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00000020

第20章 哲学与智力 (5)

我们思想的特质(思想诉诸形式的价值)发自于内在,然而思想的方向,亦即其处理的素材,却是外在的。这样,我们在某一时刻所思考的内容其实就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产物。所以,客体事物和精神智力的关系就好像是琴弦拨子和弦琴的关系。正是这样的原因,相同的景象在不同头脑中却能够引发出千差万别的思想。在精神智力处于花季,思想能力达到其顶峰的时候,恰逢脑髓最高度集中于其活力的一刻,那目光所及之物都会向我们透露其内在的深意,一系列值得记录下来的思想也就由此产生了。但随着年月的递增,尤其是随着活力的衰减,上述那些类似时刻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客体事物虽然是琴弦拨子,但内在精神实质却是弦琴。这一代表精神智力的弦琴能否调校至发出最和谐、响亮的声音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世界的差异。正好像是这一精神的弦琴受制于个人的生理以及解剖学的条件,同样,琴弦的拨子也操纵在巧合的手中,因为这些偶然和机会给我们带来了我们头脑所要研究和思考的事物。但是,这些外在的事物主要还是由我们来选择的,因为我们可以——或者说可以至少部分地——决定去研究哪些外在事物和选择置身于何种环境。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多花一点儿心思,有目的、有方法地行事。洛克的精美小书《论对悟性的引导》中向我们提供了类似的建议。但是,对于有价值之物的严肃、认真、完美的思想却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呼之即来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是铺平道路以此迎接这些思想的到来,也就是将没有价值的、愚蠢的以及庸俗的念头拒于思想的门外,避免信口胡诌和昏话连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慎思、明辨事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去思考那些无聊、乏味的东西。我们只需要为美好的思想敞开欢迎的大门,它们自然就会造访。

因此,我们在空闲、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不要随手就拿起一本书,应该先让我们的头脑和思想安静下来。然后,一些好的想法、念头就会到来。里默在他写的一本关于歌德的书中曾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话:思想的到来通常是在散步或站立的时候,很少会是在坐着的时候。那么生动、深刻、具有价值的思想是否会降临总的来说更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人的外在条件,而是内在条件。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涉及多个且其事物对象完全不同的同一类思想经常会快速、接二连三地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同时涌现。在后一种情形中,这些思想就像是一个晶洞的水晶相互纠缠在一起。事实上,这种情形就与狩猎者同时看见并且追逐两只兔子相类似。

一般正常人的智力都是相当贫乏且有限的,意识的清晰度也很低——这能够通过事实看出来:尽管投进无尽的时间长河中的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般;尽管我们的生存状况是如此的糟糕甚至窘迫,举目所见都是无以胜数的不解之谜;尽管许多现象另有一番深意,而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又完全不足以去探究这些意蕴——尽管这样,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持之以恒地探究哲学;只有少数人是这样做的——不,确切地说只有零星的、个别的人才会对事物进行哲学的思考,这些人也就是例外。

生活在人生的大梦里的绝大多数人其实与动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有不同,也就只在于这些人和动物相比多了对未来几年的预见以及筹谋而已。那种表现出来的对形而上学的需求从刚一开始上头就以宗教的手段打发了事,这些宗教无论是何种货色,对于这种需求都足以应付。或许还有比表面看上去要多很多的人在私下里探究哲学——事情的结果也对此作出了证明。我们人类的处境的确是困难并且尴尬的!在短暂的生活时间里,不乏操劳和困顿、恐惧和苦痛,然而我们却一点儿不知道究竟是何来、何往、何为;同时,各式牧师神甫又反复大谈启悟,并且还威胁、恐吓不相信他们那一套的人。此外,人与人的相见、相交就好像是面具与面具的周旋;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如面具甚至都不了解其自身。动物就是如此看视我们的,而我们亦是如此看视动物。

我们差不多可以认为我们一半的思维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没有明晰前提下就得出了某一结论。从下面的情形中就能推出这一事实。有时,某一事情发展的结果我们是没有办法预料的,精确地判断出这一事情对于我们的事务所产生的影响就更是我们的能力达不到的。即使是这样,这一事情仍旧使我们的心境受到了影响:我们的心情由此变得开朗或是忧郁。无意识的默想就是其产生的效果。无意识的思维在下面叙述的例子中有更加明显的表现:我对和某一理论性或是实际性事情有关的事实素材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算我没有再想起此事,但经过几天以后,感觉意识里就会清晰地出现关于这件事情的结论,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或者,这一事件的应对办法,等等。我究竟用怎样的方式得出这一结果我是不得而知的,就如同计算机运算的具体过程我是没有办法看见一样。

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思考。同样,在不久之前,我曾就某一题目写过一些东西,此后我就没有再考虑过这一问题。但有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些对这一课题的补充议论——而此前我可是一点儿都没想过这件事。与此相类似的事就是我连续几天努力去回忆某一忘记的名字,却偏偏在我完全没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回忆起这个名字,就好像是有人在我耳边悄悄告诉了我一样。事实上,我们那些最富内涵、最有价值、最深刻的思想会突然出现在意识中,就好像灵光在那一刻闪现;并且,这些思想经常会立刻就以连珠的妙句表达出来。很明显,这些全都是长时间的无意识思考的结果,以及经常在过去无数次直观领悟的结果——而它们作为单个、具体的领悟却早已被我们遗忘了。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阅读《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我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大胆地提出这个生理学方面的假设:有意识的思维是在脑髓的表层进行的,无意识的思维则发生在脑髓的内层。

生活过于单调就会产生乏味、无聊,这样,如果我们总体的认识和思想不能稳步加深,对事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不能越来越清晰和透彻,那么要不了几年,无聊和乏味就会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这是人的成熟和经验得出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自身遭遇变化所致——因为经过这种变化,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处在一个全新的审视角度;从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事物那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像看到了不一样的事物现象。所以,就算是我们精神的力量在强度上有所衰减,但我们仍然持续地“每天都能得到新的教诲”,同一事物不停地展现出其新奇的、不一样的一面。生活也就充满了一种不断更新、不断扩展的魅力。因此,梭伦的话就成了所有有思想的老人的箴言:“年纪越大,知识越多。”

此外,我们情绪、心境的许多变化也时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为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每天都会处于不同的光线中。这种情形同样也会缓解意识、思想的单调状态,其作用方式就如同持续变换的日光照射在美丽的乡村:在那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的光线效应的帮助下,这风景让人百看不厌。所以,心境不同,平时我们熟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其新奇的一面,由此引发出我们新的看法和见解。

一旦我们对某一事情有了坚定的看法以后,对于同样事情的新看法和意见都会被我们拒绝和否定——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些不同的意见有碍于我们已形成的整套自成一体的信念,扰乱了我们从自己的看法中获取的宁静;新的观点还要求我们重新进行思考,并且宣布自己在此前所作的思考和努力其实不过是竹篮打水。由此可知,纠正我们错误的真理就好像是苦口良药,并且,像苦药那样,不会在服用的当下就显现其疗效,只能是过了一定的时间以后才能发挥出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个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大众就更是如此:对他们既定的看法,纵使穷千百年的经验和教诲也不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因此,某些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并被深信不疑的错误看法就这样每天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嘴巴一再的重复。我收集一些诸如此类的谬见,我希望读者能作更多的补充:

1、自杀是胆小懦弱的行为;

2、不信任别人的人证明其自身就是不诚实的;

3、有着卓越功勋的人和那些思想的天才,其自谦是来自于内心的;

4、疯癫之人是最不幸的;

5、哲学是无法学习的,但却可以学会研究哲学——而事实真相却恰恰与此相反;

6、创作优秀的喜剧要比创作优秀的悲剧难;

7、懂得一点点哲学会让人不相信上帝,懂得很多哲学却会使人信奉上帝(这个人云亦云的说法是培根首先提出来的)——是吗!真的是这样吗?

8、英文“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完全是混账的鬼话!一个人可以很有知识,但却不会因此就能拥有丁点儿力量(或权力),另一个人很有力量(或权力),但却不会因此就一定能有知识。所以,希里多德正确地表达了和这相反的说法:“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懂得很多,但对事情却无能为力。”有时候,一个人的所知会让他拥有对付别人的力量,例如,他知道别人的隐私或别人不知他的底细,如此种种。但这仍不能够充分证实“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很多人还没有对这些说法作一番深思就相互间鹦鹉学舌,因为这些说法乍一听起来好像很有见地。

当我们旅行时就能察觉到大众的思维方式是多么的生硬、多么的僵化,和他们打交道是多么的困难。这是因为如果谁要是有幸与书为伴的时间比与人为伴的时间更长,那他就会以为知识、思想的交流很轻松、很容易,彼此心灵间的传达、回应很迅速。这样,他很容易就会忘记其实在现实的世俗人群当中的情形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最后,这个人甚至会认为他获得的每个深刻见解立刻就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其实我们只需要坐火车旅行一天就会发现: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人们固守的某些谬见、歪论,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衣着款式能够历经数个世纪,这个地方和我们在此前一天到过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别。人们所操的地方方言同样也是这种情形。从这些,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判断:书本同大众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被认可的真理迈向大众的步伐是缓慢的——虽然这些步伐都是确实和肯定的。所以,以其传递的速度来说,除了智力之光,没有什么更难与自然之光相比的了。

所有这些因素让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众很少思考事情,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练习都是很少的。不过,尽管大众可能会长时间抱住错误不放,相比较,大众却和学术界不同,学术界就像是每天改变言论风向的风信鸡。这已经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否则,只要想想那人多势众的巨大群体将快速变换运动就够吓人的了,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大众一旦转换其行进的路线,一切就会被推翻、一切都将被卷走。

对知识的渴求,如果目标瞄准的是事物普遍的原理,那就可以称之为求知欲;如果渴求知道的东西是单个的、零星之物,那就应被称为“好奇”。小男孩大多会表现出求知欲,而小女孩则只表现出对个别的事情的好奇;小女孩在这方面的好奇心能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而与此相伴的天真、无邪却常让人感到厌烦。女性的这种不去感知普遍原理、只关注于个别事物的特性在这一例子中已经昭示出来。

一副结构良好并因此具有细腻判断力的头脑拥有两大长处。其一就是在其所有看到过的、阅读过和经历过的事物当中,只有最有意味、最重要的东西才能吸引这种头脑,并自然而然留在记忆之中。将来某一时间需要的话,这些东西就能招之即来,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则不要留下。这种人的记忆就如细密的筛子:剩下来的都是大块的东西;而另外一些人的记忆就像是粗眼的筛子:除了那些偶然的零星之物以外,一切都被漏掉了。有这种头脑的人的另一个长处同上述长处有着一定的关联,也就是:凡是与某一事物或问题性质相同、相类似的,或有着某种相关联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的距离多么遥远——都会适时地在这脑海中出现。这是因为这种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这样,尽管各种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别很大,甚至会截然不同,他们仍然一眼就能认出这些事物的同一原理和事物间的关联。

同类推荐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罗素谈人的理性

    罗素谈人的理性

    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热门推荐
  • 闪婚蜜爱

    闪婚蜜爱

    撞破男友出轨,陆晚晴反被渣男小三奚落;神秘未婚夫从天而降解了围,并步步诱哄她闪婚扯证。婚后,他宠她入骨,她由抗拒而变得寸寸沦陷欣喜若狂得知怀孕,却发现邱少泽与初恋暧昧不清万万没想到委曲求全,却遭到白莲花的迫害流产。她伤心离开后,邱少泽反而苦苦相追她一纸离婚协议扔到了邱少泽面前,“签字,老娘要离婚!”“下辈子”白天,邱少泽:“老婆,再说一次你爱我。”陆婉晴:“滚你丫的,少在这里煽情。”晚上,邱少泽:“老婆,我帮你搓背。”陆婉晴:“滚.......”
  • 珠联璧合之秦关汉月

    珠联璧合之秦关汉月

    陆贾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秦朝末年,有幸遇刘邦,并成为了刘邦的心腹军师为刘邦出谋划策,在缔造大汉王朝的历史伟业中功不可没,凭借‘干坤阴阳镜’泡的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惊鸿的程姝,并与其上演一场不一样的霸王别姬……
  • 君临天下美男在怀

    君临天下美男在怀

    她是21世纪杀手组织七魔唯一的女孩,曾傲视天下。却不料在回乡奔丧的路上被雷劈死,穿越到了狐狸当道的异界?还是个废材九公主??疼爱她的父皇竟然给身体的原主找了四个见都没有见过的未婚夫!难道她要认命?不!她要逆袭!她要修仙!她还要休夫!!
  • 杀手废材变痞妃

    杀手废材变痞妃

    她,人人惧怕的黑道帝君,不料一朝穿越再睁开眼,却穿越了?!姨娘阴毒?略施巧设计送她下地狱,死无全尸!庶妹伪善?巧计揭穿她的美人皮,断她十指!庶兄阴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断他双腿!父亲狠辣?为了一个私生女出身的小妾能上位逼死自己的结发妻子、为了成全那个贱妾女儿的私定终身,让发妻的女儿代姐出嫁!他,千年狼王,为了度劫,附身于王爷之身,却没想,她却窥探了他的秘密,对于她,是杀还是留?他,犹豫了。不过是看不上四皇子不受宠,不愿意嫁过去受苦罢了。你以为皇子是你家后院的大白菜?拔出一颗看看,不够大,再拔出另一颗比比?好吧,这些跟她没有关系,当成一出脑残的大戏看看也没有事!
  • 夜洛

    夜洛

    随着原大陆之谜的传出,东西大陆风起云涌,战争纷涌。上古诸神之遗踪在两片大陆上渐渐浮现出来,东西大陆为争夺上古诸神所留下的诸多神器而矛盾不断,但在原大陆破坏神浴血军团的逼迫下,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两个大陆是携手还是拼杀?是生存还是毁灭?谁能拯救危在旦夕的东西大陆?
  • 独道九霄

    独道九霄

    一剑苍穹亘古伤,天涯沦落任沧桑。这是起始于沧海界的故事,讲述的是兄弟二人踏入他乡,在乱世之中残存,随后哥哥的离去使得他更是无依无靠,开始只身一人修仙法,夺机缘,踏苍穹的故事。
  • 寿衣

    寿衣

    表姐送我一件礼物,我打开后,竟然是一件死人才会穿的藏青色寿衣,我急忙扔进了垃圾桶,可是,这件寿衣却总是悄无声息的穿在我身上……
  • 目标型家庭

    目标型家庭

    本书内容包括:你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你的家庭和谐吗、你的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家长里短烦心事、孩子学“坏”为哪般等。
  • 主宰万岁

    主宰万岁

    缤纷多彩的施法战斗,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走进来,引领去见证菜鸟的成功历史。或许不够煽情,却充满了旖旎气息;或许不够正气,却满满的都是青春朝气;或许,你心中期待的正在这本书里呢?施法者等级:初阶、精英阶、英雄阶、传奇阶、主宰阶。施法者职业:元素施法者、魔武士、召唤师、解析术士、炼金术士、亡灵施法者、奥术施法者、真言施法者和空间施法者。
  • 玉精

    玉精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研究人类未知的领域.....我们生命的那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