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2600000007

第7章 论语(1)

学而[1]

(一)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5],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6],不亦君子乎[7]?”

(二)有子曰[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9],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子曰:“巧言令色[10],鲜矣仁!”

(四)曾子曰[11]:“吾日三省吾身[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五)子曰:“道千乘之国[1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4]。”

(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15]。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七)子夏曰[16]:“贤贤[17],易色[18];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九)曾子曰:“慎终追远[19],民德归厚矣。”

(十)子禽问于子贡曰[2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21]?抑与之与[22]?”

(十一)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23]。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24]。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5],可谓好学也已。”

(十五)子贡曰:“贫而无谄[26],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7],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2]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3]习:温习、演习、实习。[4]说:通“悦”,欣喜、愉快的意思。[5]朋:同类,志同道合者。一说这里指的是弟子。[6]愠(yùn):怨恨。[7]君子:有德者。[8]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9]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弟,即悌,音tì。[10]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讨人喜欢的脸色。[11]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èn)。[12]省(xǐng):反省,自我检查。[13]道:治理。乘(shèng):兵车。千乘之国,春秋时大国。[14]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15]汎(fàn):同“泛”,广泛。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16]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17]贤贤:尊重其才德。[18]易色:不重容貌。[19]慎终:谨慎地对待送终之礼;追远:追思久逝的祖先。[20]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1]求之与:主动求得的。[22]与之与:别人告知的。

[23]小大:小事大事。由之:按照“和”的观念去做。

[24]复:实践诺言。[25]就有道而正焉:按有道者的言行来匡正自己。[26]无谄:不谄媚于人。[27]两句诗见《诗经·卫风·淇澳》。

[鉴赏]

《论语》是孔子与他的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而成,在所有中华文化的典籍丛书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不是由一人一时辑成,而是由孔门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所编纂的,全书共有二十篇,每一篇分列为若干章。看起来似乎没有主轴,然而,《论语》的“论”字,就含有讨论编次之义。其编次意图,通过对《论语》文本本身的研究,还是不难解读的。

现以首篇为例,历代不乏研究者在寻找篇中各章间存在的关联。如南宋的朱熹认为,这一篇“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朱子语类》卷二十)。此外,他还认定该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集注》)。

《论语》的首篇,开门见山的记述了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并非偶然。一方面,是由于孔子终其一生,一直乐学勤教。孔子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另外,他还教育诸弟子要“笃信好学”(《泰伯》)。他最为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同时这也是孔子的自勉。

另一方面,首篇强调了孔子论学是达到“仁”这一境界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仁”是整个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畴也正好是整个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之中的最高道德原则。这就不免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众弟子问仁颇多,孔子在回答时也因人因时而异。然而,他始终认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就是以“学”求“仁”,和以“知”达“仁”。他还告诫诸位弟子:要想成为仁人君子而又妄图不去努力学习,“其蔽也愚”(《阳货》)。

以“学”求“仁”,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者在琢磨这个观点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基础道德与道德理想境界之间的关系。孔子将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则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同孔门弟子有子所说,孝悌乃为“仁之本”。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入则孝,出则弟”,那么推而广之,自然就能进一步达到“沉爱众”,由此推断,他最终达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远不可及。

第两个问题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提出“诚信”。“信”这一伦理范畴,在春秋时已出现。贵族据此来处理上下等级关系,因此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对上讲诚信。孔子对诚信思想作出了巨大突破。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这里所说的“信”,已经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种新思想。所以,众弟子们都感到很新鲜,很多人都阐述了自己对“信”的理解。曾子将“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见在孔学之中,“信”同“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

这一最高道德原则所需的十分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本篇的重点是论学论仁,进而能以学求仁,而自第十二章之后,还加入了论礼的内容。例如,论述礼的功用问题:“礼之用,和为贵”(第十二章);还讨论了“恭”与“礼”之间的关系:“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第十三章)礼与仁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本篇的尾段引入了这一个问题,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论述将在后面第三篇《八佾》之中深入展开。

为政

(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

(二)子曰:“《诗》三百[2],一言以蔽之[3],曰:‘思无邪’。”

(三)子曰:“道之以政[4],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

(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7],六十而耳顺[8],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子游问孝[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八)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0]。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11];——曾是以为孝乎?”

(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12],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十)子曰:“视其所以[13],观其所由,察其所安[14]。人焉廋哉[15]?人焉度哉?”

(十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二)子曰:“君子不器[16]。”

(十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十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17],小人比而不周。”

(十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8],思而不学则殆[19]。”

(十六)子曰:“攻乎异端[20],斯害也已。”

(十七)子曰:“由[21]!诲女[2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八)子张学干禄[23],子曰:“多闻阙疑[24],慎言其馀,则寡尤[25];多见阙殆[26],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十九)哀公问曰[27]:“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28],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二十)季康子问[2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二十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30]?”子曰:“《书》云[31]:‘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二十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32],小车无轨[33],其何以行之哉?”

(二十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34]?”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二十四)子曰:“非其鬼而祭之[35],谄也[36]。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1]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环绕运行。

[2]《诗》:即《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称“三百”,举其整数。[3]蔽:概括。[4]道:引导。[5]免:免于罪罚。无耻:无羞愧心。[6]格:至于善。[7]天命:指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客观必然性。[8]耳顺:一听即能辨别是非。[9]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10]色难:指侍奉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最难。[11]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馔(zhuàn):吃喝。[12]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姓颜,名回,字渊。[13]视其所以:看他所为。[14]察其所安:细察他所安或不安的心态。

[15]廋(sōu):藏匿。[16]器:器皿。器皿各有其用途而不能相通,都有所局限。[17]周:以道义相团结。比:以私利相勾结。[18]罔:迷惘、诬罔。[19]殆(dài):

疑惑。[20]异端:截然不同的学说,引申指邪说。[21]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22]女:同“汝”。[23]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求也。禄:俸禄。干禄即求仕。[24]阙疑:存疑。[25]尤:过失。[26]阙殆:与上文“阙疑”同义。

[27]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28]错:同“措”,放置。直:指正直的人。枉:指邪曲的人。

[29]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30]奚(xī):何,为什么。[31]《书》:即《尚书》,所引文字不见今本《尚书》。[32]輗(ní):联结大车两辕与衡的榫头。

[33]轨(yuè):联结小车辕与衡的活塞。[34]世: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35]鬼:指已死的祖先。

[36]谄(chǎn):谄媚。

[鉴赏]

孔子一生从事了许多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政治活动,另一类则是教育活动。前者的时间较短。在他五十岁时,曾任过鲁国中都宰、司空,后来还升迁为司寇。孔子在五十五之岁时,被迫离开了鲁国,开始长达整整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活动,在各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而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时间则相当长,大致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三十而立”到三十五岁这一期间,收了最早的一批弟子;在三十七岁到五十岁这一期间,他的弟子已遍及各个诸侯国;其后返鲁之后的教育活动则一直终其晚年,孔门的杰出弟子在一些诸侯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相较之下,孔子政治活动则远远不如教育活动的那么成绩辉煌。但是,他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都对整个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收录的是孔子关于政治、教育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言行。正如钱穆所说那样:“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论语新解》)因此,在首篇论学以后,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编排了论述为政方面的内容。

“德治”的治国之道,历来都为儒家所倡导。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他认为“德治”是要优于“法治”的。他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所强调和提倡的“为政以德”,包含了“君德”和“政德”两个方面。所谓“君德”,即专门强调了国君要“其身正”。“身正”才能据此感化人,才能保证“令行”(《子路》)。所谓“政德”,就是说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了要对民众反复进行道德教化。这并不是要取消刑罚,只是反对“不教而诛”。以上这些,就为后世的儒家倡导的以德治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吴亚频专著的《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虽然记录的是基层法院的一些“小故事”,但映射的是中国司法逐步完善过程中的“大事件”;虽然记录的是个人办案的成长经历,但勾勒的是中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轨迹。 希望《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在让人看到一幅幅精彩的办案场景的同时,还能看到法官对法 律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与无私奉献,这不仅是一部法官的个人印记,也是一部时代风云的写照,更是一部法制史的年轮记载。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热门推荐
  • 超级酒店

    超级酒店

    王峰偶然接手了个酒店,可是没想到当晚便被隔壁传来的声音吵醒……
  • The Nature of Rent

    The Nature of R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不死传说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不死传说

    一场纠缠前世今生的爱恋,一段错综复杂的生死别离。谁说当年秦始皇没有寻得长生不老药?谁说潘金莲水性杨花了?谁又敢说妲己真的就是红颜祸水?秦始皇双手捧着长生不老药献给主角直叫冤屈,潘金莲每次伺候主角更衣老是以泪洗面,妲己被拥在怀老是说自己根本就不认识那什么狗屁纣王,一切都是那狗屁死党,姜子牙的一句玩笑话给害的……秦始皇是哥小弟,僵尸王将臣拍哥马屁,哥已不再是传说,哥就是人王秦瘦……
  • 儿童家庭用药小百科

    儿童家庭用药小百科

    本书结合当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诸多最新理念,从健康发展的6个方面--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预防常见疾病,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内容编排设计,构成《爱眼篇》《骨骼篇》《牙齿篇》《肠胃篇》《急救篇》和《用药篇》6部分内容。本书主要内容侧重于讲述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重要部分眼睛、骨骼、牙齿、肠胃等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措施,及在日常用药和出现突发事件的一些应急措施。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实丰富。本书选用人们普遍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生活实例,并融入相关知识,再加以艺术加工,分别构思成一个个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有一定曲折情节而又独立成篇的生动活泼的故事。
  • 问道之枪震九州

    问道之枪震九州

    元始天尊建立西昆仑玉虚宫,随后由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在中洲大陆广收根骨上乘之人。弟子善于用枪。一枪挑平天下贪官,一枪荡平武林败类!一身正气的文殊天尊的嫡传弟子,在中州大陆上尽显神威。一杆铁枪,一身武艺,闯荡江湖。更精通使敌方遗忘和给己方增加攻击力的法术令神鬼变色,令妖魔现形!
  • 都市之人族特殊类

    都市之人族特殊类

    自上古时期洪荒大地中巫妖两族大战后,两族死亡惨重退出洪荒舞台,人族大兴。妖族四散,巫族仅剩的几十万人融入了人族中生活,两族通婚,柔弱的人族中因此出现了像巫族一样天生就有的奇异力量,可以发出风雨雷电,操控各种自然的力量,还可以进行修炼成为仙。魔。等.......
  • 腹黑成双

    腹黑成双

    重生?她认了!重生一个私奔失败被后娘逐出家门的旧千金?她忍了!神马?有个钞票多多的傻瓜要娶她?托着下巴想想,其实很不错。但是尼玛的没说让我做妾!前有嫂子拦路,后有小叔炸桥!更有公婆同相逼!她忍,她让,她忍无可忍!掀桌!尼玛,小萝莉变身大灰狼,看我如何风生水起将斗争进行到底。
  • 中二病也要做勇者

    中二病也要做勇者

    帝国皇帝:陈青,那波迁徙的虫人是不是你抓起来的?陈青:不错,那些邪恶的深渊虫族就是我解决的,你们不用谢我!帝国皇帝:谢你个屁啊!人家现在要告你呢!陈青:哎~~!错的不是我,是世界。……教皇:陈青,你竟敢偷看圣女沐浴,简直是亵渎我神的威严!陈青:圣女当时中了“不交-配就会死”的毒药,我是在以身解毒啊!教皇:……圣女就给你了,你去祸祸其它教派吧!陈青:哎~~!错的不是我,是世界。就这样,中二癌晚期的陈青同学,心怀勇者的志向,却在魔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 武侠世界里的穿越者

    武侠世界里的穿越者

    穿越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将杨过、张三丰、西门吹雪收为小弟。俘获花夜来、小龙女、周芷若芳心,收林仙儿和上官小仙母女为侍仆。这是一个宅男蜕变,称霸世界的热血传奇!
  • 人气系统

    人气系统

    三流电影学院毕业的小演员。多次投简介,却被不断拒绝。父母拿钱买的首付房子,马上就要因为还不起贷款而被收回。面对如此绝境,忽然得到了人气系统。人气系统?只要有人认识自己,就可以增加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