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0900000023

第23章 坦喀代尔号船长险些与两百镑酬赏失之交臂

在这样的季节中,乘坐一艘仅有二十吨重的小船航行八百海里,肯定是一次冒险。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遭遇风暴的袭击。气候恶劣,尤其是在春分和秋分两段时间里,眼下刚刚进入十一月份才几天的时间。

作为一船之长,载他的乘客到横滨对他更有好处,因为是按天来计费。但是这种天气航海这么远可不是十分容易的事,甚至到上海,算不上是太莽撞大意,也算是有勇气了。然而,对于“坦喀代尔号”他信心满满,犹如一只勇猛的海鸥在狂风巨浪里穿行,他做此决定应该没有错。

当天傍晚,“坦喀代尔号”跨越曲曲折折的香港海域,迅速行进,顺风航行,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船驶入深海时,福格先生说:“船长先生,船驶的越快越好,您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您放心吧。”约翰·邦斯比说,“我们将所有能用上的帆都张开了。其它的帆挂起来也没用,反而是增添船的重量,对前进不利。”

“您知道,我不了解,船长,但我非常信任您。”福格先生挺直了腰板,分开双腿,和水手一样定定地站着,一言不发地盯着滚滚浪波的大海。艾达夫人在船尾坐着,她坐上一艘小船在注视着日落时分的大海,有些激动。她头顶上随风飘动的风帆如同巨大的翅膀载着她在海上遨游。小船走起来仿佛在空中飞。

夜色降临了。天空挂起了一弯新月,它那微弱的光亮一会儿就消失在地面上的迷雾之中了。一朵朵黑云由东边飘过来,已盖住了半边天。

船长挂起了夜航的信号灯,海边来往的船只比较多,这是必须要采取的保护方式。在这临近经常有船只相撞的地方,而且他们的船行驶得飞快,一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的。

菲克斯在船头想着避开大家,同时也清楚这位福格先生少言寡语。另外,他也不想与这位叫他免费乘船的人说话。他也考虑到了将来,他这时明白了福格先生一定不会停留在横滨的,他肯定立刻换乘开往旧金山的船去美洲,美洲辽阔的天地他就很容易逃跑了。他自认非常了解福格先生的计划。

这个福格先生不同于普通的盗贼那样从英国直接驶向美国,而是绕了一个大弯,环绕了地球半圈,就是想安全到达美洲,脱离侦探的追踪,到美洲高枕无忧地去花费那些银行的钱。然而菲克斯到了美国以后还能做什么呢?不再抓捕这个窃贼了吗?不行,绝对不可以!他决定始终跟着他,直到办好引渡手续为止。这是他应该做的,他必须恪守职责,坚持到最后一刻。不管怎样,现在的状况偏于他这边,路路通不在他的主人身旁。在菲克斯将实情和盘托出后,他们主仆二人肯定是不能再见面的。

福格先生也没说不考虑他的仆人怎么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他想来想去,觉得大概是弄错了,路路通最后登上了“卡尔纳迪克号”。艾达夫人也是这么想的,她在替忠诚的仆人担心,她得到了他很多好处。大概到横滨以后就能找到他,而他到底坐上“卡尔纳迪克号”没有,可以很快弄清的。

到了半夜十点钟,风力加大了。为了安全起见,大概要收下一部分帆。但是船长仔细地察看了天空后,认为应该保持以前的状态航行。还有“坦喀代尔号”船帆稳如泰山,船的吞吐量很大,即使有风暴也能全速航行。

午夜十二点,福格先生与艾达夫人回到舱室,菲克斯已经先一步回来了,这时候已经躺在一张床铺上了。船长和其他船员整宿都得呆在甲板上。

第二天是十一月八日。当太阳升起时,小船已经开出了一百多海里了。时常被扔入水中的测量仪标示出平均航速每小时八至九海里,“坦喀代尔号”的船帆依然迎着侧面风,驶出了最高时速。倘若风向不变,时机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

那天的航行,“坦喀代尔号”离海岸线十分近,岸边的水流会加速前行。船的左侧距离海岸线不超过五海里,透过云雾偶然会隐约看见岸边的风景。风从岸上吹来,水面上依然十分平静;这种情况有利于小船的行进,是由于载重量小的船最怕巨浪,狂风巨浪迫使船不得不放慢航速,以航海界的行话是要“吞没”的。

中午十二点,风力减弱了,从东南方向吹过来。船长命令张起了顶帆,但是过了两个小时,他又派人卸下来,是由于风又变大了。

福格先生和艾达夫人心情高兴无比,他们的胃口全好了,因而食欲大增,津津有味地吃着罐头和饼干。他们让菲克斯一起吃,菲克斯没推辞,他知道人同船一样只有吃饱才有精力走,但是他内心十分窝火!白乘人家的船,还要吃别人的食物,他认为太没面子了。他也吃了,就当是草草地吃了。

饭后,他将福格先生拉到旁边,告诉他:“先生……”“先生”这个词刚说出口,他觉得十分刺耳,他尽力地控制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跑过去揪住这位“先生”的领口。

“先生,多谢您,让我搭您租的船。尽管我不具备条件像您一样慷慨大方,但我依然想拿出我应该拿的那部分……”

“先生,我们不要讨论这个。”福格先生回答。“但是,我必须……”“不可以,先生。”福格先生不由分说地说道,“这已列入了我平日的开支之内了。”菲克斯退步了,他有些郁闷,一个人跑到船头的甲板上,这一天他没再说话。船在飞速前行,约翰·邦斯比信心十足。他数次对福格先生表示肯定可以准时到达上海。福格先生只表示说:希望可以。几个船员的积极性都很高涨,奖金在诱导着他们的热情。所有的帆杆绳都拉得紧紧的!所有的帆都张得死死的!舵手控制的方向更是不见丝毫偏差!就算在皇家游船俱乐部的游艇上,谁也没看到过这么认真谨慎地工作。

傍晚时分,依照测量计的显示,船长看到从香港出发后已经驶出了二百二十海里。福格先生有信心在到达横滨时,不必在旅程表上记载延误的时间了。如此这般,他离开伦敦后碰到的首个不幸或许不会对他的行程计划有什么阻碍。

在太阳升起之前的几个钟头,“坦喀代尔号”横穿北回归线,一直驶入福建海域,它把台湾岛同中国内地隔开。海水的水流十分急,到处是急转的漩涡。小船行驶得非常吃力,海浪阻碍了它的行速。现在在甲板上都站不稳了。

黎明时,风刮得更强烈了,看天气似乎又要有大风。温度计也明显有变湿的情况,温度计的示度波动频繁,水银跳动较快。东南部的大海面上早已刮起了风暴,“狂风巨浪就要来临”。昨天黄昏时,在夕阳的余辉映照下的海面隐入了一片红霞中。

导航员细心地观测了不妙的天象后,低声自语了几句没人能听懂的话。一会儿,他向福格先生走过来,说:

“我希望您了解实情,行吗?”“没问题。”福格先生说。“我们就要面临大风了。”“是哪边刮来的风?”福格先生问。“从南边。您看,台风即刻就吹起来了。”

“刮南风就让它随意地刮吧,对船的行驶有好处。”福格先生回答说。

“您不在乎,”导航员说,“我就无所谓了。”约翰·邦斯比的考虑没错。依据一位著名的气象学家的推断,到了深秋季节,狂风肆虐时就好比一连串的雷电一样划过天空,冬天的狂风就更剧烈了。

船主提前做好了防风准备。他让船员把每个帆都拉直,帆架放到甲板中,顶帆的支架也放下来,备用帆都收好,舱口也密封好,不允许让一滴水流进来。就剩一张厚厚的帆布做成的三角帆,用它来替换船头的大帆,再加之后边吹来的风作动力航行。大家安静地等候着狂风的到来。

约翰·邦斯比请他的乘客回到舱室去。由于船舱太狭小,空气稀薄,还有巨浪的颠簸,关在下边的感觉非常难受。福格先生、艾达夫人和菲克斯都不赞成回到舱室里去。

大概八点钟左右,刮起了狂风,下起了骤雨,只升起一张小布帆的“坦喀代尔号”被风暴吹得好似一片羽毛一样飘忽摇荡不定,真无法想象出这场暴风雨的残酷。将小船的速度与全速行驶的火车相比较,即使它比火车的速度快出四倍,也不足为过。

“坦喀代尔号”整天都迎着狂风大浪向北飞奔,快得像刮风。无数次小船差点被后面的惊涛骇浪吞没掉,但都由于船长那沉着地应变方向,就一切都化险为夷了。巨浪不断地把船上的乘客浇成落汤鸡,他们依旧泰然处之。菲克斯还有一些抱怨,勇敢的艾达夫人看着她的同伴,非常佩服他的沉着冷静,面不改色地承受大浪的袭击,真是她的好旅伴。而福格先生,早就料到了可能会遇到台风。

到目前为止,“坦喀代尔号”始终向北航行;可是进入傍晚,大家担心的事情出现了,风向偏转了二百七十度,从西北方向刮来。小船的旁边迎着巨浪,船身就晃动得更剧烈了。海浪愤怒地拍击着小船,要是不知道船身的各个部件都密切相关的话,一定会让狂风吓死。

慢慢地夜色来临了,暴风雨更变本加厉了。天渐渐黑了,风也越刮越猛了,船长有点担心,他在考虑是不是找个地方躲一躲呢,因此就去跟船员们商量计策。

协商完了,他走到福格先生身边讲:“先生,我认为应在附近找个港口避一避。”“我也是这么想的。”福格先生说。“太好了。到什么地方避一下呢?”“我只知道一个码头。”福格先生冷冷地说。“在哪儿?”

“上海!”开始船长还没搞清楚这句话的含义,随后他才恍然大悟,说道:“没错!您说得对!到上海去!”

恐怖的夜晚!要是小船不翻就是怪了!它在风暴的袭击下差点翻了两回,如果船上的绳子不结实的话,已经不知道刮到哪里去了呢。艾达夫人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是她一点怨言也没有。福格先生好几次抱住她,以免她被海浪冲击。

天快亮了,是暴风雨最凶残的时候。但是,风向却偏向东南了,有利于航行了。“坦喀代尔号”继续在狂风巨浪中前行,刚吹来的东南风卷起巨浪抵御着北方残留的逆浪。假如这条船不够结实,早就被这场巨浪吞没了。

透过雾气的空隙,大家时而能隐约地看到海边的陆地,但是海上看不到一条船。只有“坦喀代尔号”一条船在孤单地同风暴抗击。

中午十二点,天气又显示出暴风雨快要停了,伴随着夕阳西下,看得更加明显了。

虽然暴风雨没有肆虐太久,但是却极其凶猛。困乏了的乘客们总算可以喘口气,吃点东西了。

夜里海面上还算平静。船长又令人拉起了大帆,可是不完全打开帆面。船行驶的非常快,第二天也就是十一号,天亮时分,约翰·邦斯比估算海岸线的位置,离上海海港也不足一百海里了。

一百海里,就剩一天就能走完一百海里了!福格先生假如乘开往横滨的船,他必须要在天黑之前到达上海。因为这场狂风暴雨耽搁了好几个小时,否则现在离上海也就只有三十海里远了。

风力减小了许多,海面上也开始平静了。小船升起了桅帆、顶帆、备用帆、外前帆,海面上被弄起了一连串的泡泡。

中午十二点钟时,“坦喀代尔号”距上海只有四十五海里了。如果要在开往横滨的船开船前抵达上海,仅剩下六个小时了。

乘客都心急如火,准备无论如何也要赶到上海。全部的人——不包括福格先生——全部都心跳加速。小船必须得保持时速九海里的速度航行,但是风慢慢减弱了!从陆地上吹来的风,时大时小。风吹过后的海面马上就恢复平静了。

多亏“坦喀代尔号”重量轻,薄帆兜住了刮来的微弱的海风,水流也在协助小船。六点钟时,约翰·邦斯比距离黄浦江大约只有十海里了,上海市区到吴淞口还有十二海里。

下午七点钟,船不到三海里就要抵达上海港了。船长嘴里咒骂个不停……二百英镑的赏钱泡汤了。他盯着福格先生,福格先生面无表情,而他的所有财产都在这一刻了……正在此时,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长长的黑烟囱,呼呼地冒着黑烟。这就是那条美国船,它准时启航了。

“太倒霉了!”约翰·邦斯比叫道,绝望地把舵推到了一旁。

“发信号!”福格先生果断地说。“坦喀代尔号”的前甲板上有一门小铜炮,是用来在雾大的时候发信号的。炮膛里塞满了火药,船长正要用一块火红的木炭去点燃导火索时,福格先生又开口说:“下半旗。”

旗被降到了桅杆中央,这是一种求救的信号。他们想让美国船看到这个标志后改变方向,过来救援小船。

“开炮!”福格先生喊了一声。小铜炮的声音响彻云霄。

同类推荐
  • 平原上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

    本书是双雪涛首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叙事从容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不平静、简单事情的不平凡。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艳粉街的少年成为刑警负责侦查12年前的旧案,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刑警深陷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参与者……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 红晕

    红晕

    某一个十分遥远的夏天的早晨,京城的一位姓高的商人抹掉了眼角上睡觉的眼眵,预感到皇帝快要死了。这个预感来得十分奇怪,像夏天的早晨一睁眼看见如血的太阳一样,朦胧却不模糊,指向清清楚楚的,像一把橡皮小锤嘣地敲了一下心尖,浑身都跟着悸动了一下,却一点儿也不疼。
  • 惟妙惟肖的爱情

    惟妙惟肖的爱情

    本书讲述了时代前进中两代知识分子南辕北辙的命运。这是一场读书人与商人、博士生与高中生的PK,更是这个时代本身的PK。
  • 卧底

    卧底

    小说主人公左云飞原是一名下乡知青,因罪入狱后与狱友程思伟成了朋友。出狱后,他们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不健全的时机,打砸、敲诈、垄断,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内部的利益斗争使他们分化成两个黑社会团伙,更加疯狂和贪婪,血腥和残暴,制造了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惨案。在公安局长芦家林主持下,副局长邵云航、刑警大队长谷贺组成了专案组,利用杜再军的特殊身份,打入内部,搜集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犯罪证据。
  • 形象

    形象

    一个娓娓道来的、关于这本旧书的奇特来源的故事。一种存在于绘画之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场因为城市而起的失踪。一个异乡人倒霉的梦境。一次情绪低落时的追忆……它就是一段独白,同时也是十个严肃的玩笑。不能把它理解为几个分裂的故事,它们联系紧密;另外,请保持轻松状态,它从不“深入灵魂”。
热门推荐
  • 护短老公

    护短老公

    初始,她与他相遇于昏黄路灯下的小区公园,便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与这个失忆的男子有着最亲密的联系。害怕,逃避,彷徨,最终,是温暖的渴望与感情的沦陷驱使着她坚定决心与他走在一起。纵然真心相爱,纵然曾说不会放开,无奈现实的手强硬的将他们隔开。带着锥心的痛,带着对他刻骨的爱,她逃离了那个让她绝望的地方。一逃离,便是三年。带着他与她之间亲密的牵连,再次回到那个城市。她虽怕找了他出现当年的结果,却依然是坚定的爱他。再次相遇,他们已经相爱得胜过对方生命。只是,这次命运之手是否还会伸向那个痛恨它的女子?
  • 吴世勋,只是你不在

    吴世勋,只是你不在

    也许,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爱他。也许,他给我的伤口还没有痊愈。也许,我忘不了他。但是,我想,这一切都会过去。如果曾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亦或是三个月,请不要那么轻率地选择拒绝。等了我三年的吴世勋,值得我去爱。对于这个决定,我不后悔。——有些回忆,注定无法抹去:就好比有些人,注定无法替代一样,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忘记和重新开始。你好,吴世勋!
  • 黑金豪门:冷枭的独家私宠

    黑金豪门:冷枭的独家私宠

    六年前,她开错门误惹G市太子爷,害他倾家荡产后逃之夭夭。六年后,她带着天才儿子闪耀回归,而孩子的爹开始死缠烂打!某次相亲,对方有钱又有势,拖油瓶笑眯眯指着对面男人说,“东方先生又老又渣又花心,妈咪不如从了这位叔叔吧?”谁知——桌子一扫,茶杯碎裂,身后男人暴跳如雷,“该死的臭小鬼!居然挖你老子墙脚!来人,给我把这对母子绑回去!!”
  • 我的母亲湖

    我的母亲湖

    本书收集了史俊10多年来发表在《电影文学》《影剧新作》等报刊上和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学剧本,包括《鄱湖浪》、《山花香》、《父债如山》、《我要上学》、《我的母亲湖》、《岳母择婿》、《古镇秘事》、《真情体验》、《让爱重来》、《明月清风》等。
  •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从天文科技、民族服饰、古代政制、饮食文化、诗词杂赋、中医养生等十三个方面以全景而广泛的视野展示中国文化,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堆砌书,而是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文化知识的篇章。书中包括名家的经典论著、真实的感人故事、通俗的知识讲解等。全面而又深入的介绍和展示文化的由来、发展、变化及影响,使读者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 乾坤九阵

    乾坤九阵

    九阵出,天地惊,九阵连,天地灭。开头写的不好,请看最新更新,如果接受,可以收藏看一下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无限燎原

    无限燎原

    黑暗中迷失的人,来至人性最深处的恐怖,黎明前的第一缕光,回到的希望的起点。这是无限的恐怖,在这里只有活下去,不停的战斗,去争夺那一丝的希望。
  • 都城雾凉

    都城雾凉

    叶凉寻以为自己是他的唯一,但是顾西默终于承认,一切的一切。包括那个转角,包括那句我喜欢胜者,做我的女朋友吧,包括所有温柔的好,不过是为了最后上演一幕毁灭。于是,她和他分崩离析!然后叶凉寻开始变换着身份去毁灭别人,她到底是谁?叶凉寻?夜凉?也许她谁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