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600000020

第20章 妙笔生花(8)

綦崇礼幼写墓志铭

綦崇礼,字叔厚,出生于公元1083年,淮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位很有名气的神童。

綦崇礼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好读经史,尤其喜欢儒家学说,精通诗、书、礼、易,在科举考试中,又都考上了明经进士科。所谓明经进士科,就是考上了明经科,其出身和进士同等待遇。所谓“出身”,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有了这种“出身”,就可以封官授职,走上仕途。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綦崇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三岁就开始学字诵诗,史书说:“崇礼幼颖迈。”意思是说,他在幼年时,就很是聪慧超群。当时,他的记忆力的确很强,对祖父和父亲教给他的知识,学一两遍就能记住,且不会忘记。当他长到四五岁时,就学着祖父和父亲的样,开始自己读经书,父亲发现后,曾对他说:“还是先学点简单的诗文吧,学经书,你现在是读不懂的。”

小崇礼则仰着头回答说:“看不懂,多读几遍不就懂了么?”

父亲感到他有志气,在他六岁那年,便送他到县学读书。因为他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县学的老师开始不同意收留他,后经他的父亲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又亲自从他读过的经书中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回答,感到他的智力的确不同于一般孩童,便破格收留了他。

綦崇礼入学后,学习刻苦勤奋,钻研精神强,在读经书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连老师都难以马上答复出来。因此,老师对他也很重视,对他提的问题,一时不能回答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地翻阅查找各种资料,尽量给他一个圆满的答案。

綦崇礼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经书知识,而且写诗作文,不假思索便能一挥而就,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在他十岁那年的一天,县城有户人家死了老人。主人为了表示对老人丧事的重视,想找人写一篇墓志铭,以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按说,墓志铭这种文章并不难写,可是由于这户人家是县城中的名门望族,家里人又都很有学问,如果写得不出色,就会丢人现眼,让人看不起,因此,一般人都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正当主人为一时找不到撰写墓志铭的人选而着急的时候,綦崇礼主动登门,毛遂自荐,要求承担撰写这篇文章的任务。

帮助主持丧事的见他是个孩子,便对这家主人说:“写墓志铭,这是件大事,要刻在碑上,流传千古,可不是玩的。他一个正在念书的学生,怎么能承担这么大的事呢?请您千万不可轻易答应,以免后人耻笑。”

主人家则说:“现在人选一时难以找到,又听说他在学校诗文俱佳,不妨让他一试;若不行,到时不用也不晚啊!”

也有人对綦崇礼当面讥讽说:“人小野心不小,胎毛未退,就敢写墓志铭,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对这些闲言碎语,綦崇礼没有反驳,只是报之一笑。当主人给他介绍了死者的生前情况后,綦崇礼略加思考,便提起笔来,不到半个时辰便写完了。主人看后,大为惊奇,想到綦崇礼写的这篇墓志铭,不但格式符合要求,而且文辞优美,感情真挚;更令人满意的是,全文只用了三百字,便把死者生前几十年的生平事迹写得明明白白,遂当场决定采用。

事后,这家主人拿着这篇墓志铭,找到綦崇礼的父亲称赞说:“我一生见过不少墓志铭,自己也曾受人之托写过一些,但像令公子写得这样言简意明,实属头一个,贤侄真是当今一位难得的人才啊!”

綦崇礼为人写墓志铭的事并未告诉父亲,所以当听了这家主人的言语,他父亲接过文章看后,也是大吃一惊,不由得感慨地说:“我家多积德行善,其善果也许就应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于是,綦崇礼的“神童”之称不胫而走,广泛传开。

不久,綦崇礼便以“神童”的身分被送到太学(国家最高学府)读书。有一天,宋徽宗到太学视察,太学博士拿出太学生的文章请皇帝审阅。皇上看后,认为这些文章多为平庸之作,缺乏文采,唯有綦崇礼写的两篇文章备受称赞。

公元1118年,綦崇礼参加进士科考试,一举中第,走上仕途。以后不断升迁,先后任工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舍人,为同僚所推重。两年后,又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再授翰林学士,后又任史馆修撰,奉旨重修宋神宗、宋哲宗国史。他在翰苑一待就是五年,所撰诏令数百篇,皆言简意赅。

后来,綦崇礼见金军不断南侵,曾多次支持抗金,输送钱帛以供前线抗金将士,但见朝廷腐败,国破之势难以挽回,遂辞去官职,退居台州。于公元1142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其著作有《北海集》传世。

王十朋题诗讽权贵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出生于公元1112年,高宗时以对策名列前茅,被定为第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

在他的少年时期,有着不少传说和故事,据说元朝人柯丹丘的一部传奇《荆钗记》,说的就是宋代状元王十朋,以荆钗聘娶钱玉莲为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这里所撰写的,则是他小时候苦学成才的两则故事。

关于王十朋的出生,有一段迷信的说法。

据说,王十朋的父母婚后多年没有儿子,眼看年过六旬,尚无动静,夫妻心中都十分焦虑。于是,两位老人每天去江心寺烧香祈祷以求赐子。王十朋的祖母有个哥哥,名叫严阇黎,号伯威,博学多才,诗文出众,是浙江最有名的学者。公元1112年一月,正当王十朋的父母再次祈祷的时候,严伯威突然谢世。当天晚上,王十朋的祖父梦见严伯威,手里拿着一大束用花编成的花球,对王十朋的祖父说:“孝祖(王十朋祖父的名字),你求孙子很久了,今日我来了。”

从此,王十朋的母亲就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王十朋。因为严伯威生得眉浓且黑而且下垂,眼窝深陷而有神采,人们见了王十朋,都说他和严伯威模样相同,王十朋是严伯威投胎转世而来。

王十朋出生后,天资颖悟。两三岁时,祖父教他读书写字,他一学就会。也许是家中读书空气浓厚的影响,王十朋五岁的时候,就天天拿着书本自己读,而且读得刻苦认真,废寝忘食。他读书的速度相当惊人,《宋史·王十朋传》中说他是“日诵数千言”。不久,王十朋的祖父见孙子天资过人,非同一般,很有发展前途,便将他送到温州江心寺读书。这里的住持,法号叫真歇了,精通史书,博学多识。他见王十朋的确聪明,便同意收他为徒。

在江心寺真歇了禅师的指点下,王十朋系统地学习了《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著作,同时研读了自《诗经》以后历代大诗人的经典诗篇。例如屈原的《离骚》、左思的《三都赋》,以及汉代的《乐府》和魏晋时期建安七子的作品,还有唐代许许多多的名字名篇。就这样,王十朋在江心寺就读三年,不仅满腹经纶、饱学多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练成了一手好书法,成了温州远近有名的小才子。所以,人们更认为他是当初的大学者严伯威转世了。

不过,他的叔父宝印大师却对他说:“人家都说你是我的舅父严伯威转世,诗文倒还相似,书法却是怎么也赶不上的!”

王十朋也因自己的书法赶不上严伯威而感到遗憾,所以丧气地回答说:“可也是呀,严伯威是个出家人,只食蔬菜,诗、文、书法,却都那么好,我终日山珍海味,却依然赶不上他,为什么如此愚笨呢?”

由此可以看出,王十朋还是十多岁孩子的时候,人们都常常拿他和当时的著名学者相比,足见那时他也已经是个大学问家了。

王十朋诗文和书法出名后,震动温州,许多人都纷纷前来拜访,有的请他题诗,有的请他写对联,其目的就是能得到他的真迹。

王十朋对一般平民百姓、文士学子相求,总是有求必应,尽量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是,他对当地权贵却惜墨如金,不肯轻易留字。

温州城里有个叫钱百享的人,以其父在朝为官,家中有钱有势,常常仗势欺人;他粗通文墨,还常常做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千方百计地与文人墨客来往。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既不惹他,也不理他,对他敬而远之。

钱百享最仰慕的人是王十朋。他认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诗文有名,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他一直以得到王十朋的笔迹为荣。但是,王十朋年龄虽小,脾气却怪,瞧不起他。钱百享曾几次派人请王十朋来家做客,都被王十朋拒绝了。因此,钱百享心中很是不快。

这一日,钱百享的手下人回来报告说,王十朋对书院里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很看重,他们像师徒一样关系密切。教书先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每当外出访友,王十朋都要陪同前往。

钱百享一听,高兴地说道:“这个消息很重要。既然如此,我们就找个理由,邀请书院里那位何先生来家做客,王十朋不就可以来了么?只要他们一来,再让王十朋题诗,他就无法推辞了。”

手下人立即恭维附和说:“还是老爷智多谋广,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随后,钱百享便定了个日子,找了个理由,派手下人前往书院相请。

那书院何先生也知道钱百享名声不好,本不愿前往,怎奈钱百享的差人把理由说得天花乱坠,又十分热情、恳切,况且钱百享的父亲还是个大官,自己也不敢得罪,也就无可奈何地答应下来了。

这一天,书院里的何先生来了,果然,王十朋也陪着来到钱家。可是,当王十朋把老人安顿好之后,非要告辞离开不可。钱百享哪肯答应?便一个劲地挽留。最后,钱百享终于拿教书先生摊牌了:“王公子不给我面子,难道也不给先生面子吗?何先生,你就说句话吧!”

何先生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开口了:“十朋,既然钱老爷如此看重你,你就留下吧!”

王十朋无话可说了。

席间,酒至半酣,菜过五味,钱百享不打招呼,便命人取来笔墨纸砚,放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书案上,然后恭恭敬敬地对王十朋说:“听说十朋贤侄出口成诗,落笔成文,在下敬慕已久;幸蒙今日光临寒舍,不胜荣光之至,务请贤侄给个面子,题诗一首留作纪念。”

王十朋见钱百享那种可怜巴巴的劲头,语言又低三下四,不觉感到恶心;但对于相求之事,实也无法推辞,于是接过笔来,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题首诗倒也不难,但不知钱老爷欲以何为题?”

钱百享见王十朋已经答应,忙不迭地赔着笑道:“随便,随便。如真要在下出题,那就请以我的名,再加上个‘升’字,作为每句诗的开头,不知是否妥当?”

王十朋听后,稍一思索,又用眼角瞅了瞅钱百享,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那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接着,便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其诗云:

钱家鱼肉满箩筐,

百姓糠菜填饥肠。

享福勿忘造福人,

升官莫成殃民郎。

何先生看后,连称好诗;钱百享看后,肚里却像吃进一个苍蝇一样难受,但又不能说不好,便顺着何先生的口气称赞说:“不错,不错,的确是首好诗!”

可是,待何先生和王十朋走后,他便把这首好不容易得到的“王十朋真迹”藏了起来,再也没听说他拿出来让人看过。

王十朋长大后,初曾聚徒讲学,后入太学授业,于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从此走上了仕途。

从政期间,王十朋以其才华受到宋高宗重用,授他绍兴府鉴判,总理诸案、文卷。他任职后,克尽职守,执法严明,下属官吏没有一个敢违法乱纪的。在抗击金军南侵中,他是主战派,多次上书皇帝,力陈抗敌保国大计;后又出任饶州、夔州、湖州、泉州四州知州,关心民众,救灾除弊,深受百姓拥护。在他离职后,许多百姓都画了他的像在家中供奉,以怀念他们心中的这位好官。

公元1171年,宋孝宗任他为龙图阁大学士,不料诏令刚下,王十朋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岁。

汪应辰苦读中状元

公元1135年8月,汪应辰参加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会试中试,殿试的时候,考试的题目是“吏道、民力、兵势”。汪应辰在答卷上写道:“我认为,治国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以‘诚’为本。皇上作为人主,只要能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其它的一切问题就都好办了。”

高宗看了他的答卷,十分满意,认为他的回答切中要害,并认为此人必定是一个十分老成持重的人,于是钦定其为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不料,当金殿唱第时,高宗看到的竟是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不由得对文武百官叹道:“这样的年龄,能写出这样成熟老练的文章来,真是个奇才啊!”

当高宗了解到,他钦点的这位少年状元郎,竟是因家中贫寒,借柴草之火光读书成才的,更是惊叹不已。尔后,高宗又认为这位少年状元郎原名“汪洋”,有语病,便将“洋”字改赐为“应辰”,并特地写了一篇《中庸》赐给他。于是,汪应辰借柴读书的事迹,随着圣上亲赐《中庸》的最高奖赏,轰动了整个朝廷。

汪应辰,字圣锡,本名洋,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史书说他:“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汪应辰小的时候读书还有个特点,即善识奇字。就是说,一些常人不认识的奇怪字,他都能通过翻阅资料查个明白,大人们对他都感到惊奇。

同类推荐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 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是领袖还是百姓,无论你是教授还是农民,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才算得上称职,否则你就是一颗松动的螺丝订。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可能导致飞机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各行各籽就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本书适合各行各业作为企业员工培训教材,也适合渴望在职场取得成功的公司员工学习。
  • 辩论守则:澳亚辩论手册

    辩论守则:澳亚辩论手册

    比赛中,辩手们都希望通过辩论来说服他人,而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工具——规则。这薄薄的《辩论守则》是一本介绍议会制辩论赛的辩论指南,阐释了国际通行的辩论赛制的各个组成元素、规则、句式及回答方式,裁判的评判标准以及这些规则存在的理由。虽然重点在讲规则,但规则中却包含着如此设置的智慧和理念,是高效、有序、公平辩论的有力保障。此书已被许多大型国际辩论赛采用,影响深远,相信辩手、裁判和辩论爱好者们都能从中获益。
  •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人心里的话不一定会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心里话。无处不在的小反应、小动作,把最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不同表情、不同动作所表达的含义,逐一分类讲解,让你瞬间看透人心,让周围的人和事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下)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热门推荐
  • 你的气质价值百万

    你的气质价值百万

    本书从以下方面帮你塑造良好的气质,让你拥有高品位的卓越人生。举止优雅,气质如影随行;音容笑貌,展现迷人焦点;服饰搭配,尽显万种风情;个性妆容,寻求时尚古典;魅力发型,气质从头开始;点睛配饰,凸显情调韵味;色彩斑斓,美丽锦上添花;窈窕身材,展现独有气质;健康体魄,气质的生命力;高雅谈吐,令人气质尊贵;社交礼仪,折射雅致自信;情场艺术,吸引男性目光;情绪控制,营造良好心境;淑女制造,优雅深藏于心。动人的容颜总会被岁月夺去光彩,但气质却随着自身修养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丰富,如陈年佳酿,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气质女人最美丽。
  • 孙子兵法品读

    孙子兵法品读

    本书是对《孙子兵法》的解析,《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意蕴早已超越了军事的范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了生存哲学、管理理念、成功智慧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 逆夺苍穹

    逆夺苍穹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适者生存逆者亡。武者一拳碎山河,修士一指翻江海,儒道一言动天地。而徐澈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天赋异禀却遭同门掠夺,走投无路误食毒草得至尊血脉竟无法修炼,在他黯淡的岁月里,恩师离别时的赠物,一串项链,终于照亮了他的世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要追上前方望尘莫及的身影,他要夺回失去的一切,他要站上巅峰,用自己的力量,篡夺这苍穹。他是一只飞蛾,明知前方是将要焚毁他的火焰,仍义无反顾地冲去,去博那一丝浴火重生,涅槃成凰的机会。
  • 上古秘史

    上古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萌娇妻:误入豪门

    萌萌娇妻:误入豪门

    他,书法界大师,商界的新星,睿智多谋的总裁,头顶的光环重重。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没地位,没学历,没财产,只有一身的房贷。原本没有什么交集的生活,在命运的安排下,产生了一次次的碰撞。她仰慕他,恋慕他,爱慕他。然而,他恋着的是另一个女人。可是,爱就是爱了,她默默的爱着,只希望有一天,他能感受到。终于,他将她拥在怀中,给了她一场暴风雨般的痛苦与快乐,但在午夜的梦呓中,他呢喃着的是那个女人的名字。……
  • 苍魂记

    苍魂记

    三界碎,六道崩,仙古陨,且看人族少年洛苍如何崛起于混乱大世,笑傲战群雄。凭我一腔热血,独闯天下,重塑六道,再立三界。天若无魂,便以我之魂代替天之魂,战他个朗朗乾坤!!!
  • 黑帮少主赖上瘾

    黑帮少主赖上瘾

    他,是邪魅腹黑的黑帮少主;她,则是深藏不露的富家千金。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一次意外,意外相识了。初次见面,他一手勾起她的下巴,动作尽显轻挑。她不怒反笑,“啪”的一声拍掉了他的手,并迅速反击,一手轻挑勾起了他的下巴,目光迷离,一脸猥琐:“你还是乖乖从了姑娘我吧!”本文为轻松搞笑黑帮校园文,外加点小虐。ps: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 重寻近代中国

    重寻近代中国

    中国政治精英利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系列战败编织了一整套饱受外族剥削、欺侮为内容的“民族叙事”和“历史建构”。 但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持续强化“悲情叙事”正在将中国从世界大环境中孤立。马勇从现代化视角出发重塑中国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评估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功过是非,理清世界走进中国的路径及客观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现代化冲击之下,中国走向世界的艰难过程。
  • 存亡日

    存亡日

    故事从一个千疮百孔的乱世开始,在一个繁华淡去的盛世结束。他由一个凡人过渡到权力的制高点,在怀疑和信任之间做出选择。明天很难变得更好,因为只要你活着,“更好”这个概念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 穿越到游戏的魔王

    穿越到游戏的魔王

    统治魔界的暴君魔王,意外穿越到犹如游戏一般的都市世界。在这里有和游戏里面一样的异能,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异能。且看魔王如何在异世争霸,重回魔界,登临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