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00000004

第4章 世界是我的意志

正是因为我们不能自满于当下对表象的这些认识,所以才更积极地去探求。我们要知道表象的意义,要知道除了表象之外,这世界是否就再没有什么了——倘若当真如此,那么世界也就必然同无实质的梦、幽灵般的海市蜃楼一般,根本不值得我们去探寻了。我们想知道的是,除了是表象之外,世界是否还有别的什么;倘若有,那究竟是什么呢?

想从外在来找寻事物的本质,根本行不通。不管如何探求,除了作为比喻的形象、空洞的名称外,人们什么都得不到,仿佛一个枉自绕着王宫走而找不到入口的人,最后只得把各面宫墙摘述一番。在我之前,所谓的哲学家们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如此一来,探讨者自己就绕进了一个怪圈中:在这个世界中,他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认识虽然是作为表象的整个世界的前提支柱,但毕竟是通过身体所获得的。就如前面所指出的,悟性在直观这世界时以身体的感受为出发点。仅作为认识着的主体,就其是主体而言,身体也是表象中的一个表象,客体中的一个客体。如若不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考察这身体的活动与行为上的意义,对于这主体而言,也将会和它所知道的所有其他直观客体的变化一样,既陌生又无法理解。应该说,这样的结果是作为个体出现的认识主体早已知晓的了,这就是“意志”。也唯有它才是主体理解自己这一现象的钥匙,进而分别揭示和指出了它的本质与作为,行动的意义与内在的动力。

意志及身体的活动,并非是通过因果性关联起来的两种客观地认识到的不同情况,并非在因与果的关系之中,而是合二为一的同一事物,只是在两种全然不同的方式下的给予:一个是全然直接的给予,一个是在直观中悟性的给予。身体的活动只是客体化了的、进入了直观的意志活动。所以我想把这一真理置于其他真理之上,称其为最高意义上的哲学真理。这一真理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述,例如:我的身体和意志是同一的;被我看成直观表象且称为我的身体的事物,只要它是在一种没有其他方式可比拟的情况下为我所意识,那它就是我的意志;我的身体即为我的意志的客体性;倘若忽略不计“我的身体是我的表象”这一点,那我的身体就只是我的意志;诸如此类。

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和意志得以宣泄的主要欲望相吻合,必是欲望的可见表现:牙齿、食道与肠道的输送即是饥饿的客体化;而抓取物品的手与跑步的腿所结合的已是意志较为间接的要求了,二者即是这些要求的可见表现。就像人的普通体形与人的普通意志相吻合一样,个人的身体也与个体形成的意志、性格相吻合。所以不管是就全体还是各个部分而言,人的身体都有个体的特征,表现力丰富。亚里士多德所引的《形而上学》里的巴门尼德斯的一段诗句,就言明了这种思想:

就像每个人都有屈伸自如的肢体结构,与之相对应的,即是人们内心的灵魂;因为精神与人的自然肢体对于所有人都一样,在此之上有决定性的仍然是智慧。

只有意志才是自在之物。作为意志就一定不是表象,并在种类上不同于表象。它是所有表象、客体以及现象、可见性和客体性的出处。它是个别的,同样也是整体的内核。每种盲目地起作用的自然之力中,每一经人类思考的行动之中,都可见它的身影。而从显现的程度来讲,两者间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对“显现者”的本质而言则并非如此。

如同一道符咒般,“意志”一词似要为我们揭示出自然界事物最内在的本质,这并非是一个未知数的标志,并非是一个由推理得来的什么,而是表明我们直接认识的什么,且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我们知道且比了解其他东西更懂得意志,无论那是什么。以前,意志总被人们归于力的概念之下,我则刚好相反,要将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力都设想成意志。人们不能仅仅把这归于字面上的争论,认为这无所谓、可以不去理会,而更应将其作为头等有意义且异常重要的事情。和其他概念一样,力这一概念原本也是以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现象,即表象——为依据且由此而生;是从因与果支配的范围内提炼出来的,因此也是从直观表象中而来。倘若我们将力这一概念归为意志这概念,事实上就等于是把较未知的还原为最熟悉的、真正直接且完全已知的,由此也就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认识。

意志在作为人的意志而表现得最为清晰明了时,人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意志的无根据性而将人的意志称为自由独立的,但同时又会将意志的现象随处要服从的必然性忽视掉,而认为行为也是自由的。行为并不是自由的,动机作用于性格生出的每一个别行为都遵循着严格的必然性。如前所述,一切必然性都是果与因的关系,而绝不会是其他。根据律是现象的一般形式,和其他现象一样,人在其行动中必然也要服从根据律。但意志是在自我意识中直接被认识的,因而在意识中也包含对自由的意识,但这样就忽略了作为个体的人,人格意义上的人并非自在之物的意志,而是意志的现象了,由此自然就进入现象的形式——根据律了。这即是怪事的源头:每个人都先验地自以为自己是绝对自由的,在个别行为中也一样,无论哪个瞬间都能够开始另一种生涯,也就是变为另一个人。但在后验地经验中他惊异地发现自己并非是自由的,而是要服从必然性;尽管自己有许多计划与周详的思考,但实际的行径最终并没有改变;从出生到死亡,他都必须扮演自己不愿承担的角色,直到剧终。

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理性的认识,还是直观的认识,二者都是由意志本身而来的。倘若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一种“器械”,那么和身体的器官一样,认识也是维系个体存在与种族存在的工具,且属于意志客体化高级别的本质。认识是为达成意志的目的,为意志服务的,从始至终它几乎都很驯服且胜任;在所有动物——差一点儿也包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我已经成功地传达了这样一个明显而确切的真理:我们存在其中的这个世界,按其全部的本质而言,根本就是意志,根本就是表象——这就已假定了一个形式,客体与主体的形式,因而表象是相对的。倘若我们问,在取消了这一形式以及一切由根据律引出的从属形式之后还有什么?那么,除了意志,这个在种类上就不同于表象的东西不可能再是其他的什么了。所以真正的自在之物就是意志。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就是它,世界的内在本质就在其中。而所有人也可以看到,自己就是认识着的主体,整个世界就是主体的表象;在人的意识作为表象的支柱这一前提下,表象才有了它的存在。因此,在这双重观点下,人自己就是这世界,就是小宇宙,且认识到这世界的两个方面都全然皆备于我。要是每个人都这样承认自己固有的本质,那么,整个世界的、大宇宙的本质也将被纳入其中。所以,无论是世界还是人自己,根本就是意志,根本就是表象,此外再没有什么了。

实际在本质上,意志自身是没有任何目的、任何界限的,它是无尽的追求。我们在谈到离心力时就已触及这一点。在重力——意志客体化的最低级别——上也能够发现这一点;重力永不停歇地奔赴一个方向,这很容易让人看出它不可能有最后的目的。这是因为,即便一切存在的物质都按照它的意志形成一整块,但重力在这整块中朝着中心点奋力挣扎的同时还要对付不可透入性——无论它是固体的还是弹性的。因而物质的这种追求总受到阻碍,而不能、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或安宁。意志的一切现象的追求就是这种情况。在达成某个目标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追求过程的开始,就这样反复以至无穷。植物从种子经过根、茎、枝、叶、花和果,以提高自己的显现,而最终的结果又只是新种子的开始,新的个体开端,又按照旧有的过程上演,历经无尽的时间如此往复。动物也是如此:过程的顶点就是生育,完成后,这一批的个体生命时间不等地走向死亡,与此同时很自然地,新个体的出现保证了这一物种的延续,继续着同样的过程。

无尽的流动,永恒的变化,属于意志的本质显现,同样的情况也能够在人类的追求欲望中看到。这些欲望总会把自身的满足当做欲求的最终目标来哄骗我们,而一旦达成,很快就又被抛开了;即使人们不愿意公开地承认这点,事实上也总是当做消逝的幻想撇在一边。假使还剩下什么可盼可努力的,能使这游戏得以继续而不致陷入停顿,那就算幸运的了。从愿望到满足再到新愿望,这一不停的过程要是往复得快,就是幸福,慢,即是痛苦;而陷入停顿之中,就成为了使生命僵化的空虚无聊,成了没有对象、模糊无力的妄想,成了致命的苦闷。据此,当意志有认识地将其照亮时,会明白它此刻的欲求,在这里的欲求,可并不懂得它根本的欲求。每一个别的活动都有目的,但整体的总欲求却没有目的。这就像每一个别自然现象在当时当地显现时必有一个充足原因,而于现象中显出的力却根本不需要原因,因为这一原因已是自在之物的、毫无根据的意志现象的级别。总的说来,意志的自我认识就是总的表象——整个直观的世界,它是意志的客体性与显出,如同镜子一般。

同类推荐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 ”,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 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 。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 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 ,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 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 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这是一本让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转换心念、远离烦恼的幸福顿悟书和心灵安顿书。本书从生命、信仰、抉择、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们关注的人生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精彩分析和诚恳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收获心灵的宁静,在繁华纷乱的世间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漆夜锋芒

    网游之漆夜锋芒

    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没有大号,没有大公会带领就只能自己不断的摸索前进,无尽的任务,杀怪攒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升级,当你发现自己已经40级终于可以轻松弄点金币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全套身家抵不过别人家的一只宝宝,一个坐骑。生活就像是一个副本,还是不到100级看不到BOSS的那种,无尽的关卡,数不尽的小怪,还时不时跑出个叫做“上司”头领怪给你来一下暴击。但是,饭还是要吃,水还是要喝,游戏还是要玩,毕竟这场游戏大部分还是公平的,至少大家都一样,都在努力,奋斗,拼搏着。一刀9999级,屠龙宝刀,点击就送,油腻的师姐,多么美好的字眼啊......苏雨这样想着,躺进了游戏仓,闭上了双眼......
  •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本书经过反复筛选,从世界最美小说里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以飨读者。那么,就让我们在风和日丽,或者斜风细雨的午后,捧一杯香茗,品味自然,品味生活,和心灵交流,与经典同行,感受最原始的欣喜与悸动吧!
  • 孽情:恶魔情人,我要你

    孽情:恶魔情人,我要你

    一场荒唐的顶罪风波,让年少不识愁滋味的她从此背井离乡!不想千里之外的法国,却遇上了她誓愿守护终生的人。即使被轻视、被厌恶、被毁容,甚至,被当面送给另外的男人,她也不曾后悔过与他的相遇,因为——理想终归是理想,誓言永远是誓言,不得不离别时,她对他,也始终只有那一句美好的祝愿!天之骄子的他自幼便呼风唤雨,因为一切得到的过于轻易,才永远都学不会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他放弃继承权、隐姓埋名、全世界找寻,只想再看一眼那道曾经始终追随在他身后的人影,但是——迟来的觉悟是否只会留下徒然的伤悲,她的身边,不再只有他一个人的位置,难道他与她的结局,最后只能剩下那句回忆中无限美好的祝愿?
  • 一人走过

    一人走过

    一个人从小饱受背叛,抛弃,欺负,鄙视。当他“成长”后又巧遇幸福,本以为是上天的眷恋,但难遭背叛的结局,如若是你,是否还会相信爱?
  • 月华空间

    月华空间

    爱玩游戏的少女,一朝穿越来到魔族大陆。本以为是个正统的魔法世界。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个被诸神抛弃的世界。三观正常的平凡妹子,如何在这不平凡的世界生存?在她以为生活已经够惊心动魄时,老天又赠送她一个空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新文——盛宠弃妃:神医六小姐已经发布,很纯很纯的爱,很美很美的情,很深很深的恋。看弃女重生,素手弄风云,剥开重重阴谋,收获完美爱情】她端午节出生,是防爹克娘五毒俱全的毒女,虽是尊贵嫡女,却被弃如敝履。前世,她毕生谋略为萧澈夺天下,最后他却勾结妹妹害她性命。这一世,她必定刀枪不入、恣意张狂,打得他们摇尾乞怜。渣男哀求她垂怜,渣爹乞求她亲近,继母、妹妹跪地求饶……她冷冷一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饶恕只有罪有应得!
  • 仙皮

    仙皮

    现实中的小人物机缘巧合下接收远古时代修真传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仙侠艳遇旅程,主角好色、贪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
  • 双妃

    双妃

    艾雪跟舒亚准备去度假,临行前艾雪为舒亚弹奏一曲,用了父亲送给自己的古琴。然而却无意被古琴带着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时代。天下四分,东南西北四国。南国弱势。南国国王止战,邀巫师末落为国占卜。末落说将有天女从天而降,并给南国带来好运。恰巧此时,舒雅跟艾雪突然出现。于是南王执意封了二人为妃。自此,二人变卷入后宫的阿谀我诈之中。王妃出轨,一个痴爱,一个逆爱。到底谁才是南王的最佳伴侣······
  • The Wrecker

    The Wreck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