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3100000039

第39章 走出道德洼地——成功人生因道德而精彩(3)

榜样的力量无穷,但榜样首先就是你自己。榜样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言教很重要,但身教胜于言教。假如你是一个家长,你要求孩子早起,你却睡却“太阳晒屁股”;你要求孩子不虚度光阴,你却打麻将、下舞厅;你要求孩子博览群书,你却把书束之高阁;你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你却谎话连篇。那你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位置?你的教育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因道德问题导致灭家灭国丧身的事例。比如说商纣王以酒色丧邦。据《史记·殷本纪》载: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之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纣王虽然控制着国家所有的暴力机关,但失德终究导致了失败。他的庶兄微子分析得较为精辟:我们的国王沉湎于酒色之中,败坏了祖宗的优良传统,殷国无论大小官员都为非作歹,百官不遵守法典,对那些犯罪的不加逮捕和惩罚,人民受不了这些压迫,将要起来反抗,成为我们的仇敌,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领导者因道德问题导致不能领导,主要有这样几种原因:

首先,一个没有道德或违反道德的领导者,在其下属犯同样的错误时,必然无力去纠正。也正因为如此,在大贪污犯的手下工作的,肯定有一群小贪污犯;在一个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恶霸手下,必然有一群像他一样贪得无厌的打手。中国有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就道破了其中的奥秘。长期这样下去,这样的领导者,一定会激起被领导者的普遍反抗。商纣、夏桀的历史就证明了这点。而在法制社会,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惩。

其次,一个没有道德的领导者,必然是有权无威,很难取得被领导者的支持与信任。这种情形,在比较注重道德的中国尤其如此。在被称为帝王为政之学的《六韬》、《三略》中,有这样的治世警句:“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礼,不可无一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

再有,一个违反道德的人,必然会被某些人所利用,最后导致领导者不能领导。我们常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就是这种状况的形象体现。一个受贿的人必然会给行贿者在办某些事上开绿灯,丧失应有的原则;一个贪色的领导者,有些人会送去美色或以色相要挟,最终会导致一个组织内乌烟瘴气。现在中国审结的一些贪污案,有的贪官在上刑场时悔恨地说:“是钱害了自己。”

他一旦陷于行贿者设计的陷阱中,就不可能自拔——他不想收贿赂,但仍有人送来,若想罢手必然会有人以揭发相威胁,最终不得不下水成其俘虏,最后以身败名裂告终。

当一个领导者自己循规蹈矩、瞻前顾后,掉片树叶怕砸头,你能要求别人这也改革那也突破吗?你自己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你还能要求别人认认真真,丁是丁卯是卯吗?不要天天一副祖师爷的样子,不要教育别人口若悬河,真理就应该简约,措施就应该实在,关键看行动,关键在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禁止;要求别人爱岗敬业,自己首先勤奋忘食;要求别人互相理解,团结友爱,自己首先与其他单位和睦相处,配合协作;要求别人不占便宜,自己就要公正无私。正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管好自己。正如孔子所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长期坚持,势必转化为领导者的美德。这美德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会当得既轻松又受下属爱戴,风气也自然淳正起来。

7.与人绝交不出恶声

与人绝交,三缄其口,不出恶声,也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这种美德是坚守不住的。

友谊破裂,同事关系闹僵,熟人拌嘴,两个人之间矛盾陡生,一时间形同陌路,从此水火不容,于是就有了绝交之说。常看见有绝交者们大吵大骂,甚至拳脚相向,发誓老死不相往来。不免要问何必呢?然而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发生了,总得要有个结果,为了不发生更可怕的后果,好聚好散可是最理想和实际的。俗话说“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君子绝交无恶语”,这是人们应当借鉴的。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典故出自《史记》:战国时期的乐毅善于用兵,辅佐燕昭王攻下齐国城池72座,立下了大功。后来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喜欢乐毅,齐国又使反间计,于是燕惠王削了乐毅的兵权,乐毅怕被诛杀,逃亡到赵国。结果燕军大败。燕惠王写信欲治罪乐毅。乐毅回信说:“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如果与人交绝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抵毁君主而表明自己的高洁。于是燕惠王就不再难为乐毅了。

古代的贤达,绝交时从不恶语相向,离开这个国家也不去说它的坏话。后世之人也有引述,刘基的《诚意伯文集》里有这样的记载:“君子有云,君子绝交,恶言不出。”

绝交,想必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这中间也必然包含着几许惆怅、憾恨及许多双方都难以突破的心灵障碍。要不然谁也不会出此下策,为自己设置障碍。朋友之所以会走上绝交之路程,很难说清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么简单的二分差异,而是一定有很多细微又尖锐的矛盾纠纠结结地缠绕困锁,终使彼此都感觉相当大的不悦,且不悦的程度可能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有以“绝交”来切断彼此的牵扯。在行为上,颇有壮士断腕的悲壮;在心态上,则是一次不算小的创伤。因此,君子绝交,基本上是蛮悲怆的,蛮令人伤感的。但往往在“长痛不如短痛”的前提下,与其不愉快地交往下去,不如彻底地根除障碍,让双方都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反省、去修正,以图“绝交”后的平静和情谊的再次弥合。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君子绝交虽然不是件愉快的事,却也不必将之视为太难堪的失败,重要的是,如何冷静地处理绝交后的相互关系。“不出恶声”应该是一个很现实的遵循方向,也是很直接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出恶言包含了不讲对方的坏话,不将所有过失推到对方身上,不张扬对方的隐私等,而这中间最高的落点,则应该是“三缄其口”,绝口不提属于彼此的一切,这时候,那个绝对沉默的一方,必定是厚道、懂得尊重他人、真正有修养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才是真正有爱心、有良知的人,虽已绝交,却是未绝情的仁人君子。凡有这样心怀的人,必定能多想自己的过失,多扪心自问,而不是将一股怨气都向对方身上撒,他懂得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这体现了尊重和宽容。

19世纪俄国文学异常发达,作家互不服气。他们即使有隔阂、有争执甚至绝交,但也都没有那种耿耿于怀的小肚鸡肠,在不和解的情况下仍善意地怀念对方。最值得说说的是两位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的“君子绝交”,双方都对对方不服气,但也从不随意贬低。两个人堪称一对冤家。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期出现了两位大师,彼此之间由于文人相轻的通病而导致互相鄙薄本属正常。不过,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没有太多的猫腻。至少从表面来看,两位巨匠虽不能说相敬如宾,倒也相安无事。托尔斯泰曾对陀氏的妻子大为赞扬,并不无自嘲地感叹说,若是每个作家都能有那样一个贤惠的妻子,真不知道要多写多少部小说。言下之意,陀氏之所以能一部接着一部地写出那些传世之作,其中有一半是妻子的功劳。托尔斯泰对妥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好像很不以为然,他说出“一个病人不可能写出健康的小说”这样的话,显然有失厚道。相比之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显得较为谦虚一些。他不仅认为《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学中无双的精品,而且公开承认托尔斯泰的才华在自己之上。

道理很简单,“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高尚的人、襟怀坦荡的人,是不需要借别人的羡慕来肯定自己的”,同样的,一个真正懂得爱和尊重的人,必定明白交往是两个人的事,好好坏坏、甜蜜痛苦,都属于彼此,实不足为外人道。彼此感情好的时候如此,若他日绝交各奔东西,也是一样,尤其是绝交后,更应该珍惜曾经共有的美好时光,又怎可、怎忍、怎舍得讲对方的坏话?一般朋友如此,越是亲密的朋友越当如此,尤其是异性朋友,更尤其是关系密切的男女朋友,一旦分手,绝不可四处宣扬对方的“坏”,四处破坏对方的形象。逢人就讲其隐私,这种蓄意张扬心怀恶念的人,可以说心态上是不健康的。

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同事之间,亲戚之间,从相遇、相识、相知到有情有义或因不得已的原因无奈走上分手之途,都蕴涵着美好的情缘在内,即使由相爱转为不爱,也不应反目成仇,更不应在分开后四处讲对方的坏话。假如曾经爱过、好过,更当珍惜那份共同的感情而“不忍”伤害对方,更当明白,“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

8.占领道德高地,凸显高尚人格

不注重人格的培养和修炼,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己人生的定向,就有可能终生陷于低俗甚至卑劣的道德洼地而不可自拔。

孟子认为,真正伟大的人格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在富贵、贫贱、威胁三种不同的境界下能做到不淫、不移、不屈,显然具有一种高尚的人格,因为它去除了一切怯懦和软弱,也去除了一切非理性的冲动,显示了人的理性伟大,人的价值的尊严和崇高。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堂堂正正,浩然巍峨,这就是鲁迅所称赞的“中国的脊梁”。当然,鲁迅所说是就中国而言,其实完全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民族,即民族的脊梁。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注重人格的培养和修炼,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己人生的定向,终生陷于低俗甚至卑劣的道德洼地而不可自拔,即便死后,人们亦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旧事重提,将他们作为反面教材中的案例。

俄国大作家安东·契诃夫和他两位哥哥都从事艺术创作。同他的两位哥哥不同,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对社会和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朋友、对家庭成员有着强烈的爱。他善良、谦逊、诚实、质朴。正因为契诃夫具有高尚的道德,他才能分清善恶、美丑、正义与邪恶,并满怀激情地去表现美和揭露丑,从而创作出那么多的艺术珍品。他的两位哥哥也有很好的文化素质,亚历山大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作家,尼古拉是一个画家。然而两个哥哥的道德修养却比他们的弟弟相差很多,亚历山大对待妻子、孩子、女佣粗暴专横,不讲礼貌,任性胡闹。契诃夫批评大哥“就算和生活的散文绝交了,对生活的诗意还总得爱惜吧!”二哥尼古拉工作懒散,生活放荡不羁,成天酗酒。契诃夫提醒尼古拉,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感”,养成那种“高尚”、“文雅”、“通人性”的“品性”。

由于两位哥哥道德修养差,没有崇高的理想、明确的生活目的,道德观念薄弱,思想空虚,没有完整的人格,结果亚历山大后来越来越堕落,最后轻飘飘地虚度了自己一生,默默无闻地死去,没有留下一篇有价值的作品。尼古拉的结局比亚历山大更令人痛心,他尽画些庸俗的、一文不值的东西,把才能湮没在酒罐里,31岁便死去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举出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山东沂蒙山地区有一种硅藻土的岩层,每一片岩石里包藏着上千个新生代时期的化石标本。一位化工工程师却把它当作最理想的炼油催化剂原料进行开采。等到被发现时,已损失了三分之一。这种炼油催化剂原料若从国外进口,仅80美元一吨,而外国考古学家却愿出40万马克买这样的一片岩石,可见价值之大。第二个例子,有一年,洛阳一位建筑工程师在施工中遇上了古墓,为了节省工时,他未等文物部门做完清理工作便强行引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炸穿了三层古墓,其损失较之所节省的工程开支,不知要大多少倍。

前一个例子,从表面上看,仅止于无知,不该从道德的角度去谴责,至于其背后是不是潜藏着道德因素还不能轻下断言,也许只顾自家那一点利益,不去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的做法,至少不能说是道德的,何况凡是文物,只要是来自于地下,都归国家所有,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常识。自己所采价值再低,也属于自己,成为化石标本,价值再高则归了国家。也许他并没有形成清醒的意识,但不排除潜意识里不很自觉的利害衡量。至于后一个例子则毫无疑问属于道德问题,只是为了赶工时,其背后的思想无疑是利益趋动。

这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问题。人生在世,无论做任何事,都应当站得高些,多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自己的格局总还是应该的。否则,涉及利害得失,难免站位不高,视野狭隘,做出有损于道德的事来。

从契诃夫的两位哥哥,到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两位工程师,他们的所为,距离孟子所谈到的高尚人格,无疑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作为自己行为的内趋力,故此不是庸俗一生,潦倒一生,就是做出有损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事情来。从他们的教训中,我们应该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必须及早从道德的洼地中走出,站到道德情操的高境界,高层次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一条光明的人生道路才会铺展在你面前,一种高尚的人格才会修炼而成。

同类推荐
  •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热门推荐
  • 成夙愿

    成夙愿

    他生活在黑暗与血光中,手里的剑总是泛着妖异的红。他将她视为计划中的棋子,却看不得她对着另一男子柔情的笑。那样的笑就像天山的奇葩,纯美、干净。~~~~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她的影子,就在剑光相碰的那一刻,他已经记起了十年前的她。他曾经许诺一定给她快乐,可是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却是另一名男子……欢迎大家加群:89945718添加时请注明“读者”
  • 君本三月似桃花

    君本三月似桃花

    他是天界上古时代的桃花仙。她是人间的公主。关于千年之前的故事,她不明白,她只知道,只要他幸福了,她也幸福了。她其实早就见过墨琴殇——桃花仙,那年三月,干完活的她在桃花林在胡逛。也是在这,她见到了墨琴殇。桃花飞舞,漫天的桃花也比不上他的姿容。桃花树下,他一身白衣,清风漫过,桃花飞舞。他站在其中,一颦一笑,神似桃花非桃花,妖冶动人,又不失男子气概,袍服雪白,一尘不染。“‘桃林漆画如朱缠,对视瞳孔如墨染’”或许...我们只是欠缺的...只不过一个机会罢了。静默的叹息,转逝消散...
  •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本书编写精良、引人遐思,是一套开拓眼界、促人思索的好书。
  • 末班青春与寻路之年

    末班青春与寻路之年

    徐泽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得知,自己所在的三班男女比例恰好是一比二。于是短暂的开学期间,喧嚣、骚动、手忙脚乱,男生们挖空心思,寻找接近女生的机会,并在暗地里相互较劲,以博取班里漂亮女孩的青睐。校内是弥漫爱情与友情的温床,却也时刻暗涌危机。校外是充满现实与诱惑的江湖,但也偶尔涌现温情。徐泽不停地在温床与江湖之间试探、游走、挣扎,并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寻得人生的平衡。青春到了终点站,徐泽和他的朋友们,谁也没有想过他们的结局,这样地难以预料……
  • 虚无之道

    虚无之道

    混沌中,盘古持混沌圣器开天神斧开天辟地,化身为混沌大罗天道,为鸿钧,传盘古大法。而和盘古一样在混沌中出身的虚无,拥有混沌圣器混沌图,他将来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紫霄宫中鸿钧闭关,曾言需要各圣各传道统。一时间,洪荒中风起云涌,各教圣人都争先下界各传道统,洪荒中顿时变的危机重重。虚无为求自保,选择先证混元,再图混沌,建立玄道一脉与盘古正宗……道统之争,人教教主、盘古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被迫设立天、地、人三皇,教化人族。巫妖大战后,合该人教大兴,人类成为天地间的主宰,俯仰三界众生。而后又因一个小小的插曲衍生出一个离奇古怪的故事……本源,什么是本?,混沌本源,时空本源,这一切到底从何而来……天地的初始真的是混沌吗?……远古神话,法宝对决,圣人之威。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虚无之道》。……喜欢看本书的大大们可以随便看看。若觉得不错,就推荐一下。说啥?你说今天的推荐没了。那没有什么关系,先把本书收藏了,明天有票了再推荐……不会吧?明天的票都被预订下啦。算了~,我吃亏一点。你后天有票再推荐……^_^o……新设立书友一群:49330281(名额有限)
  • 游戏三国之三国梦想

    游戏三国之三国梦想

    完备的统帅体系,华丽的招式系统,宏大的三国背景,给你完全耳目一新的网游感受。一个被迫解散了自己游戏工会的会长,如何在一款虚拟游戏中重拾信心的故事。
  • 九幽使

    九幽使

    豪门公子,神秘女侠,江洋大盗。一群不相干的人因为一座荒岛被联系在一起。生存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 烟南乔梦

    烟南乔梦

    不论前世今生,她都在断桥上邂逅自己的爱情。前世的爱情,机关算尽,一切的山盟海誓皆是利用,最后被所爱之人亲手断送了性命。今生的她,不再相信爱情,奈何却又见到前世的“他”,兜兜转转中,她有再次深陷于情网中,怎料这一切都是利用背叛的开端。
  • 我的绝品女上司

    我的绝品女上司

    初入社会的小职员王林,遇上多金貌美的投资商,从此,他的生活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 三丝情

    三丝情

    浮生人世,三丝三缕,交缠相织,何为解?人生必有痛,曲美终有闭,又有何求?一切终归于风中。回首往日稚言已空,柔情渐凉,成长是不经意的来到。褪去他日浮华,沉淀今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