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2500000044

第44章 唐词篇(43)

“银烛清尊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诗人在家中作了充分的准备,以银烛、清尊等待恋人杨达的到来,但是等了很久很久,却不见杨达的踪影。心情委实太焦急了,一会儿出房门,一会儿进屋里,进进出出,如热锅上的蚂蚁。后来索性到外面去迎接杨达,一直等到天亮回家仍不见杨的到来。这女子在外边等了一个通宵,这中间希望、失望、幻灭,盼望恋人到来的心情,真是何等迫切!然而她终于以万分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家中。

“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曈昽鹊飞去。”作者姚月华等到了“月落星稀”,还未见到杨达,她似乎才意识到,恋人的相见,不该在“月落星稀”的时刻,这还有什么等待的希望呢?这个“竟”字道尽了女诗人等待情人,久等不来的心头之苦!“烟柳曈昽”,此时当是清晨月已落,日未出,迷雾茫茫,大地已现出曙光之际,等到这时,“鹊”才扫兴地飞去!这女子也未免太痴情了!如果是现代青年,恐怕等一两个小时,就要逃之夭夭了!这“鹊”却等了一个通宵才缓缓飞去,足见她对爱情多么的深沉和忠贞!

此词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成功地描写了一个年轻女郎耐心地等待情人的焦躁心情。古人评此词说:“出门入门,含许多焦躁,在俗笔便说不了。”(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一)又说:“‘出门入门’句,真是乐府中语。……绝句中难得如此奥响,有幽凉之气,有严急之情,不必深,不必艳,忽然一起,忽然竟住。妙妙。”(锺惺《名嫒诗归》卷十)这女子从夜晚在家中等待,到走出家门,再回到家里,大约经过了十多个小时,词中“久延伫”、“出门入门”、“竟不来”、“鹊飞去”,道出了这女子十分焦急,而又气愤的心态。她自己虽娇气逼人,碰到这样的男人也实在无可奈何!但妙就妙在词中并未出现急躁和气愤的字样。

是的,此词只以含蓄的手法写焦躁、严急之情,却并未费笔墨写男女的香艳之恋,这当然也不失为它的美学特色。

又春草萋萋春水绿,对此思君泪相续。羞将离恨付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

这首词的作者姚月华,是唐代人。她少年失去母亲,便随父亲居住在扬子江畔,后与书生杨达相恋,双方以诗词互相赠答。现仅存她所作词四首。

这首词《名嫒诗归》题作《古怨》,《全唐诗》题作《怨诗寄杨达》。可见它与前首词相同,仍写诗人与杨达的爱恋之情,而词中的内容,正如以上两诗所标记的,离不开一个“怨”字。

“春草萋萋春水绿,对此思君泪相续”春天来了,在这鸟语花香的美好季节,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思。女诗人面对这萋萋的春草和绿油油的春水,想起了离别的恋人杨达,泪水就不断地掉下来。古人评价此词说:“‘对此思君泪相续’句,相续,非泪续也,思相续耳。思足以制泪,泪尽则更复相思耳。”(锺惺《名嫒诗归》卷十)这个分析当然很精当,但“泪相续”与“思相续”并不矛盾。“思相续”是“泪相续”的前提;“泪相续”是“思相续”的表现。“泪”有止的时候,而“思”是不会停止的。

“羞将离恨付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年轻的女诗人思念情人杨达,委实苦闷极了。她心烦意乱,只好羞答答地将离愁别恨付之东风,希望通过它传给杨达。诗人即便花最大的力气去弹奏秦筝,也弹不出一个像样的曲子,让杨达知道她对他的思念之深。诗人就是这样用形象性的描写来表现她对杨达的思念,简直到了神魂颠倒,无法排遣的地步。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堇斋诗话》)这首词的意境,颇耐人寻味。艺术家总是把所要表达的内蕴留在画外,留在弦外,留在文字的背后。那画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字之外的深情,比之诉诸文字上面的要巨大得多。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审美过程,体会到本词的美学价值。

又与君形影分胡越,玉枕经年对离别。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这首词大约仍是诗人姚月华想念恋人杨达的作品,《名嫒诗归》题作《古怨》。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我们认为,王氏的这段话恐怕并非毫无推敲之处。但是,如果从姚月华所写的几首怀念杨达的《阿那曲》来看,这段话就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在王国维看来,姚月华自然只能算是一位“主观之诗人”。由于诗人涉世未深,她所写的几首怀念杨达的作品,都流露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和显示出直情径行的性格特征。

“与君形影分胡越,玉枕经年对离别”诗人此时与杨达天各一方,相隔遥远,不能晤面,但想念之情与日俱增,无时或释。“胡越”,胡在北,越在南,比喻关系疏远。爱人长年不能在一起,关系自然逐渐疏远了,无怪她要借“玉枕经年对离别”来抒发自己与“君”不能共枕的愤闷感情。“玉枕”何知?“玉枕”难道不是诗人自己吗?所以,古人评此词说:“玉枕用一‘对’字,有情中无情,不忍明说,胸怀愈横。”(锺惺《名嫒诗归》卷十)这一“对”字,委实道尽了女诗人思念情人的无限情思和难言之苦。她牢骚满腹,无从说起。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诗人被情感纠缠得实在太苦痛了,她似乎坐立不安,度日如年,离情别绪把她弄得回肠九转。她只好登上楼台,遥望北国——大约此时杨达正在北胡,诗人还在南越——只觉得北胡满天烟雨,一片迷茫,既见不到杨达的身影,也预计不到杨达的归期。因而,她只好回过身来,对着寥廓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禁热泪盈眶。锺惺说“‘回身’二字,形容得哀动。”(《名嫒诗归》卷十)诗人在无法见到爱人,又无法抑制自己思念他的感情的情况下,她太悲哀了,只好回过身来,对着明月哭泣!其实,明月又何尝能给诗人以任何的安慰呢?不过,以此写出她的无可抑制的愁苦罢了。

此词完全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夜间对男人的思念,一片深情,颇为大胆。这大概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因为姚月华是一位“主观之诗人”。她真诚、坦率、开明,敢于描写一个女子在夜间对男子赤裸裸的怀念之情,这对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旧礼教、旧道德来说,恐怕也不失为一种挑战吧!

王夫之说:“文字至撮弄字面,而秽极矣。”(《薑斋诗话》)诗贵自然,不加雕琢。可以说,也是这首词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这个艺术特色,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审美情趣和极大的艺术魅力。

杨柳枝

周德华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周德华,以唱《杨柳枝》著称。她的词留存不多,《全唐五代词》仅存此首。

《杨柳枝》为汉横吹曲辞,是古歌旧曲,是由白居易“新翻”而成。《乐府杂录》云:“《杨柳枝》,白傅(按:白居易)居洛邑(按:洛阳)时所作,后入教坊。”当时诗人纷纷继和此曲,内容多以咏情抒怀,形式为七言四句,似绝句,与《竹枝》词相同。

这是一首怀旧情,伤离别的词,出之于女子之口。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怨”、“愁”、“恨”等字眼,没有人物感情的波澜,但细细品味,“聚散之景,今昔之感,说得情长恨长,真韩娥一歌,遗音袅袅,三日不绝。”(《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这开首两句是写当年离别的地点、时间、环境,写出了惜别之情。回忆离别往往是痛苦的。二十年前,清江一曲,翠柳千条,她与情人行走在江堤上,送心上人远行,就在板桥上分别了。第一句为写景,第二句为记事。印象是那么强烈,“清江一曲柳千条”的美好景象,愈益显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凄凉。“二十年前旧板桥”,消磨了她多少美好的时光!像板桥下的流水,她的青春,也在默默地流逝了。因此,这两句明为写景记事,而实则融入了女主人公无限的感慨,无穷的爱和恨。正如锺惺在《名嫒诗归》卷十五中所说:“清江一曲,映带得妙,板桥何从着‘二十’字,可会而不可想。”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这两句紧接上两句,均为记事,扣住“桥”字,说明伊人一去,杳无消息,早已把她忘却了。为什么“二十年前旧板桥”对她如此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在第三句上得到了落实:

因为这里是二十年前她与他分手之地,是从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到今朝”即到今日。三字笔力千钧,女主人公的无限愤恨,跃然纸上。

朴实敦厚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一二两句写“聚散之景”,三四两句写“今昔之感”。情景交融,无一“恨”字,而字字是恨。“二十年前”与“到今朝”直相贯联,一气呵成,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有人认为是刘禹锡所作,但字句稍异。“清”作“春”,“情”作“美”,“更”作“恨”,余皆相同,见《全唐诗》卷十三。但明版《刘宾客文集》(刘禹锡的集子)未收此词,有待进一步考证。

突厥三台

盛小丛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盛小丛是唐朝的歌妓,《突厥三台》为盛小丛所作,《全唐五代词》仅录此一首。据锺惺《名嫒诗归》注云:“李尚书(讷)为浙江廉使,夜登越城楼,闻歌声激切,召至,乃小丛歌《突厥三台》也,时崔侍御元范至府幕赴阙,李饯之,命小丛歌饯,在座各为一纸赠之。其为名流所重如此。”从这段记载来看,盛小丛是一位很红的歌妓,她既能唱,也能作词,才能不凡。

这首《突厥三台》词,写的是军旅之事,守卫边疆的战士远离家乡,浴血奋战;而后方的妇女,则在严冬来临之前,为征夫运送征衣。这是一篇有爱国主义内容的词。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这开首两句先点明季节,渲染了气氛。正是秋高气爽季节,北雁南飞,出征的战士也需寄寒衣,以御北方严寒;马邑栏圈中的战马正养得很肥,正是边疆烽火紧急之日。这两句是对偶句,第一句写戍妇欲为征夫寄寒衣,第二句写征夫欲为朝廷跃马扬鞭,杀敌报国。但在字面上却不见“戍妇”、“征夫”的字样,而从描写“雁初飞”、“马正肥”中使人想见。这两句以写景来写人,既写边境塞北的风貌,又写战事紧催的形势,抓住特点,十分形象生动。“雁门”,在山西省代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有雁门关。“雁初飞”雁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越冬。“雁初飞”说明北雁南飞,冬季将临,欲寄寒衣。“马邑”,在今山西朔县。元光二年(前133),汉伏兵马邑旁,欲诱致匈奴邀击之,单于入塞后,发现诱敌之计,伏击未成。“马正肥”说明正是兵强马壮、抗击匈奴之时。这些事物都很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这两句写朝廷派驿使送寒衣给战士,即使天色已晚,还在南北奔走,殷勤地把寒衣送到战场去。“日旰”,日已晚。《汉书》卷五九《张汤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说明尽心国事。“南北”,南来北往,奔走不停,作动词用。“殷勤”,忙碌热情的意思,修饰“南北”。这两句写出了驿使对工作的负责,尽心尽力。

这首词出之于一位歌妓之手,不写闺阁之怨,也不写对征夫的思念,在唐贤名作中不为多见。纵观全词,格调高昂,形象如画,如一幅激战前的备战图,表面尚显得平和,但形势险恶,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字字双

王丽真

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字字双》词相传为唐女郎王丽真所作。这首词描写了床头锦衾,架上朱衣,空庭明月,长夜远路,说明女主人公衣衾之华贵,喻己才学之美及独居之悲,离人之远,属于“闺怨”一类的词。但全词既不见“怨”、“愁”、“苦”、“恨”等字眼,也不见“泪痕”、“伤心”、“哽咽”等词,而凄苦之状,顾影自怜之情自现。

开头两句:“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不写人而写物:一写床头的织锦被子,花纹很美;一写衣架上的衣服鲜红,光彩夺目。“斑”,斑斓,文采美丽。“殷”,深红色。其实写物为了写人。以被子、服装之美,比喻人物才学之美,外貌之美。这两句写出了绝代佳人的形象。

但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其生活和情绪如何呢?红颜薄命,对这位佳人来说,也是合适的。因此,诗人从写她的才貌进而写她的命运。“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这两句就写出了她的寂寞和悲伤。空庭明月,长夜难眠,陪伴着她的只有在长空徘徊的明月,“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豢娥》)的意境与此相似。她想到心上人,由于被万水千山阻隔,不能相见。这真是“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李清照《孤雁儿》)人物万般无奈的心情,正是通过空旷的庭园,空闲地高悬在天空朗照的明月的自然景物的烘托,通过夜长孤眠,欲去投奔,但千里迢迢,关山重重不能如愿的心理活动的刻画,细腻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清陈廷焯说:“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白雨斋词话》)《字字双》的写物写景,均意有所寄托。写物写景,即为写人,并非为吟赏风月。

这首词在语言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全词四句,都用了对偶句,前两句对得十分工整,后两句大致相对,显示出形式上的整齐美。此外,“斑”、“殷”迭用,有强调衾衣华美之意;“闲”、“山”迭用,有强调独思之悲及离人之远的意思。这些均可看出诗人在语言艺术上的追求和匠心独具。

同类推荐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陆歆·爱

    陆歆·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字歌、歌以咏志、十年苦待、风花雪月、知足、无题、感悟人生(新)、咏春、太湖行、济沧海、励志、笑傲商海、颂、铁骨执狂、咏海等。内容源于生活,更源于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的真实内心。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对情感的知悟,对世事的觉悟。但无论怎样还是源才陆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本书编者以“运用小篇幅,讲述文学史”为理念,遴选世界历史上极富影响力、极具个性且在大众传媒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50多位文学家。50多部名著和近70个文学流派,按欧美、亚非两大部分进行编辑,并辅以近1000幅与文字内容相契合的图片,将文学家、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的成就和影响简明而具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世界文学速查手册》力图通过科学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以及丰富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使读者在快速获取文学知识的同时,轻松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不仅是一本帮助青少年和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学的理想工具书,还是一本为专业人士提供信息的图片资料库。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热门推荐
  • 豪门婚宠之一品贤妻

    豪门婚宠之一品贤妻

    女主忍辱负重型,才华内敛,风姿暗藏,出生在豪门家庭,却不被母亲喜欢,融资危机将她打包嫁给了对手公司。也好,嫁人生子也比不被待见好。男主耀眼强大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豪门几代单传被长辈压迫着进行娶妻生子。也罢,选个看起来比较木讷点的豪门千金会省心的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回那些年

    重回那些年

    我回到高二开学那年。那年2001年,是青春的起点,互联网的开端。那年,那些年……匆匆走过,错过太多美好,留下无数遗憾。如今可以重来,遗失的青春,重新找回。失败的人生,重新铸就。与命运博彩,与天地比高。这是忧伤的青春,逆流的人生。PS: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已经逝去青春和终将逝去青春的同学。
  • 主宰七小姐千面狂妃

    主宰七小姐千面狂妃

    她,将军府傻子七小姐,传闻行为放荡嚣张跋扈无法修炼玄力,极光大陆第一废材当之无愧。她,华夏金牌特工,倾城绝色邪倿乖张。异世重生灵魂转换。废材?大可以试试,她一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鬼才!兽兽,不用契约她后面就跟了一群。玄力,一团暖气而已她不花精力,功力自涨。丹药,那是她家兽兽的零食。前世她从未尝过亲情滋味,今生亲人为她而死。她指天立誓,定要登上最高位,将一切讨回!害她死!残害她家人杀!直到他们再次相遇了,一切如潮水般涌来。曾经,他们琴瑟合鸣;曾经,他们生死与共;曾经,她与他不顾天命所愿毅然决然在一起承受天罚历经十世轮回,当他们再次站在对立的位置上时可否还能偕手到白头?上天入地永不分离……
  • 医品痞后

    医品痞后

    痞子女杀手方初久穿越后励志要阅尽天下,岂料一朝不慎落入黑心大尾巴狼的手里。他艳倾天下,医术无双,却独独长着一颗黑心:诓她银子,骗她签卖身契,强迫她表白。她说:宫洵,我为你覆这天下可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鸿钧之师

    鸿钧之师

    大道之下,谁为最终强者?大道发劫,可有人能力挽狂澜?道不公,吾以手中青锋反之:圣人无耻,吾以青铲拍之。我就要看,这天这地,是否圣人终能不死不灭,是否命运终能高高为主。
  • 林深不见你

    林深不见你

    一个是小心翼翼的仰慕着的朝圣者,一个是身边总不缺伴的潇洒哥。就像两条平行线,偶然交错,然后朝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时过境迁愈觉得与双曲线相似,渐近却永无交点,竟悲伤得不能自已。当初怦然心动的的感觉终生难以忘怀,那种爱而不得弃之不舍的情愫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把它叫作青春。
  • 临江仙

    临江仙

    茫茫仙路,无限神通,万般大道,皆是逆旅。一个苦难的少年,登天路,叩仙门,成无上大罗仙尊。这是一个自寻我道的故事。
  • 血舞

    血舞

    创世之神伏羲曾经说过:“我会回来的,当我回来时,我要毁灭这个世界!”本作的主人公林桦天本是堂堂的蜀山派掌门之子,一个平时只会读书而不愿修真的少年,却因为父亲的突然被杀而被迫踏上了漫无目的的修真之路。命运的作弄让他拔出了一把带有宿怨的绝世仙剑,他的一生因此而彻底偏轨,封印千年的前尘记忆也最终觉醒。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天上人仙

    天上人仙

    跟着自己相依为命两年的弟弟吴起,突然浑浑噩噩了数天,然后在第九天,吴缘亲眼目睹,弟弟吴起——成仙了!天上人仙,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