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7100000006

第6章

为国而勤奋读书的周恩来

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一向为世人赞誉。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崭露了头角。老师评价此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后来,他过继给叔叔。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恩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每天,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

少年周恩来早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有一次,他看了有关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书《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义愤填膺。于是,他带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有一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进行社会调查。他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老人。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

当他离开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五首,列举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炼,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父母早逝,只能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就是说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伯父长期给谭鑫培伴奏,小梅兰芳就在旁边听,这为他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梅兰芳8岁正式学艺。刚开始学戏时,老师教他唱一出旦角开蒙戏《三娘教子》唱段,他很长时间也背不下来。老师非常失望地说:“祖师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说罢拂袖而去,剩下小梅兰芳尴尬地站在那里。但梅兰芳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苦练基本功,以勤补拙。他想:“人家练10遍,我就练100遍,不信学不会。”后来他成名了,那位老师玩笑地说:“看来我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啊!”梅兰芳笑着答道:“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皮低垂,眼珠转动不灵活,可是京剧最讲究眉目传神。这可怎么办呢?后来他发现看着鸽子飞翔能够锻炼眼神。

这下有办法了,梅兰芳除了练功演戏外,他还养起了鸽子。

10年的时间,他每天早起放鸽高飞,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在天空飞翔的鸽子,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久而久之,他的眼睛转动灵活自如,终于练出了一双灵动明亮的大眼睛和神采飞扬的眼神。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一颦一笑,秋波流转,光彩照人,无与伦比!”

梅兰芳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义愤填膺,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他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

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文学巨匠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很小的时候,他便具有一份同龄儿童所少见的机智和敏感。一个夏夜,小茅盾搬了小板凳到门前乘凉,忽然听到邻居爷爷唤他:“嗨,德鸿,你看我往前走,月亮也跟着我往前走呢!”说着,他将手放在背后,往前迈了两小步。

“真的吗?”茅盾仰起头,张大眼睛望望天上的月亮,又望望地上笑嘻嘻的老爷爷。“不信?你试试看。”老爷爷说着,拉起茅盾,边走边一脸认真地问:“你看,月亮是不是也跟着我们走?”

倒真的是呢!小茅盾呆呆地望着明净的月亮,惊讶极了。

老爷爷得意极了,他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德鸿,那你说月亮有多大呢?”“碗口大。”小茅盾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哈,错。”老爷爷朗朗地笑了:“月亮有面盆大。”茅盾被弄糊涂了,他皱起眉头再仔细地看悬在天空的月亮。

“你比我矮,当然看上去小哕。”老爷爷见小茅盾一副入神的模样,更得意了。谁知茅盾立即挣脱他的手,跑进家门拖出一张方凳,爬上去站好,认认真真地再看月亮:还是碗口大。他疑惑地望向老爷爷,忽然灵机一动,攀上老爷爷的肩膀:这下我总比您高好多了吧——可月亮,还是碗口大!

“啊,原来您骗我!”小茅盾发现了老爷爷在跟乘凉的人对挤眼睛,不由得也笑起来。

幼年茅盾就是这样一个既天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小孩。

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好思好问的精神,促使他成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

“至圣”孔子

像很多穷孩子一样,孔丘(孔子的名字)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家境非常贫困,没钱上学,不能接受正规教育。但他非常好学,从十五岁那年起,就开始发奋读书。遇到书上不懂的地方,他就到处找人问,不管是梳着小辫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是他询问的对象,这样一直到解开疑难为止。因为他老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旁人便送了他“百事问”的雅号。学问学问,就是这样从不间断地提问、请教中学来的。

于是,他总结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成年以后,他的求知欲望更强了,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决定离开故乡,到各地去游历。每到一处,他都从不放过求知的机会。有一次,他听说太庙里举行祭祀典礼,便兴冲冲赶去参加。因为他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感到格外新鲜,因而无论是祭祀用的牲畜,还是伴奏的音乐,甚至连烛台、香火,他都想看个明白,问个究竟。一直到祭祀完毕,人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太庙,他还余兴未尽,硬拉住人家的袖子不放,急着打听未弄明白的问题。通过不断求教和仔细观察,他掌握了书本以外的很多学问,非常博学多才。晚年,孔子回到家乡,静下心来,专门从事编书和讲学。他的学生很多,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虽然很忙,但他仍然抓紧时间,丝毫不放松学习。他常说:“在学习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感到讨厌;在教育别人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感觉到疲倦。”

他一边讲学,一边潜心钻研学问,同时,还编了不少书。

有一天,孔子得到了一部叫《易经》的古书。那时候的书,可不比我们现在的课本——白纸上印出黑字,几十万字排在一本书上,读起来十分方便;那时还没发明纸,字都刻在竹片上,称为简。一部《易经》就有几十斤重,而且书上的很多文字在当时已不再流行,十分难懂。孔子一得到这部书,高兴得像得了稀世宝贝,立刻把这几十斤重的《易经》抱回家去,逐字逐句仔细地阅读起来。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第二遍不懂,再读第三遍、第四遍。

就这样,读过来翻过去,一遍又一遍,到最后,连那穿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他不得不重新换上新带子,继续研究。

不久,新带子又变成旧带子,最后又断了。于是又换上新的……就这样,换了三次新带子,那部几十斤重的《易经》也被翻得溜光滴滑。

最后,孔子终于把这部书给读通了,理解透彻了,于是他就把《易经》推荐给别人,并详细地介绍了这部书的内容。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

画马名家韩干

韩干之所以能画马而成为唐朝最出名的画家之一,是跟他拜马为师分不开的。

韩干出身贫苦,小时候就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酒店紧靠着大路,店门口拴满了客人的坐骑。韩干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马,便对马产生了兴趣,于是心里萌发了画马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刻苦地练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干进步很快。后来,经人推荐,他进了皇宫当差。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这个皇帝特别喜爱马,养的名马就有几十匹,由专门官员饲养。韩干认为这是自己学习画。马的大好机会。不过,他是不能随便进马厩的,只能偷偷地去。有一天夜里,他携带纸张、笔砚,偷偷去马厩旁写生,不大工夫就画了好几幅。正当他画得入神时,管马的走来,立刻扣了他的画稿,把他赶了出去。

管马的向唐玄宗告了状。唐玄宗动了气,准备对韩干治罪。但他接过韩干的画稿一看,气就消了,马上命人把韩干唤来。韩干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唐玄宗开口了:

“宫内有一位画马的名家,你可以拜他为师,从今天起,专门跟他学画。”

韩干不知有多么激动,连呼万岁,但他随即又说:“陛下,我是要跟名画家学习,不过,我现在最急需的是写实。因此,我想拜皇上马厩内的许多骏马为师。”唐玄宗觉得韩干说得有理,就一口答应了。

从此,韩干日夜不离马厩里的“老师”,临场作画,一画就是几年。

由于勤学苦练,韩干终于成为了名画家,他创作的《牧马图》更是不朽的传世名作。

万世师表陶行知

1946年7月25日,教育家陶行知不幸逝世。宋庆龄女士亲笔挥毫了四个大字:“万世师表。”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只有孔子被人们称之为“圣人”和“万世师表”,受到历代人们的尊敬。

5000年后,陶行知又次享受这一殊荣。陶行知生在旧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但陶行知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旧中国,思想更没有停留在民主革命时代。

陶行知第一个提出用知识和科学呼唤农民的觉醒,才能改造中国;第一个提出了要教育下乡的问题,倡导应该用教育来改造乡村落后的经济与思想;第一个脱下了西装革履,穿上了布衣草鞋,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第一个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第一个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创立了“小先生制”,采取“即知即传人”的方法大力普及教育;第一个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从教学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等教学原理;第一个主张废除打骂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以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儿童;第一个从儿童中选拔幼苗办育才学校,使普修课和特修课紧密相联;第一个反对苛刻的考试制度,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能够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第一个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陶行知共著有500多万字的论著,记录了他一生的战斗历程。在改革旧教育方面,陶行知大力倡导教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分割,大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倡手脑并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育才学校里,陶行知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提出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想当年,为了改造旧中国的乡村教育,陶行知离开了高等院校,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后来,为了办大众教育,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长年奔波在各地。陶行知几乎成了没有家的人了,他的四个孩子,开始时依靠亲属的照料,后来又托朋友帮忙照顾。

几个孩子都没有就读普通大学,很早就踏入社会,一边自学文化知识,一边参加工作。陶行知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背诵于谦赞颂石灰的诗:“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在陶行知的故居前后,除了清清流水与葱葱翠竹以外,没有一处物业,真正履行了他的誓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的精神,永驻人间,陶行知的名字,永垂不朽!

坚信自己力量的贝基拉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古国之一,公元前975年就出现了国家。埃塞俄比亚还是世界咖啡原产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牧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埃塞俄比亚最美丽的风景线。

“贝基拉”,埃塞俄比亚文的意思是“小花”,但贝基拉童年的生活并不像鲜花那样美丽,而是在饥饿和贫困中度过的,要说是“花”,那他只是在风寒中生长的一朵苦菜花。

贝基拉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由于家中贫寒,10岁的时候,他就成了牧童,经常赶着羊群到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去放牧。为了寻找新的草地,他不得不翻过一座座积雪的山峰,爬过一道道陡峭的山崖,在荒无人烟、云雾缭绕的山中穿行。这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艰苦的。

同类推荐
  • 女人要学会说“不”

    女人要学会说“不”

    在爱情的世界里,女人总是把男人放在第一位,她们总是喜欢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之类的傻话,总是把男人当成天。而男人呢?他们即使再爱你,也只是把你放在和自己等同的位置上。所以,受伤的往往是女人。冰冰在上学的时候,爱上了高自己两级的学长,很快他们就进入了热恋期。大学毕业时,冰冰按计划准备考研究生,她的男友却不同意:“咱们结婚吧,我非常需要你。”是结婚还是考研,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女人只善于生孩子,那就让她们生吧,一直生到死。”这是一个父权社会所能发出的最无耻的宣言!然而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个女神时代,那时候女人是世界的主宰,女人和男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本书通过对远古女神崇拜现象的追索,为我们指出一条解放自身的女神之路,让我们重机关报拥有令人敬畏的”法力“,赢得一次重生的机会。现在,我们只需放慢节奏,借助本书提供的简便易行而又充满趣味的女神练习和女神游戏,一步步地接近我们内心的女神。同时,你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体,诚实看待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最后,你将成为自己最希望成就的——一个光芒四射的女神。
  • 读《素书》学生活

    读《素书》学生活

    人生在世,以什么作为根本?黄石公认为: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即为做人、处世的根本所在。这五者也是中国人文思想呶最高境界。人生成败荣辱,说到底就是对这五个方面的把握。道、德、仁、义、礼,看似五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其实在指导做人上,是合而为一的,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同时具备这五种美德,所以儒家说“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它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也是人生最大的谋略。有些现代人对古代道、德、仁、义、礼这些精神因素不以为然,认为对今天的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是人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中国社会绵绵五千年不绝?其实奥秘就在中国道、德、仁、义、礼的文化之中。
  • 塔木德全集

    塔木德全集

    本书重点讲述了塔木德的生存智慧、处事智慧、做人智慧、经商智慧等。冒险是犹太人的习惯,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犹太商人在产品上、在经营手段上,在许许多多方面打破常规,引领变革。犹太商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犹太生意经之所以成为智慧的生意经,就是因为智慧与金钱同在。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热门推荐
  • 赵尔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赵尔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第一次见面,她不要命的拦住了他的马车,香肩半露,白皙的小脸上带着狰狞的表情:“打劫,快把吃的交出来!”他掀开车帘,扔出了一个包裹,她打开一看,立刻两眼放光地看着他:“姐姐收留我吧!”因为这句话,他养了她一声,也欺负了她一世。她说她是九天神女,是他的福星,他淡淡一撇,不屑道:“可自从遇到你,我就霉运不断。你因该是扫把星转世,我为民造福将你收了。”什么叫做命中注定,那就是两个人无论分离多久相聚多远,心永远属于对方。她说,我知你是炎阳,不求日月同辉,只求可以感受你的温暖。他说,我心向月,愿为你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
  • 狄仁杰评传

    狄仁杰评传

    对于历史人物传记来说,仅仅做到事迹真实还不够,还应该从更多的方面丰富人物的形象,给读者一个鲜活的立体的印象。为此本书还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研究和评价。此外,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由于历代都有以狄仁杰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出,为了反映不同时代对他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便于对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狄仁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在附录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加了简略的评论。
  • 灵冢

    灵冢

    四洲大陆,军门一统。武者,修士,各领风骚。炼体,修魂,修魄,修神。人,生而有一体一神三魂七魄,体纳魄,魄辅魂,魂修神,四者合一,乃成大道。少年秦无言,入道宗,跨秦域,破四洲,剑指苍穹,只为那一份羁绊,为了追寻,为了守护,心中的人……
  • 倘使无动于衷

    倘使无动于衷

    生命匆匆,时光摇曳。当你以为这是一切的终结,或许只是一场已知的开始。纵然一切重新开始,鎏金的轨迹又是否能够联系在一起。林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后悔,尽管生活充满了遗憾。吴青灏是童年的影子,然后飘散而过。萧漠是热恋的冲动,一生或许只有一次。张祁阳是错误,没有开始也不是完结。然而时光倒流,会重复还是选择远离?
  • 窃道者圣

    窃道者圣

    故事从一个没有仙、也没有妖的世界开始。那里只有朝堂和江湖。修士修行仅仅是为了战斗。为君王、为亲人、为百姓、为天下第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窃道者圣。
  • 逆天法则

    逆天法则

    武破虚空,踏灭天道,谁人不想?纵使惊艳才绝,亦或是能力破虚空,终难逃天道制裁,天道之力浩瀚无穷,力量所及非神人而不能轻言抵挡。即便成圣成神,也难逃天道倾轧之力!
  •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混沌至尊诀

    混沌至尊诀

    孤身穿异界,拜师为天演,看清身前事,得知灵魂残,身融混沌图,心练至尊诀。九死一生路,佳人永相伴,神游九天上,与师再相见。一切尽在混沌至尊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