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00000018

第18章 哲学与智力 (3)

不过,我之所以如此划分这一类哲学,是由于我已经有了这种形而上学来作前提:它表明现象的内在和最终的本质以及自在之物都存在于我们的意志。因此,通过考察意志在外在世界的显现,我们就能探究出意志在内在直接的、完全不同的显现;由此这种探究也为我们带来了道德伦理上的形而上学。在道德伦理上的形而上学发展出来之前,人们就已经考察了如何去完美、纯粹地把握意志的外在或称为客观现象,而由此生发了美的形而上学。

理性生理学或灵魂学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康德已经对此作出了证明,灵魂是超验的,对于作为超验之物的灵魂进行假设,是无法证明、亦是欠缺根据的。因此,“灵魂和大自然”这个矛盾的说法就留给菲利斯丁人和黑格尔之类的人好了。想要了解人的自在本质就只能结合所有事物——即这个世界——自在本质。因此,在柏拉图的《菲德洛斯篇》中,柏拉图使苏格拉底将这一问题以否定的形式提了出来:“你觉得在不清楚整个宇宙的基本本质前,有可能恰当地了解灵魂的基本本质吗?”这也就是说,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间互相诠释,并且以此来证实两者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物。这种考察方法将人的内在本质密切联系起来且贯穿于形而上学的各部分和整体。因此,形而上学不会被当成心理学而单独分离出来。

比较而言,作为经验科学的人类学(或人种学、人体构造学)却可以成立;不过,这一学科一部分是生理学和解剖学,一部分是单纯依靠经验素材的心理学——想要获得这方面的认识,就得通过观察人的道德、智力表现、人种的特性以及在这些方面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别。但是从这些现象中筛选出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来作为经验的素材和对它们加以处理则是上述三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必然的任务。余下来的素材就要求处理这些素材的人细心地进行观察并作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阐释,而且确实是从更高级的角度对这些素材加以考察、审视——我的意思是说,处理剩余的形而上学素材只有高智力的人才能够胜任。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只有在思想卓越的人写出的文章中,才能欣赏得到他们对于那些剩余下来素材的观察和阐释。像这样的作者有柏拉色斯、蒙田、拉布耶尔、拉罗什福科、爱尔维修、尚福尔、艾迪逊、萨伏斯伯里、利希腾贝格、申斯通等。但我们在哲学教授所编撰的教材里面却找不到见解和阐释,因为这些人不具有思想并因而憎恨思想。

智力对于内在的意识世界就好像是光对于外在的物质世界。这是由于智力与意志的关系,也就是智力与生物机体的关系(这里生物机体不过是意志的客观显现)跟光同可燃物和氧气的关系大体上是相同的(光是由可燃物和氧气相结合的产物)。而且,正像是光越能够与燃烧物所发出的烟相分离,那么产生的光就会越纯净,同样,智力越能与生发智力的意志相分离,那智力就会越纯粹。我们甚至可以进行更为大胆地比喻: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就是一个燃烧的过程,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光就是智力。

每一个声称不用任何预先假设的哲学方法都是空谈、大话。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在把某物当成是既定之物接受且承认下来之后,才能从这一既定之物出发。因此,有这样一个说法:“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这一地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的前提条件,对于从事哲学探究也是一样;因为就如同我们的肉体不可能在虚空、以太之中自由飘浮一样,同样我们的精神思想也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从进行哲学探究的始发角度,也就是暂时以某一既定之物为立足点,在以后必须要获得合理证实和补足。

也就是说,这个始发角度既可以是主体(主观),即从自我意识、头脑中的表象以及意志出发,也可以是客体(客观),亦即在其他的头脑意识中也会出现的东西,也就是说,外在的客体、现实的世界、大自然、物质、原子,甚至是上帝或纯粹随意想象、设计出来的概念,如“实体”、“绝对”或其他种种。无论我们要采用何种审视角度,为了平衡、补足这一审视角度的偏颇之处及合理证实我们预先已认定的假设,我们必须在作一番探讨之后变换审视的角度、立场;然后,从变换了的相反立场及角度出发,引申和推论出从一开始我们就视为既定的假设。这另一番的议论是对原先既定的观点的补足。这就是卢克里修所说的“事物互相之间的阐释”。

例如,我们就像贝克莱、洛克所做的那样——从主体出发审视事物,而康德,在这一审视方法的运用上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其直接的本质而使这种考察方式具备了一大优势。但由此而获得的哲学却有其一定的片面性、且不是完全得到证实的——除非我们用这一方式把哲学这一片面性补充完备:也就是说,将与这一哲学引申出

来的观点相对立的立场、角度变为我们重新审视的出发点,由客体引

申、推论而得出主体,就像此前我们由主体引申、推论出客体一样。

我为康德的哲学作出的补充完备的工作大致上是这样的——这见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第 2卷第 22章和《论自然界的意志》中的《植物的生理学》。关于这些论述,我是从大自然的外在出发,对智力作出了推论。

如果现在反过来,将客体作为审视的出发点,把我们周遭的众多事物,诸如物质以及在物质层面上显现自身的各种力作为既定之物,那么整个大自然就进入到了我们的审视范围之内,这样一种审视方法给我们带来了纯粹的自然主义,对此我认为更加确切的名称应是绝对的自然物理学。这是因为在这种审视方法中被看成是既定之物,也就是绝对的现实之物,依据我们普遍的理解,其内容是大自然的各种法则和自然力以及自然力的载体(物质)。但若对这一既定之物专门进行一番考察,我们就能清楚,这一既定之物就是浮游着难以胜数的恒星以及围绕其运转的行星的无限空间。

我们得出的结论就在这空间中,不过就是要么发光、要么反光的星球;在反光星球的表面,由于腐败程序作用的原因,生命得以产生和发生演变,而这就带来了呈现梯级差别的有机生物体;这些生物体以个体的形式出现,遵循着那些控制生命力的大自然规律,经由繁殖和死亡在时间上有它的起点与终点;而那些规律和法则就构成了现有的、生生不息的各种秩序,没有始点和终点,也没有一个解释的理由。在呈阶梯状的有机生物系列中,最高一级的占据者是人类,人类的存在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有其开始的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有着许多的、很大的痛苦,但得到的欢乐却很少;然后,也像所有其他人一样,生命就到了终结的时候。在这些都完结之后,一切又归于原位,就如同这个人从来都不曾存在过。

指导我们以这种方式探索并且扮演哲学角色的绝对自然物理学向我们这样解释:因为那些绝对存在并且有效的大自然法则的作用,总是一个现象产生或取代另一个现象;在此过程中,所有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因此所有事物也是完全清晰、可以理解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套用费希特的口头禅来形容被如此解释的世界——费希特站在哲学教授的讲台上,面对他的学生们表现得一脸严肃、语气中带着强调的意味在尽情发挥他戏剧表演才华:“因为是这样,所以是这样;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它是这样。”所以,从这一审视角度看来,那些对这个世界这样清楚的解释仍感到不满足、并试图在完全想象出来的形而上学中寻求其他解释的人,根本就是头脑中荒诞的想法在作怪;这些人还妄想从杜撰的形而上学中重新找到伦理道德赖以成立的基础!而那些伦理道德因为不能经由物理学奠定起来,就乞求于形而上学的天方夜谭!物理学家们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用明显鄙夷的神情,站在高处打量着形而上学。

但是,这种完全从客体角度出发的哲学探索无论怎么志得意满,它审视角度的片面性和角度变换的必要性迟早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认识的主体以及认知官能或迟或早都要成为被考察的对象,因为世界首先是通过认知功能而存在。例如,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称人的智力为“自然之光”,并且认为人的智力在验证更高一级的事情时,毕竟是力不从心的。这种看法形成的基础是这样的:一切自然物理的知识,其有效性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是像当今那些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是不带条件的。

就因为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的知识不带有任何先决条件,所以,他们对基督教的深刻、神秘之谜表示藐视,情形就如同物理学家藐视形而上学。例如,理性主义者认为原罪的教义只不过是一种迷信,他们那世俗男人的见识、智力让他们很高兴地发现:没有人需要为别人在六千年前犯下的过错去负担什么责任。这是因为理性主义者放心大胆地遵循自己的自然之光,并且一本正经地认为:他们那戴着睡帽的爸爸在四十或五十年前使自己成孕、他们的妈妈把自己平安生下来之前,他们是绝对和纯粹的;然后,从那一刻起,他们开始无中生有。正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不为任何事负责。什么罪人、什么原罪,全都是胡说八道!

这样,就像我已经说过的,沿着客观知识的道路推论和思辨的人迟早会在各式不一的前路上察觉到事有蹊跷。这时人们就会发现:一切从客体方面获取的知识,都是在信赖人的智力前提下进行的,不过人的智力有其自己的形式、功能以及呈现事物的方式;因此,所有这些知识完全是受智力特质条件的制约。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变换审视角度的必要了,放弃对客体的专注,而转向对主体的考察。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智力以其十足的自信构建了整套教条,放心大胆地对世间万物以及一切的可能性作出先验的判断;现在,这一智力本身却成了我们要检查的对象,现在它的权威性必须接受检查。考察方法的改变首先带来的是洛克的哲学,随后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最后,人们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之光只能是从内在投向外在;如果需要把这种光返过来照明自然的内在时,它就变得无能为力了。

智力的光芒并不能直接驱赶笼罩内在的黑暗。只能经由上述哲学家采用的迂回、折射的手段,并且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在智力光线折射的帮助下,获得和智力本质、智力运作原理有关的间接资料。在此之后,我们的智力才清楚地了解到:智力的最初任务只是在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对于为意志服务的目的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所以,智力在本质上就是投向外在的,并且,整个过程中,智力也不过是作用在表面的力,像电力一样。换句话说,智力把握的只是事物的表面,却不能深入事物的内在。因此,智力没有办法从根本上理解和看透显现出来的现实客体事物,哪怕是这些事物中最微小、简单的一样东西。不管是单个事物还是整体的事物,其所包含的根本道理对于智力来说仍旧是一个不解之谜。通过这种方式的考察,我们的认识会更深一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唯心主义。

同类推荐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罗素谈人的理性

    罗素谈人的理性

    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热门推荐
  • 修道也疯狂

    修道也疯狂

    这里,混乱无比······这里,枭雄云起······在各类的灵异妖鬼,异精邪怪,蛮荒凶兽,强大修士云集的大陆中,徐峰始终坚持着自己得的道,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 断指四代

    断指四代

    一场真实而漫长的梦,融化了那段冰封于记忆深渊之下的往事。爱,本没有错,但宿命说错了,那就是错了。施加在四代人身上的断指流血的诅咒,看似强悍,到最后却战胜不了四代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羁绊。不管是尘缘,还是孽缘,只要缘还在,就可以因岁月的不静滞而长存,就可以因轮回的不停歇而永生。人、天、命,为什么非要拼得你死我活呢?
  • 不灭神王

    不灭神王

    前世,他是绝世武神,执掌大陆,只手遮天!这一世,武神重生,面对的却是即将灭亡的落魄家族。且看沈云飞是怎样带领族人,一步步再踏上王者巅峰……
  • 老尸

    老尸

    忆林正英老前辈作品,本书有很多都是实用的,想了解玄学的可以仔细看本作品
  • 转角处不要放开我的手

    转角处不要放开我的手

    所有的甜言蜜语都不如一句:“我爱你。”这辈子,下辈子,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
  • 凶灵宝藏

    凶灵宝藏

    凶灵行孽,是谁的狂妄;秉剑除魔,是谁的衷肠;破灵寻宝,是谁的贪念;拭泪阖目,是谁的心伤。是谁的刀剑绽放寒意,是谁的法力挥洒飞扬,是谁的咆哮祭奠忠正,是谁的眼泪播撒情殇。是人是魔,是正是恶,都来这混沌的俗世中喧闹一场!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攻心是妃

    攻心是妃

    回归后宫妃子尔虞我诈,品味天子心依何处,怎样一夜宠冠后宫,体味心性使然:是笑里藏刀,暗害姐妹,伤人于无形;是大智若愚,只求活命,处处广结善缘;是步步缜密,心计阴沉,只为招招致命......后妃之争,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只为证明自己心中的那道“如果爱你是一种错的话,我宁愿不对;如果爱你是不对的话,我宁愿一直错下去...”不变誓言?
  • 走出不幸就是幸福

    走出不幸就是幸福

    本书安排了大量小事例,旨在旁征博引,以帮助那些心灵不幸的朋友树立战胜不幸的信念和勇气,并从心理辅导这些“不幸”朋友如何去创造幸福快乐。
  • 我的万能眼睛

    我的万能眼睛

    原来眼睛被别人打坏了的陈火,瞬间就康复了,而且身上多了一个超能力……
  • 药征

    药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