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100000010

第10章 汪士慎书法艺术

扬州八怪各大家主要是画坛巨匠,在书法方面并不是都非常擅长,但汪士慎是书法非常有名的一位。

汪士慎书法别具一格,他工于楷行,用笔饱含隶书意韵。他的隶书脱胎于汉碑,结体方整,法度严密,古拙而厚朴,雄浑有气魄,标新立异,自成一家。

后来,汪士慎双目失明后,依然能挥毫泼墨,并写出精妙的草书作品,可见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功夫。

(一)早年生活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州的,这时他已经37岁。

汪士慎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往时,从来不提他过去的事,也从来不提他家乡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对在家乡时的际遇,一定有难以启齿之处。是童年或青少年时的事情深深伤害了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人们无法断定。只有从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去寻找他前半生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汪士慎的画作。很多字画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贯。这是为家乡争光也好,纯粹习惯也罢,但是至少可以让欣赏者知道作者是哪里人。

汪士慎在画作中,常常写富溪汪氏,有时写溪东外史。因此,人们就在休宁的富溪之东去寻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其次是从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别号上,能知道他在家排行老六,人们称他为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诗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在这本诗集中,比较明显地透露出他的身世的诗有两首。其中一首写道:

忆昔同少壮,怀抱多慷慨。

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

从这首诗中,似乎看不出当年的少年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当然,这也就让人想到当年那个胸怀壮志、慷慨大义、谈笑风生的少年,可能在后来的人生变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渐渐变得寡言少语。

另一首诗写道:

身依故土家何有,鬓欲成翁事已非。

寄语故人应怜我,我怜无处对春晖。

身在故土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是与同村族人有矛盾?还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容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故土,但他还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谅解他。他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却因身在异乡而无法报答。这首诗,多少能让人读出汪士慎离开家乡的无奈。

在汪士慎遗留下的作品中,人们无法寻觅他写诗、作画、练字、刻印的师承关系,好像他是个无师自通的怪才。

(二)定居扬州

汪士慎37岁时携家带口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马氏兄弟是徽州祁门人,一直在扬州经营盐业,当时已是名震扬州的大户。

马氏兄弟具有典型的贾而好儒的品质,特别乐意结交文化人,对文化人也十分慷慨,只要有好字、好画、好书,那可能就成了他们俩的好朋友。

他们刻的《小玲珑山馆丛书》是极其有名的,其中有不少濒临消失的珍贵图书,都是他们兄弟俩高价购得,然后聘请一流的刻工为他们精刻的,对文献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乡兼画家的汪士慎到来以后,受到马氏兄弟的厚待。马氏兄弟把他安排在自家的七峰亭。这个亭子原来是马氏兄弟在家接待文人墨客的一个所在。

汪士慎到来后,马氏兄弟请人将这座亭子整理成住房,让汪士慎一家住在这里。由于这座亭子的四周散布着七块巨石,像七座山峰,因此,汪士慎将这一新居命名为七峰草堂,并自名七峰居士。

汪士慎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扬州当时是江南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经济繁荣,而且文气畅达,字画都有很好的市场。汪士慎来了以后,就开始卖画。但这个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显然不太适应这个环境。马曰琯曾写诗说汪士慎在卖画时,不好意思和买画人讨价还价。

汪士慎的画到底好不好卖呢?卖的价钱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的依据让现在的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实际状况表明,汪士慎以画为生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汪士慎所处的年代,社会上比较盛行的是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较走俏,而汪士慎的画则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的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应该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尽管这样,他还是清高自笑,绝不随波逐流。

后来,他把画交给一些书画贩子去卖。一个名叫边寿民的淮安人,一把从汪士慎这里带走了十册画。不久,捎信来说已经卖了四册,得了三两八钱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低的价格。

接着,一名既卖画又画画的人,叫方可村,来帮汪士慎卖画。由于方可村对书画市场的行情很清楚,所以,生活拮据的汪士慎很愿意听他的意见。

有一次,方可村约着汪士慎一道乘船去宁波卖画。这一趟,汪士慎兴奋不已,不仅卖画挣了钱,还因为走江过海而大开了眼界。

自己卖画,加上朋友们代卖,汪士慎艰难地有了点积蓄。48岁那年,他委托马氏兄弟为他在扬州城物色了一处老房子。当时,48岁已算步入老年了,但汪士慎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画室,他兴奋劲儿就甭提多大了。

汪士慎的新居周边植有各种花卉,种植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山茶,这些花经常出现在他的画作中。他的门前窗下有茉莉、栀子、牵牛、牡丹及梨花等,还有一棵高大的杉树。

这些花卉在汪士慎的画作中,大多显得冷艳、惨淡,并带有憔悴之状。后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实际生活的写照。

汪士慎的新房被浓密的树荫严严地罩着,因此,汪士慎给自己的新居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有写于青杉书屋的题款。

(三)失明创作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40岁到扬州时,寄居在同乡马氏兄弟家。虽然马氏兄弟很尊敬文化人,但赤贫如洗却是汪士慎当时的生存实态。

十年之后,卖画挣了些钱的汪士慎买了房子,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写字、作画,汪士慎的日子当然会滋润起来,但命运之神似乎一直在耍弄着汪士慎。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更何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汪士慎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并没有表现出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对于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就评价说精品极高。

在汪士慎左眼失明的第二年,他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煮茶。郑燮在这幅画上题了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同时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

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兼画,这也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而言,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右眼也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双目失明该是何等痛苦,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时,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发现竟然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来到金农家,金农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到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

金农看着看着,泪水禁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在金农看来,那些青年有眼有手又怎样。只会写些丑恶而已,而眼前的盲人汪士慎却是那样高洁、不染世俗之情。

当然,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继续走访知音的事肯定还有,但这之后还提笔狂草就没听说过了。他后来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现在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死于1759年,即74岁时离世。

关于汪士慎前半生及后来几年的生活实况,对众多研究者来说,一直是个谜。

(四)书法艺术

汪士慎的书法艺术是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最难得的是他在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

1.隶书创作

汪士慎的楷书、行书,用笔尝含隶书笔意,而且在书法中参见画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隶书,古拙厚朴,雄浑而有气魄,自成一家。

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轴,纸本,纵140厘米,横27.5厘米。下钤一方朱文印“富溪”,一方白文印“真心”。

这幅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作品取法汉隶,大小一致,字形修长,端秀温婉。结体方整,法度谨严。运笔洒脱,横竖成行,藏锋逆起,中锋行笔,遒健重穆,横粗竖细为其特色,横有竖意,取涟波势上下波动。章法勇破隶书字距大于行距旧规。此为清代端庄派隶书之代表作。

2.茶书法

汪士慎说:“平生不嗜酒。”但是他有一癖,即嗜茶如命。正是这一贯穿了他一生的嗜好,也成为他的一怪。

汪士慎是徽州人,徽州是黄山脚下的一座古城。黄山的云雾名茶,培育了他从小对茶的嗜好。他一生足迹所及的江浙,也都是遍地茶乡。他太爱好饮茶了,这种略带苦味的饮料,能啜酌出苦后的甘味来,这不但是一种口味,而且是一种象征。

他品过许多茶。除了他家乡的黄山茶外,他还品过武夷茶、郑宅茶、龙井茶、桑茶、松萝茶、霍山茶、顾渚茶、阳羡茶、云台茶、小白华茶、雁山茶、天日茶、泾县茶、庙后茶、普洱茶、宁都茶,据他的自述,他喝过的茶不下数十种。

每一种茶,他都能品出特殊的味道。他能喝出武夷山宋树茶叶的苦、涩、甘三味,也能喝出在晨露未干时采摘的小白华茶特有的清香。他喝得出雨前的霍山茶不同于江南茶的殊味,他认为这应当属于北茶的口味,他也能分辨出煎出来的桑茶和雁山茶几乎类同的色泽中细小的差异,他认为前者偏于鹅黄,而后者则呈碧绿。

他欣赏形如雀舌的泾县茶的细腻,也称赞过宁都云蕊的“青春活色团云脚”。朋友们知道他嗜茶,也总是送他一些各地的茶叶,喝多了,他闭着眼睛就能说出喝的是什么地方的茶,甚至是什么时候采摘的。

金农尤其钦佩他的茶痴茶识,称他为“诗人今日称茶仙”,于是,他的“茶仙”雅号就这样叫开了。

他确实称得上茶癖茶仙。他用来煮茶的水只取三种,一是山泉,扬州的平山泉是他煎茶的上选;二是雪水,雪水从天而降,冰清玉洁,他以此为圣洁之物,他专收落在花枝上的雪水,小心地沥入瓮中供一年备用,也与朋友互相馈赠,以为上礼;三是花须水,他细心地收集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使它们顺着花须流淌下来,滴入瓶中。

汪士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煎茶又称烹茶或煮茶,高翔曾经为他画过一幅《煎茶图》,大体能够看到士慎煎茶的讲究。

煎茶饮茶是汪士慎的一种特殊的生态,也是他人格的象征,因而在高翔的那幅《煎茶图》上,许多人都题过诗文,他们感到这正是汪士慎人生浓缩了的印象。

汪士慎的隶书以汉碑为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条幅,可谓是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说明此书作于他左眼失明以后。

这首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茂密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呼应。该诗是汪士慎在管希宁的斋室中品试泾县茶时所作。

管希宁是汪巢林的诗友、书友和画友,也是茶友。经常与同好友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诗赠答。这幅诗书恰是描绘了并非一时的兴到之笔,而是两人日常交游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同类推荐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热门推荐
  • 杀手逆天:废柴七小姐

    杀手逆天:废柴七小姐

    她,纳兰府唯一的嫡女,是所有人公认的废柴。当王者的灵魂君临,清冷的眼睛睁开,她已经由废柴变成了23世纪的绝世杀手。且看纳兰凌樱和蠢萌系统如何一起逆天下,逆苍穹!
  • 原谅我的三生不能途经你的有幸

    原谅我的三生不能途经你的有幸

    我希望故事很短,能短到让人心痛,但是这样的事情似乎不能发生在这个故事身上。
  • 迷幻第六人

    迷幻第六人

    国内“英雄联盟”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支队伍……全国中学联赛、三年卫冕的超强豪门——王焱中学。在其最为璀璨的光辉岁月里、有五位号称「最强不败」的、十年难遇的天才选手;毋庸置疑、他们站在中学联赛的顶点,被「ACE联盟」冠以“自然之神明”的特殊荣誉。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闻:谁都不会知晓,也没有上场纪录;即便如此,仍让五位天才选手不敢小觑的另一个人!他就是——迷幻第六人……(本文游戏版本连载于国服V3.154之后)
  • 若云倾城

    若云倾城

    考上了多元发展大学的白若云只因高兴亲了一下从小戴在脖子上玫瑰花状的玉,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叫白府的鬼地方!啥?!之前这句身体受欺负!既然来了,那就替原主把仇一个一个报回来!半路杀出一个帅哥,长得的一表人才,心咋那么黑呢!老找麻烦,待我收了他!有人要和我抢?哼,跟我斗,下辈子吧!啥玩意儿?是四王爷?丫的我咋不知道!唉唉唉?南宫暮辰你丫的往哪里摸!
  • 神无格

    神无格

    上古时期,神为了对抗来自地狱之地的炼狱逃出的阴魔,以阴阳相恒的太极之力去攻打阴魔大军,用尽了所有的虚阴之力,失去了神格,变成了拥有无尽法力,却无格之神。他将一半力量化成七极,却失去了记忆并解封了阴魔留下的诅咒:当神的力量开始虚弱,阴魔的圣女Medea将带着仇恨苏醒,成为卧底,令神记不起最重要的珍宝。公元2015年“你想活吗?”绝望中传来风的声音。想!当然想!可是,生命,终究这个时刻便是尽头。“如何不想?”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要——复仇。“那便去吧。”风,最后一次吐出言语,至此,世界安静了。神——灭绝了。
  •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新文正式发布《限时抢婚:晚安我的好好先生》她是世家暗中培养的希望,一旨圣婚,却被诊出身孕,灵力尽失,被人暗下毒盅,万里追杀,名声尽毁,世家不容,无力自保,险先丧命!“今日欺我者,待到他日,我必百倍千倍万倍还之!”灰飞烟灭前,她狰狞至极以命契誓!血红满天!他本是上古遗留的神祗,龙族歼灭,他带着精心护养的龙筋来到凡间,借由禁术将它孕养到了她的腹中……本该毫无牵连,龙子竟让两个冷情淡薄的人相依相伴……
  • 狼与血之诗

    狼与血之诗

    一夜之间,“红之祈愿”出现在了夜空之中,有人认为它是末日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祥和的祈福之星。来自阿塔克帝国的少年威亚戈,一步一步从学院走向帝国,从帝国走向大陆,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他的旅途充满了奇幻、热血和冒险,而他将凭借自己“不眠者”的祝福,大量的知识,以及一颗坚定的心,跨过旅途中的无数艰辛波折,走向终点那耀眼的辉煌,逐渐成为这片大陆上最强大的德鲁伊,最出色的英雄!他注定要当狼,伴随漫天鲜血,写下不朽史诗。
  • 一世长情:皇妃又爬墙

    一世长情:皇妃又爬墙

    以吨为体重单位的池梅梅,在一次自助餐的时候把自己撑死意外来到古代。原以为换一个身体就会开始新的生活,没想到这个古代同款一样肥。长成这样也无所谓,但是传闻这同款一天到晚就往外跑,见着白净小男生就抱着人家不撒手,香肠嘴一顿往脸上亲啊!导致她只是出门卖个肉包,方圆十条街除了七十老叟跑不动之外一个异性都没有。什么小正太皇帝都嫌她是月岚国的耻辱啊!什么人比花娇的齐王爷一听她名就哇哇直吐啊!什么土豪家的大公子小石子儿光想到她就厌食了啊!这都是为什么呢?
  • 洪荒少年

    洪荒少年

    无尽的轮回中,似乎突破了极限。轮回之巅,消失不见。少年玄逸,谁主沉浮?少年归来,化身死神。死神的面具,却遮不住少年内心的善良。独自走出荒都,闯荡这精彩绝伦的大千世界。遇兽皇,得天机,饮烈酒,醉红颜。夺造化,扭乾坤。执生死,掌人生!最终踏入绝世强者。洪荒大陆,为我独尊!“我要做那剑出天地动,挥手灭苍穹之人!”
  • 励志生存

    励志生存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