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600000004

第4章 出口成章(3)

后来,杜甫被任命为参军。“安史之乱”后他投奔唐肃宗,曾写下了《春望》一诗。不久,杜甫又去凤翔,被唐肃宗封为左拾遗,后又被派到华州做官。在这一时期,他前后写下了“三吏”(即《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名篇,受到高度评价,被冠以“诗史”的美誉。

以后,杜甫辞去官职,过了几年安定生活。这时期,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是他当时生活困境的真实写照,又显示了他崇高的情怀、感人的品质。

公元770年,穷困潦倒一生的杜甫,最终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在艰难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估计有三千余首,现在留传下来的,只有一千四百余首,其他的可惜失传了。

刘晏现场吟诗

刘晏,字子安,出生于公元715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也是一代名相。他初为夏县县令,后补温县县令,又迁侍御史;唐代宗即位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先后担任理财官二十余年,改革漕运,整顿税制。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他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唐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代宗在谈到刘晏的才华时曾称赞说:“刘爱卿,你就是朕的赞阝侯啊!”西汉萧何被封侯,唐代宗把刘晏比做萧何,可见刘晏当时在朝中的威望。

刘晏的饱学多才,是他自幼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结果。本书所撰写的几个故事表明,他的卓越才华,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了。

呈《东封书》

刘晏出生在一般官员家中。他的父亲刘知海,出任过武功县丞,虽然官职不高,但酷爱读书,精通史籍,即使从政期间,也是手不释卷。他深深懂得,自古以来,凡是能干成大事业的,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故此,他对刘晏的读书学习当然是抓得早,抓得紧。

刘晏刚会说话,父辈们就教他识数、认字,到三四岁时,便引导他背诗作文;到五六岁时,便开始教他读经典著作了。刘晏天资聪颖,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看到了读书的重要,也看到了长辈们对他的愿望。为此,刘晏心中非常感动,学习也很用功。他六岁时,和祖父住一个房间,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为了不影响老人睡觉,他在书桌上放个凳子,把油灯放在凳子底下,四周用衣服挡住光线,把头伸进去读书、写文章。即便如此,由于老人睡觉轻,仍然常常被他惊醒。后来,他干脆提出自己住一个房间。开始,祖父担心他无人照料,后在他苦苦央求下,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刘晏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春秋》、《国语》、《尚书》、《史记》和《汉书》。他的文章富有文采,在当地小有名气。公元722年春,刘晏以饱学多识和文才出众考中了“神童科”,时年七岁。

公元723年,也就是刘晏八岁那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五岳中泰山最高,古代帝王到这里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叫封禅。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当玄宗行至曹州作短暂停留时,刘晏特地写了一篇《东封书》,由他的父亲刘知海领着来到皇帝行营,亲手献给了唐玄宗。

这是一篇颂扬玄宗治国功德的礼赋,不仅立意新颖,文笔流畅,而且用词精当,文采出众。加之唐玄宗本人好大喜功,看后当然兴奋不已,连连称赞。但他回头一想,虽然早就听说有个叫刘晏的,年少有才,七岁考中“神童科”,却不相信这么一篇气势雄浑的礼赋,竟然会出自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之手。为了证实这篇礼赋是否真是刘晏所写,便吩咐宰相张说出个题目,当场进行测验。

张说知道刘晏是个神童,对其不免有些偏爱,不想把题目出得太难,以免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便出了个简单的题目让刘晏回答,谁知刘晏不假思索,张口便答了出来。张说见刘晏答得如此流利,不由大奇,于是,又出了一个较难的题目,刘晏仍流利地答了出来。接着,张说又出了质疑问难的题目,刘晏依然对答如流。

张说甚是高兴,遂向玄宗庆贺说:“我朝出了这样一个奇才童子,真是国家兴旺的好兆头啊!”

玄宗听了,越发高兴,在到泰山封禅之后,就把刘晏带回长安,封为秘书省正字官,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

现场吟诗

刘晏当上了负责图书文字校对工作的文化官,即秘书省正字,官职虽然不高,却正中刘晏下怀:一是秘书省藏书丰富,正字官任务不重,可以有机会阅读平时所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充实自己的学问;二是可以随便出入皇宫,所接触人员都是有学问的大臣,既能增长知识,自己的才华也不致被埋没。

刘晏展露才华的机会果然来了。

一天,唐玄宗带领后宫嫔妃在勤政殿举行大型娱乐活动,让教坊艺人表演戏剧、舞蹈和杂技等各种节目。杨贵妃听说刘晏年纪小,才气高,十分喜欢,便邀他来一块观看节目,并亲切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最精彩的节目开始了,是教坊一个叫王大娘的艺人表演杂技。王大娘来到表演场,向唐玄宗报告说,她演的节目叫戴竿。经过皇帝批准后,只见她头上顶着一根长竿,竿顶架着两座木制假山,山上有一个小孩,手中拿着红色的彩绸,左旋右转地翩翩起舞;而王大娘则一边左挪右移,使竿保持平衡,一边抽机会来个急速旋转,更增加了节目的惊险性。

观众看了,齐声喝彩,掌声不断。刘晏看得高兴,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节目结束后,杨贵妃兴致未尽,便让刘晏以《戴竿》为题,赋诗一首。刘晏稍加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题目是:《咏王大娘戴竿》。其诗曰:

楼前百戏竞争新,

唯有长竿妙如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

犹自嫌轻更着人。

这首诗,写的是王大娘顶竿,却又先用“百戏竞争新”烘托,然后用了“唯有”二字,立即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王大娘的长竿上来;接着,用“妙如神”、“更着人”两个短语,点出了节目精彩的高峰,最后一句是说王大娘的头比男子还有力气,赞扬了她表演节目时轻松自如的神态。

短短四句七言诗,把王大娘精彩的杂技表演,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杨贵妃看后,连声叫好说:“好诗,好诗。刘晏,真有你的!”

唐玄宗看后,感到自己的眼力的确不错,选来了一个如此才华出众的人才,更是高兴万分,当场赐给他一件黄纹袍和上朝用的象牙笏板以及其他贵重物品,表示鼓励。

妙答“正”字

刘晏平时酷爱读书,得封秘书省正字后,官虽不大,任务不多,可以接触到平时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很是心满意足。因此,他一到秘书省,便一头钻进书库,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皇宫中,有御花园,有假山绿水,他都无心游览;戏剧歌舞、杂耍表演经常举行,如不是皇帝和后妃亲自相邀,他决不去观看。刘晏作《咏王大娘戴竿》诗后,名声大震,一时间文武百官、社会名流,都争相拜访,想一览刘晏的神童风采。而刘晏,除了皇帝和皇帝身边心腹大臣亲自引荐,或者非见不可的以外,都以身体不适,或以回乡探亲为借口,令人代他婉言谢绝。因此,他来秘书省不到两年,便读完了经书上千卷,使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相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刘晏任秘书省正字一年后,唐玄宗因外出巡视,政务繁忙,便无暇顾及他。这一日唐玄宗退朝之后,忽然心血来潮,在宰相张说等几位心腹大臣的陪同下,要去看看刘晏有什么进步。来到秘书省刘晏的住处一看,见刘晏正伏案读书,于是笑吟吟地问道:“小爱卿,你任秘书省正字已经一年多了,到现在究竟‘正’了多少字呢?”

刘晏见皇帝驾到,立即整衣跪地请安。就在这跪地请安的刹那间,刘晏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皇帝为什么要提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一年多了,究竟校正了多少字,难以统计,又如何回答?

刘晏忽地心中一亮,便风趣地回答说:“回陛下,天下所有的字都‘正了’了,唯有一个字没有‘正’得。”

唐玄宗见刘晏回答新奇,也来了兴致,又问道:“究竟是什么字未曾‘正’得?”

刘晏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回答说:“就是那个‘朋’字,请陛下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把“朋”字写了好几遍。

他又说:“这个‘朋’是由两个‘月’旁组成的,无论怎么写,总有两撇向一边斜。为臣实在‘正’不得!”说罢还无奈地摇了摇头,出了口长气。

唐玄宗听后,觉得刘晏的回答不仅笼统巧妙无懈可击,而且动作更是幽默风趣,活泼可爱;还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他在文字研究方面的丰富知识,不由得哈哈大笑说:“答得好,答得好,如果你连‘朋’字都能‘正’,你就不是神童了。”

刘晏长大后,在唐玄宗时期任县令,后任侍御史等职;在唐肃宗期间,任户部度支郎中、彭原太守、陇华三州刺史,至京兆尹,成了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后因受老官僚严庄诬告,被贬为通州刺史。代宗即位后,又把刘晏调回朝中复职,官至宰相,统管全国财政,在改革盐政和漕运制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但是到了德宗时期,刘晏又受到另一个宰相杨炎的诬陷,被贬为忠州刺史,并受监视;公元780年七月,杨炎又诬陷刘晏蓄谋作乱,唐德宗信以为真,遂派宦官将刘晏赐死。唐朝一代名相、杰出的理财专家,蒙冤而死,终年六十五岁。

刘晏死后,杨炎抄其家产,在财产登记册上,这样记载着:“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充分表明了刘晏一生为官的清正廉洁。

骆宾王七岁咏鹅

唐诗宋词,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唐宋时期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以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名扬千古。今天我们能在《全唐诗》中谈到的这首活泼而清新的小诗,是骆宾王7岁所作。

骆宾王从小就喜欢诗词,酷爱文学而且才思敏捷,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观察得细致入微,然后抓住特征,咏诗作文。

小时候,骆宾王很喜欢玩耍,他家所在的村边有条小河,他常去那里看鱼儿戏水,听白鹅唱歌。有一天,他吃完午饭,来到河边,正在翻弄河边的小鹅卵石,一抬头,只见河旁小路上,摇摇摆摆地走来一群白鹅,伸着弯弯的脖子,昂头朝天,嘎嘎地叫唤不停,一只只都对着骆宾王引吭高歌。骆宾王被鹅群吸引住了,坐在河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们。

“扑通通”,一只只白鹅跳进了小河,轻松、自在、欢快。骆宾王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痴望着那碧绿的河水,上面辉映着洁白的鹅毛,红红的鹅掌,有节奏地激荡起碧亮的水波……他仿佛被这美妙的白鹅嬉水图迷住了。

骆宾王凝神注视,从鹅儿的欢快嬉水中好像捕捉到了一种灵感,于是信口咏出一首小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短短的四句诗,把这奇妙的白鹅嬉水图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调清新,色彩鲜明,谁都喜欢读。杜甫曾高度赞扬其作品为“不废江河万古流”。

骆宾王一生坎坷。做过官,后来因罪遭贬郁郁不得志。弃官后,埋头作诗,他因广泛与社会各阶层接触,诗文中常有勃郁不平之感和积极进取之精神。后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造反,一篇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气势磅礴,语言辛辣,连武则天都盛赞其才学。武则天平定叛乱后,骆宾王下落不明,一位极有才华的文学家在一场政治动乱中消失了。

刘少逸人小才高

刘少逸,苏州人,小时候聪明好学,尤其爱读文学书。七八岁时,他就熟读了自两晋以来名家的经典著作,而且触景有诗,脱口能吟。宋朝中期著名诗人潘阆听到这个消息后,专程前往,要会会这个小诗人。

两人见面后,没有什么客套,立即就进入了诗歌领域的探讨。随后,潘阆便收其为徒。这年,刘少逸年只十一岁。

刘少逸拜师后,学习越发刻苦。在潘阆的指导下,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学完了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沈约的《四声切韵》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重新研读了《楚辞》、《汉赋》、《乐府》,以及“初唐四杰”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的大量作品,使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潘阆为弟子的进步而高兴,更为收了个得意门生而自豪。于是,他便常带刘少逸外出,每逢机会,便对人炫耀一番。

有一次,潘阆带刘少逸去拜见长州太守王元之,恰好吴县县令罗思纯也在那里。因为这二人都懂些诗词,他便拿出刘少逸平时写的一些作品给他们看。王太守和罗县令看后,大为惊奇,这些作品难道真的出自一个年只十一岁的少年之手?于是,便笑着问刘少逸说:“这些诗真的是你自己写的吗?”

刘少逸以礼答道:“回大人的话,这是学生前几个月写的作品,请二位大人指教。”

王、罗二人听了,有些不悦,心想:这孩子倒不谦虚,今日非考考你,看看你到底有多大本事。

由于吃饭的时间未到,王、罗二人便利用这个空隙邀潘阆师徒外出散步。

刚一出州府,罗县令抬头一看,见远处炊烟袅袅,顺口来了一句:

无风烟焰直

不用县令点名,刘少逸遂接了一句:

有月竹枝寒

这两句诗,前一句是描写景色,后一句是触景抒情,对仗十分工整。罗县令感到满意,对刘少逸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同类推荐
  •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又条理分明的“倾听”指南。作者运用他个人与病患的生活故事,提供与亲友、与工作伙伴良好沟通的清楚步騶。本书以求助者和作者自身的经验为始,用有系统的分享及深入浅出的解析、令人感同身受的实例,一路引领我们找出症结,学习技巧,克服障碍,重拾良好的人际关系。
  • 优秀员工的8项修炼

    优秀员工的8项修炼

    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本书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工作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语言通俗易懂,观点鲜明透亮,理论和案例相结合。不仅帮助你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改变”。书中汇集了大量职场精英的经验,提供了工作中应对各种问题和挫折的技巧和程序。本书有助于员工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是成就员工职业辉煌、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是一本很适合单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职场读物。
  • 跬步人生

    跬步人生

    本书以“篇”的形式来构架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志向远大篇、理解幸福篇、建立诚信篇、教育为本篇、知心技巧篇、创新魅力篇、勇于实践篇、公平公正篇、爱意传播篇、知错即改篇、经营之道篇、新陈代谢篇、独立人格篇、勤学善思篇、应急处置篇、认识财富篇、百折不饶篇、营造文化篇。每个篇章以小故事的形式来例证。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热门推荐
  • 黄金古家族

    黄金古家族

    古往今来,黄金古家族开天辟地移山占海,夺天地之造化,定九州之风云。然而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黄金古家族没落破败沦为凡尘。一代帅才楚锋惨受权臣迫害战死异乡,黄金古家族的族人各奔东西流离失所。此刻黄金古家族的血脉岌岌可危,幼孩楚子陵就此踏上凡尘之路,拯救家族。问天难,问仙难,凡尘之路难上难。劈荆棘,斩万难,踏破虚空道法源。小说境界划分:行者境,玄者境,皇者境,圣者境,帝者境。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废柴重生

    废柴重生

    她是一个被人唾弃的废柴,被人打骂,被喜欢的男子抛弃,当二十一世纪的灵魂附着到她身上时注定会让她的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重重困难学得高超的武功,抛弃她的男子回心转意,伤害她的人多加奉承,她一一不屑,母亲的忌惮使得她时刻陷入危险之中,为了保护自己和在乎的人,她只那一脸冷漠如天神睥睨世人的男子随意挥袖便能让天下硝烟四起,然而他的一颗心却被她牵连,一次次的靠近一次次的伤害他依然不离不弃,最终他用他的强大和温情让她沉沦于他的怀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浮生梦

    浮生梦

    他是京城里的一个传奇。更是市井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少年;却极少有人知晓他的样貌。其实,他像常人一样,只不过有点懒而已。——春困夏乏秋无力,冬天起不来。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冷面骑士专宠俏丫头

    冷面骑士专宠俏丫头

    她,活泼温柔;他,冷漠帅气。他从始至终都对她情有独钟,从刚开始的暗自倾心,暗恋,到后来的真情告白,而她对他的爱慕却毫不知情,和别人拍拖起来。慢慢地被他的魅力所征服,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了他。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俩人终于走到一起。
  • 谁的青春仓皇结

    谁的青春仓皇结

    惶惑与不安,喜悦与明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双翼,因此我为此书,划分出四段旅程,淡蓝溪,橘红舟,青色果,明黄岸。每一段,都有它饱满而丰沛的色泽,当舟楫划过,抵达岸边,忧伤的少年,便完成了一生中最铭心刻骨的蝉蜕。
  • 美男五选一

    美男五选一

    7岁,白亦雯就和他哥哥白亦熙失去了母亲。11岁,白亦熙便离开妹妹不辞而别。而20岁白亦雯将为她哥哥女扮男装来到德西,却不料和五个校草混在一起。冷漠,白亦雯就是这样,对校草的热情一点不领情,总之一句话,好狗不挡道!别拦着我白亦雯!
  • 箫声忆

    箫声忆

    唇角微勾,话说当年。一只玉箫十几人将一个国家扰得天翻地覆却又对他们无可奈何。“你是选择被我灭了,还是自愿归降?”萧云歌挑眉,对眼前的白狐说道。白狐似有灵性,晃了晃脑袋,眼中露出惧怕的神色。“那好,你便跟了我。”京城硝烟四起,当今圣上昏庸至极,整天念叨着长生不老,偏偏摄政王毫无造反之意,只是那么轻飘飘的一句。“管理一个国家太累了,我选择跟你走。”十四人与一只白狐的传奇就此展开帷幕。。。
  • 唯宠:欧巴放我出去

    唯宠:欧巴放我出去

    招惹的恶魔给自己带来了浪漫的初恋;永不放弃,绝不言败的她执着的追求着专属自己的幸福;一向冰冷,一直伪装的他只因她姓安脱掉伪装,却未想到他这是在引狼入室;反感?痛恨?---还是,没有他会感到不安?一场风波接着另一场,只愿两人会有美好的下世...一张合同,牵引着两颗心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