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400000004

第4章 翠竹(1)

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着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又有着挺拔的姿态,好似威武的坚强战士。

昙花昙花

看8月17日《淮海晚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版上一幅照片:昙花一现18朵。昙花,让我首先想起的,是昨天朋友说他家的昙花晚上开,请我去看。会不会是朋友家的昙花?我急切地往下看:昨晚11时许,荷花池小区缘荷楼309室里,芬芳四溢……看了文字,总算松了口气,因为不是朋友家的昙花。

对于昙花,我过去每当看见花或读到文,都会隐隐地为她忧伤。因为我总是将她和短暂连在一起。然而,改变我的是前年去朋友家看昙花的情景。朋友家的昙花开放,不仅请我们这些朋友看,还惊动了他那个小区,甚至引起了轰动。那天晚上,大人、小孩都去观赏,挤了满满一屋子,还容不下。如此境遇,让我生出一种想法:短暂怎么啦?短暂也辉煌!

昙花的花绽放时间极短,确实短到仅为“一现”。昙花灿然怒放,是以漫长的沉默为代价的,因为她的美和能量,是三百多天或更多时间的养分、力量的积蓄,是无数个平凡的岁月孕育的辉煌,是无数次艰难铺垫造就的辉煌。

积蓄、成长、酝酿,对世人的启示是,你要想辉煌,就必须注重积累,而要积累就得耐得寂寞。

昙花一现,可以说“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生命虽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她不期待褒奖,不奢望回报,在盛极一时的绽放之后,在最美好最绮丽的巅峰之时,便淡然地隐去她迷人的姿容。这短暂而宝贵的一瞬间,她把全身心的挚爱、全身心的精血,都凝重地汇聚于硕大的白色花瓣,犹如长夜尽头穿越密密云层而展现的第一缕霞光,犹如冬季过后挟着春风春雨而隆隆震响的第一声春雷,让人们在久久的期待之后,终于享有这轰轰烈烈势不可挡的震撼。

昙花是很名贵的观赏植物,她还有一个名字叫韦驮花,还有一段哀怨缠绵的故事。

——传说昙花是一个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很灿烂。然而,她爱上了一个每天为她锄草的小伙子。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他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把花神贬为一年只能开一瞬间的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个小伙子送去灵柩山出家,赐名韦驮,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可是花神却忘不了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早秋时分,韦驼尊者都会上山采秋露,为佛祖煎茶,就选在那个时候开花!希望能见韦驮尊者一面,就一次,一次就够了!于是就有了“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传说。遗憾的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韦驮竟认不出“月下美人”了!

传说总是荒诞的。但荒诞也会使人生出不尽感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管是一生一世,还是瞬间,要义在于真!能一生一世固然好,可有时无法做到一生一世,那么瞬间的真情或许也会让一个人一辈子记住,忆及,往往还会温暖……

昙花那短短的一现,留给人们的是永久的回味。浩浩广宇,人的生命各有短长。然而,有的人寿长百岁,却一事无成;有的人生命虽然很短,却像流星那样留下耀眼光泽,为世界增添美的记忆。“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远的活着。”这就是写照。有意义的生命虽然短暂却能永生,而无意义的生命再漫长也毫无价值。

山芋飘香

来到菜市场旁,一阵香味飘至鼻际。正当我转头寻找香源并贪婪地深呼吸时,5岁的小外孙说,爷爷,我闻到了山芋的香味了。我问他,想吃吗?他点点头。

拐进巷子,是一位农妇烤卖山芋的小摊。烤山芋的香味是从她那火红的围炉中飘出来的。

我很想品尝,但我不愿像女人或孩子样,不雅地走着吃着。我只给小外孙买了一只。那只烤山芋不大,可小外孙拿着,从一头扒开皮,开始美美地吃,没吃几口就不吃了,无所谓了一直拿着,回家被我接了过来。我正准备吃,有人敲门了。来的是一家三口,两个大人带一个与小外孙相仿大的女孩。

我忙撕下被小外孙吃过的部分,毫无顾忌地塞进嘴里,而将那大半截没靠嘴的递给那个女孩。小女孩连望都不望一眼就回答说,我不想吃。小女孩的母亲说,现在我们家虽然大田不种植山芋,但田埂及拾边隙地长的不少,早就吃了,但吃的不多,每周吃上一两回,每回吃上三两片,其余的山芋大多进饭店宾馆,连山芋叶也早被收去了,听他们说山芋全身都是宝,常吃保健……

听了女孩母亲的话,我想起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的话:“海中之人多寿,而食蕃薯故也”,山芋是“长寿食品”呢。原来农家小饭桌上的山芋,因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有了新的内涵,我的眼前也出现了自夏初以来在饭店宾馆作客的情景:蒸煮山芋,山芋叶稀饭,大家吃的可香呢。

孩子是不会作假的。我见孩子对山芋的无所谓及她的母亲真诚,顾不得有客人在场,竟吃了起来。吃着吃着,这思绪也像山芋的香味,飘啊飘,飘得很远。

像我们奔六的人都会记得,在那个时代,时常有霹雳电闪的口号震彻长空。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可口号喊得再响,粮食也没有像喷泉一样从土里往外冒,卫星也没吱溜一声飞上天,痛定思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练瘦身。三年困难时期,找野菜,捋树叶,仍填不饱肚皮,每天是半晌就耷拉着头,前肚皮紧贴后脊梁骨,有气无力地坐在门槛上等父母下工到队食堂吃上一碗稀汤。家乡虽以稻麦为主,但正常年景都会利用拾边隙地种些山芋。可那时,以粮为纲,其他全砍光,哪来的山芋啊。

好日子总是会有的。记得我十多岁的时候,因伟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忙时吃干,闲时吃半干半稀,掺以青菜萝卜山芋……”的指示,国家的政策有了些微调整,种山芋又碰上了大丰收,我家六口人,一次就分了一千二百斤。望着那堆山芋啊,心里真比喝蜜还甜呢。放学回家,想吃就拿一个,去了皮,生吃,甜甜的。母亲煮饭时,又捡两个大山芋,放在余火中煨着,让我吃。直到现在想起,还口齿留香呢。

山芋也称番薯、甘薯、红薯或地瓜,各地称呼不一,名字却较着劲的土。其实考究起来,这土里土气的山芋却是正经有着洋血统的;山芋原产美洲,哥伦布于1492年将之带回欧洲,后逐渐传入亚洲。而最早将山芋带到中国的却是明朝福建人陈振龙。万历年间,陈振龙到吕宋经商,有缘相识山芋,并产生了浓厚兴趣,觉得这东西产量高又好种,便做了有心人,冒险将之带回福建。明末的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清人陈世元《金薯习录》说:种植山芋“工力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东西南北,无地不宜”,“瘠土则以种薯,无处不宜”。

吃着飘香的山芋,想着过去的往事,想着山芋的故事,我突然生出一种想法——当今可是好时光!是啊,那时是全党全民大办农业,没日没夜苦干,却连吃十分易种植的山芋都很难,而今天,仅靠部分劳力且是三八六〇(妇女老人)部队,却可以让物质如此丰富。

是啊,只要我们的国家不折腾,不再搞窝里斗,把心思用在发展经济为人民谋利益的正经事上,山芋就不会再是人们充饥的主食,而会因其有抗癌降脂减肥通便,清除体内垃圾的种种好处,成为保健佳肴,端上餐桌,让人尝鲜或换口味,这才是真正的山芋飘香啊。

白色的茨菰花

初秋的傍晚,夕阳吝啬的留下了几许余晖洒向大地。我站在黄河边上,望着河边。啊,在一片绿中那一抹随风舞动的白茨菰花,是那么的显眼。

触景生情,我忽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小说的女主人翁——一个高中生,采了一朵开在初春的小花,在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本时将它插在老师办公桌上的墨水瓶里,并在心里说:“老师,我把整个春天都送给你了。”

这样纯的情感,回忆起来心头不禁甜甜的。而我,在走出家门,走出村庄,走向社会后就似那个老师,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我让她将材料送到我的宿舍时,她特意摘了一枝白色的茨菰花,插在办公桌上的茶杯里,杯下压着张纸条,写着:“你看美吗?若美,就属于你的。”

其实,茨菰花是完全可以养的,它那绿色的茎,淡雅的花,以及它挺拔疏朗的姿态,都是可赏可流连的。看到这枝花,我就想。

然而,我却记起了“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的诗句。唐人张潮不算个名气太大的诗人,但他的《江南行》,写离情别绪,写的很有意境,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素淡,寂寞,直抵人间烟火。我想,这是茨菰花想要的生活,难道……那时的我,已经有妻有女。

茨菰味中是带苦的。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说,“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然而,我认为茨菰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毕竟它让人生尝到五味中的苦,光想着尝甜尝辣怎么行呢?汪的老师沈从文还从中品味出生活真谛:“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那绿中的白,很是耐看,但却让我看出似乎有点出格。因为这时,我仿佛看到的是另一个忧伤而多情的女子,兀自在自己的梳妆台前修饰自己的容颜呢。

残荷

深秋似一把锋利的剪刀,握在风的手里。只听“咔嚓、咔嚓……”声响连绵不绝,枯叶剪落,纷纷扬扬,田野被剪落成满目的荒凉与空旷……

秋将尽,冬将至。池边再也没有驻足的游人。带着凉气乃至寒气的风吹皱了整池秋水,那些原本满池的青荷此时竟零落枯败了。虽然有的依旧顶着发黑的荷叶昂然挺立,但更多的却早已被折断落在水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是东坡先生的诗句。应该是眼前的写照。我又想起小水塘,三四月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五六月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一水塘的荷花仿佛婷婷婀娜的少女,脸上绽开羞赧的粉红,轻盈的脚步踏浪而来,惹得这小塘边散步的、赏荷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而现在……

“滴答,滴答……”这是雨落残荷的声音。雨点大,但稀薄,一声一声的,像敲鼓。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林黛玉的声音。我好幸运,林黛玉企盼的声音竟让我赶上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它一生最美丽的华章。因为我感觉到,这满塘荷花没有枯、没有死,它们将芬芳渗透到枯梗、败叶上,我似乎感受到它们内心涌流澎湃的激情,在生命的履历上苍劲注解,写在断梗残枝上,醒目的字迹投射到我苍白的视觉屏幕上。它们在搜集夏天一水塘的碧玉一水塘的艳红,在雨中宣言,大声朗诵自己追求本质与本真的内涵。这风,是为它们由衷喝彩;这雨,是为它们钦佩鼓掌。

它们将残枝断梗与倒伏在水中的莲蓬紧紧拉住手,像画家写意的天然画面,它们百折不挠的信念跃然在纸上。你可以发现,这是天然之美的神来之笔——不是红红绿绿装扮的媚俗;不是迎合四季,矫揉造作的庸俗;不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流俗。它们是把信念和勇气蕴藏残破枯败之中的展示,是让生命到最后一种高尚情操绝艳凄美的盛开。

是啊,虽然那是一水塘枯梗残叶,但这雨声,却让它昭示着一种挺拔的力量,一种昂扬的精神——不再用绿叶取悦人们心醉神迷;不再用红花馥郁人们如醉如痴,它展示的是一种铁铮铮的意志,一种高吭嘹亮的自信。

花开的时候要看荷,叶残的时候更要看荷,因为残荷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坚韧的操守,一种可贵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懂绿肥红瘦,可以不懂花开花落,但不能不懂一枝残荷比深陷于泥水中的莲藕更为博大、更为丰富的内涵。

吃蒜

朋友来淮,定要吃楚州阳春面。我说先喝酒,上主食时再吃。好了,他以我之矛戳我之盾,说,你在《淮安面条》中写道:“到淮安(今楚州),不能不去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开国总理周恩来就出生在淮安;到淮安,不能不吃淮安的阳春面,独步天下的……”你让我喝酒,酒后还能吃出那个味?主随客便,上面条!也许是夏日,碗里没蒜花,他又挑剔了:吃面得吃蒜,面里最好吃的就是蒜,你得给我多弄几瓣……

我对此有同感,我自己就是一个爱吃面的主儿,也爱吃面又吃蒜。可是刚来到城里那一阵子,见到蒜的时候我总是克制着自己,告诫自己不能吃蒜的。那样嘴里就满是蒜味儿,和人说话的时候就总是非常的小心,甚至捂着嘴,生怕别人讨厌这种怪味。

蒜,几乎是百姓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调味品。但它因有独特的个性——荤味,虽然喜欢它的人每餐必吃,但讨厌它的人,却唯恐避之不及。每当吃蒜,我就想,蒜的味道其实就是岁月沧桑的味道,蒜的魅力,亦是时光的魅力。而对一个个性独特的人来说,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幼时我不吃蒜。家中有蒜,是母亲为吃剩菜剩饭而用的“防疫”之物,我捞不上这“好处”。

放开吃生蒜是在有幸也不幸的乡下工作加入“流动吃喝族”之后,食无定所,常犯肠炎,只好在饭前就找三两个生蒜瓣,开始浅尝辄止,觉无害有益,方渐入佳境,不想竟吃出妙处。

吃蒜多矣,已体会有杂交蒜憨、狗牙蒜娇、本地蒜冲、紫皮蒜呛、独头蒜劲……想来世事也是如此,走南闯北之人,若留心,分出南人北人之性情,交友应酬,就得心应手多了。

同类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古文观止鉴赏

    古文观止鉴赏

    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
  •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宗教和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其著作汗牛充栋,观点纷繁芜杂。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但无论怎样研究,一个客观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即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神底蕴。
  •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由海子父亲和弟弟独家授权,首次收录全集之外的五首轶诗,囊括海子最好的经典抒情短诗100余首,读最好的诗,零距离接触海子的诗意生活。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
热门推荐
  • 盗神

    盗神

    当自己心中的逆鳞被别人碰触后的强者会做出如何的反应呢?师门被灭的刘可,进到了游戏的虚拟世界,自己深爱的女朋友离自己而去,但是这里有自己的兄弟,而且碰上了自己的灭门仇人。为了复仇,他慢慢的成长为强者。且看他如何成为绝世强者,如何傲啸世界!
  •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我再也不为绿萝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走下来而惋惜,再也不为自己三年住校的寂寞艰难而懊悔。我开始庆幸,正因为这些“不幸”的变化,不管是绿萝还是我,都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从困境中走向新生。一扇门关闭了,还有扇窗向你打开。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我总会对自己说,别在意,也许还有一扇窗开着。没有爱好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个昏梦,人生的哲学,深邃的智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夜阑人静,在柔和的灯下,伴着月光的铅华,独坐窗前,用心聆听,方可感觉在这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夜中,智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释放,然后沉淀……
  • 妃子含笑

    妃子含笑

    澄蓝色的天空突然出现了异动,浓墨般的乌云取代了五彩的祥云,狂野的冷风赶走了温和的清风,光艳四射的瑶池也瞬间失掉了颜色。忽然几道闪电直击含笑神君的凤冠,水晶一时间散落一地,泛着诡异的微光,紧接着七十二道天雷滚滚而下,整个瑶池随之颤动着,原本的盛宴一片焦黑狼藉。·····“天帝,含笑神君的本体是水蛇,怕是担任不了四太子妃之位,因而惹怒了上苍。”······“笑笑,对不起。“·······与天地共生的凤凰,请告诉我,天族倡导众生平等,为何又有高低贵贱?为何上天也认为含笑配不上四太子云帆?
  • 生存的基本竞争

    生存的基本竞争

    认真分析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欲望,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例如,我们需要钱,目的是买一辆汽车,原因是邻居有汽车,而我们又不愿意觉得低人一等,所以我们也需要一辆,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护自尊心并且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
  • 异界之吸血成神

    异界之吸血成神

    靠吸血来重新修炼到世界的顶峰存在,靠哲学来领悟境界的真谛。变换无穷的拟形兽,怪异的孤儿院,把你引领到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来自现代的吸血鬼,灵魂转生在异界,用大量的知识和武学开创自己的势力。
  •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无敌鬼上身

    无敌鬼上身

    十年前的一场策划,一名孩童意外入驻青山精神病院。十年后的一场惊变,一块玉佩竟然开启超现实化游戏。成年之后的强势回归,带着一款超现实化游戏,网罗所有死去天才的鬼魂。当天才鬼魂附体的那一刻,随之带来的便是他们最为拿手的绝技。
  • 无限未来

    无限未来

    人有了未来,是否还记得过去?人有了过去,是否还能记得未来?时间就好拟一支扫把。把过去的梦想抹去。把未来的梦想改变。人生就是分离,无论多好的朋友,恋人,家人,都可能离开你。也许他平凡,也许他是幻想者。也许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本领。但是他有一颗追逐未来的心。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腐朽,死亡,毁灭。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不可改变的规则。爱他的人的微笑,生活的点滴在心中流淌。如果有那怕亿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去拼那一丝希望。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如果能永恒,我决不放弃。
  •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

    林贤治,诗人,学者。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制的海图》、《午夜的幽光》、《五四之魂》、《纸上的声音》;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势》、《沉思与反抗》;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等。主编丛书丛刊多种。
  • 如果在游戏里登录游戏的话

    如果在游戏里登录游戏的话

    有一种网络游戏能模拟现实,玩家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游戏叫灵魂幻象——由人类虚拟出来的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既然是虚拟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里的一切肯定都是虚假的对吧?茶叶对此表示否认!因为他在灵魂幻象里的这虚拟游戏世界里再一次登录该游戏之后,就变成了妹子。虽然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好,但茶叶的疑问却接踵而来——如果在游戏里登录游戏的话就会变成妹子?这塔麻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一场关于追寻虚拟和现实的真相之旅就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