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9400000073

第73章 人文历史篇(13)

欢喜佛的由来

佛教的众佛像中,有一种男女双修形象的佛,游客称之为“欢喜佛”,又称“欢喜天”,它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崇拜偶像。

欢喜佛起源于古印度的神话故事,有专家研究考证,认为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之后,印度土著民族出现了很多杀敌女英雄,她们以其女性所特有的灵美来诱惑敌人而将其斩获,广为后世所称颂,为此人们还编成许多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后来,这些传说被印度佛教的一支婆罗门教性力派(崇拜神为湿婆)所接收。8世纪后,印度又遭阿拉伯人的侵犯,战火烧毁了大批佛教寺院,佛教徒也大批被杀和被迫改宗,在这种残酷的历史条件下,佛教逐步吸收湿婆的咒语,主张以性欲超度现实的残酷,在女性崇拜的光环下得以超脱。哲学史上称这个过渡叫做“佛教密化”过程,而欢喜佛也在密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派别象征,为佛教增添了新的内容。

菩萨的由来

“菩萨”一词是梵文(古印度书面语)“菩提萨土垂”的音译略称,意为“觉有情”、“道众生”的人,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是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的称号,后来泛指大乘思想实行者。在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晋初年始盛,隋唐走向极盛。随着佛教的传入,菩萨便成为民间崇拜的神灵。

隋唐时期,中国的佛教信徒纷纷建寺院,“请”著名的菩萨东来定居,形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萨:居五台山的文殊,居峨嵋山的普贤,居普陀山的观世音,居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在印度佛教中,菩萨为男性。但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渐渐变成了女性。从四大名山的菩萨来看,所修菩萨像大致为女相,脸色鲜润,神态安详。其面容、体态、服饰有唐代贵族妇女的特色。因为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所以菩萨像也有中国人想象的古代印度贵族妇女的影子;是二者奇妙的、富有想象力的结合,成为中国化了的菩萨。

“达赖喇嘛”的由来

达赖喇嘛的称号始于1578年,确定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时期。当时他到青海地区传教,说服了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皈依佛门,他们在政治上彼此推祟并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圣”在佛教中表示超出凡间;“识一切”是普遍通晓之意,认为是显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人;“瓦齐尔达喇”为梵文,意为执金刚,是在密宗方面有最高成就的人的称号;“达赖”是蒙语“大海”;“喇嘛”是藏语“大师”。合起来说,就是在显宗和密宗两方面都修到最高成就的,超凡入圣而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样的上师。这个尊号仅是蒙藏代表人物私人之间的互赠,尚不具有政治及法律意义。

当时,俺答汗已受明朝册封为顺义王。索南嘉措托俺答汗代他向明朝皇帝请求册封;他本人也向明朝宰相张居正致函,要求朝廷给他赐封。不久,明朝万历皇帝降旨,赐给他的封文中就有“达赖”的字样。1587年明朝政府正式承认这一称号,并派使节加以敕封。索南嘉措得此称号之始,为三世达赖喇嘛。前两世为后人追认。由此往前追溯,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为一世,根敦嘉措为二世。

1653年清顺治十年,五世达赖应清帝之邀来到北京。顺治皇帝沿用了俺答汗对三世达赖的尊号,正式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从此,“达赖喇嘛”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

1751年,清朝为了更好地治理西藏,又令七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开始政教合一。

“班禅”的由来

班禅是西藏喇嘛教黄教教派两大首领之一,班禅的全称是“班禅博克多”。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蒙古首领固始汗封称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确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班”是梵文“班智达”,汉语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汉语意为“大”,合起来是“大学者”的意思。“博克多”则是蒙语,指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固始汗令罗桑确吉坚赞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称为四世班禅。前三世为后人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

1713年,清朝的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第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并赐金册金印,称为班禅五世。从此,确立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

紫禁城的由来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帝所居,新中国成立后被辟为博物院,成为旅游胜地。故宫又为何称为“紫禁城”呢?这与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以及帝王的封建迷信密切相关。

紫禁城的“紫”指紫微恒。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恒星分为三恒、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恒指太微恒、紫微恒、天市恒。紫微恒在三恒之中央,因此代称皇帝。又因皇帝宫殿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紫禁城的“禁”字正是强调了皇宫的这种无比尊严。

古时认为“玉皇”是居住在天宫之内的,天宫谓之紫宫;而封建皇帝自诩是“天子”,其住所即相当于天上的“紫宫”(亦称紫微宫)。封建社会时,皇帝居住的宫殿,四周绕以高大厚实的城墙,戒备森严,严禁庶民百姓靠近,故称之为“禁城”。

唐代开元年间右丞王维在《敕赐百官樱桃》诗中曾说:“芙蓉关下令千宫,紫禁朱樱出上阑。”可见唐代已把皇宫称为“紫禁”了。

五线谱的由来

五线谱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差不多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它。

远在10世纪的时候,法国有一个叫古罗(又译为古多)的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这便是五线谱的雏形。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震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古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堂所收藏的乐谱一一律改为“古罗式记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多来咪发梭拉西”的由来

“多来咪发梭拉西”是舶来品。在我国古代,记述音乐是采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记法。

在11世纪的欧洲,当时教会里唱赞美诗,只有“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音。后来,意大利僧侣音乐家归多把圣乐的一首赞美诗每行歌词的第一音依次排列起来,刚好是“六个音阶”,因此,他就用每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乌来咪发梭拉”来代表六声音阶。不久,七声音节问世,才把原来弃掉的那些赞美诗最后一句“圣约翰”几个字的第一音字母拼起来,成为第七个唱名“七”,发音为“西”。到了17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布隆契认为第一音名“乌”不响亮,提出换用“多”音,他的意见为许多音乐家所接受,于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就正式成为今天的唱法。

美声唱法的由来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的,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

最初,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今天,人们把欧洲的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统称之为美声唱法。美声来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西方对Belcantt 的理解指的是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它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式以及歌唱方法。

现在所谓的美声唱法是包括欧洲、美洲、俄罗斯、东欧等音乐厅、歌剧舞台的唱法,不是民间唱法,更不是舞厅、酒吧间那种唱法,是注重艺术性的唱法。

筝的由来

筝,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亦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传说东晋时桓伊,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不应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谢安。

到了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弹弦外,还发展成双手均可弹奏的新技巧,弦数又扩充为二十五弦,表现手法更丰富了。筝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时,十三弦筝传入日本,至今,日本的弹筝仍保持一千多年的传统,弦数十三,采用丝弦。朝鲜的伽耶琴,是汉朝由中国传入分化发展的,弹奏时一端放在膝上,一端置于地上。筝的每根弦用音柱支撑,其音色优美流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筝由于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手法的区别,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如河南派活跃欢快,山东派刚劲有力,浙江派流美清丽,广东潮州派婉转优雅。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演奏特点,音调与风格也各异,但相互之间又有共同之处。

琵琶的由来

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琵,引手后日琶。”

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笛子的由来

《风俗通》记载笛子为汉武帝时丘仲所制。马融《长笛赋》则说是出自羌,本四孔,京房加一孔。《说文》在诠释“笛”字时又说:“笛,七孔,羌笛三孔。”《乐府杂录》的记载更干脆:“笛,羌乐也。”杜佑的《通典》中也有“汉灵帝好胡笛”的记录……从这些材料看来,关于笛的起源问题很复杂。笛这一管乐器的来历,尽管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从新疆、中亚细亚一带传入。

笛在外国起源同样很古老。公元14~15世纪间,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等地的固有文化作了最彻底的摧毁。在这以前,秘鲁本地的印第安人建立了“印加王国”,印加人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印加文物中发现,印加人拥有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很多种笛子,而且还有由不同材料(如兽骨和陶土)精工制造的笛。从地理环境看来,这些笛和其他乐器,都是印加人的创造,不大可能由另外什么地方传来。

油画的由来

油画在欧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油画采用鸡蛋黄为调料,溶合矿物原料作画,最后在画上罩上薄而透明的油层,形成如瓷器色釉一般的效果。这类早期油画画面均匀,有光泽,看不见笔触,工细严谨,富有装饰趣昧。

到了15世纪,被称为欧洲油画创始人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在总结前人作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亚麻油和核桃油是比较理想的调和剂,用之不仅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而且可以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富有真实感。同时,用这两种油调色作画,画面干燥时间不快不慢,颜色于透后附着力强,色彩既有光泽又不易褪去。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传遍全欧洲,成为欧洲各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漫画名称的由来

宋代学者洪迈著的《容斋随笔》中就有“漫画”一词,不过此“漫画”二字并非表示画,而是一种鸟的名称。

19世纪上半叶,日本著名“浮世绘”风俗画家葛饰北斋,明确用“漫画”一词作为一个画种的名称。他常为讽刺小说创作插图,并将这些画统叫为“漫画”。所以说,“漫画”作为绘画品种的名称,有可能从日本传入我国。

在我国,明确以“漫画”这一名称作为画种出现,是1904年。该年3月27日起,上海的《警钟日报》上发表的画,就曾冠以“时事漫画”的名称。但画幅不多,由于读这份报纸的人很少,“漫画”这一名称昙花一现,影响不大。

“漫画”这一名称在中国的流传普及,始于丰子恺先生。1921年丰子恺先生游学日本,见到日本长于表现民间市侩生活的漫画大家竹久梦二的作品,非常喜爱,刻意学习,深受影响。回国后,他在浙江的一所中学执教时,课余便有感而发,不断创作漫画。后来于1925年,丰子恺结识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主将郑振铎。郑振铎正在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报》,需要插图,便向丰子恺索稿。丰子恺就把多年创作积累的一大叠漫画作品交给郑振铎,从1925年5月第172期起,《文学周报》便以“漫画”为题头,刊出《燕归人未归》,陆续发表丰子恺的一系列漫画。至此,“漫画”这一名称便在中国普及流传开来。

同类推荐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幽默笑话,具有语言诙谐、故事生动、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本书编者遵循健康有趣、雅俗共赏的原则,从现今流行的幽默笑话中精选了上千则,并对其中一些作品作了文字上的润色,有些原无标题的加了标题,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克隆是科学界的“历史性事件”,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创举”,对人类来说克隆是把双刃剑,是悲是喜?是祸是福? 但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或许造福人类,或许带来灾难?我们希望克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是福音。本书主要介绍克隆的发明、特征、应用(医学和人类)以及各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科学价值等,这是一本关于克隆的科技小百科,是为了满足青少年了解克隆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克隆的科普知识。
  •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介绍了生命的一些特征和医学的一些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有生命有什么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基因工程是怎么开始的、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你了解细胞吗等。
  • 天文百科图解

    天文百科图解

    全面编撰了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探索发展,包括宇宙诞生、宇宙中星星形状、宇宙中长城、银河形成、大气层构成、星座的构成、星系的结构等内容,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热门推荐
  • 请再给我一次表白的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表白的机会

    主人公在列车上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孩,本来准备要向她表白,却晕头做了一个梦:“一场离奇的车祸!”等他不以为然时,车祸就发生在这列火车,车祸夺走了大多数人的性命,包括我想表白的那位女生。我后悔万分,来到地狱后希望通过一切办法找到她,没想到那场车祸不是一个偶然,没想到一场重大的阴谋在酝酿着。重新解构的世界,更现代的地狱,更现代的天堂,不一样的神仙,不一样的传说,颠覆你的想象。
  • 魂炼者

    魂炼者

    李风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修习了上古大巫的烈阳决,又被上古最猥琐的大巫一棍天的残留意识所影响,慢慢成长为另类的修道者,最终挑战整个修道界。结果被恐怖的阴阳调和高手打得肉身消散。灵魂遁入了东汉时期,机缘巧合之下修成了魂炼之法……
  • 神雕逍遥录

    神雕逍遥录

    现代少年偶的系统穿越神雕世界,附身杨过,他不但继承了杨过的逆天天赋,更凭借着逆天的圆梦系统得以修习各大神功以及各种技能,琴棋书画,堪比大家;奇门八卦,黄药师自叹不如;一身医术,更是精妙绝伦;帅气的面貌,英俊的外表,加上高强的武功,这如何能不使得美女倾心,群雄俯首。
  •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蚀骨迷恋

    蚀骨迷恋

    从校服走到婚纱,顾清欢才真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结婚证上的照片都是ps的。她不止一次,目睹自己老公和众多女人纠缠不清。没有爱,为什么要娶她?这句质问只换来云阙歇斯底里的咆哮,他说今生没玩够之前,绝对不和顾清欢离婚!当爱已成往事,却忽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身边,说也爱了她十年。在这件叫做爱的小事里,没有胜负,只有付出。我不能告诉她当年的真相,她知道后会恨我。我要让她在恨我之前,先爱上我。
  • 稀薄的秋凉

    稀薄的秋凉

    作者倾情于人的生存,大地的处境。身边工业化进程日新月异,而旷野却日渐凌乱。那些蔓延的青草与树木,淤泥的田园与农耕都被覆盖,人与事俱不能怀旧。精神或物质处在双重夹缝中,境况窘迫。不可尽言。分为经过北坡、月夜无眠、稀薄的秋凉、折断布谷、李白那只酒瓶、蝉声满树、春雾迷离、水与泥、随手九辑,收录了《谛听早晨》、《春天已经走远》、《阳光灼伤这个盛夏》等60多篇散文。
  • 粉色童话:浦岛太郎和海龟

    粉色童话:浦岛太郎和海龟

    《粉色童话:浦岛太郎和海龟》收录了包括日本、丹麦、瑞典、非洲以及西班牙等地的民间故事二十五篇,而且每篇故事都配以大师的精美插图。在这些故事中有的生动感人、催人泪下;有的离奇曲折、妙趣横生;有的充满哲理、让人深思,阅读起来能让人感觉到它们所呈现出的美好梦想和无穷欢乐。
  • 叫我道长

    叫我道长

    我八岁上山学道,如今算来学道已有二十载。本来以为我这一生定将投入修仙长生的怀抱中,奈何天意弄人,打雷了下雨了,爹娘叫我回家娶媳妇儿传宗接代。
  • 星丞恋

    星丞恋

    在宁静的星丞学院中突然不得安宁,强势女倪薇薇与霸道男薛棋的风火交际引起了一番惊涛骇浪,在三角恋真热烈时薛棋的前女友又回来了······
  •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本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把握最佳时机,找到自己的出头术如何找到自己的心路,一步比一步走得更高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