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驴子,你疯了吗?我们现在都不应该出声,你竟然还想要唱歌!如果你真唱歌了,我们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虽然野牛再三地劝告,但是驴子还是我行我素地大声唱起了歌。野牛无奈,只是一心祈祷着园丁不要发现它们。
但驴子的叫声实在是太大了,园丁很快便发现了它们,喊道:“天啊,有头驴闯进园子里啦,快捉住它。”
驴子一听到园丁的喊叫,才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它拼命地在园子里奔跑着,想要挣脱园丁的追捕,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最后,野牛被做成了肉汤,驴子被套上鞍具,推进磨房,终日劳作。
故事中的驴子心高气傲,不懂得在适当场合做合适的事,结果不仅自己倒霉了,还连累了同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分寸,在不同的场合,就要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不能我行我素而不管不顾外在环境。在生活中,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考虑周全,言行举止都要恰当,否则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
豺和生疥癣的骆驼
很久以前,有一只骆驼长了疥癣。它感觉好痒,痒得它到处拼命地又擦又磨,就连皮毛下面血红色的嫩肉都可以看见了。总之,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治不好。
最后,主人只好忍痛放逐了这头长疥癣的骆驼,任其在荒野里游荡。
骆驼无比凄惨地走在荒凉的草原上,正好被一只豺给看到了。当时,这只豺正在老鼠洞口埋伏,等着老鼠上钩。
看见骆驼后,它不禁想:“咦,这只骆驼这么大,要是能把它弄到手的话,那老鼠对我来说还算得了什么?”于是,它赶紧一跃而起,悄悄跟在骆驼后面观察它。
豺的妻子劝豺说:“注意别让确定能万无一失到手的猎物溜走了!你不应该忽视这些小体积的猎物。因为,等你一去追逐体积庞大的猎物,这些小东西就能趁机逃跑啦。”
豺很不屑地回答道:“算了吧,只有那些胸无大志的人才会满足于捕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像我这种生来就拥有远大理想的豺,怎么可能放弃追捕这样的美味佳肴,而浪费时间在捉一只小小的老鼠身上呢。那样太不值得啦!”话音刚落,它立即出发去监视骆驼。
豺十分有耐心,他默默地跟踪骆驼已经有三四天了,可骆驼却并没有累垮,反倒是豺自己瘦了不少。
最后,它只好饥肠辘辘地回家了。
“瞧瞧你自己那个衰样吧!”豺的妻子愤愤地说,“我想知道你的崇高理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初你不管不顾,不满足于就要到手的猎物,结果白白跑去走了那么多路,吃了那么多苦,太不值得啦。”
豺为了能吃到骆驼,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老鼠,付出了很多辛劳却无功而返,归根究底在于它太过贪婪,没有选择合适的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若是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只会是两手空空。
两个隐士
从前,在渺无人烟的深山之中隐居着两位十分虔诚且友爱的隐士,他们日日在一起谈天论地,思索人生,关系十分融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两位隐士平日里生活在一起,所以共同使用一个陶钵,这也是他们仅有的财产了。尽管平日里他们对它爱护有加,但也只是作为身外物看待。
有一天,邪恶的精灵藏进了年长隐士的心中,于是,年长隐士有了私心,他对年轻隐士说:“我们在一起住得够久了,也该各自去寻觅各自的生活了,所以,现在已经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让我们平分财产吧。”
年轻的隐士忧伤地说:“兄长,你真的要和我分开吗?你的这个决定实在太令我难过了。不过,既然你决心已定,那我们也只能分道扬镳了。”
说着,年轻的隐士拿出那个陶钵,递到年长隐士的手里说:“我想我们无法把它平分,兄长,你拿去好了。”
听完后,年长隐士说:“我才不接受你的施舍呢,除了我应得的那份,我坚决不拿任何东西。所以,这个陶钵必须平分。”
年轻隐士无奈地说:“如果我们把这钵分成两半的话,那它有什么用处呢?还不如不分,给一个人呢。要不我们通过抓阄儿的方式来决定陶钵到底归谁吧?”
但年长隐士却又提出了异议:“我不同意,我一定要绝对公平地拿到我的财产,我才不会愚蠢到让公道及我的财产由那些没指望的允诺来决定。这个陶钵必须平分。”
年轻隐士不知道要用什么办法来说服他了,只好说:“好吧,如果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即使打碎陶钵也在所不惜的话,那就按你说的,打碎它再把它分了吧!”
突然,年长隐士脸色大变,一脸晦气地破口大骂道:“哼,你这个懦夫,你难道连争斗都不敢吗?”
故事中年长的隐士被邪恶精灵驱使,变得冷酷无情,几次三番地为难年轻的隐士,提出无礼的要求,年轻隐士本着解决问题的良好态度与年长的隐士协商,最终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明辨是非、讲道理,不能像故事中那位年长的隐士那样无理取闹,无事生非。
当我们遇到年长隐士这类人时,要向年轻隐士学习,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地解决问题,但不能无条件、无底线地满足无理要求。
七个自我
一个夜深人静的深夜,我的七个化身正聚在一起小声地倾诉着心里话:
第一个自我说道:“我被关押在这疯人的体内已经好多年了,每天都无所事事。我真的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悲剧的命运了!”
接着是第二个自我说道:“你的命运已经比我强太多啦,兄弟!我是这个疯子的快乐自我,真是令人厌倦的存在啊。”
第三个自我登场道:“我无时无刻不被热情掌控,我已经无法忍受这种病态的热情了,真不知道我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第四个自我接着说:“你们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我才是最最不幸的,我是这疯人喜欢无事生非的自我,我想我太应该对这疯人提出抗议了。”
还没说完,第五个自我抢白道:“不不不!应该是我才对,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我,注定要一生四海为家,到处流浪,永远不得安息。我可比你们更应该反抗这种永无止境的命运。”
第六个自我自嘲说:“那我呢,整天辛苦忙碌,就是一个苦力呀。是我,终生孤独的我是最应该逃离这个疯人的。”
第七个自我惊奇地说道:“哎呀呀,你们一个个竟然都宣称要叛逃离开这个疯人,真是太奇怪了。可是,你们之中不管哪一位都有与生俱来的职责。
哎!其实我多么渴求能像你们那样,有着几乎确定的命运啊。可是我却什么都没有,对,我就是那个无所事事的自我。每天当你们赶着经营你们的生活时,我却每时每地都在与空虚做伴,终无所依。你们说说,到底是你们还是我,最该去叛离他呢?”
听完第七个自我这一番深刻的自白,前六个自我都同情地看着他,但最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这漆黑的夜里,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幸福,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只有那第七个自我仍然无法解脱,只是呆呆地凝望着那广袤天空后所隐藏着的无尽的空虚。
故事中前六个自我都自叙了自己的苦恼,都认为自己才是最不幸的那个,可是听完第七个自我的自述后,他们意识到,自己虽然辛苦,但起码是充实的,应该感到幸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畏惧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的人生才会充实和丰满。故事里第七个自我因为无所事事而感到空虚,这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多去经历和体会生活,这样才不枉生命的寄托。
神赐福的城市
据说有一个神圣的城市,在那里,每个人的生活都要严格遵循《圣经》的教义。于是,我决定去寻找那座城市。
没想到的是,大街上所有人居然都是独眼独手!震惊之余,我不禁自问道:
“难道这座圣城里的所有人都必须是独眼和独手才可以吗?”
看到我完好无缺的双手双眼,他们也感到异常惊讶。
我问他们:“请问这真的是那座受主赐福的圣城吗?”
他们回答道:“这就是那个城市。”
“为什么你们都没有右手右眼呢,是什么灾难降临到你们身上了吗?”
我好奇地问道。
人们决定告诉我答案,他们说:“请跟在我们后面!”
不一会儿,他们把我带到了一座位于城市中央的圣殿前。在圣殿里我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成堆的断手和眼珠摆在那里,已经干枯、萎缩成一团。
我震惊极了,叫了出来:“天哪!是谁这样忍心对你们下此毒手,太血腥了!”
一位老者走出来对我说道:“没有别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
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是他促使我们不断征服自身的罪恶,带领我们达到内心的圣洁。”
接着,老者把我领我到一座高高的神坛前面,人群则跟在我们后面。长者请我仔细观看神坛上刻着的文字。
我念道:“如果你的右眼害你失足,那就挖下右眼丢弃它,这会帮助你避免整个身体落入地狱。如果你的右手害你失足,那就砍下右手丢弃它,这会帮助你避免整个身体落入地狱。”
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转过身体对所有人大声高呼道:“天啊,难道你们全都没有右眼和右手吗,哪怕是一个人也好?”
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真的没有,没有人能保住双手双眼,除了小孩子们,他们太小了,还读不懂圣典,自然也不知道神的戒律。”
出了神殿后,我赶忙逃也似的离开了这座传说中被神赐福的城市。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小孩子,而且也读得懂圣典……故事中所谓“圣城”里的人们因为“圣典”的指示废掉了右眼和右手,导致整座城市没有一个健全人,这种做法是十分愚昧的。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别人的经验还是神灵的指示,都不可生搬硬套,应该有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活中,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能盲从,要经过检验和思考,否则就有可能会做出无谓的牺牲。
受骗的骗子
很久以前,有个商人要去外地办事。他觉得把钱带在身上不安全,于是就在一所房子附近挖了个洞,把钱藏在洞里。
商人觉得这所房子的主人忠厚老实,应该不会打自己钱的主意。可是,有位老人正好看到他挖洞藏钱的过程,等他走后,老人便偷偷跑过去把钱全都偷走了。
没过几天,商人办完事,发现钱已不见了踪影,这时他想起了那个老人,他来到老人居住的房子,故意说道:“我有件棘手的事情想请教您一下。”
老人答道:“您请讲!”
商人说:“我有两个钱袋:一个装有六百枚金币,另一个装有一千里亚尔。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帮我保管这笔钱财。为了安全,最后我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把装着六百枚金币的钱袋埋在了洞里。可是,我现在却不知道该不该把另外一个钱袋也藏到那里。”
老人听了回答道:“我觉得你还是把钱藏到第一次藏金币的地方比较好!”
商人连忙表达感谢:“谢谢您的建议,您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去做。”
商人告辞后,老人偷偷地嘀咕道:“如果这个人又把钱袋放到老地方,一旦他发现原来放的那袋金币不见了,他肯定不会再把另外一个钱袋藏在那里了。
看来我必须尽快把原先的那个钱袋放回去,这样他才不会起疑心。这个傻瓜保准会把第二个钱袋也埋在那里,我再趁他不注意把两个钱袋都拿走。”
想到这里,他赶紧把之前偷来的那个钱袋放回原处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