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5900000005

第5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2)

在农耕时期,盐和铁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产业,无一民众可以须臾离开。更重要的是,这是唯一的工商合营产业,其原料得自天然,有垄断经营的优势,从业者一面自制商品,一面自行贩售,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辗转变化,繁殖累积,其财势不可阻挡,古往今来,中西方各国,这都是产生巨富的产业领域。自西周以来,就有一些诸侯国将盐铁经营收归国有,然而从来没有人将之视为国策,绝大多数的治国者仍然以征税——特别是农业税为国家最主要的收入,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按家庭人口征收还是按土地面积征收。管仲最大的创新在于,他在税赋收入之外增加了专营收入,并将之制度化。

管仲以盐和铁的专卖收入做过举例说明。

他说,万乘之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如按成人征人头税,应缴纳者约为100万人,每人每月征30钱,为3000万钱。如果进行盐的专卖,每升盐酌量提价出售,每月可能得到6000万钱,就可望得到一倍于征人头税的收入。而在表面上,政府似乎不曾征税,不致引起人民的“嚣号”反对。不仅在国内如此,还可运盐出口而获取重利,这等于煮沸取之不尽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齐国纳税,即“煮沸水以籍天下”。

铁的专卖也是一样。管仲说,大凡一个农户,无论是从事耕作还是做女工,都需要针、刀、耒、耜、铫、锯、锥、凿等铁制工具,只要在1根针上加价1钱,30根针就可收30钱,即等于一人应缴的人头税了,由此类推,则全国收入总数亦不下于人头税的征收总额。表面上,国家并没征税,实际是“无不服籍者”。

管仲提倡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自下场,创办国营盐场或国营铁厂——后世之人学管仲,认为专营就是国营,多入歧途。

比如盐业。齐国滨海,是产盐大国,食盐是最有竞争力和价格话语权的战略商品。管仲实行的是专卖政策,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购。《管子·戒第》和《管子·轻重甲》中记载了当时的景象:盐池开放后,煮盐之人纷至沓来,4个月内就得盐36000钟,为了维持国家对盐的垄断权,防止盐价因生产过度而大跌,管仲随之下令,对煮盐的时节进行控制,只准在头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这4个月的农闲季节煮盐,到了孟春二月,农事开始,就不许聚众煮盐。由于控制了盐业的销售和产量,进而控制了价格,齐国的盐销售到国外去,可以抬高到成本的40倍,国家和商贾都得利颇丰。

在冶铁业上,管仲实行的也是国有民营。他首先严厉地强调了国家对所有矿山资源的垄断,所谓“泽立三虞,山立三衡”,他出台法令宣布,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敢于擅自开采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

在垄断了资源之后,管仲又控制了铁器的定价权,并对所生产出来的铁器进行统购统销。在这些前提之下,管仲开放冶铁作坊业,允许民间商人自主经营,其增值部分,民商得七成,政府得三成。管仲反对国家自行冶铁的理由是,如果派服刑的犯人去冶铁,一定会逃亡而管不住,如果派平民去,就会抱怨政府,到时候边境有难,谁也不愿意为国家打仗。所以,不能为了冶铁而造成国民的分裂。由政府控制专营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

盐铁专营的做法并非始自管仲,却是在他那里形成了制度化并取得显著成效,它对后世政权产生了重大且根本性的影响。我们将在日后的叙述中一再涉及这一话题。它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经济制度——国家通过控制关键性生产资料以增加收入,以此形成一种与税赋收入并行的专营收入,从而扩大收入,增强管制经济的能力。从管仲的论述中可见,他事实上是将盐铁的专卖看成“间接税”,或者说是“变相的人头税”——因为盐铁的不可或缺性,国家通过对之的控制,实际上对每一个人变相地征收了税赋,而在表面上,民众似乎没有纳税。这种巧妙曲折的治国理念一直延续数千年,其实正是中国与西方诸国在经济制度上的最大差异所在。

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的来源是税赋,如卡尔·马克思所言:“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即便在当代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中,这一定义也未有改变,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便论述说,政府是“一种提供保护和公正而收取税金作为回报的组织,即我们雇政府建立和实施所有权”。

然而从“管仲变法”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则由税赋收入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后者的实现,正是通过控制战略性的、民生必需之物资,以垄断专卖的方式来达成的。在这种体制内,政府其实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从而也衍生出一个根深蒂固的治理思想,即:国家必须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国有企业应当在这些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是那种“看上去像企业的政府”,而政府则是那种“看上去像政府的企业”。当它们从各自的利益诉求出发,成为微观经济领域中的逐利集团时,民营企业集群则被间夹其中,进退失措。这一中国式经济体制延续千年,迄今未变,而管仲,正是“始作俑者”。

由于在盐铁专营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相对的,管仲在其他产业的税收上就表现得非常宽厚。

在重要的农业税上,两年征税一次,大丰收之年,每年征15%,中等之年,每年征10%,下等之年,每年征5%,如遇饥荒,则免税。这一税率,日后也成为很多朝代的税赋计算方式。此外,管仲还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管仲对粮食十分重视,他不容许任何人操纵粮价,严禁在饥荒之年利用粮食买卖“兼并”农民,粮价波动必须由国家掌握,在农耕年代,这一见解无疑非常重要。

在进出口贸易上,除了鱼盐出口免税之外,其他商品的关市之征,仅为1%到2%的税率。齐国强盛起来之后,管仲甚至以霸主身份统一各国的关贸税赋,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七年),齐国会盟各国诸侯,达成关税协定,市场交易的税赋为2%,进出口关税为1%。第二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规定与会各国要修建道路,偕同度量标准,统一斤两称数。管仲的这些做法,好比是在创建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是国际贸易的游戏惯例,毫无落后之感。

管仲还是一个运用价格来调剂经济和增加国家收入的高手。他曾举例说,如果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征布税,而要征于原材料麻,麻价因课税涨10倍,布价就可能因此而上涨至50倍;同样道理,如果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织帛,就可征课原材料丝的税,这样又可使织帛的价格上涨10倍。在列国间的贸易上,他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各国的价格水平,所谓“因天下以制天下”,如果他国的商品质量高过本国,他主张提高该商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这样就可以引导外货的输入。如果要奖励出口,就要压低出售价格,“天下高而我下”。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糜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比较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
  • 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

    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

    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一方面是为了谋生存,另一方面是为了求发展。包头市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参与全球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素质,才能跟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步伐。虽然中小银行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与发展国际化经验的不足,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的发展同样可以发展壮大以至完善。只要包头市商业银行人积极适应金融业国际化大环境,按照国际化战略步骤去发展,那么,包头市商业银行全面实现国际化的未来将让人乐观。
  • 中国商品市场景气与预警研究

    中国商品市场景气与预警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商品市场概述、中国商品市场景气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中国商品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以及市场预警系统的编制等。
  •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本教材通过对古代、近代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及时总结和分析评述,对国外经济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联系实际的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使广大师生认识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演化、对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热门推荐
  • The Light Princess

    The Light Princ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挽歌

    无限挽歌

    神秘的轮回空间,无限的轮回世界!我们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求生,为了活下去,我们曾不择手段!当水晶破碎,主神降临!我们的路,又该何去何从?泪断无限,一曲挽歌!我只想,谱一曲,属于我们的无限挽歌。祭奠曾经的,无限殇情!喜欢传统无限流的朋友,欢迎您的阅读与评价~~小七的交流群:496266802,欢迎各位的加入!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惊宫之袅

    惊宫之袅

    云袅袅最热爱的天气,就叫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虽然她恪守祖训,不曾杀人放火,但是身为偷门弟子,这种天气可以帮助她多做一票好生意……但是今天云袅袅的心情很不好。偷窃这事儿虽然不讲究什么“人和”,但是非常讲究天时地利,现在天时不错,但是地利方面却不尽如人意。非常相似的长长甬道,非常相似的黄色楼房,非常相似的飞檐画廊——云袅袅摸了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非常崩溃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终于有些颓然地承认:自己——似乎是误入皇宫了……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冲刺人生

    冲刺人生

    徐动从一个一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大学生,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念,成为了驰骋赛道的职业摩托车手。摩托车不只是承载着他的身体,也承载着他的灵魂和梦想!目标世界第一!为中国取得第一个摩托车世界奖杯而奋斗!…………………………………………………故事里不只有摩托车,还有死生不二的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不顾一切,突破重重困难的信心。为了胜利,冲!冲!冲!
  • 最后一个教室

    最后一个教室

    迷雾中的身影渐渐靠近,似人的轮廓却有着恶鬼般的气息。最后一个教室仍开着灯,是谁在朗读的声音像葬礼的丧钟。能够逃脱吗,生命的倒计时现在开始。
  • 爱,咫尺的距离

    爱,咫尺的距离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也会错过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错过都会随之忘记。每一个遇见都刻骨铭心。正真对的人,是永远不会错过的。“伊伊,虽然错过这么多次,但你终究还是属于我的。此生爱过你,亦被你爱过,足矣!”木晨抱着宋雪伊深情的说。“希望我们之间不要再有错过,或者过错。我不知道将来还会经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再也不要同你错过。”宋雪伊抬起水眸看着木晨坚定的道,因为她知道,等待她的并不是幸福,而是……这一次,她要做一个坚强的女朋友!
  • 弄嫡

    弄嫡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她是云嫣篱,他说那是世上最美的名字。落花凡尘,终究物是人非。花篱下再遇,她嫣然一笑,倾国倾城。只,他还记得,那年花篱下。
  • 枯宅幽谈

    枯宅幽谈

    神秘火灾、神通广大的师父和师爷、恶鬼、邪道、魑魅魍魉、古怪离奇……那个还在苦苦探查真相的少年……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另有前传《钟元记》持续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