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2500000013

第13章 唐词篇(12)

本词是属于短调的小词,所以不分上下片。一开始,作者就写了初春二月的长安。“忆长安,二月时,玄鸟初至禖祠。”玄鸟,即燕子。禖,古代帝王向之求子的神;禖祠,即禖神的庙宇。按《礼记·月令》中的“仲春之月”记载:“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又据郑玄注释:“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这里回忆的实际是二月间帝王的祭祀禖神的活动。下面两句则是具体的时令环境描写:“百啭宫莺绣羽,千条御柳黄丝。”啭,鸟的动听的鸣叫;宫莺,禖祠所在地列为宫禁,那里的黄莺称为宫莺;绣羽,黄莺的羽毛美丽斑斓,好像丝线绣的一样;御柳,生长在禖祠的柳树;黄丝,早春二月时柳枝初吐鹅黄色的嫩芽,所以称为黄丝。这两句是说:锦绣般羽毛的黄莺不住地鸣叫,初吐着黄丝的御柳葱葱茏茏。这样的景色已经够美的了,足以使人怀念的了,何况“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呢?原来唐明皇李隆基作太子时,居住的兴庆宫(后来即位后亦常居住)就在曲江边上,每逢佳节良辰,经常赐宴臣僚于曲江山亭,并令教坊奏乐助兴。清明前的寒食(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大臣介子推出力颇多,后来回国即位后大封群臣,却忘了介子推,等他想起时,介已逃入山林,重耳曾令人放火烧山,介始终不出而死。后来重耳悔恨无已,定烧山的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不举火以示纪念。)更是使人难忘的佳期。作者是唐代高级官僚,曲江的宴会想来也曾参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想。

本词在写景上有一定的特色,比较注意色彩,在剪裁上,也能抓住重点,但由于作者的身份,所着重回忆的却是与宫廷有关的景物,这也许可以称作一点局限性吧。

状江南

鲍防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江南是我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的地方,历来多为文人歌咏,尤其是它美丽明媚的风光,不仅常常入诗入画,有时还会引起一些政治、军事上的事件。例如南朝梁大将陈伯之,曾叛投魏国,后来收到他的好友、著名文学家丘迟的劝他回归的信,信中有这样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为感动,“乃于寿阳拥众八千归”(《梁书·列传十四》);又如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曾写过一阕描写杭州风物的著名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其中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的句子,此词流传到金国后,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里,“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江南的风景可以使叛将回归、敌酋动心,足见它的吸引力之大,因此也就难怪它又常常成为词的曲名了,除去本词的《状江南》,还有《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曲名。本词的内容恰如题意,是对江南春天美好风景的描绘:“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孟,每季月份中居首的,此处孟春指正月;荇,多年生水草的一种,即“莕菜”,俗称水浮莲,可作绿肥或饲料,是常见的水生植物,杜甫诗《曲江对雨》中就有“水荇牵风翠带长”的句子,因为江南天气温暖,不若北国正月还河冻未解,这里的荇叶已经长得像铜钱那么大了。“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春梅花瓣初生时,多为白色,因为长得茂盛,所以看起来好像整树梅枝都为白雪所装点着;葑,即芜菁,俗称大头菜,因为气候温和,长势良好,墨绿色的葑田就像青色的缎袍一样发出光泽。全词仅四句二十字,除首句点明时令地区外,其余三句均以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初春江南的景物,给人以明快深刻的印象,使人仿佛已经身临其境地嗅到了江南早春的迷人的气息。

这确是一幅“状”得很成功的江南早春图。

忆长安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这首《忆长安·七月》可能正是作者居麻源时所写。词中对七月的长安作了一番描绘,为后人提供了一幅唐代长安的风俗图。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恩”,翻开《全唐五代词》,以“忆长安”为题的词作很多,诸如谢良辅、鲍防、丘丹、严维、吕渭等人都写过《忆长安》。这些词的开头都是用“忆长安,×月时”起句,这大概是当时以“忆长安”为题的词的一种固定格式的写法,对所描述的地点、时间作了简洁的交代。第三句中的“罘罳”,按《资治通鉴》注中指出:“唐宫殿中罘罳,以丝为之,状如网,以捍燕雀”,“其在宫阙则为阙上罘思(读如浮思),臣朝于君,至阙下复思所奏是也”(《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太和九年)。此句说的是七月的长安,纷纷扬扬的槐花,正点点飞散在设于宫殿中防鸟雀出入的网上。此句是一、二句的补充和季节特征的具体化。槐花飞散时,正是七月,而“罘罳”只有都城长安宫殿中和陵上所设有(作为一般百姓家屋檐下设置“罘罳”是后来才有的)。既具体地指明写的是长安,又暗含自己离别京都,思念长安之意,扣紧了《忆长安》的题。在选材上,合地点与自己思念京都的双关之意,可谓巧矣!“七夕钟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两句写的是七月的两个节日。“七夕”,唐时的风俗,每逢七月初七,年轻的妇女要设下香案,供上瓜果,向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织女乞求灵巧。她们用七根针,穿七根线,看谁穿得快,穿得多,便算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唐诗人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直接写出这种乞巧的场面。而“七夕针楼竞出”一句却写得比较婉转,以“针”修饰“楼”,明示这不是一般年轻女子所住的“闺楼”,其实即暗示了穿针乞巧之意。“竞出”,纷纷而出,比崔颢《七夕》中“家家”更具动态。全句的意思是青年女子竞相出来穿针引线,向牛郎、织女乞巧。“中元”,道家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传说在这一天要祭祀亡故的亲人,“中元香供初移”就是说中元节对祖先、对亡人的祭祀活动正在开始忙忙碌碌地进行。七夕乞巧、中元祭祖,如两幅风俗画!人们只有在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这些活动,所以对这两个七袈的重大节日的描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的安定状况。最后两句:“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毂”,即“毂辘”,车轮。这里借代为车子。“绣毂”、“金鞍”,装饰得非常讲究的车和马。节日里,古人有出游的习惯,如三月初三上已节,人们会“倾城”而出,去水边“祓禊”;上元节,人们也会兴高采烈地去夜游。《宣和遗事》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宣和年间,上元张灯,许仕女们观看,且各赐酒一杯。有一女子窃取所饮金杯,被卫士押至徽宗前,这女子即作《鹧鸪天》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不仅将金杯赐与女子,还让卫士送她回家。这虽是一段轶事,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节日游乐盛况的一个侧面。陈元初的这首词中所描绘的,也正是这种太平岁月中人民游乐的情景。在白日暑气尚盛的七月,在这样富有诗意的七夕乞巧和中元祭祖两个节日里,许许多多游人驾着用锦绣的帷幕装饰的车子,骑着镶嵌着金玉的鞍子的骏马,巡游在繁华的京城,怎能不流连忘返而迟迟不归呢!

全词选材精当,处处、事事扣紧地点长安,处处、事事扣住时间七月,使这幅古代长安风俗图,显得紧凑而又生动。

状江南

吕渭

江南仲冬天,紫蔗节如鞭。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此调乃组诗十二月之咏中的一首。据《唐诗纪事》卷四十七载:谢良辅、鲍防、吕渭等十二人作《忆长安》

及《状江南》。这十二位诗人或原籍江南,或曾在江南一带宦游,《状江南》所写皆江南风物,有地方特色。吕渭先任浙西支使,后贬歙州(今皖南歙县一带)司马,又为潭州(今湖南长沙、湘潭、益阳)刺史,足迹遍及浙西、皖南、湘中,在长江以南富庶地区生活较久,其作品自不能不有所反映。

按《忆长安》、《状江南》不见于《词律》,前者曾载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一,后者当为同时所作。因词的起句有“江南”二字,又因作者咏此时或尚在当地,故冠以“状”字,以与《忆长安》之多属怀旧之作相区别。

全篇四句,共二十字,略似五绝,平仄稍有不同。而且作为组诗,出于联唱的需要,十二首有统一的模式。大致是第一句“江南××天”,按季节排列。第二句“×××如×”,紧扣上句,各写一物。第三、四句构成一副工整的对联,进一层展开来描写。第一、二、四句有韵,押的都是下平声一先韵,则又近似五言律绝的格局了。

如前所述,《忆长安》和《状江南》均为十二月词,两者都是按月分咏的。但标题有别。《状江南》是按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孟、仲、季)分的。合在一起仍为十二首。此词题中的“仲冬”,应为阴历十一月。

首句在于点明季节时令,接下来就写景状物,突现江南风光。第二句用的是比喻手法。南方的蔗,有青皮的,也有紫皮的。后者多产于浙江西部和南部,俗称“红皮甘蔗”。“节如鞭”,形容蔗的外形修长挺直而质地坚实。仲冬天气,北方早已飘雪,江南的甘蔗正大量上市。此句极言江南物产之富。第三句写江南人民利用海水制盐,大力开发沿海的自然资源,使海水不断变成雪白雪白的盐粒。“盐作雪”,极言盐之多而洁白。第四句写江南人民烧山开荒种地。烧荒,是一种古老的耕种技术,把杂草烧掉,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可以利用草木灰肥田,以提高作物产量,可谓一举数得。这在古代农村很常见,直至现代,某些边远地区仍在使用。

这两句句式比较特殊。按其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是“海将水变作雪白的盐,人上山用火烧荒开田”。主要是顺应平仄和对仗的要求(盐是平声),故意把水作盐或水成盐写成“盐作雪”,把人用火写成“山用火”了。“海”

代海水,“雪”比喻盐。中国古典诗歌字数固定,容量有限,为了便于表达,有时就不得不运用倒装句、省略句、无主句或主语转换之类,结果就出现这样的句子。这两句看似不易理解,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也体现了中国诗词特有的表现方法。

忆长安

范灯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忆长安》,词调名。单调,三十六字,前两句为三字,后五句为六字,四平韵,实为六言诗而把首句分作三字两句者。调下题《九月》,盖写长安九月之事物。这首词,大概是词人离开长安后所作,表现了词人对长安的怀念,含义深刻。

开头三句,以深沉的感情,直接地抒写词人对长安的思念,点了题。“忆长安,九月时”两句,统领全词,直贯下文。“登高望见昆池”则是词人对长安深爱的实际行动。“昆池”,即昆明池,在长安近郊,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登高望见”为连动式,切含九月登高,词人欲迫切见到长安之情跃然纸上。“昆池”,代长安也。

接着两句是词人的想像,是在词人登高时浮想联翩的表现。上苑的菊花,在秋露的滋润下,千姿百态,傲然开放。统治阶级饱食终日,正在上苑观赏菊花,不理朝政。“上苑初开露菊”,正是词人这种意识的微婉表现。九月,也是梨子丰收的季节,上苑梨园中的梨子已抹上了一层薄霜,等待着人们去采摘,献给皇上。这两句为对偶句式,对上苑里的露菊和霜梨进行了描写。以“初开”写菊,以“正献”写梨,切合九月时令作物生长的情况。“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新唐书·苏良嗣传》:“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这两句写得含蓄,但意在讽刺朝政。

最后两句,由写物而及人。词人想到长安千家万户的百姓,都在为行人准备寒衣。“更想”,将词意推进一层,由想“露菊”和“霜梨”而想到“千门万户”,表现了词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在结构上也起着连锁紧扣的作用。“砧杵”,捣衣石与棒槌,喻浣洗,作动词。这两句说:更想到长安城中的千家万户百姓,在九月的季节,明月之夜,砧杵声四起,都在浣洗,将缝制寒衣。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千家砧杵共秋声。”意境与此两句相同。又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也与这最后两句一样情致。“参差”,形容砧杵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十分贴切。

这首词以“忆”为中心,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四、五两句写“上苑”、“芳林”与六、七两句写“千门万户”相对照,语浅意深,很有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围绕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这个主调,全面收集详尽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欣赏、评论、运用《水浒传》的专题资料,仔细分析了毛泽东那视角独特、个性新奇的读书经验,具体揭示了毛泽东从梁山好汉身上挖掘到的古代革命造反者的精神内涵。毛泽东对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都给予了别开生面启人心扉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革命实践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了梁山好汉在精神状态和斗争策略方面的不足和失误,作为革命的借鉴。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位面之神国崛起

    位面之神国崛起

    《舞舞舞》---哈利波特----民国--舰队collection?一个又一个世界,从现实到幻想,一个地上神国缓缓升起……
  • 女配总攻大本营

    女配总攻大本营

    这一生只为爱而爱,那么就让我穿越千年来见你,不论哪个世界不论你是谁是何样,
  • 女神的男神,求饶命

    女神的男神,求饶命

    我尼乐20岁大一,堂堂正正一个真屌丝,一个扔到人海里都辨别不出来的脸蛋,一个扔到人海里找不到的身高,还有一堆扔到人海里迷失了都没钱没人报警的家人!但是我安乐在进大学时遇见了我生命中的女神,我拿起屌丝的旗帜为自己宣扬着:我要逆袭!逆袭还没开始,就被女神的男神,蔡皓堔给盯上了。从此尼乐被苦逼扳弯成小受的生活开始了。
  • 玄天雷帝

    玄天雷帝

    玄术,以自身玄气为核凝聚天地之力的秘术。玄者十二境:胎元,破牢,周流,步虚,惊悟,分魂,凝道,启命,金身,法相,炼劫,罚天。山顶老松下,雷烈散去周身玄芒,双目远眺,嘴角轻轻上扬。岁月未至,总有属于我的一片春暖花开。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的总裁仇人

    我的总裁仇人

    再次回来我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齐家大小姐,我也不再是那个你们所熟悉的齐萌,我是卢静,我是会报复所有人的卢静。当现实变的很残酷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接受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而当报复的对象成为挚爱之时,你才会知道最大的痛莫过于此,而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根本就没得选择,道路已经走了一半,根本就停不下来。痛苦的往事,跟折磨的爱情相撞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你的内心根本就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何去何从,你无路可退。
  • 天仙大少

    天仙大少

    十几岁的李牧,被人抽离灵魂寄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旁边一个猴子一边修炼,一边传授他很多东西。李牧的身体被另外一个灵魂占据,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大少。灵魂回归的李牧,发现自己有一个丑陋的让人见之欲呕的妻子……只是这妻子之所以这么丑陋,完全是自己所为……
  • 40周营养饮食百科

    40周营养饮食百科

    本书不仅按孕月提炼了营养重点,还以周为单位,进行了详细地营养分析与指导,并总结归纳了21种孕期必备营养食材,以及13种关键营养素。还针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出现的常见疾病和症状,提供了不用去医院就可以治疗的食疗方。
  • 九阴天经

    九阴天经

    十二天域千年难得一见得天才强者叶问,转生在一个大元帅之子的身上;并且修炼自己千辛万苦得到的惊天神籍九阴天经,从而踏上轰杀各种天才,和独尊天地人三界之征途。
  • 人脉历练智慧(下)

    人脉历练智慧(下)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可见,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