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1900000030

第30章 重塑微软中国(1)

我如何成长为中国外企第一经理人

在我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后的2002年4月,微创软件公司也正式挂牌成立。我现在拥有3个头衔: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微创软件公司CEO和微软中国区总裁。3个职务在身,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人只有在压力之下,才可能成功。每做一件事,都必须成功,不许言败,这就是我的性格。

杜家滨的笑,吴士宏的泪,高群耀的邮件:

我与前三任微软中国掌门人

2002年3月15日,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总经理办公室里,我像往常一样查看电子邮箱。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的邮件,奇怪的是,邮件地址显示为高群耀私人邮箱,却不是以microsoft.com结尾。

信中说:“我将辞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职务,去追求在业界更富于挑战和对中国发展有更多贡献的职业生涯。”

我立即拨打高群耀手机,他的手机已经关机。我又即刻给高群耀回了一封电子邮件,我对他说,自己很不希望他离开微软,希望他能否重新考虑一下这个决定。我劝说高群耀的理由是:“第一,你对公司很好;第二,公司需要你。”但我没有收到他的回复。

对高群耀的离开,我既觉突兀,又很伤感。当然,此前也不是没有一点迹象。2月中旬,从亚太区发来的一份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名单上,就没有高群耀的名字。3月初,高群耀来上海,我和他一起参加2002财年的年中报告。那天,我还和他一起吃早餐,我们所谈都是报告中工作的事情。临别时,高群耀对我说要去东京面见亚太区总裁罗麦克,我还鼓励他和罗麦克好好谈,公司还是需要他的,不要做冲动的事。他听了我的话点头称是,表情看上去十分平静。

在我任上海微软总经理的四年多时间里,微软中国公司竟已三易其主。从杜家滨,到吴士宏,再到高群耀。这其中真有媒体所说的“魔咒”在作祟吗?

我与这三任微软中国掌门人交往的种种片段,此刻想来,总有种近乎诡异般的奇妙之感。

1997年7月,我第一次见到杜家滨。他是台湾人,1995年从惠普跳槽至微软,一手将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独资公司,成为微软中国公司第一任掌门人。作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的候选人,我的职位和他是平级关系,我们均向微软大中华区总裁汇报工作。虽然我已经通过了总部的面试,但微软中国公司毕竟是微软在中国所设机构的老大,为了表示尊重,我专程从美国飞去北京和家滨见了一面。

在美国时,我就听说了家滨在中国“奢华”的工作情形。据说他平时总住在五星级酒店的套间,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梦一般的生活。一见之下,传闻果然不假。那是个周末的早晨8点,我们的“早餐面试”就安排在他居住的中国大酒店进行。虽然名为“面试”,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实质内容。我想他就是想通过交流来感受一下,是否喜欢和我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第一次见面,他的那种踌躇满志的自信神态,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优越感,让我颇为羡慕。我用一种发自内心的谦虚和诚恳的态度对他说:“今后在工作上请家滨多多地关照……”

第二次见到他是当年年底,地点在泰国度假胜地普吉岛。微软大中华区1998年度的kick-off(开工)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出席者都是大中华区总监以上的高管。那时我刚正式就任上海微软总经理。对于一个总部技术工作部门出身的人来说,我当时只觉得一个Kick-off会议要来普吉岛开,实在是奢侈啊。不过也打心眼里喜欢这样潇洒的工作方式。那次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打高尔夫,记得普吉岛上那个Banyan Tree(印度榕树)高尔夫球场山海一色,景色极美。杜家滨作为微软中国总经理,在会上发表了对微软中国1998年度的展望演讲,感觉他的演讲功力蛮不错。

此后因为工作关系,和家滨见面的机会变得相当频繁。每次见面,他总面带笑容,是一个比较容易相处的人。我们的部门之间也只有协作关系,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一切都风平浪静。

但我很快就知道了,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是暗潮。1998年2月初的一天,我的直接上司布莱恩·尼尔森从香港来北京,我去北京向他汇报工作。他当时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一直是我最好的后盾,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老板。那天晚上,他邀请我去香格里拉酒店的酒吧里喝酒,然后用很神秘的语调告诉我:微软中国公司正寻找一个新的总经理。布莱恩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他突然就和我说:“Jun,你要不现在就和她聊聊吧。”我正在迷惑之际,布莱恩已经把接通的手机递给了我。

“Jun,你好,我是Juliet。布莱恩和我提起过你。你这样的人就应该回到中国来,中国多好啊。我是一直待在国内的,对微软什么都不懂,你一定要帮我。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见面,好好合作……”

Juliet就是吴士宏的英文名字,当时她是IBM中国公司南方区的总经理。对方说话的感觉,仿佛我们已经认识很久。直觉告诉我这个女人很阳光,很亲切,也很不寻常。

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帮你做。布莱恩很喜欢你,我们也很期盼你的到来。你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理念……”

就这样客客气气地讲了五六分钟。

挂掉电话,布莱恩问我认为吴士宏这个人怎么样。我根本没有把刚才的谈话当成一次面试,但他却当成是电话面试正经对待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挑别人优点的人。我说:“我很喜欢Juliet。她很阳光,说话富有感染力。虽然不知道她的能力如何,但我愿意和容易相处的人一起工作。”

自始至终,我对这次电话面试感到颇有些惊讶。

随之而来的就是杜家滨的离去和吴士宏的上任。之后家滨加盟了思科(中国)公司,而且做得很不错。吴士宏初接手微软中国,意气风发,媒体也对这位护士出身的传奇女经理人十分关注。但新的矛盾很快就出现了。

1998年6月,布莱恩·尼尔森被调离大中华区,罗麦克成为了新的大中华区总裁。之前布莱恩把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香港,吴士宏主管下的中国公司在北京,两人很难有业务上的冲突。她又是布莱恩亲自招来的人,布莱恩自然也会对她爱护有加。罗麦克上任后,为了加强对内地业务的管理力度,将大中华区总部的办公地点迁到北京。罗麦克和吴士宏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又都想做出成绩,可是蛋糕只有一个,摩擦和冲突便步步升级。

在吴士宏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期间,我和她的关系倒是非常好。我负责技术中心,和她主管的业务毫无交叉,所以没有矛盾也属正常。我们各自的部门在工作上也有合作,过程都相当愉快。我很喜欢她的直率性格。她来上海时,我们也常会一起吃饭交流,彼此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关系。当时微软在中国设有四大机构,分别是北京的微软中国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以及上海的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按她的说法,微软在中国所设机构的领导人中,我是她唯一喜欢并且可以愉快合作的人。

1999年6月,吴士宏“因事业和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从微软辞职,在IT界引起震动。

吴士宏为什么要感激我

1999年10月,吴士宏在正式加盟大型国有企业TCL公司的同时,出版了新书《逆风飞飏》。此书因为其中大量对微软的批评性言辞而引起轰动。她出这本书的时候,微软中国公司曾通过关系找到TCL董事长李东生,企图向吴士宏施压,让她放弃出书,但被吴士宏拒绝了。

当时微软在中国所设机构的所有高层领导,几乎都被吴士宏在书中点名批评,唯独我是个例外。书出版后,她打电话告诉我说:书里她用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穿着印有“98GCRSC”标志的微软T恤,以表达她对我特殊的感激之情。这张照片里的T恤是我送她的,GCRSC就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的英文缩写。她说本想过用一张我和她的合影放进书中,但考虑到我还要继续在微软工作,所以选了这张照片。

6月份她离开微软时,我专门从上海赶到北京,参加了她的告别晚会。晚会的气氛甚是悲伤,她当场哭了。很多她希望来的人都没来,只有她的一些铁杆部下参加,和她平级的微软高层就我一个人。有人说我和吴士宏走得太近,她和微软的关系如此糟糕会不会影响我的前途。但我并不畏惧这些,心怀坦荡,简单做人,这就是我为人处世的方式。

职业生涯的时机:

我为什么拒绝接替吴士宏

罗麦克变成我的顶头上司后,我和他的关系也很好。吴士宏提出辞职后,罗麦克第一时间就给我打了电话。他说:“Juliet今天向我提出辞职,这对外界来说会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公司要迅速找到她的继任者,我认为你是唯一可以胜任这个职位并且我也信任的人。”

因为几点原因,我拒绝了这个提议:第一,我领导的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已被确定升级为亚洲技术中心,正争取进一步向全球技术中心发展,这一直是我的职业目标。第二,我回到中国不到两年,对中国市场等各方面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第三,我看出,罗麦克本人非常想自己来做微软中国的业务。

我回绝他的提议后第三天,罗麦克从北京专门飞到上海来劝说我。他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希望我考虑一下接受这份工作,并允诺一定会支持我。我还是拒绝了。并且向他建议:未来的三到六个月,你谁也不要去找,自己来试做一下,做了之后你对这个业务才有真正的了解,任何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来帮助你。

罗麦克让我再考虑一下。一周后,微软中国公司在昆明召开高管会议,罗麦克专门把我邀请去。当时微软中国的五位副总经理谭智、鲁众等人,我和他们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他们已经知道罗麦克想让我去做微软中国总经理,在这次会上都表示支持我,希望我来带领他们,不要再从微软之外找人接手。我还是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在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我心中抵御“高官厚禄”诱惑的心思都很坚定。在我看来,职业生涯中选择时机非常重要,各种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因为诱惑而贸然行事,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1999年12月,罗麦克从Autodesk公司挖来高群耀,让他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Jack(高群耀的英文名字)是留美的工程学博士,是个非常书生气的人。他戴一副眼镜,说话中规中矩,做事不愠不火,和吴士宏的江湖气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吴士宏的离职让微软中国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温文尔雅的高群耀一来,和媒体也就渐行渐远了。不过,这也正是微软所希望看到的。他在任的两年,微软中国给外界的总体印象是无功无过、平平淡淡。

和杜家滨、吴士宏时代一样,我和高群耀的微软中国公司之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2001年,我领导的亚洲技术中心正式升级为全球技术中心,我汇报工作的上级变成微软亚太区。在微软的管理架构里,我变成和罗麦克平级的关系,但微软中国每年的年度大会还是会邀请我去参加。

在2000年的微软中国公司青岛年会上,高群耀提出上任后的新财年计划,销售增长率要达到50%。那时微软中国刚经历管理层的剧烈变动,吴士宏时代的大部分副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纷纷辞职,市场和销售部门的员工也大量离去。公司上下气氛沉闷,年会也开得有几分叫人昏昏欲睡。要改变微软中国的内外环境,当然不是我分内之事,可我希望至少可以活跃一下会议的现场气氛。那天,我用幽默的语气在会上做了个15分钟的演讲,从自己作为一个微软老员工的角度,和他们讲了一下该怎么做技术、管理、销售,居然大受欢迎。后来微软中国的员工告诉我,年会上别的领导都在讲业绩要如何如何,条条框框得令人乏味,只有我的发言才贴近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愉悦和激情。

演讲时,我也善意地调侃了高群耀一把:“Jack你太可爱了,可爱得太不了解微软了,所以才给自己定了一个这么庞大宏伟的目标。可是你知道吗,说增长30%,做到50%,领导会认为你有能力。定80%,哪怕做到70%,你也是失败者。明年这个时候你绝对不敢说增长50%,后年这个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下面的微软中国员工自然是乐成一团,高群耀自己也不禁露出他招牌似的憨厚笑容。

我本是无心之言,谁知竟一语成谶。

从回绝到接受:入主微软中国内幕

我收到高群耀电子邮件的那天,媒体开始报道“高群耀辞职”一事。两天后,微软对外证实高群耀离职。

三天后,3月18日,星期一。我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就很紧张地对我说:“老板,刚才接到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的电话,让你一个小时内回到座位,他要和你进行一次重要的电话会议。”

同类推荐
  • 打造企业战斗力

    打造企业战斗力

    要让员工心里有公司,公司就必须时时惦记员工;要让员工爱公司,公司首先要爱员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商场如战场,军队需要战斗力,企业同样需要战斗力。——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2008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蒋锡培;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打造企业战斗力的最可靠保证。——中国首善、2008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陈光标;只有将工作看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知名企业家、香港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 李践;工作,需要激情!因为它能激发出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充满激情的企业和团队才有战斗力!——中国冠军企业案例研究中心执行院长、《中国实干精神》作者 殷源。
  • 赢在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

    赢在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

    挣脱平庸的枷锁,了解领导力的核心品质,成为一流的领导者。批量复制干将,成为高潜力领导者,实现稳健晋升《赢在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无论你是普通职员、中层还是高层,也无论你是母亲、父亲还是配偶,这本书总会让你有所收获。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个人生活中,你都会用到它。
  •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开服装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如果您想开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希望低风险,高收益地经营下去;希望每天门庭若市,而不是门可罗雀;希望营业额节节高升,而不是一筹莫展,本书就是您的“百科书”。如果您想店内摆放井然有序、店员工作清晰、顾客满意离开,本书就是您的“参考书”。本书从开店的详细计划,资金的筹备,相关手续的办理到如何纳税,如何规避风险等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让大家在开服装店之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将来服装店的经营之路打下基础。
  •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本书讲述了恒大地产的董事会主席灵魂人物许家印的创业经历。从白手起家到房地产事业有成,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大风大浪,最终傲立群雄,之后成立恒大足球俱乐部,为中国的民族足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任何经营成果的取得,都是在管理中应运I而生的。为此,掌握管理的妙法,必将对企业的良好运作和稳步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管理的妙招展示给您。如何让自己成为榜样?如何让下属心服口服?如何让能人站出来?如何跟员工无阻碍沟通?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如何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如何以细节取胜?如何解决狂风暴雨的突然袭击?阅读《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您将从中获得想要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对世界现代文学也有深远影响,堪称世界文学名著。
  • 怎样跟孩子谈钱

    怎样跟孩子谈钱

    本书以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为出发点,帮助家长积极主动与孩子谈论金钱问题,使孩子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金钱取之有道等,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不简单王爷

    不简单王爷

    一个晚上付笑笑经历了人生最惨的事情,先是被交往了八年的初恋男友甩了,然后大醉一场不小心吐在自己老弟车上,忍着失恋之苦还要连夜给老弟洗车,结果,一觉醒来已经在另一个不认识的世界了!一开始就是一场不高兴的认识,可是最后谁也没想到会爱上彼此,且看付笑笑如何将这个不简单的王爷打包带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你能看透对方的心理,一切都会变的轻松自然。爱情高手之所以能够笑傲情场,就是因为洞悉了爱情的秘密,而这秘密,正是爱情心理。这本书先从表象切入爱情,介绍爱情本质。要经营好爱情和婚姻,就要了解恋爱各个阶段的爱情心理。不是每段爱情都能开花结果,认识到爱情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开始。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轻狂天涯

    轻狂天涯

    海角天涯,青春年华。故事千家,你我升华。各色芳华,陌路成家。人生无常,莫负青春年华!
  • 前夫靠边站

    前夫靠边站

    他娶我,只是需要一个孩子,用以巩固他的家族地位。我嫁给他,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只为了给宝宝更好的成长空间。订婚宴上,前夫突然出现,厉声指控:你敢带着我的孩子嫁给别人?那又如何,我和他,同床异梦夜夜笙歌,本来就只是契约婚姻;只是我高估了自己和孩子的魅力,他们对我紧追不舍的真正原因却只是为了……
  • 杀戮禁忌

    杀戮禁忌

    杀戮:轮回千年,吾只想待在他(她)身边,让我能呵护他(她).禁忌:天下之大,任吾游,潇洒快活。可惜那不肖之徒!(QQ群:453062608。希望你们能进来聊聊,万分感谢!)
  • 废物娘子专情夫

    废物娘子专情夫

    她是人尽皆知的废物怪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是首屈一指的少年天才,胡搅蛮缠赖在她身边。她闯祸,他兜着。她任性,他惯着。她受伤,他护着。她难过,他宠着。她让他滚得远远的,他乖乖滚了一圈站在她身后。如果她不回头,这就是离她最远却能第一时间保护她的地方。【书友群:140292225】
  • 尸生子

    尸生子

    我婆婆是接生婆,长大后我替她给女人接生,成了一名男稳婆。我不止给活人接生,也给死人接生……给女尸接生以后总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