  • 失忆空间

    失忆空间

    一天夜晚,我突然从梦中惊醒,醒来来后发现书桌上出现一些奇怪的小说稿页,这部小说没有开头只有结尾,而且更离奇的是这些稿页竟然是我的笔迹,可我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小说,自从稿页出现后我的生活变得一片混沌,整个世界都变得黑暗模糊,我甚至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 请把你的灵魂交给我

    请把你的灵魂交给我

    一个无处逃亡,被所有人认为早已不复存在的家伙,当某天,他带着身后的恶魔重归,站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颠覆这世界所有的规则,收获所有人的恐惧……来吧,请把你的灵魂愉快的交给我!!!
  • 天廷秘传

    天廷秘传

    天小说以“三界”为主,细述仙、灵、冥三界诸神、仙夺星争霸,而后实现一统之事。轩辕健於人间轮回,经笪燕宝之点化,记起三界之事,其阴阳眼能眼穿三界,其元灵可灵肉分离,可自由往返三界众星,先一统冥界,即冥王位。笪殷天尊闻知,惊惧交加,复加害于轩辕健,暴伐冥界、灵界,轩辕健实逼处此,率冥界之兵攻克天廷,歼灭笪殷天尊,始称帝,而后统一众星,建立独一无二、无比强盛之轩辕神国……
  • 暖色情深

    暖色情深

    这是一个浮华世界里妙手仁心扶危济困的故事,这是一个物欲洪流里饮食男女真情大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