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1900000038

第38章 领导过程(10)

(2)控制感受要敏锐

领导者如果没有灵敏的感受,对所指挥的实际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发生的偏差信息不能及时而迅速地了解和掌握,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只有通过实际工作及其结果的质和量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评估,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感受的灵敏度就是从这里而得以展现的。增强控制的灵敏度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和偏差,才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这也是控制的实质性问题。这里要求领导者必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要机灵敏感,特别是在大规模的组织活动中,领导者一旦对其下属的实际工作状况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失控,问题和偏差就会不断地发生,这些问题和偏差积累起来,就会给领导目标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控制方式要适当

控制的适应性问题是指确定行为成果与控制目标的符合程度的问题。一般地说,在实施目标控制或系统控制过程中,对其存在偏差的纠正往往有这样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适应的方式,一种是消极防范的方式,究竟采取哪种方法,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或出现偏差的程度酌情而定。从有利于提高控制效能的角度上讲,我们还是提倡多采用积极适应的方式为佳。毕竟消极防范性的办法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控制的艺术水平恰恰是通过领导者怎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和发挥被领导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表现出来。这也是全部控制活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是你要我这么干”、“我很愿意这么干”。仔细体味这其中的涵义,积极与消极两种情绪的表达就反映出了领导控制的效能问题了。

所以,纠正偏差必须要注重考虑积极适应的问题。

(4)努力排除控制中的障碍

因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其中潜藏着产生各种障碍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干扰控制工作的障碍。领导者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努力认识这些障碍。在领导控制过程中,有效控制的最大障碍是所控制的目标不正确。因为控制目标是控制的基本依据,一旦出现目标失误,必然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认真确定目标是尤为重要的,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确定出恰当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既要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规定。标准如果不恰当,就难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另外,与控制相伴而生的是控制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为规范的各种规章制度应该是宽严适度,既要适当合理,还要宜于全体成员接受。规章制度若松软无力就会造成散漫的行为,而过于严厉或超越实际可能的制度又会引起组织成员的反抗,严重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可以说,造成这种消极对抗或反抗行为的根源在于,领导者心存杂念,认识上短见,思维上偏见,缺乏公平正派而失去威信等。这些现象反映了领导者自身素质状况和修养程度的高低,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诸多的不忠诚组织的行为。总之,对于目标上的、标准上的、规章制度上以及领导者自身素质上存在的各种障碍,只有坚决果断地予以消除,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领导者控制效能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7.决策纠错

决策的正确性总是相对的,很难说哪一项决策是绝对正确的。

所以,大多数决策都需要有一个进一步完善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对问题预见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环境或组织要素的可变性,使得大多数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修正。所谓纠错,是指在已做出的决策基本正确并能继续执行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决策目标,对决策方案所进行的部分调整和补充。纠错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1)决策内容的不可变易性

纠错的前提必须是原有决策基本正确,且有条件继续执行下去。

这就是说,纠错并不是因为原有决策已经错误或因条件的改变致使无法执行而进行的对决策的根本改变,而是使正确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完善化。如果原有决策本身或因条件改变无法执行,那就不是一个仅仅需要修正的问题,而一个需要重新决策的问题。

(2)决策目标不可替换性

纠错以不改变原有决策目标为原则,也就是说,纠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替换一个新的目标或达到一个新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实现原有目标。因此,纠错又是在决策目标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然,决策目标的基本不变并不意味着一点也不变,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小部分的改变,但无论如何不能作根本改变,否则就超出了纠错的范围。

(3)决策方案不可否定性

纠错主要是对决策方案的修正。不是对原有方案全盘否定和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方案加以改变,即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主要是去掉一些可有可无的措施,增加一些必要的新措施。

(4)决策纠错具有进行性

纠错是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决策一旦做出,紧接着的就是进入执行阶段。在执行过程中,执行者发现原有方案还存在某种缺陷,并将信息反馈于决策中心,于是决策中心一边指挥执行,一边对原有决策方案作某种调整和补充,方案执行中的调整和补充便构成了纠错的一个重要特征。

(5)决策纠错具有经常性

纠错在决策中是经常性的。这是因为,领导决策的环境极为复杂,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决策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都要经过多次修正,直到决策执行阶段完成并达到原有目标,甚至对于有些决策来说,决策目标最初本来就不是十分明确的,只有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决策的边执行边修正才逐步地明确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纠错还包括对决策目标的明确和小部分的修改。

总之,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纠错不仅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它本身就是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这样说,对决策而言,没有纠错就没有决策的完善,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决策。

8.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发现原有决策失误或无法继续执行下去而对决策目标和方向所作的一种根本性修改,它在本质上是就原有决策问题在新的情况下所作的一次重大决策。追踪决策实质上是就原来的问题重新进行决策。不言而喻,它应该按照决策程序图所示的科学程序重新进行一遍。然而,这种重新决策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因为主客观情况已今非昔比了,它有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要通过区别追踪决策与纠错来分清追踪决策的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追踪决策,并在实践中做得更好。追踪决策与纠错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追踪决策必须以原有决策失误或原有决策无法执行下去为前提。一般来说,原有决策的失误主要表现为目标太高或太低,以及与之相应的决策方案的错误。例如,1958年我国有的地方提出要实现水稻亩产过万斤的目标,显然这样的目标是不符合实际的。与此相一致又提出了过分密植(1×2寸)的方案,其结果不但没有使粮食增产,反而减产,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收成。

第二,追踪决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决策目标。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实行追踪决策,就在于原有决策的失误或因情况的改变使原有决策无法实现,这就首先要求对原有决策目标作重大调整,或者使之更加正确,或者使之符合新的情况。

第三,追踪决策过程中,为了实现新的目标往往需要重新制定方案,至少也要对原决策方案作重大调整。

第四,追踪决策往往造成原有决策执行过程的暂时中断。因为如前所述,追踪决策是在原有决策失误或因情况的变化使原有决策无法执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追踪决策不可能像纠错那样在原有的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而是在原有决策执行过程暂时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纠错是决策过程的一种量变,那么就可以说追踪是要决策过程的一种质变。

追踪决策在操作上具有如下四方面的原理:

(1)回溯分析原理

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列出其产生过程并探究其原因,以便去误取正,变误为正,使追踪决策建筑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之上。回溯分析原理要求,必须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地按顺序进行,才能够看出失误缘于哪一步,一般来说,问题或是差错,越是出在前面的环节,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找出最初的几个“失误点”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说,尽管原有决策中止进行的原因很多,千头万绪,但也不能不分主次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回溯分析必须要从头开始,循序渐进。

(2)非零起点原理

一般决策往往在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满意方案。这种决策所选择的方案是以零为起点的。而追踪决策则不然,做追踪决策时,原有决策已得到实施,已消耗了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而且这些消耗的结果对周围环境已经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追踪决策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所面临的对象和条件已不是处于初始状态,即非零起点。

非零起点的特征要求追踪决策必须做到万分谨慎,十分迅速。因为任何疏忽和鲁莽都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犹豫不决地拖延或搁置,则不利的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3)双重优化原理

一般决策方案选优是从几个并列的可行方案中一次择优,敲定即可,而追踪决策具有双重优化的性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原有决策,而是按照科学程序重新进行的决策。即在诸多新方案中进一步择优并且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从操作上看,好处更多,意义更大。

(4)心理效应原理

由于追踪是在原有决策已经实施而又要改变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必然会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们对原有的决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联系,无论怎样,参与了原有决策的实施,每一环节都还记忆犹新,且有了较深的情感关系和直接的利益关系,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反过来会影响追踪决策的进行。一方面从系统或组织内部而言,参加原有决策实施的人员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感情,有一种命运相系的心理,在重新决策时,他们会觉得前途未卜而骚动不安;另一方面就系统外部而言,任何决策不可能与外界环境因素没有一点联系,改变原有决策自然会引起某种社会心理的浮动和一系列连锁心理反应,与之有关联的社会系统会分别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必然会改变追踪决策赖以确立的客观条件,从而反过来影响追踪决策的进行。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理说明,追踪决策从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决策,它不是在原有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而是在原有决策执行过程暂时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说,追踪决策是决策过程的一种质变。

所以,领导者决策时必须要冷静而谨慎,三思而后行。同时要进行追踪决策,还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①是与非的关系。追踪决策的前提是原有决策因失误而中断执行。原有决策失误并不能肯定整个决策都不正确,正确的决策往往会存在决策者对未来情况变化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或预测不准确而无法继续执行。因此必须对原有决策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找出失误之处和正确的方面,通过分析确定原有决策的“是”与“非”,并且要对失误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才能调整决策目标,修改或重新设计新的决策方案。对原有决策进行分析时,应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采用顺藤摸瓜的办法,直到找出最初的“失误点”为止。

②新与旧的关系。决策在本质上就意味着创新,追踪决策是使原有决策实现一种新的质变,当然更离不开创新。只是这种创新一定要将原有决策已造成的结果考虑进去,必须要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而并非是越新越好,这也是追踪决策的“非零起点”特征和原理的最基本要求。

③功与过的关系。这对关系主要是对原有决策的制定者而言的。原有决策失误,无论什么原因和理由,决策者都是有过错的,都理所当然地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然而,进行追踪决策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的,其中即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作用。从总的方向上说,绝大多数决策者主观上的出发点都希望制定出正确无误的决策,那种漏洞百出的决策虽然存在,但却是微乎其微。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追踪决策之前或其过程之中,千万不要急于评价原有决策者的功与过,即使原有决策失误,也不能过分地责备决策者,不然的话,就会因为牵涉到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失去客观标准,使新的决策产生更大的失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并不是说为有过错的决策者进行开脱,毕竟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系统内部多种因素的纵横交织,在某种程度上让领导者或决策者难于十分周全地应对,一旦稍有不慎,便会全盘皆输。关键的问题是决策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将其抛弃。“将功补过”才有可能迅速中止原有决策而果断地进行追踪决策。

④人与事的关系。这里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即决策改变与有关现实的关系。追踪决策必然是改变原有决策,在有关人员的心里必然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很容易失去公正的客观尺度。“心理效应”原理要求领导者在追踪决策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各个层次的内部人员对不同程度的情况有所了解和积极参与追踪决策,从而清除他们心理上的不安情绪,在追踪决策完成之前,对外则须严格保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适应。同时尽可能做好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思想工作,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各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同类推荐
  • 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

    执行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执行不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今时代,执行力已成为企业的效率之源、成功之本。执行力的核心是人。拥有了执行力强大的员工,组织才能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企业需要执行力,更需要执行的人,需要不折不扣的优秀执行者。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本身自发性的弊端,导致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盲目性,公共部门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要干预这种盲目性,因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做到前瞻性和战略性。同时,公共部门的低效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今天的公共组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竞争与效率,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在企业实践中被证明是高效的,因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对此予以吸收和借鉴。
  • 清商

    清商

    古为郡国之地,今谓羊绒之都;早称天下北库,现誉北方温州。清河故地,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沧桑演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更为后人遗留下特有的商业根脉。清河商业活动较早,史上久负盛名。著名文学家左思曾在《魏都赋》中盛赞:“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自那时起,清河人就以“崇德尚义,勇闯天下”的精神,踏上了永不止息的创业之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贯通以来,油坊古镇便借助清河为郡为国的封地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商家云集此处,一度成为华北外埠来货和当地物产集散进出的重要枢纽,闻名遐迩。
  •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

    有人说火锅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普通火锅,一类是海底捞火锅。“海底捞”三个字,不再仅仅是一家火锅店的名称,而是变成了一种现象。海底捞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海底捞靠什么在经营中赢得顾客、赢得员工?本书从其定位、发展、创新、管理、服务、品牌文化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剖析海底捞成功的秘诀。
  • 直销心理与行为

    直销心理与行为

    本书综合运用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直销企业和直销员以及直销客户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详细阐述。全书共12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直销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概念;第2~6章结合普通消费者的特点对直销客户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分析,以供直销员和直销企业在采取营销策略时有的放矢;第7~10章主要对直销员的心理与行为、直销员与客户的心理沟通以及直销员与客户的行为互动作了系统介绍;第11~12章针对直销群体心理和行为、直销企业领导者与组织行为以及直销企业形象和沟通进行了系统归纳。
热门推荐
  • 找人办事有方法

    找人办事有方法

    人的谋求生存与发展,所要依靠的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专业技术能力,一种是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就能提高生存质量,办事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本书讲述了该如何去编织自己广阔的人脉,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从而使自己可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办好每一件事。
  • 被神遗弃的世界

    被神遗弃的世界

    在没有魔法的世界里,我出生了,本想着可以开挂一生,结果一切又发生了改变,在人生中第36次表白被拒绝后倒霉的我又卷入了事件之中穿越到了异世界。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主角光环呢跑哪去了,老天你在逗我吧!”在数百米的高空我不禁感慨到。
  • 异世封皇

    异世封皇

    热血争霸,猎艳花丛,敌人统统踩死,美女一个也不放过,什么叫牛掰,老子就是牛掰的形象代言。神奇的灵丹妙药,在老子眼里不过是零食!很厉害的神通秘籍,老子成筐批发!什么?你是天才,鬼才……嘿嘿,在老子眼里,不过是装逼犯,打的你爸妈都不认识!
  • 恶魔仆役

    恶魔仆役

    神说:“要有光。”撒旦反驳道:“有光必然有暗。”某次宗教信仰冲突中被殃及鱼池的缪斯,在死亡和仇恨双重压迫下,把灵魂出卖给了撒旦,从而获取了神赐能力——冥王黑焱。成为了一名光荣且有前途的恶魔仆役。绚烂的人生就此开启,暗影墓地、恶魔岛、众神棋盘等等,让其目不暇接,这是一个土著小人物的故事。众神棋盘是神的游戏,以完成位面任务从而得到奖励,获取的种类有增长本体神赐能力、附加属性、专属物品等。由此神的仆役趋之若鹜,纷纷踏入了穿越之路。侏罗纪、三国、现代、冷兵器、科技、机甲、异能、魔法等等位面,都有这群仆役的身影,当然也有恶魔仆役——缪斯。神圣大陆以信仰为力量源泉。
  • 佛说十二游经

    佛说十二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道路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道路

    她们是一对因为复仇才成为的姐妹,姐妹情深,却要因为复仇而放弃自己的终身幸福吗?她们的仇人确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储备了十年的仇恨,要从她们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上下手。最后她们是否会化解心中的仇恨呢?直到遇到了他们,帅气多金的校草之后,她们是否可以放下心中的仇恨呢?
  •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酿酒人、扣子老三、秃画眉和哑画眉、生日点播、宋街、365个生日和364个节日、河神牙齿、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慢性蚊香、千里追蚊记、一个瞎子和一只不会嗡嗡叫的蚊子、当蚊子成了珍稀动物、蚊子叮蚊子、除法、黑嘴唇、卖身前后、替身日记和速效开心露等等。
  • 血染洪荒

    血染洪荒

    一个生于21世纪的青年,为了完成九位师傅任务,回到了上古年间,可是到了那里他发现,他自己所处的“上古”和他师傅说的完全不一样,那么他到底到了哪里呢?又是否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 兄弟你瘦了

    兄弟你瘦了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语段只有单纯的阐述让80末90初的兄弟们回忆当年的青春岁月
  • 灭道劫

    灭道劫

    古荒大陆上太古异族强盛无比,万载过去更是达到了巅峰,每一个太古异族都有通天彻地之能,翻手之间可镇压一方净土。直到这一日,太古异族强者纷纷消失,漫天威压降临在这一片无尽的大陆上,丝丝缕缕的天道化作实质游荡在空间之中,整个天空漆黑一片,粗壮的闪电像是要把天撕开了一般。“轰!”雷劫降世,天地之间降下漆黑如墨的雷电,大地为之颤抖,空间像是被打碎的镜子晶莹的碎片落下。自那一日之后被人们称为“灭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