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600000021

第21章 展翅翱翔,探访迷宫的壮举(6)

第一架真正的航天飞机是“哥伦比亚”号,它长约56米,高为23米多,起飞重量约2000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轨道器,长约37米,翼展宽约23米,自重68吨,其体积与大型喷气式客机相似;驮着轨道器的是两台固体助推器和一个外贮箱,处于两台固体助推器之间的外贮箱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它长47米,直径约8米,内部装有上千吨燃料——液氢和液氧,这些液氢和液氧也是作为轨道器上主发动机的推进剂。

1981年4月12日凌晨2点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静静地矗立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号发射阵地上。黎明前的黑暗还拥抱着这个迷人而令人神往的航天港,但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群在这里已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地聚集在观看席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把手中的各种现代化采访工具都准备就绪,等待着记录下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镜头。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7时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尾部发出闷雷般的巨响,冒出一股强烈的浓烟,航天飞机的2台火箭发动机与3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同时点火。上万双眼睛,在4束探照灯的强光照射下,紧紧地盯着脱离发射台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对于众人来说,这是一幅奇异的画面,航天飞机腾空而起的速度比人们所想象的还要快得多,从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尾部喷出的桔黄色火舌有180米长、60米宽,它烤得外挂燃料箱后部发出了耀眼的白色光泽,长长的灰白色塔柱形烟雾拖在后面,一直可以延伸到发射架……场面实在太壮观了。

航天飞机在飞离了固定服务塔之后,就按照预置的程序进行侧滚和倾斜的动作。航天老将约翰·杨和克里平身穿缝有NASA徽记和STS-1字样的蓝色专用太空服,沉着冷静,神态自然。

大约在50公里的高空,固体燃料助推器燃料燃烧完毕,助推器借助6支分离小火箭与航天飞机分离,空壳用降落伞减速,溅落在海上。那里,美国的“自由”号和“自主”号回收船早已恭候多时。

“哥伦比亚”号扔掉了助推器之后,在主发动机推动下继续上升,进入预定的太空轨道。在进入轨道之前,又将外贮箱抛掉,分离后的外贮箱进入大气层后自行坠毁。航天飞机入轨后,主发动机就熄灭了,只启用2台小型火箭发动机来控制机动飞行,调整它的姿态,直到它进入准确的飞行状态为止。这一切,“哥伦比亚”号都做得完美无缺。

4.有惊无险的试制试射

约翰·杨和克里平开始工作了,他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打开载荷舱大门的试验。克里平在密闭的飞行舱后部进行遥控操作,将右大门的各个门拴一个接一个地打开了,顿时,明亮的地球反射光照进了载荷舱里,“哥伦比亚”号这时仍然机腹向上飞行着,下方转动着的地球十分清楚地显现在宇航员们的面前。

“真可惜,你们看不到这儿的绝妙景色,外面可真是漂亮啊!”克里平喊道。

试验成功了,航天飞机两个大门都能开关,没有变形,开关自如。当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正处于马德里站接收区,实况图像通过海底电缆送到了美洲大陆,并传到了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这些图像极为清晰,它们是由载荷舱里的3架远距离控制摄像机拍摄的。

正当摄像机在载荷舱里平推时,地面监视人员吃了一惊,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两个轨道调整系统发动机突起的外蒙皮上,出现了几个近似方形的黑点。要知道,航天飞机根本不允许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

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立即指示:“查清这些黑点的情况。”

克里平受命后,立刻控制摄像机向轨道器尾部靠近,然后,他平静地分析说:“每个发动机外部都有几块防热瓦脱落,右舷的一个基本上可以确定掉了3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缺损;左边的那个据我看只有一块完全脱落,另有一些小的三角形缺损。现在我来把摄像机移到最佳位置上……”

这个消息立即传到了每个关心航天情况的人的耳朵里。虽然克里平不惊不慌,但人们仍为航天飞机和宇航员的命运担心。不知是哪个人传出了消息,说只要有一块防热瓦脱离,就会使“哥伦比亚”号在返回时焚毁。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严重,因为在“哥伦比亚”号重返大气层时,轨道调整系统发动机的外蒙皮所受的热量比起机腹以及机翼迎风面来要小得多。

轨道器的腹部情况如何呢?这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腹部的防热瓦也有脱落,问题就严重了。宇航员们无法看到航天飞机的腹部,不过,约翰·杨还是试图透过舷窗尽可能地看看机腹部的情况,他报告说:

“依我们的观察,两个机翼以及它们的迎风面全部完好无损。”

可靠吗?宇航局不敢轻信,于是,决定在“哥伦比亚”号通过头顶时,用美国国防部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对它进行拍摄。

防热瓦脱落的情况立即抢去了马德里站电视里的大部分镜头,同时,也无形中把很多重大的成功给冲淡了。其实,真正重要的是,载荷舱大门能顺利地开关,散热器也工作得十分正常,这就无须担心机舱内部过热,无须紧急返航,可以按计划在空中正常地活动。

美国国防部的高分辨率照相机拍出了十分清晰的照片,它足以分辨出每片防热瓦的细节。情况表明,一切都不必担心。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发出了继续“干下去”的指令。

5.激动人心的时刻

1981年4月14日,可以说是美国举国狂欢的日子,教师停止了授课,学生早已坐等在电视机前。在曼哈顿的一家西服店里,一位顾客正对着穿衣镜试穿衣服。他刚想对裁缝的手艺发出评论和感慨,却发现自己周围根本就没有服务人员,往日殷勤而周到的裁缝为了观看电视实况转播,竟然把自己的顾客孤零零地留在了穿衣镜前。

是什么使这些美国人如此神魂颠倒呢?原来,再过十几分钟,2天以前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就要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爱德华空军基地着陆了!

在爱德华空军基地,4架T-38歼击机整装待发,准备以一个同步方阵飞行5分钟,这样就便于在1.2万米的高空与“哥伦比亚”号会合,并跟踪它到降落为止。它的任务是在航天飞机下降时向航天员提供最准确的高度和速度信息,并在“哥伦比亚”号着陆之前拍摄到所有的飞行情景。

转眼间,经过50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始重返大气层,它已环绕地球36圈。

“哥伦比亚”号预定在17点49分1秒到达12.2万米高处的大气层顶部。17点47分,“哥伦比亚”号飞出了关岛站接收区,它将在5.8万米高度飞进加利福尼亚海滨上空,在这之前一切通信联系都将暂时中断,然后,全要靠约翰·杨和克里平他们自己了。

航天飞机终于飞进了12.2万米这个宇航局定义的大气屏障,它现在正以24.6倍的地面音速飞行着,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曾经驾驶飞机达到过这样的速度。

18时5分,“哥伦比亚”号已经度过了最严峻的时刻,并且即将与休斯敦恢复联系,约翰·杨和克里平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加利福尼亚海滨。

看来一切顺利!

此时,在加利福尼亚洲南方被太阳晒得滚烫的莫哈维沙漠里,突然响起一片欢呼声,在遥远的孤山上空,出现了一颗微小的银色亮点——“哥伦比亚”号从天外归来了!

当“哥伦比亚”号在10700米高空进入校准圆的时候,麦克布赖德和奈尔森驾驶的第一组飞机正好就在附近,而第二组的迪克·格雷和皮特·斯坦利在它的正后方,这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刹那间,壮观的“哥伦比亚”号特写镜头跃上了控制中心的电视屏幕。

头戴镶有老花眼镜的头盔、全神贯注地操纵着航天飞机的机长约翰·杨,熟练地把飞机缓缓地拐了一个弯,在9.6公里外笔直地对准了罗杰斯湖干涸湖床中的跑道。他把操纵杆渐渐推向前,以比普通客机陡6倍的俯冲角和大1倍的速度进行着着陆飞行。

轨道器正迅速降落,它的下滑坡度看上去非常惊险,地面上的人们都为它捏着一把汗。到了533米的高空刚刚跨进湖床区域时,约翰·杨立即把机头拉升起来,因为这样可以把速度很快地降到每小时352公里。

着陆前9秒,约翰·杨放下了机轮,一架在一旁低飞的跟踪飞机通过无线电报告说:“起落架已经放下,高度:50……40……4,3,2,1——接地了!”

地面控制人员兴奋地大叫:“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了!”

电视记者们一阵欢呼,一切都很顺利。电视记者们开始向他们的观众报告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一切就好像是在洛杉矶民用机场那样简单,要知道他们是从空间飞回来的啊!”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干湖床跑道上滑行了2700多米后停了下来,在它的后面扬起了一阵浓厚的尘土。这架远途归来的航天飞机看上去有些旧了,可是却仍然威风凛凛地停在干湖床坚硬的地面上。

由20辆各类车辆组成的回收车队立即飞速向航天飞机驶去。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因为刚刚返回飞行,现在仍然带着高温。按照安全条例规定,在航天飞机着陆后15分钟内,必须接上大型空调机和其他地面辅助设备,以便保证舱内温度不受余热的影响,否则,舱内的电子设备就很可能被损坏。

地勤人员立即用电风扇吹散了航天飞机上有毒的气体。着陆后63分钟,在确信没有任何危险之后,舱口盖打开了,约翰·杨出现在舱门口。由于穿着弹射服,这位指令长几乎是跳跃着下来的。他疾步走到飞行运行主任乔治·阿贝面前,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

约翰·杨围着他的航天飞机绕了一圈,边走边挥动着手臂向周围的人们不停地说着,几乎不能抑制兴奋的心情。他检查了机身上的防热瓷瓦和起落架之后,兴高采烈地在空中挥动着手,庆祝这次首航的成功。

这是一次意料外的成功,航天飞机机身上的3100块防热瓷瓦中,只有10多块因为在起飞时往上直冲的剧烈震动而松脱,但却没有一块从机腹上掉下来,少数几块瓷瓦上有伤痕,显然是因为着陆时被弹起来的石块和其他碎石击伤的。

这次飞行,几乎是相当准确地按预定日程表进行的,整个飞行程序事先已在美国报纸上发表,机上的航天员还不断地将机舱内的活动实时地拍成电视录像,通过全美各地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传到家家户户,因此,坐在家里电视机旁的亿万男女老少,如身临其境一样,目睹了航天员的生活……这一切有力地说明,航天飞机首次试飞是相当成功的,不仅实现了轨道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入轨和返回,也使航天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机械特性等禁受了实际考验。

6.明天更辉煌的发展未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了!关心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人们对这一空间探索的历史性胜利无不感到欢欣鼓舞,世界各国的贺电纷至沓来,各地报纸也竞相载文,继“阿波罗”登月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空间热”。

航天飞机在太空中有极大的潜力和重要的作用,它成本低廉,能够垂直起飞,又可在一般机场降落,这就降低了很多发射费用,每架至少可重复使用100多次,因而可以使航天活动经常化。

今天,航天飞机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令人瞠目的奇迹。1982年11月1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11次飞行中,把2颗总重量为6吨多的商业性卫星送入轨道,一颗是美国卫星商业系统公司的“SBS-3”卫星,另一颗是加拿大的“安尼克-C”卫星。每一颗的发射费用约为900万美元,而一般从地面用火箭发射1颗通信卫星,则需花3200~3400万美元,比较起来,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既便宜又方便。

1983年4月4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首次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上天,成功地进入预定轨道。4月7日晚上,“挑战者”号在经过4个小时的追逐后,赶上了数千里之外出现故障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当航天飞机驶到距这颗带故障的卫星60米远处,航天员马斯格雷夫和彼得森经过努力,终于将它拖入航天飞机敞开的货舱内,固定在修理台上。4月12日,他们对修复的卫星进行各种测试后,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又把卫星重新送回轨道上去。修复这颗卫星花费了4500万美元,但如果再制造发射这样一颗卫星,就需要花费23500万美元。

1984年8月30日至9月5日,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又腾空而起,开始了它的处女航。“发现”号在历时6天的飞行中,环球巡天96圈,行程约400万公里。在头3天的飞行中,每天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创造了三发三中的记录和在一次飞行中连续发射3颗卫星的新记录。随后,他们试验了一种长32米、宽4米的大型太阳能帆板,它用轻质塑料制成。当航天飞机发射时,它被折叠后放进一个18厘米高的长方形盒子里,进入轨道后能自动展开。帆板上可嵌装84块太阳能电池,这次试验只装上其中一块,它一旦研制成功,就可使航天飞机的电源增加1倍。

同类推荐
  • 神奇的新材料(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神奇的新材料(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然而对于新材料,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更甚者认为其很神秘,其实他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神奇的新材料》带你走进新材料的世界,给你一场别让的旅行,让你在感受新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特效外,同时也可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一份新的体悟。
  • 生命密码解读

    生命密码解读

    本书介绍了时刻保证活力充盈、拥有创造新与奇的能力、拥有自助的力量、洋溢着动人的微笑、确认自己的世界、光荣的荆棘路等九项创造幸福生活的秘诀。
  • 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本书精心挑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101项古今中外的发明成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活、交通等各方各面,并详尽地讲述了每项发明辗转曲折的由来、艰辛的发展历程,为青少年读者展现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让其从每一项发明中感受前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激励青少年读者学习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
  •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动物身上的神奇之谜。
热门推荐
  • 蛇的报复

    蛇的报复

    女孩受欺负化身成蛇,报复敌人,她会成功吗???她会明白人间的真情吗????
  • 无双战帝

    无双战帝

    地球秦烈在日食那一天,被星辰击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叫做青蒙大陆的秦王世子身上。身怀绝脉的他竟拥有着冰火双灵脉。从此,走上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 Sir Gibbie

    Sir Gibb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有喜,萌妻送上门

    总裁有喜,萌妻送上门

    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实习生,怎么就那么倒霉遇上冷硬又霸道的流氓,施紫晴蹙起眉头,愤愤的瞪着所谓的流氓,不悦道:“从此以后我要和你一刀两断。”
  • 京都百侠图

    京都百侠图

    张宝瑞,笔名磐石、秋凉、雨亭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悬疑推理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
  • 弃妃:艳倾天下

    弃妃:艳倾天下

    意外的穿越,竟让她成为了一国之妃,这看似繁华的背后,却暗藏阴暗与玄机。夫君的唾弃,仆人的轻视以及窥伺她位置之人的屡次陷害,迫使她不得不结速这不祥的姻缘。为了脱离魔窟她身辱负重,不惜背上了恶疾,偷窃,以及恶名。且看她,如何利用二十一世界女汉子的不屈不扰精神,在这个架空的国度上发扬光大。
  • 温氏情缘:天意弄情

    温氏情缘:天意弄情

    她不敢要他的时候,老天爷偏偏安排他们在一起。等到她想要他了,老天爷却开起了玩笑:失忆、追杀、中毒……老天爷,您也太会玩儿了吧?天空传来一声笑:老夫城里来的,自然会玩儿。只是,不管老天爷怎么玩,韩寄远脸上依然浮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温念羽,我这辈子要定你了!”
  • 冲上芸霄:异界修真女

    冲上芸霄:异界修真女

    一场谁也没有想到的末世,突如其来的降临在她的面前,她措手不及,命丧黄泉之际,随身携带的玉佩将她带到了地球的千年之后。雾非雾,花非花,一朝醒来,是她,又不是她。魂穿?为何与她一模一样?地球呢?那载人的庞然大物,冲出了大气层?人类?一百岁还是青年?‘她’是被人活活气死?‘她’还是除了家世没有拿得出手的悲催女?体术差?生育等级零?好不容易谈了个男朋友,结果那渣男为了傍上更好的千金小姐,跟她说拜拜?哼,既然她老天让她重活一回,那么以后,她便是她,带着逆天的空间,学着逆天的修真功法,以后再无人瞧不起她,她要站在云顶之巅,傲视天下!修真?只有她可以!可是等等...她怎么又回来了?!
  • 鬼医嫡妃

    鬼医嫡妃

    尚书府的四小姐以“命硬”二字扬名,镇南王府的世子爷以“短命”二字扬名,太后乱点鸳鸯谱,名为天赐良缘,一道圣旨将命硬的四小姐跟短命的世子爷捆绑在一道儿,从此之后,镇南王府乱了,京城乱了,天下也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狂战之王

    网游之狂战之王

    新书《紫玉惊天》已经上传,书号1972130、倾力打造,品质保证。请新老读者多多捧场!QQ群:102056045,想要探讨的同学们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