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0400000042

第42章 浮生五记

“好好好,那你跟爹说说,良才在哪,是一个怎么样的良才,你要跟爹说实话。要是真如你所说,今天的事情,我就不罚你禁足了,要是你说的不是实话,我照常禁足你一个月。”

“那可是千真万确的良才呀,爹爹,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江对面的岳麓山上,有一个麓山寺?”

“麓山寺?有呀,爹爹去年刚刚上任的时候去过,是挺大的一个寺院,气派宏伟。”

“哎,那都是去年了,难道最近几个月,爹爹都没有听说,这麓山寺在我们潭州城红火得很?”

“这麓山寺乃是我们楚地第一大佛寺,一直以来香火都十分火旺的呀!”

“可是现在的麓山寺已经不同往日了,每天前往麓山寺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为婚嫁的少女们尤为积极,已经超过了接待人数的上限,所以麓山寺都开始限制人流了。”

“哦?这是为何呀?”

“因为这麓山寺上出了两位俊美清秀的少年僧,容貌俊秀、性情灵动、言语文雅,不像是普通的僧人,早已经传遍了整个潭州城。”

“你是说,那些积极前往麓山寺的少女们就是为了这两位少年僧?”

“正是啊!”

“哦,竟有此事?你详细给我说说。”

“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乖乖地看书,无意间听到府里的丫鬟们议论纷纷,谈论的正是麓山寺上的少年僧。原来,她们中有人去了一趟麓山寺,见到了少年僧,还说这两位少年僧不读佛经,读儒经。我听了觉得稀奇,便叫来小柔问了个清楚,竟果真有这样的事情,而且传遍了整个潭州城。女儿便想,这儒经乃是治国治世的经典,这两位少年僧定是不寻常的任务。爹爹你身为潭州城太守,急需治世良才,一同治理楚地。身为爹爹的女儿,不能白白读了圣贤书,为了替爹爹分忧,女儿决定亲自走一趟麓山寺,拜访传说中的两位少年僧。”朱艾说得天花乱坠,自己都分不清那句是实话,那句是假话了。

“你呀你,就只有这张嘴巴厉害。别说替我分忧了,你要是能让我少操点心,我就谢天谢地了。”朱太守显然没有那么容易被朱艾带进迷魂阵里,于是问道:“你不是说了,麓山寺限制了人流,那你如何前往拜访?”

“听说啊,这麓山寺为了限制人流,在城内大街上专供香烛,每天限制九十九份,只有拿着麓山寺专供的香烛才能进入寺院。为了不耽误爹爹招揽人才的大事,于是,女儿拉着小柔一大早就奔往大街上,拿到了这专供的香烛。”朱艾暗喜,这下总可以把爹爹绕进去了吧。

“所以你也不给管家留个话,就直奔岳麓山去了?”朱太守却清醒得很,再次严厉地质问道。

“爹爹,女儿那不也是心急嘛!人家曹操都懂得,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不是吗?”朱艾搬出史上的大奸雄,好让朱太守觉得,自己可别连曹操都不如。

“好,那后来呢,你在麓山寺见到少年僧了吗?”

“没有,原来那少年僧根本就不在麓山寺。”

“不再麓山寺,那他们在哪,你不是说前去拜访了他们吗?”

“女儿是在清风峡的一间学舍里见到他们的。”

听了朱艾的叙述,朱太守这才知道,原来朱艾所说的治世良才不过是两位读着圣贤书的少年僧人而已。朱太守心想,为何朱艾要如此口口声声地说,他们是治世之才呢。这答案十分明显,要么是朱艾贪玩的一个托词,要么便是朱艾偏袒这两位少年僧。朱太守也不拆穿,而是试探地讥讽道:

“不过是两个爱读圣贤书的孩子,哪里是什么治世良才!”

“爹爹,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朱艾再次搬出孔圣人,解释道。

原来,孔子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确很有一套,是开我国私学之先河者之一。《史记》称,孔门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有二,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弟子承继师业,再传弟子层出不穷,绵延不断,孟子就是受业于孔子弟子子思之门人。孔子弟子原宪、公晳哀,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这还只是司马迁修《史记》前之境况。

孔子授业极具专业性,所授内容亦极规范、系统,包括文,行,忠,信等四个方面。其中忠、信是孔子特别强调的,而且教学效果极佳。在孔子众多弟子中,后来背叛孔子的据说只有公伯寮一人。而史学界对此人是否为叛徒,尚有争议。孔子死后,其弟子集体为其守墓三年,子贡又三年,哭尽哀而去,敬之如父。

作为孔子的徒子徒孙,自然都尊崇孔子,想方设法将孔子的思想不断发扬光大。孔子死后,其弟子分述与孔子的对话内容,结集成《论语》,以寄托对老师的哀思,让老师思想流传百世。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孔子的思想,几乎都是通过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的著述体现出来的。与其说《论语》是孔子的个人思想,不如说是孔子及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不仅对孔子毕恭毕敬,而且顶礼膜拜,捧之至极。其弟子子贡将他比之日月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若天之不可及。其再传弟子孟子称赞孔子,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竭尽溢美之词。对于毁孔的言行,其弟子则是不依不饶,奋起而反击。如叔孙武叔毁孔子,子贡就很气愤,大声嚷嚷: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对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来说,老师的好恶,自然是自己的好恶。老师讨厌阳虎,唾骂阳虎,学生自然要效仿之。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几乎都是孔学之徒。这些人在修史时都不忘骂他阳虎一回。

司马迁在《史记》中骂阳虎为贼。班固在《汉书》中骂阳虎为盗,并将阳虎列为三类九等人物之末。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骂阳虎为盗时,还添油加醋,言阳虎除窃了鲁国之大弓、宝玉外,还盗了《春秋》书,骂出了新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骂阳虎为祸根。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历朝的文人骚客也有不少加入骂者行列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云: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视阳虎为犯上作乱之徒。同为唐代诗人的李端亦诗曰: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世间反复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视阳虎为本性游移、随时叛主的小人。

不只如此,一些相书、医书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大骂阳虎。古之相书《神像全编》的作者认为,看人应看其心性,孔子河目而阳虎类之,一圣一狂,天渊之悬,是不可不辨,大骂阳虎为狂徒。

官骂与民骂上下呼应,连成一片,声势浩大,正所谓墙倒众人推。

同类推荐
  • 应君愿

    应君愿

    在某些地方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当你偶然推开一扇没进过的店门时,你会看见一个有着阳光般金色眼睛的店主,一青一蓝两个下属以及说不清的东西。如果此时你刚好有一个愿望,那么你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因为店主会给你一样东西,大多数会是一封信,而这一封信,会是一切的开始。
  • 哎哟,我的死鬼

    哎哟,我的死鬼

    孤苦的我为了果腹偷了野庙十颗供果,结果半夜鬼敲门,我成了死鬼的嫡亲娘子!高冷的死鬼老公不仅貌美活好、宠我、养我,还一心想要帮我摆脱孤苦的命运。我以为我捡到宝,不曾想到头来不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婴来电

    鬼婴来电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有客到:阴阳通婚书

    有客到:阴阳通婚书

    自幼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后来回了城里读书,时隔多年再回农村,居然迷了路撞了鬼!小时候就听村里人说过冥婚的故事,没想到现在居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什么亏心事都没做过啊,老天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也不知是哪根筋不对,我对着那鬼就问道,“能离婚吗?”那鬼愣了愣,眼神里透出失望,半晌才摇摇头认真的答道,“通婚书已经烧到了阴司判官处,记录在案,离不了。”
  • 我把你当基友你却想睡我

    我把你当基友你却想睡我

    有一个成天跳大神的基友怎么办?有一个成天看你跳大神还不信你是大神的基友怎么办?很简单,睡了他!!!这就是一对基友,没事儿破破案,抓抓鬼,跳跳大神,然后洗洗抱抱好好睡的故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上清七圣玄纪经

    上清七圣玄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糊涂经

    糊涂经

    《糊涂经》为郑板桥将人生与修养、处世与社交精华集于一体的著作。本书精选原书精采片断,内容包括:难得是糊涂、装糊涂策略、糊涂进与退、名利如浮云、一笑泯恩仇等。每篇都包括原典、释义、阐述和谈古论今。
  • 别逃出我的世界

    别逃出我的世界

    此文已经转换成另一个,请看“别逃:诱拐傲娇未婚夫”谢谢,说明一下这不是弃文这不是弃文。
  • 血色谜情

    血色谜情

    《血色谜情》由奥斯汀·弗里曼编著。《血色谜情》讲述了:保险箱里的巨额钻石离奇失踪,除了一张印有清晰血指纹的自纸,毫无线索。 而犯罪的证据全部指向保险箱主人的侄子诺柏·霍比。看似铁证如山的案件却被医师桑戴克看出了破绽,他发现失窃现场留下的指纹有一条S型的空白,这或许会是案件的转折点和突破口,于是他和搭档里维斯深入霍比家族进一步取证,正当案情渐渐明朗,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一双从浓雾中伸出来的手将他推向了疾驰的马车。
  • 九龙神相

    九龙神相

    来自华夏的国画宗师,如何在这修行昌盛的神话世界,笑傲诸天。证神灵法相,凝铸不灭金身。这是神灵法相的世界,凡身污浊,却能成就三头六臂的金身。诸般神相,或是霸下,或是毕方,又或是九头鸟,皆是法相金身之道。
  • 我的小佬是道士

    我的小佬是道士

    小佬是我这里的方言,其实就是爸爸的弟弟。而我的小佬,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
  • 匡天神歌

    匡天神歌

    出身卑微,连失亲友丢家园。世间崩乱,谁可与我共患难?红颜吟歌,英雄铁骨,征伐万里路漫漫。人事变幻,沧海桑田,执心不改破长天!待匡正天义,伸扬大道,吾辈可尽情畅饮,痛快人间!
  • 寒门竹香

    寒门竹香

    单身了二十八年的李空竹穿越了……穿在一个不安于命的绿茶妹身上!家人将她这滩祸水嫁给邻村毁容的丑相公,可还没等她嫌弃,他却甩袖而去!这日子过不过,就这样!李空竹只管挖空心思挣银填肚,对为自己寻后路啊。曾有高贵血统的赵君逸,深受重创毁了容,一直隐姓埋名。如今,他娶妻了,娶的还是个爬过床卖过身的农家女。他忍!对于一个不自爱的女人,他懒得看一眼,就是忍。十年磨一剑,娶妻隐身只是为了寻找机会重整旗鼓、报仇雪恨罢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意象心智

    意象心智

    人类长期的熟视无睹令潜藏的天赋属性一直无法发挥。在面对即将来临的太空物种的压力下,心智的能力终于进化……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