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300000003

第3章 宫城遗址(1)

往事越千年,如今的大明宫地面建筑绝大多数早已无存,但宫城和宫门等遗址大多保存完整。

遗址内的含元殿和麟德殿等宫殿,丹凤门和玄武门等宫门以及太液池和梨园等遗迹,现在尚可清楚地看见。其中,丹凤门等大型建筑台基至今仍高出地面数米至十几米,显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一)主要宫殿遗址

唐大明宫在我国古代宫城建筑中首屈一指。考古学家通过对它的挖掘研究,已经将大明宫整体景观布局清晰绘制出来。已经发现的四十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

1.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基高15米,东西长75米,南北长41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

含元殿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存在了两百二十余年。

其间每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当时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含元殿修建在龙首原上,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和栖凤两阁,殿两侧为钟楼和鼓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由于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也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代紫禁城午门的设计和布局。

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两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两百米,气势弘大,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唐代李华在《含元殿赋》中描写道:

左翔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像龙行之曲直。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含元殿南去丹凤门四百余米,东西五百余米,殿庭极为宽阔。由于它高高地屹立于龙首原南沿之上,殿基高出地面13米。为了百官朝见的方便,于是在殿前修建了两条平行的斜坡砖石阶道,共长七十余米。

每遇朝会,群臣即由两道而上。这两条阶道由丹凤门北上,宛如龙生而垂其尾,极为壮观,故称为龙尾道。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坡面铺莲花方砖,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阑。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龙尾道的修筑映衬出了含元殿的高大雄伟,但也因这条道坡长阶高,而成为年迈大臣朝见之畏途。

含元殿的高大宏伟历来为人所称颂,统治者为建此宫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为配合大明宫含元殿御道项目保护工程的建设,对拆迁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他们在含元殿遗址南部新发现了一处水渠道、三座桥梁、两条道路等重要的唐代考古遗址。

新发现的唐代殿前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约一百三十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四百余米,基本与含元殿南沿平行。

从勘探得知,在御道拆迁范围的东西两侧,该水渠道还有延伸部分。从发掘的几处段落来看,该渠道两壁较直,底部较平,两壁局部还发现有砌砖痕迹。

其东段略浅,西段略深,可以推测渠道内水的流向为由东向西。另外,在渠道内还出土有大量的唐代砖瓦、石块、螺壳、陶瓷器、铜钱、铁钉、铁剑等遗物。从地层剖面来看,该渠道在唐代以后还沿用,明清时期还曾一度疏浚过。

发现的唐代水渠道上的三座桥梁,皆位于含元殿南部。相对位置分别在含元殿正南、含元殿西朝堂正南、含元殿东朝堂正南,为中央桥梁基础、西侧桥梁基础、东侧桥梁基础。发现的两条步行道在水渠道南岸,沿渠道而走,东西走向。道路上车辙痕迹明显,可见该道路沿用时间很长。其中中央一桥正与含元殿中心相对,从桥桩柱洞的遗迹可知,桥东西长1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桥则与百官上朝前暂时休息的东、西朝堂南北相对,其作用犹如后世皇帝宫殿建筑中的“金水桥”。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殿前百余米有门址遗迹,可能为牌坊式建筑。门左右有横贯宫城的隔墙,门前面是一大广场。

这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雄伟风格,并成为后世宫殿的范例。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从兴建至唐末被毁的二百余年中,历经了德宗贞元四年的地震和几次大风大雨的自然损害,不断有所维修,但始终未见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记录。

含元殿址中出土有大量表面呈黑色光亮的陶瓦,殿顶的屋面用瓦,还出有一些琉璃瓦片,据此估计此殿的檐口使用了琉璃剪边的做法。在台基四周出土残石柱和螭首石刻残块多件。

翔鸾阁北廊道的西侧出土许多铁甲片及矛头,学者推测是在兵火战乱中被遗弃的。唐代名人李华在其《含元殿赋》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其中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选运来的所谓“择一干于千木”的荆杨之材。为了砍伐这些木料,“操斧执斤者万人”,然后“泛江汉,夕出河渭”,运至长安,“拥栋为山”。

建筑工人都是能工巧匠,所以殿屋修得非常壮丽,站在含元殿前,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道尽收眼底。

遗憾的是,如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现在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但在宫殿遗址上仍可体会到当时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情景。

2.麟德殿

“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唐朝诗人张籍的《寒食内宴》中这样描述盛唐时期唐大明宫麟德殿的盛景。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部,是皇帝举行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

根据勘测,麟德殿原有前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中殿左右各建有一个亭子,后殿左右各建一楼,周围环绕有回廊,将各个部分联接在一起。

麟德殿是大明宫的国宴厅,也是大明宫中主要的宫殿之一,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毁于唐僖宗光启年间,使用和存在了约二百二十年之久。

麟德殿规制宏伟,结构特别,堪称唐代建筑的经典之作。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遣唐使的活动。

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这是他第八次作为遣唐使来到长安。粟田真人在日本文武天皇时期的官阶是“朝臣”,职务相当于户部尚书,这一次他带来的许多地方特产让武则天很高兴,于是女皇便在麟德殿赐宴并授予了粟田真人“司膳卿”的职位。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太液池西侧的一座高地上,它的遗址已被发掘,底层面积合计约达五千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殿堂。

在麟德殿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用廊庑围成庭院。

麟德殿建筑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和丰满。

麟德殿下有二层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后三殿聚合而成,故俗称“三殿”。三殿均面阔9间,前殿进深4间,中、后殿约进深5间,除中殿为两层的阁外,前后殿均为单层建筑,总面阔582米,总进深86米。

在麟德殿中殿左右有两座方亭,亭北在后殿左右有两座楼,称为郁仪楼和结邻楼,都建在高七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两亭,自两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上层,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在前殿东西两侧有廊,至角矩折南行,东廊有会庆亭。

在麟德殿举行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多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宽敞的广场。

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宏大建筑群。

3.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角,台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

三清殿是大明宫内等级最高的道教建筑。宫殿修筑在高为14米的高台上,非常醒目。唐代崇尚道教,供奉老子,三清殿是宫廷内供奉祭祀道教的建筑。

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深厚的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

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和皇室都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唐代道士在宫廷中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李唐王朝的始终。唐初,他们竭力宣传李唐王朝与老子的亲属关系,奠定了道士们在宫廷中活动的基础。

中唐,他们利用皇室的支持,把道教的影响由宫廷扩展至民间,在“开元盛世”中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崇奉道教的风气。晚唐,一些道士在皇室的允诺下,取得了一次“兴道灭佛”的胜利。

隋末,道士王远知假托奉老君之旨,向李渊“密传符命”,还预告李世民将成为“太平天子”,李渊闻之大喜,授王远知朝散大夫,赐紫丝霞帔和缕金道冠,后来李世民又追加其为光禄大夫,赐于茅山建太平观,度侍者21人。

道士薛颐在武德初年就跑到秦王府中,密谓李世民“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道士歧晖,则在李渊起兵时吹捧他是“真君来也”,派遣了80名小道士迎接他,并为他设醮祈福,祝他克定长安。

后来,李渊、李世民果然平定天下,他们不仅对道教格外青睐,而且虔信太上老君与自己同姓李,定会念及同宗之谊而对李氏天下格外垂怜。

另据文献记载,武德三年五月,有一个名叫吉善行的人在羊角山见到一位骑着朱鬛白马的白髯老叟。老叟告诉他,你去转告唐天子,我是他的祖先,今年平定贼乱后,子子孙孙可以千年为天子,吉善行便转告了李渊。李渊听后便在羊角山为老叟立了庙。

这老臾不消说便是太上老君了。自命为太上老君后裔,奉天命而坐天下的李渊和李世民等由此而大肆提高道教的地位。

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从这时直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除武则天时代外,道教一直是春风得意,大受青睐。

在那个时代,道教充斥大都小邑,名山幽谷之中道观几乎无处不在。东都洛阳的玄元皇帝庙,一派“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宏大气势。长安的太清宫设置了两丈多高的汉白玉老君像,旁边又以汉白玉雕了玄宗侍卫这一老祖宗,更显出雍容肃穆。

著名的天台山桐柏观,则是“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清……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其它如华山、王屋山、青城山、仙都山、泰山各处也都遍布着道教的宫观,就连僻远的深山野谷,也有着道教的踪迹。道教赢得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信仰。

唐太宗李世民在道士王远知预告他将成为“太平天子”后,便投在道教门下。据说他还曾受过三洞法箓。他“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结果服用了一位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天竺方士的延年之药,中毒身亡。

唐高宗对道教更是亦步亦趋,“令广征诸方道士,合炼黄白”,又请道士“合还丹”。据说一个叫叶法善的道士“少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唐高宗就将他召到京师景龙观,“恩宠莫与为比”。

唐睿宗则请太清观道士杨太希为自己烧香供养,祈神保祐。唐玄宗对道教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把卢鸿一、王希夷、李含光、马承祯、张果等当时最著名的道士请到长安来,加官封号,百般宠信。他不仅自己煮炼丹药,登坛受箓,还要大臣百官统统去三清殿听讲老庄。

他不仅把太上老君敬奉为祖宗,百般尊崇,把道士当作亲戚,划归宗正寺,有罪也不依常法处置,只由道教戒格处分甚至还要把玉真公主嫁给道士张果。由此可见,三清殿在唐朝大明宫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了。

4.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约三百米处是宣政殿遗址,与含元殿同在宫城的中轴线上。宣政殿是皇帝临朝听政之处。

宣政殿是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殿基东西长约七十米,南北宽四十多米。殿前约一百三十余米处为三门并列的宣政门,东西则有横亘全宫的第二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和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和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

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朝集使、贡使与策试举人。从德宗贞元七年至宪宗元和三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地官员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宣政殿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况也相同。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的朝区。

据近年考古发掘图,大明宫南北衙建制和太极宫有很大的不同,南北衙以宣政殿为界限,一道东西向的宫墙将大明宫拦腰截断,其北为宫城,其南为皇城。宣政殿两旁为东、西上阁门,西有延英门、光顺门,东有崇德门,以分段禁内外。而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布列在宣政殿前东西两侧,已在宫禁之外矣!原来的中朝这时变成了外朝。

据《隋唐嘉话》下篇载:

武后临朝,薛怀义势倾当时,虽王主皆下之,苏良嗣仆射遇诸朝,怀义偃蹇不为礼,良嗣大怒,使左右牵拽,搭面数十。武后知曰:阿师当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同类推荐
  •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蒙照源,处于极度弱势,却没有被强权镇住。困苦之中,不乏多姿多彩的爱情。于衰败中挺立起来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 如果这是宋史1

    如果这是宋史1

    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把中国五代十(十一)国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一一罗织在轻松幽默的解说之中。使一部长达三百年的煌煌宋史,在侃侃而谈中,尽解一切真相,尽得其中真味。
  • 剑指三秦

    剑指三秦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秦朝来亡后,项羽把秦国之地分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被称为"三秦"。汉王欲东出争天下,于此为进击的路口,令韩信夺取三秦。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热门推荐
  • 宠妃

    宠妃

    从跨国大企业金领穿越成古代后宫的底层,林媛表示当皇妃不幸福。身为宫中最不得宠、位分极低的小妃子,皇上看不见,嫔妃刁难,宫女欺辱,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这真是个悲惨的意外啊!不过,咱们的林总裁,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活得好好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林媛的人生依旧精彩,这宠冠后宫的一辈子,貌似比上一辈子还要风光啊!
  • 虎狼大明

    虎狼大明

    崇祯十一年,建奴入寇,抢走了数十万人口。崇祯十一年,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重臣孙承宗殉国,最能打的文官卢象升也殉国,大明从此走入了没落。而在这一年,顶级驯兽师张伟带着他的白虎来到了这里,他看到了这个蛮夷遍地,华夏寥落的时代,他的白虎对着敌人张开了血盆大口,用坚硬的獠牙撕碎了敌人,把敌人驯成了一只走狗。可是,后来他发现,要进行驯的不光是侵略者,还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不得不再次以军队为驯鞭,以土地和财富为诱饵,把这个国家驯成为了一只猛虎,把国民驯练成为了一群饿狼。“养民如羊不如养民如狼,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外国人听到了我们华夏的人,就感觉见到了猛虎,见到了饿狼一样害怕!”张伟说。
  • 轨迹星球

    轨迹星球

    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平凡少年白锋银,因为一次偶然成为了轨迹师。后来他一步步成长,一路上拥有了很多,突如其来的战争也使他失去了很多;贵族李亦真,精于谋略,为了联盟走向繁荣而奋斗,经历残酷的战争之后成为联盟的统治者;陌决幼年丧亲,一心想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度使人民幸福安定,为此他不择手段;弦铩向往正义,正义是他的一切准则,然而事实却让他逐渐迷茫……四个不同的宿命被卷入同一个故事中,四条不同的轨迹,也反映这一个庞大联盟的兴衰成败。第一部的主题是正义与邪恶的辩证,暗含了小枫对正义的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 长生傲世录

    长生傲世录

    他,生于名家,却流浪街头;传承重任,却身负罪名;尽心助人,却并无好报;欲寻慰藉,却险些丧生。于是,芸芸众生,已无他可信赖之人,天下之大,已无他能立足之地,他只能整日躲避追杀、提防暗算,在生死边沿痛苦地挣扎求存。世事如此多舛的他,是否会愤世嫉俗?是否会改变观念?是否依然坚守信念?是否依然坚信正义呢?
  •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相比以往安全意识有了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所增强,但仍不够,本书本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的短文,包括《违规骑车危险多》、《提防马路骗子》等。
  • 那一段铭心刻苦

    那一段铭心刻苦

    有人说爱情向天空一样的湛蓝,可是天空又是什么样的色彩?当我终于可以看见那片天空,理解了人们口中的蓝色的时候,那本该鲜艳的爱情却悄然的退却成了斑杂黑!柯古,你还欠我一个结局,无论那个结局是悲还是喜!
  • 穿越丶轮回之忆

    穿越丶轮回之忆

    现实中的两个女孩,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游戏《Minecraft》中的世界。后来她们发现,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
  • 幽默显智慧:让你的语言风趣逗人

    幽默显智慧:让你的语言风趣逗人

    幽默是一种境界,心态决定了境界的高低。幽默是一种艺术,人格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幽默是一种智慧,修养决定了智慧的发挥。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幽默会为他带来更多的机遇;一个追求梦想的人,幽默会给他带来更多的自信;一个投身事业的人,幽默能创造更广阔的奋斗空间;一个志在成功的人,幽默能开拓更轻松的实现捷径。生活中不可以缺少幽默,人牛中不可以拒绝幽默。
  • 女侠,放开那个长官

    女侠,放开那个长官

    “你想我死,我如你所愿!”她退到崖边,张开双臂往后倒去。再次醒来,她竟然穿越到了未来世界,遇上转世的他。他是国际反恐总督察,他是放荡不羁的军二代。当她将心捧在手里献出去,却等来一场无妄之灾。“逼我?傅辛言,你别后悔!”她会让他再次的背叛付出巨大代价!
  • 红莲焚天

    红莲焚天

    红莲化业火,天罪自消衍。我自地狱中来,以手中业火焚尽世间不平!蛮荒部落一氏族少年宁渊,一朝被逼闯入凶险古洞,却得遇神秘红莲附体破而后立,走上一条前所未有的返古之路。他修战体踏平六合八荒,手掌红莲业火焚尽天地一切禁锢,弹指间漫天神佛陨落,笑傲世间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