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2200000008

第8章

关于这首词,流传下来一段有趣的故事。柳永遭“留间儒雅”的宋仁宗摈斥,要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他又去拜访了当朝宰相晏殊。晏殊说:“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只如相公(指晏殊)亦作曲子。”晏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针)线慵(闲)拈伴伊坐。”(见张舜民《画墁录》)为此,柳永再次遭到摈斥,从此真的称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了。

其实,这首词以同情的口吻写出了那些不幸妇女被遗弃后的懊恨心情,并不是什么“淫冶之曲”。如果说柳水词“当分雅俚二类”(夏敬观语)的话,这首词的语言,便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它像一位妇女谈家常似的,把自己的“芳心”一层一层地剖展开来,用了许多浅近的俗语白活,这又是和柳永努力学习民间词分不开的。

话又说回来,晏殊的讽刺不满,是由于他的“道学先生”思想作怪,他不喜欢柳永那样赤诚坦露,一点也不掩饰。他的艳词只能写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木兰花慢》)那样的程度。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这首中调词,是柳永晚年伫望江楼、遥思故人之作。上片写伫立江楼所见的景色;下片写迟暮遥思故人的愁绪。

上片起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过天晴气候爽朗烘托环境气氛,暗指时在秋季;再以“江楼”点明地点在江畔楼上;“伫立”而“望”,则把长时间地站着远看的词人身影和神态勾勒了出来,从而引起下面对所望景色的描写。

由于立足“江楼”,所以就从脚下远去的江水写起,它是那么澄澈空明,闪动水光;再隔江远看,只见苍茫暮色中重峦叠嶂,翠绿一片。这儿一句写江,一句写山。写江则抓住秋水碧清、澄静如练的特征,写山则抓住暮山苍翠、层峦高耸的特征;其中“远”字把江水曲折远去的景象点染出来,从而拓开了画面,“暮”字又把山色在夕阳映照下愈显苍翠的境界突现出来,并且点明了时间。

词人以远水暮山为背景,再由大到小地细看,就在水际山峦之中,远远地辨认出残破的桥、幽静的路,还隐隐约约地辨认出有个渔民居住的村落,在这将近夜晚的时分,一缕炊烟正在村中袅袅地升起。“遥认”,显出因为又远又小而极力凝视的神情;“断桥”、“幽径”,说明少有人行,境界荒凉而又寂寥;“隐隐”,暗示出由幽径所向而辨认的模糊影像;“孤烟”,更与断桥幽径呼应,映衬出十分凄清冷落的景象。

下片以“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这个换头,承上启下,由写景自然无痕地过渡到抒情。“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深情的样子。“残阳里”紧承“向晚孤烟起”,既点明时间的进展,又渲染了浓重的暮色;“朱阑静倚”则与“伫立江楼”遥相呼应,同时也点出与他为官身份相称的住处;再着“脉脉”二字,就把词人默思凝望、情意满怀的神态摹写了出来。词人究竟在望着什么、想着什么?没有说。不过,惨淡的夕阳、脉脉的静思,已让我们在这种抑郁迟暮的气氛中感受到一种低沉感伤的情调。

因此,“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也就脱口而出了。“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他这种心里不愉快的状态,竟然达到没喝酒已像醉酒那样迷离恍惚的地步,其深沉、强烈的情况可以想见。这其中已暗暗透露出“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意思,只不过还在蓄势待发罢了。

随着默默沉思、黯然情绪的加重,最后竟然愁思如潮无边无际了,从而把这种无可解脱的哀愁推到了极点。心理活动的进程,哀愁程度的深化,被写得层次分明、自然细腻。他为什么愁得如此呢?“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这就是答案。犹如画龙点睛,至此把“伫立江楼”之所望,“朱阑静倚”之所想,未饮如醉之所愁,全部挑明。原来他看着傍晚的流云不断飘过,直至完了;他看着秋天的光华逐渐衰弱,直至消失,而想到故人尚在千里之外,这就不能不使他“愁无际”了。暮云过、秋光老,本已勾起词人迟暮之感;再加“了”、“尽”,人何以堪?深沉的迟暮之感,本已令词人触景伤怀,再加“故人千里”,其愁何极!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指出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此话确实道出了柳词的长处。在他任西京(洛阳)云台令到古都长安“西征”时写的这首《少年游》,也可以为之佐证。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起句就抓住景物的特征,勾勒出一幅羁旅行役图:词人在这条古往今来的长安大道上缓辔而行,眼前所见的是撩动离愁的柳枝,耳中所听的是乱人心绪的蝉噪。一个“古”字,把人从现实一下子拉回到遥远的过去,时间变得悠悠无尽起来,而在这条古道上走过多少骚人墨客啊,不禁令人兴起怀古之幽情,这大约乃是“马迟迟(缓慢)”的原因吧。写马实是写人。加上那折之以送别的柳枝已历夏而高耸,那比之以轻薄的夏蝉已临秋而衰乱,愈发使漂泊旅途的词人心绪惆怅、迟缓不前了。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这是紧承起句而来,进一步写词人登乐游原所见的空阔寂寥的景象:夕阳悬于渭水洲岛之外,秋风吹于乐游古原之上,极目远望,惟有天光四垂,一碧无际,笼罩着大地。“原”指乐游原,在长安之东南。《长安志》云:“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城内了如指掌。”它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本名乐游苑,在唐代有多少诗人曾歌咏过它啊。

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触景生情。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这个过片,由“目断四天垂”发展而来,而使上下片过渡无痕。既然是四天空垂,那么归去的云彩当然就一去无踪迹了;但是妙处却在于词人的追问:“何处是前期?”“前期”犹言“前限”,杜甫诗“江湖远适无前期”,词意同此。流云本来就是形影不定的,故而词人的这一问有点近乎痴问。正由于这一痴问,倒使我们悟出了其中的神理:原来词人从一去无迹的流云犹自能“归”,联想到自己那有如流云到处漂荡的身世,什么地方才是自己的归宿呢?大概还不如流云那样有所寄托吧?这弦外之音,妙在有无之间,草蛇灰线,一脉相连地引出了结句。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所谓“狎兴”,是指冶游妓院的兴致;“萧索”本指不热闹,这儿有零散的意思。他这个一向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傲的“才子词人”,这时竟然对冶游妓院的兴致冷淡起来,他那些好酒贪杯的酒友也零散四方,再也不像青年时代那样放浪不羁了。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只要体味上一句流露出来的身世沧凉之感和上片所写的羁旅行役之愁,就会豁然省悟而不觉得突兀了。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天,飞云暗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戚,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轻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明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常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柳永原名柳三变,早年赴汴京应试,“多游狭邪”,与歌妓交往甚多,又精通音律,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盛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然而,这种生活,却给他进入仕途,带来挫折。因他在《鹤冲天》词里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说,这首词被宋仁宗看到了,这位“留意雅儒,务向本道”的帝王,很不高兴,在一次进士放榜时,一见到柳永的名字,便一笔勾掉,说什么:“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便从此落第,直至年近花甲,更名柳永,才登进士第。由是,柳永四处漂泊,浪迹江湖,足迹几遍当时大半个中国。他因祸得福,成为北宋词坛的巨笔圣手。前人说他的词“尤工于羁旅行役”(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他笔下的祖国山川,写得真切优美,离愁别恨表现得生动感人,有些已成为千古不朽的杰作。例如,《望海潮》形象地描绘杭州天堂般的胜境,成为写杭州的传世佳篇,使所有描写杭州的涛词,均望尘莫及。写汴京的《倾杯乐》,咏扬州的《临江仙》,咏洛阳的《少年游》,咏成都的《一寸金》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这首《戚氏》,也是他羁旅行役词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全词共分三片。头一片写景,写作者白天的所见所闻;第二片写情,写作者“更阑”的所见所感;第三片写意,写作者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自己了感慨。

开始,“晚秋天”以下六句,写的是近景。晚秋季节,天下着小雨,菊花萧疏,梧桐叶落,炊烟飘散、弥漫着。“望江关”七句,写作者登高远望,展现在作者面前的旷野的秋景:飘动着的云团,夕阳安闲地照射着大地;当年宋玉就是这种情景下,发出了“悲哉秋之为气也。……惨傈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的慨叹的啊!

第二片,重点写情。“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一个人孤处客舍,度日如年,苦闷极了。风冷了,露结成了霜,一直愁闷地挨到夜静更深。“悄悄”,心忧的样子,《诗经·月出》:“忧心悄悄。”“长天净,绛河轻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在屋内愁闷难挨,出外一看,长天净如水洗,天河清澈见底,一轮皓月美丽动人,引人思绪绵绵:“月圆人未圆”啊!而长夜难明,我怎么能忍受得住呢?

“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回想过去,名未立,禄未得,在绮陌红楼中,即生活在烟花柳巷,一年又一年地混日子。

层层深入,情思切切,感人至深。第三片,写意。“帝里”以下九句,进一步回忆在帝京(即京城汴京)的时候,风光美好,狂朋怪侣,在一起饮酒作乐;别后时光流逝,旧游似梦,好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念利名,憔悴常萦绊。”把他仕途失意、漂泊无着、旅况离愁,以及受名利思想侵扰的内心情怀,赤裸裸地揭示在读者面前。“追往事,空惨愁颜。”回忆过去,更加愁苦,于事无补。“漏箭移,稍觉轻寒”,时间在推移,意识到有些冷意。画角叫了几声,表示天要亮了。“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回到房舍,熄了灯,仍是不能入睡。意味深沉,一步深似一步,令人不禁泣诉难禁。

夜半乐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度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患,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鹚,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这首词,共分三片。正如许昂霄所云:“第一片占道途所经,第二片言目中所见,第三片乃言去国离乡之感。”(《词综偶评》)层次是非常清晰的。

同类推荐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家,本书作者曾经多年深入调查过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崛起的市场和广东、江浙一带最富裕的地方,以一名文学家的身份和目光,同当地的官员、百姓和那些亿万富翁们纵情地畅谈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传奇的赚钱之道,并且常常被感动和惊喜。
  • 吹梦到边城

    吹梦到边城

    当代诗歌更是一种悲哀,伪民间色彩的诗歌就像种在水泥地板上的庄稼,一副呆相和死相。梨花体和羊羔体俗不可耐,将网络变成垃圾转运站,令真爱诗歌的人嗤之以鼻,如闻恶臭,如食腐鼠,避之唯恐不及。所幸的是,身在民间、真心诚意向民歌学习的大有人在,并未轻言放弃,他们收集民歌,整理民歌,也创作民歌风格的新诗。在这类民间身份鲜明的作者中,我认识湖南新化的亮毛,读了他的诗稿《吹梦到边城》,不免一赞而三叹,诵读如此纯民歌风味的新诗,简直比馋鬼发现一百个土菜极佳的农家乐还要畅怀惬意一千倍。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热门推荐
  • 执渊星空

    执渊星空

    封印大陆,一个沉寂了近十万年的神秘大陆,被阵禁封锁,与世隔绝。在这里,没有人类,只有灵兽幻化的‘人’。而慕庵,出生起便生活在封印大陆的少年,身为一殿少主,其人类身份与封印大陆的‘人’们身份格格不入。饶是如此,他却成为岁月长河中踏出封印大陆的第一人,肩负着打破封印大陆阵禁解救‘族人’脱离的重任。他真正的人生历练,便由他踏出封印大陆开始。且看他,如何腾渊出陆,傲啸强巅,纵横八荒,赴进星航,光其命芒,倾泄星空之汪洋……
  • 心若琉璃之墨然

    心若琉璃之墨然

    从小青梅竹马的他们因自身原因隐瞒了身份,导致多年后的重逢两人都不知道眼前之人便是深爱的对方,但此刻他们却是两种不同之人他,是仙界天尊,以天下为己任以斩魔保护天下苍生。而她,是对仙界有杀父杀母之大仇,以铲除仙界为生活的动力,她便是魔界的魔君,为了报仇她忍气吞声以男子之身到他身边当弟子打探上古五神兽的下落,机缘巧合之下两人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他是选择天下苍生还是心爱之人,而她是选择血海深仇还是委曲求全?终于,他说:待你用鲜血染红蓝天之日,必是我亲手杀你之时。。。。。。
  • 镡津文集

    镡津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空变

    墨空变

    他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无身世,无背景从小与父亲上山采山参为生。平凡的他要谱写一个不朽的篇章,他的故事开始了。
  • 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

    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

    在爬行动物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比如为什么鳄鱼在吃食物的时候会流眼泪?蜥蜴为什么要断掉自己的尾巴?蛇又是如何拿自己的舌头当鼻子用的?$$总有太多的疑问困扰着我们。此刻,让我们带着众多的疑问,翻开《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在众多身怀绝技的爬行动物的陪伴下,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吧!
  • 三国伏魔曲

    三国伏魔曲

    这是一个类似中国历史上汉朝的时代,不同的,这是妖魔鬼怪的并存的时代。这片大陆,名为九州大陆:九州大陆,分为九州二十八郡一百零八府,城市不计其数。一郡之地浩瀚无垠,一郡三十二国,而天下诸国皆归大汉皇朝统治。一个传言,引起一番腥风血雨。一个少年,创造一段历史传奇。
  • 夜的七篇祭言

    夜的七篇祭言

    一块奇特的石头,引出四十多年前一件神秘失踪案。一具多出来的的尸体,一张本已销毁的藏宝图,解开神秘事件的序幕。一把古老的剑,五个活在诅咒下的家族,传说中的龙剑,四代人的不懈追求,终于揭开诅咒下的秘密。神秘的巫师文化,修灵者的争斗,可怕的夜祭,流传千年的龙剑背后的秘密,且看他们如何一一解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教你一眼看透海

    教你一眼看透海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海洋科普知识,内容涵盖解密海和洋的差别、海流成因的发现、海雾的形成、海洋台风的威力、有趣的海洋动物、凶残的海洋巨蟒、海底的不明潜水物、太平洋上的珊瑚海、海洋探测的顺风耳等。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剑侠在天涯

    剑侠在天涯

    在这一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人间的冷冷暖暖,可以见到人类的痴情绝恋,还有天下之大丈夫有责的担当。本书没有什么绚丽的色彩,但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动人心魄的剧情,更有那亘古不变的人间爱情与真情。本书讲述的是一场江湖之史,围绕在北宋、西域古国、辽国契丹的三国空间中,产生于伏虎堂、鹤莱帮、独步剑派、重霄宫、浩然刀派、黑龙帮等众多新型武林集团的恩恩怨怨中,更有着李心阁与吴晴,王婧萱与高朋等才子靓女的爱恨交加,以及前所未闻的极高武学和轩辕无名一样的传奇武神。不得不说,这时一片讲究人性与爱的武侠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