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①,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②,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③。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时常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主父偃盛言其便,上竟用主父计,立朔方郡。
元朔二年,主父言齐王内淫佚行僻④,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⑤;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有司以闻。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⑥,乃征下吏治。主父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自杀。上欲勿诛,是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主父方贵幸时,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无一人收者,唯独洨孔车收葬之。天子后闻之,以为孔车长者也。
太史公曰:公孙弘行义虽修,然亦遇时。汉兴八十馀年矣,上方乡文学⑦,招俊乂⑧,以广儒墨,弘为举首。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注释】
①发:揭发。阴事:隐私之事,也指阴谋诡计。
②结发:指年轻的时候。
③五鼎烹:用五鼎煮死人,古代的一种酷刑。
④淫佚:淫乱放荡。
⑤不我内门:不让我进门。
⑥劫:要挟。
⑦乡:同“向”。此指崇尚。
⑧俊乂(yì):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主父偃的一生先抑后扬再抑,可谓坎坷异常。由起初的穷困潦倒,不为世人所容,到成为汉武帝的言官,拜为郎中,人人敬畏,历经种种波折,然而主父偃最后并未能够善始善终,落得个宾客中只有一人为其敛尸,门前竟冷落至此。这世态炎凉实在让人心寒,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世道艰难,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还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凡事对得起自己就好,管他逆境顺境,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