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选择
美国《幸福》杂志曾向读者征答如下问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会做什么?
答案蔚为大观。一位军界要人说他要到乡村开一家杂物铺,一位女部长说她要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经营一家小旅馆,一位市长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师。商人们的回答更让人大跌眼镜,有的想变成女人,有的甚至想变成一棵树。而老百姓恰恰相反,有人想当总统,有人想变成有钱的人……这就出现了悖论:既然所有人都希望换一种活法,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份令人满意的好工作?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这不错。但奇怪的是,那么多人竟然没有从工作中得到自己的快乐,他们想象中的快乐不在自己身边,而是在别人那里,这的确令人沉思。
有个故事似乎可以为此作解:一位游客到海边旅游,看到一个渔民在悠闲地钓鱼。游客问:“你为什么不出海多打点鱼?”渔民反问:“打那么多鱼干什么?”游客说:“多打点鱼,可以多赚钱;钱多了可以买一艘大渔船,然后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最后你可以在海滨造一栋别墅,空闲的时候,晒晒太阳,钓钓鱼。”渔民一听便笑了,说:“我现在不正在晒太阳吗?不正在钓鱼吗?”这位渔民说得真好。
很多人为什么不能像这位渔民那样,从普通的工作中寻找到聊以自慰的快乐呢?
生命短暂,供人重新选择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很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生的悲哀并不是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体面,收入是不是高,而是你的精神和心境是否遭遇了自戕。
快乐是一种能力
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
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设有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考核方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了事t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
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出最后考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的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着:“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是故事中两个浮躁之人中的一个。
另一只靴子
那天,我去一家公司应聘,结果在最后的面试中惨遭淘汰。但应聘过程中,考核方彬彬有礼的笑容,细致入微的接待,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很失望和遗憾,但我还是给这家公司的考核官寄去了一张贺卡,表示自己心中的感谢,也表达了无法到这家公司工作的遗憾,并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到这家公司工作。
一个星期后,当我正忙碌着应聘其他公司时,突然接到这家公司的聘用通知。在通知的理由上有这样一条解释听说过那个丢靴子的相声吗?决定楼下那个人入睡的不是第一只被丢到地板上的靴子,是另一只。另一只靴子没有落地前,不轻易地否定和放弃,'让你赢得了我们招聘中本就存在的另一个名额。
每个人都有两只靴子,一只是表象的,一只是延伸中凝聚着你的礼节、修养,也凝聚着你留给自己的机会。
速度人生
每当我从全自动电脑洗衣机中取出甩干的衣服时,常常想及人生,干衣筒只有在高速旋转时,才会把水分甩得千干净净。人生也是如此。
当你把整个身心扑到事业上,你就高速旋转起来,把各种杂念全都甩得一干二净。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字是不是那位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不过,这个闲“(闲)”字确属构思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宋朝诗人晏殊诗云:“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这诗味.简直跟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半斤八两!
闲人愁日长,志士嫌夜短,忙人无闲情。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的工作,甩掉了长吁短叹,甩掉了聊天磨牙,甩掉了无事生非,也甩掉了无病呻吟。
我想,他的话又从另一个角度道明这一人生哲理。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曾说道:“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的干扰。”
清水桥上英雄美人
有一天,瞿粲课间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今天不用等她一起回家。当时杨捷这个名字第一时间跳到我脑子里。我说:“什么事情啊,不回家吗?”她脸都红了,说:“今天上学的路上,他让我放学和他一起走。”“那好吧!嘿嘿,他一定是喜欢你了。”她又一阵害羞,蹿回了座位,接下来的那堂动物学课,她一定没听,我也是,可是我被老师提问了。人的命就是不同,我是那种一有闪失就遭提点的人,所以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成绩好是件开心的事情,想到这些,高三哥也没有意义了,我天生就是荣誉第一的人。
事情就是这样,后来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逛书店,很要好。我们班门前经常有那些成熟的高中女生观望,都是来看瞿粲的,那些人当然没有瞿粲漂亮,她们的年纪很容易显得庸俗。瞿粲总是对我们抱怨,还告诉了杨捷,我想高三哥一定心疼死她了。这段时间,我像是瞿粲的父亲,每次见到高三哥,就把瞿粲交给他。这样的交接仪式,终于让我和他遇见也能点头招呼了。我没有像大部分女生那样有这么一个幻想“高三哥其实很喜欢我,和瞿粲在一起也不能熄灭他对我的特殊感情。”默默守望的女生一般都会和男主角有丝缕的纠葛,我没有这样幻想,事情也没有依照这个幻想发展。他们一直在一起,而我,读重点高中,后来又是重点大学。
人生不只有一个读者
常常听到有人把我们的人生比成一本书,而我们正是这本书的作者,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它。有的书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但结尾却不佳;有的书或许会有一个好的结尾,但它的开端却并不是那么引人人胜。当然了,既有引人人胜的开头,又有恰到好处的结尾,这样的书也是不可胜数。在我们讨论人生这部巨著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它的读者。毕竟,既然书写出来了,就要有人看嘛!
生活中肯定有很多人会经常抱怨自己的书不被读者所重视,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或许对您有所启示吧!
我有一个非常热爱文学的朋友,这些年,他孜孜不倦地写下了很多苦心孤诣的文字。他给自己学院办的校报投了无数次稿,却从来没有一篇文章被编辑采用过。在学院里举办的一次征文比赛中,他写了一篇名叫《跨过一道沟》的文章拿去参赛,然而最后的获奖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我读过他的这篇文章,感觉确实写得很好,恰好《中国青年报》当时也在举办和我们学院一样类型的征文比赛,我便建议他把这篇文章投到《中国青年报》试试。就是这篇文章,从几万篇来稿中脱颖而出,在那次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一篇参加学院举办的征文比赛都没能获奖的文章,竟然在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我那位朋友不由感叹:人生真是富有戏剧性啊!
剧院里不只有一个观众,人生不只有一个读者。不要因为一两个读者否定了你的人生,你便终日自暴自弃,放弃自己追逐的理想和希望。
辞职报告
小路大学毕业后被招聘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做销售工作。小伙子来自农村有一股拼劲,而且对销售工作很热衷,所以业绩一直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小路和主管的关系总是有些不协调。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最后小路一怒之下向老总递交了辞呈。老总对小路的印象一直是不错的,他考虑了良久,最后说:“把你手中的业务清理一下交给我,我会同意的。”三个小时后,小路交给老总四份文件。第一份,关于自己本月内需要结算的各种业务上的经济往来,第二份,关于目前已经建立良好合作的单位名称,上面有每个负责人的地址和电话,甚至包括了各个老板的喜好t第三份,目前正在争取的客户名单,资料中列举了这些单位经理的籍贯和简历,比如谁当过兵,谁下过乡,谁离过婚,第四份,是对于还没有开展业务地区的攻关计划。
面对小路的“临走交代”,老总有些吃惊。他最后的批复是:小路留下做主管,而那位主管被降职调离这个部门。当那位主管向老总讨个说法时,老总说:“像小路这样的人才,你和他处不好关系,这本身就是失职。”
写在纸屎片上的求职信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一家国际广告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
当时她27岁,想应聘广告员,但她在广告这个行业的经验等于零。可她对那些小广告公司却不感兴趣,当她说要进国际排行50强的广告公司时,所有的朋友都认为那是痴人说梦。
但,事实是,她做到了!她没有用普通的信封投递求职信,而是用一只包裹。她向所有她打开那只包裹后,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张薄薄的纸尿片一E面写了一句话,“在这个行业里,我只是个婴儿。”背面写了她的联系方式。
几乎所有收到这张纸尿片的广告公司老总,都在第一时间内给她打了邀请面试的电话。无一例外,他们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要选择一张纸尿片?”她的回答同样富有创意。她说,我知道我不符合要求,因为我没有任何经验。但我就像这纸尿片一样,愿意学习,吸收性能特别强。并且,没有经验并不等于我是白纸一张,我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看到我在创意上的能力。
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