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000000020

第20章 短篇小说 申平小小说三题(申平)

《申平小小说三题》 文申平

选自《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申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作品集10部,另有影视作品若干。现供职于广东惠州市文联。

张切糕 李切糕

县志上记载着两个卖切糕的人物:一个是张切糕,一个是李切糕。张切糕是英雄,李切糕是汉奸。

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说起切糕,乃是北方一种百姓喜欢的食品,亦称年糕、粘糕。做切糕的主要原料是黄米面和芸豆。基本做法是在沸水的大锅上铺上篦子,然后撒一层芸豆,再撒一层面粉。就这样一层层地撒下去,直到半筷子多高。这时由于下面的热气不断冲上来,切糕已经半熟。随后盖上笼屉,加火蒸之。待火候到了,端出笼屉,将切糕倒扣在板上。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沾,香气四溢。不会做切糕的要么做夹生了,要么就黏成一坨,甚至黏在锅里取不出来。

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的,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得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来,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了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切糕热啊!”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

且说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还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也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俯耳过来。

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却使张切糕心下一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

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谁知这天,日本宪兵队却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老照片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 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跟“老外”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还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到处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机智地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把它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以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去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地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他乘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的照片,用它来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晚上,爸爸召开家庭会议,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家的人就是丢了性命,也要把它们保护好。

当天夜里,小五子在迷糊的状态下感觉到全家人一起行动,好像在转移那些老照片。搬到后半夜才消停下来。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横冲直撞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甚至拷打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就开始闹起鬼来。不止一个人看到,每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他手里端着照相机,在镇上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他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黑天,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的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有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考察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

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小五子又用手摸着那套衣服说: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捆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年轻的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蜡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不断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一百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祭 狼

孟和巴特决计要干掉敖包山上的那几只狼,起码也要把它们赶跑。

孟和巴特也知道狼的身份现在不一样了,成了保护动物了。特别是敖包山上的这几只狼,它们刚刚从遥远的地方迁来,简直就成了草原上的稀罕物。可是那些家伙也太猖狂了,竟然接二连三地吃了他十来只羊。他也把情况向嘎查、苏木的领导反映过了,但是他们道理讲了一勒勒车,就是不采取行动保护牧民利益。好,你们不管,我自己来管!

孟和巴特开始准备打狼的工具,选来选去他选中了一条扁担。这扁担是一个汉人几年前留在他家里的,紫色的木头,很结实,在手里耍了几下,很合手。孟和巴特搞不到枪,刀又太短,他觉得扁担最为合适。这天一大早,他安排老婆到远处去放羊,他独自骑马向敖包山跑去。

刚刚八月,草原早晨的风已经很凉。巴特打马冲上山顶,举目四望。但见草原浩瀚无边,风吹草低,牛羊片片,却不见半只狼的影子。巴特下了马,并让马自己去吃草,然后他拿起扁担,大踏步向山下的几条沟走去。他横握扁担,一条沟一条沟仔细搜索,但是除了发现了一些狼粪,还是没有发现狼的影子。

巴特有点失望地从沟里钻出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片树林旁,有什么东西在草地上蹿蹿跳跳。他手搭凉棚望过去,不禁打了个冷战,是狼!只见几条狼分工合作,正在围捕野兔。这几年草原上的野兔和黄鼠大量繁殖,给牧人带来很多麻烦,现在狼倒装起好人来了!孟和巴特大吼了一声:坏东西们,哪里走!手提扁担猛冲过去。听见人吼,几只狼停止捕猎,一起朝这边张望。其中一只狼突然把嘴巴伸向天空,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嚎叫,好像在恐吓孟和巴特。但是巴特却走得那么沉着冷静,雄赳赳、气昂昂,仿佛身后跟着千军万马。野狼从来没看见过这么胆大的人,很快被震慑了,纷纷掉头朝树林里逃窜。只有一只狼原地不动,它就是刚才嚎叫的那只狼。它居然蹲坐在地上,目露凶光盯着孟和巴特。

狼和人的眼睛紧紧胶着在一起。在只差十多步的时候,那只狼才起身逃跑了。但是它跑跑停停,还不断扭头看着孟和巴特。这显然是只头狼,个头大,身体壮,孟和巴特看见它眼神复杂,但他读出的却是讥笑:来呀,你敢来吗?孟和巴特突发一声喊,高举扁担追了上去。头狼也马上奔跑起来,后腿一颠一颠地装瘸。一直追到一片林间空地上,头狼不跑了,转过身来跟他对峙。

人狼大战一开始,孟和巴特才知道选择扁担错了:扁担太宽,打在狼身上缺少杀伤力;头狼信心大增,一跳两三米高,嗖嗖地从孟和巴特头顶上往过蹿,每蹿一次就往他身上撒一股尿,搞得他全身骚臭。孟和巴特气急败坏,东扑西打,扁担不是打空就是没使上劲,只一会工夫,就气喘吁吁的了。头狼突然一口咬住他的扁担,就像拔河一样和他抢夺起来。头狼的劲头好大,孟和巴特的扁担突然脱手,头狼叼起来就跑,放到老远的地方又返身跑回来……

孟和巴特有点害怕了。惶急中他看见地上有块石头,赶紧把它捡到手里。这时头狼已经冲来,它将身跃起,张开血盆大口,直取他的咽喉。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孟和巴特突然出手,把手里的石头狠狠塞入狼口,再一用力,竟送入它的喉咙。头狼怎么也没料到孟和巴特会来这一手,立刻倒地翻滚。孟和巴特猛扑上去,将它骑住,双手死死扼住它的脖子,直到头狼气绝身亡。

干掉头狼之后,孟和巴特总算是出了一口气。他悄悄把狼皮扒了,把狼肉埋掉,装得没事人一样。他满以为日子会恢复平静,不料他的羊却依然在减少。难道余下的狼又回来报复了?孟和巴特这几天夜里干脆埋伏在羊群附近查看。

月亮地里,孟和巴特发现几只比狼要小得多的黑影潜入羊群,它们熟练地追赶羊只,并将其中的一只放翻,然后大吃大嚼。孟和巴特亮起手电照过去,眼前的景象令他瞠目结舌:那竟然是几只狐狸!发现有人,它们居然一边学狼叫一边撤退。天啊,狐狸真的成了精了!

孟和巴特这时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弄了个冤假错案。他不由回想起头狼那天看他的眼神,人家分明在说:我没吃你的羊,我们是冤枉的啊!该死的狐狸,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吃羊的呢?

这天,孟和巴特手提一只野兔和一只黄鼠,来到埋狼尸的地方。他把东西放在头狼的“坟”上,用只有自己才听见的声音说:对不起啊!

孟和巴特抬起头,他在想怎样去把事情说清楚,并对付那些狡猾的狐狸。

本刊责任编辑 郭蓓

责编稿签:这一组小小说,篇幅虽小,却勾画出了申平小说的价值取向与题材面貌。他的小说题材广阔,从历史中来,依托在民间,又延伸到无边的草原上去了。在形形色色的世态人生之上,穿越战争、风暴、生死、自然与人,申平的小说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价值坚守。《张切糕李切糕》弘扬的是民族大义大于手艺的高绝,《老照片》在百年的沧桑图景中,展现了跨越时空的诚信守护,《祭狼》祭的是尊严的头狼,也是知错必返的清明良心。更难得的是,申平小说的创作手法多样,《张切糕李切糕》白描老到,文字精准醇香,《祭狼》情义绵长,似一首动人的牧歌……

同类推荐
  • 古龙文集:剑毒梅香

    古龙文集:剑毒梅香

    江湖盛传“关内霸九豪,河洛惟一剑,海内尊七妙,世外有三仙。”“七妙神君”梅山民,为报挚友“河洛一剑”之仇,约战四大门派掌门,却惨招暗算;适逢父母都被“海天双煞”杀死的少年辛捷流落至此,机缘相救。两人同病相怜,梅山民虽武功尽失,却依旧收辛捷为徒。十年后,辛捷所扮的“七妙神君”与“海外三仙”中的无恨生的女儿相恋,却阴差阳错击破了“恒河三佛”入侵中原武林的阴谋,捍卫了中原武林尊严。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
  • 我在北京有张床

    我在北京有张床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 猎鲨

    猎鲨

    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本来可以和平共处,可以过上温馨幸福的和平生活,可是为什么还会有战争发动?答案只有一个,是那些对资源充满了欲望的极端自私的人鼓动了战争的暴发。在和平的年代里,极少数有欲望的人渴望战争。而在战争的年代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和平!
  • 31区

    31区

    一种气息,一个久远的梦,一些迷离的人,一些漂浮不定的记忆。好像早就伏在某个像31区一样幽长的小巷里,等待着召唤。像一个古老的寓言,31区是一个没有法律,没有道德约束的地方,盲女孩玻璃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注定了悲剧已不可避免。这是一本关于罪与罚的书,一本关于道德与本能的书。一个人和一本书,其实是一个冥冥中的约会。
热门推荐
  • 大修仙传

    大修仙传

    一名穿越而来的异世徒,一个纯粹的修仙世界,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 三国之温侯吕布

    三国之温侯吕布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乱世一段战乱纷飞的历史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重生吕布的他,是否能够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生后的吕布如何在乱世之中奋斗…………
  • 金台纪闻

    金台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友谊与成长(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友谊与成长(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 御王有术:悍妃翻墙有理

    御王有术:悍妃翻墙有理

    她本是当朝一品镇国大将军之女,叱咤沙场,谈笑覆敌。为情字,又岂会委曲求全?于是一怒休夫,款款翻墙。这厢里一脚踢开道貌岸然的世家子,转眼间便与风华绝世的豪商勾搭在一起。那厢里刚从冷傲痴心的军师府中出来,转身便纵马拦路,抢走迎亲的世子爷。世人皆说她悍妒骄纵,却唯有他懂了她那颗率性肆意的心。当风云迭起,大变突生,他与她一起携手纵横天地,登上权力巅峰。却惊觉,完美的背后,竟掩盖着近乎惨烈的真相……
  • 贵女三嫁

    贵女三嫁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啪!”书本被一双纤白如玉的小手重重合上。“这书是谁送来的?”孙芸美目掠过厅堂,故意对立在一旁的姚妈妈视而不见。“回姑娘,是我们大奶奶送来的。”姚妈妈壮着胆子回话。“哦?”柳眉微蹙,孙芸扭头看向姚妈妈。姚妈妈清了清喉咙道:“孙家也是书香门第,诗书传家。孙大人又在朝为官。我们大奶奶就是想问问姑娘。孙大人一个女儿到底要说多少门亲,许多少个男人?”孙芸笑靥如花:“孙家落难之时,你们大奶奶身在何处?如今孙家得了荣宠,冯家倒来质问我的不是?说得好听点儿,是见利忘义。说得难听,是狼心狗肺。如此下作,配得上讲道义么?”“你...”姚妈妈气得血直往头上涌,瞠目结舌的看着孙芸扬长而去。谁说好女不能二嫁?她孙芸偏生要退了冯家这门亲事,大不了和上次一样,再闹一次逃婚。
  • 方舟

    方舟

    这是一个纷乱的世界。庙堂上,能臣名将济济一堂;草泽间,奇侠巨盗各据一方;此外更有大小门派和帮会,各仗本门的武学宗师,盘踞在名山大川,暗中影响着各地的局势……然而有一天,一批突然出现的人类将这纷乱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也更为精彩。这批人类人数极多,几乎倍于原住民,达十亿之巨,他们被称为降临者。降临者们的实力非常弱,但却能在轮回之后保留神识,又因死时会化作一团白光散去,故此在原住民口耳之间,更多地被称为异人。而相对的,原住民被称为土人。历史的车轮,从此刻开始加速前进。此年,被誌为方舟历元年。感谢木木封面—冰鲤代为制作封面!
  •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刚开始,我是一只得了重感冒的刺猬。在我全身发抖时,她给予了我温暖,却被我刺得遍体鳞伤;到后来,她是一个诱人的西红柿,我在上面轻轻地咬了一口。在上面撒了白糖,想安抚她的伤口。不料竟成了催促她生命终逝的催化剂,看着她被我一口一口啃噬着也许我原本不想吃第二口,也许在伤口撒盐会比撒白糖好;到最后,她是我的尾巴。每当我向前奔跑时,她总是在背后紧追着我。而当我回过头来拼命地追逐她时,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永远的永
  • 散人谣

    散人谣

    前世纸笔写潇洒,今生实战绎传奇。昔日摄政王,今日农家妇。不羡鸳鸯不羡仙,不恋富贵不恋权。可是,拜托各位,不要再找在下了,中不中?在下归隐中,只想做散人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