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月,炮火总是笼罩着大地,但即使是这样风雨飘零的时候,人们也不忘去向章台之地,在酒色财气中陷入迷离的欢愉。1894年,黄海海战爆发,战火从海面上远远地烘烤着中华大地。而这时候的上海,人们似乎只记得一个名字,赛金花。
这时候的赛金花已经回国三年,她清晰地记得在异国他乡那些风光无限的日子,记得那里的星光月光,也记得在人群中往来穿梭时心中油然而生的骄傲。她如一朵娇艳玫瑰,可以那样恣肆地绽放,而当她说着一口流利德语离开欧罗巴大陆,回到中国之后,身边却是一个颤颤巍巍的男人。守着窗口,就像守着满世界的寂寞。于是,她心中的野草在慢慢地生长,长向人间最繁华的地方。
许是她天生的风流妩媚就适合十里洋场那样的喧嚣。这年,洪钧病死。赛金花正当风华之年,这个被异域风情渲染过的女子,心里早已有了一片广阔的天地,那里春风十里,珠帘下的生命体一个个摇摆着走向癫狂。她有些迫不及待地来到上海,这里车水马龙的背景下,深藏着无数寂寞而苍白的声音。而当她带着与众不同的异国情调来到这里的灯火之下,整个上海滩都为之倾倒。
只因她是状元夫人,又看过了大洋彼岸的风物,人们争相将目光投向她,看她优雅的举止,魅惑的表情,风骚的气质。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不忘了来她身边感受风雅,甚至连李鸿章这样被历史浓墨重彩地渲染过,而在当时被外族的枪炮吓得胆战心惊的的人物,也曾在赛金花的闺房内流连过。对于这个花样年华的女子来说,所有的男人都是观花者,而她是花中之魁,在大上海的灯火下骄傲地开放着,映着这里的风月。
外面的炮火烧得人间破碎,而这里仍旧沉迷在灯火辉煌里。无论世界有多少风雨,人们总能在自己的幻梦里找到些许宁静。而这时候他们找到的不是宁静,而是迷惘。所有的生命都漂在汪洋之上,只是这里的灯火淹没了他们的不安,于是他们便真的以为这里是人间乐土。
无论如何,赛金花就在上海滩令人迷醉的灯光下肆意地挥洒着热情。她像是原野上的野花,被风雨洗礼,也在笑靥中洗礼着人间魂灵。她从来都是这样,纵情地开放,不管人间风平浪静还是风起云涌。她只是人群中的花朵,微小也恣肆。
这样的华丽岁月,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有个客人死在赛金花房内才结束。赛金花只好离开上海,北上天津。回头看一眼夜上海的灯火,还是那样绚烂,而她曾经在那样的灯火里一次次让长夜走向阑珊。那样醉意十足的时光,竟然以那样的方式结尾,赛金花不禁哑然失笑。这生命的过程,当真充满了玄机。
其实,像赛金花这样炽烈的烟火,开在哪里都会令人动心。她很快就让天津卫的男人们魂不守舍了。某些生命就有这样的魔力,总能以独特的气质吸引人们的目光。而赛金花吸引人的除了状元夫人的牌子,还有那天然的韵致与风流。她眉波一转,春水便跟着柔媚起来,男人们便顺着水波一路赶来,走向她的闺房,寻觅云端的眩晕。
当然,这时候的赛金花还别出心裁地招募了一批如水的江南女子,组成了韵味十足的“金花班”。她就这样精心地布置好了温柔陷阱,等待着寂寞的魂灵走向她漫长的夜晚。当人们向“金花班”走去的时候,赛金花已经成为一种形象,点亮了天津卫的夜空。人们知道,在人间的那个角落,那香气袭人的地方,有一朵绚丽玫瑰,散发着幽香,等待被采摘。但是采花之人往往也被花采去了魂灵,只是他们早已沦陷在花香中,无法自拔。
可是,天津那片土地似乎无法满足赛金花肆意绽放的激情,她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更丰润的土壤。于是,不久后人们在北京城里看到了她的身影,依旧是那样风姿绰约,明艳娇媚。她就那样野辣辣地走到天子脚下,带着一群吴侬软语的女子,坐在夜空上亮起灯火,北京城里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充满诱惑的火光。无疑这是一幅迷人的画面,那些婉约动人的女子,让整个北京城都变得柔软。人们蜂拥地走向“金花班”,听那些细软声音,看那些婉转眼神。何等壮观的北京城,似乎都荡漾着温软的春光。王公大臣、富绅名士都在赛金花的石榴裙下大献殷勤。似乎,赛金花只需媚眼流转,就能缭乱天地间的秩序。
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尽情绽放的背后,藏着一颗寂寥的心。所有灯红酒绿下迷醉的生命,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孤独,赛金花也不例外。只是她打定主意要在最美丽的季节里尽情绽放,便无所谓独自面对窗前明月时默默回思的凄清。至少,她绚烂过,在人间,在天际。
而这时候的朝堂之上,一群臣子茫然地看着龙椅上那个不知所措的天子,还有帘幕后面那个颐指气使的女人。这幅生动的画面多少次在上朝议事的时候展开在朝堂之上,天子和臣子都沉默着,听那年老色衰的女人在幕后絮絮叨叨。她厚厚的脂粉涂在脸上,手上的皱纹却分明地呈现出来,可还是不停地指点着江山。万里河山就在这幅图的映衬下,被外族的炮火烧得焦黄。
这时候,义和团突然之间冒了出来,他们头裹红巾,手拿大刀,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朝堂上的女人想利用这些威猛的汉子来打击洋人,却招来洋人更猛烈的枪炮。那是1900年,八国联军击溃了义和团和清军,由天津一路打到北京城。我们甚至不忍翻看那些悲惨的画面,但是那个时候,八国联军的炮火轻而易举地将清军赶得四处逃窜。曾经纵横天下的大清铁骑,在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剩下的只是满地的呻吟。他们逃得不知去向,把偌大的北京城交给异族,任其烧杀抢掠。威赫的大清帝国,在炮火中给人们这样悲哀的答案。其实人们早已发觉,自己所依靠着的朝廷,早已气若游丝。这样的朝廷承担不了护佑天下的责任,它自己都已经被炮火烧焦了眉毛胡须,只是在人群中面色惨白地站着而已。
血雨腥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仓惶逃走,她只能将北京城丢在那里,任别人踩踏。她就在远处无奈地望着,手中捧着那把透亮的烟枪,烟熏得人间迷惘。
就在这样风雨欺凌、哭声震天的时候,赛金花从人群中站起来,说着流利的德语,走向那些奸淫掳掠无为不为的人们。她只是个飘零女子,在红尘的路上独自承受着一切,苦和痛,罪与罚,无人问起。可就在这时候,她亲手写下了“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的句子。竟然是一个妓女,在国家兴亡之际,存着一份良心!那么人们曾经投给她的那些鄙夷眼光,又该如何收回呢?她只是微小的生命,却在哀鸿遍野的时候,冷冷地站起来,面对着枪炮,勇敢地走了过去。她只希望为那些哭泣着的生命,争得一些生机。
当然,她走过去,是因为她在那些蓝眼睛的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联军司令瓦德西。当年在欧罗巴的土地上,他们曾经有过缠绵的岁月,于是她向他走去,依旧迈着优雅的步子,露着妩媚的笑容。她是那样艳丽绝伦,当她的温柔尽数地献给瓦德西的时候,这个联军司令立刻融化了,赛金花才有机会为北京城万千百姓说几句好话。于是瓦德西答应整饬纪律,制止联军烧杀抢掠。赛金花也利用她交际花的特质,协调了不少华洋之间的纠纷。万千生灵在炮火中得到了些许安宁。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做梦也没想到,她曾经只手遮天的地方,如今由一个青楼女子,搭建出惨淡的安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