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1700000031

第31章 燕策二

秦召燕王

【原典】

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而国亡①,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

【注释】

①枳:地名,在今四川涪陵县。

【译文】

秦国想要接见燕王,燕王准备前往。苏代劝阻燕王说:“楚国得到枳地却丢失了国都,齐国灭亡了宋国而国君逃亡,齐、楚两国不能得到枳地和灭掉宋国而讨好秦国,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只要取得战功的国家,都被秦国仇恨。秦国夺取天下,不是靠实行仁义,而是靠实施暴虐。

【原典】

“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①,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②,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③,东下随④,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注释】

①汶:指汶水,即岷江,源出四川北部岷山。

②巴:水名,与汉水相近。

③宛:地名,秦邑,在今河南南阳。

④随:地名,楚邑,在今湖北随州。

【译文】

“秦国在天下实施暴虐,曾直言不讳地对楚国说:‘蜀地的军队在泯江乘轻舟而行,随着夏季的水势直入长江,五天就可以到达楚国的郢都。汉中的军队在巴水乘船,趁着夏季的水势直入汉水,四天就可以达到五渚。我在宛地聚集军队,东下向随地进军,楚国的智者来不及提出对策,勇士还来不及发挥威力,我已经像用飞箭射杀鹰隼一样,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了。然而您却还想等待诸侯的军队去攻打函谷关,不是为时过晚了吗?”楚王因为这个缘故,十七年来一直侍奉秦国。

【原典】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①,一日而断太行。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②,二日而莫不尽繇。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注释】

①少曲:地名,韩邑,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②平阳:地名,韩邑,在今山西临汾西南。

【译文】

“秦国曾直言不讳地对韩国说:“我从少曲出兵,一天就可以切断太行的要道。我从宜阳出兵,进逼平阳,两天之后就会使韩国全境动摇。我经过东周、西周,进逼新郑,五天就可以攻下韩国。’韩国认为事实是这样,因此就向秦国臣服。

【原典】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行卷。我下枳①,道南阳、封、冀,包两周②,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銛戈在后,决荥口③,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决宿胥之口④,魏无虚、顿丘⑤。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注释】

①枳:地名,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南。

②南阳:地名,魏邑,在今河南修武。封:地名,即封陵,在今山西风陵渡。冀:地名,在今山西皮士县。

③荥口:地名,即荥泽之口。荥泽:在今河南郑州西北。

④宿胥之口:指宿胥口,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⑤虚:地名,魏邑,在今河南延津东南。顿丘:地名,魏邑,在今河南清丰西。

【译文】

“秦国曾直言不讳地对魏国说:‘我攻下安邑,堵住女戟要道,韩国通往太行山的路就会断绝。我顺着枳,取道南阳、封冀,包围两周,趁夏季水涨之时,坐上轻舟,强弩在前,锐戈在后,掘开荥阳口,魏国的都城大梁就不复存在;掘开白马渡口,魏国的济阳就不复存在,掘开宿胥之口,魏国的虚、顿丘就不复存在。从陆路进攻可以击破河内,从水路进攻可以消灭大梁。’魏国确实是这样,因此就向秦国臣服。

【原典】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译文】

“秦国打算进攻安邑,担心齐国来救援,就把宋国丢给了齐国说:“宋王暴虐无道,雕刻了一个像我的木头人,用箭射木头人的面孔。我国离宋国太远,调兵不便,没法去攻打他。您如果能打败宋国并占领他,那就和我占领宋国一样。’秦国已经取得了安邑,堵住女戟之后,就反过来把攻打宋国的罪责推到齐国头上。

【原典】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译文】

“秦国打算攻打韩国,担心诸侯援助,就把齐国丢给天下诸侯说:‘齐国四次和我订立盟约,却四次欺骗我,三次率领诸侯坚决攻打我。有齐国就没有秦国,有秦国就没有齐国,我一定讨伐他,一定要消灭他。’等到秦国已经得到宜阳、少曲,占领了蔺和离石,就反过来把攻破齐国的罪责推到诸侯头上。

【原典】

“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①,塞黾隘②,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黾隘为楚罪。

【注释】

①均陵:地名,在今湖北均县。

②黾隘:即黾塞,在今河南信阳西南平靖关。

【译文】

“秦国打算攻打魏国,担心楚国援助,就把南阳给了楚国,对说:‘我本来要与韩国绝交,攻下韩国的均陵,封锁韩国要塞黾隘,只要有利于楚国,我就会如同有利于我一样高兴。’等到魏国抛弃了盟国而与秦国联合,于是把封锁黾隘的罪责推到楚国头上。

【原典】

“兵困于林中①,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②,以济西委于赵。已得讲于魏,质公子延③,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注释】

①林中:地名,魏邑,在今河南新郑东。

②胶东:地区名,指今山东胶河以东一带的地方。

③公子延:人名,秦国公子。

【译文】

“秦国军队在林中被困,担心燕国和赵国趁机攻击,就把胶东给了燕国,把济水以西给了赵国。等到秦国与魏国和解,并以公子延做人质送去魏国之后,便用魏将公孙衍连续不断地进攻赵国。

【原典】

“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

【译文】

“秦军在离石受到挫伤,又在马陵遭到失败后,担心魏国趁机攻击,就把叶和蔡给了魏国。等到秦国与赵国和解,就挟持魏国,魏国不肯割地。秦军处在困境时,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秦军获胜,就欺骗舅父与母亲。

【原典】

“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黾隘,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译文】

“秦国要责备燕国,就把攻打胶东作为罪名;责备赵国,就把夺取济西作为罪名;责备魏国,就把占领叶、蔡作为罪名;责备楚国,就把封锁黾隘作为罪名;责备齐国,就把攻打宋国作为罪名;他谴责各国,总会找到循环不断的借口。秦王发动战争就像绣花一样轻松容易,母亲管不了他,舅父制不住他。

【原典】

“龙贾之战①,岸门之战②,封陆之战③,高商之战④,赵庄之战⑤,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在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

【注释】

①龙贾之战:公元前330年,秦军在雕阴打败魏军,擒魏将龙贾。

②岸门之战:公元前314年,秦军在岸门大败韩军。

③封陆之战: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魏国的封陵。封陵:地名,在今山西风陵渡东。

④高商之战:事迹不详。

⑤赵庄之战:公元前313年,秦军攻下赵国的蔺邑,俘虏赵将赵庄。

【译文】

“在龙贾的战斗、岸门的战役、封陵的战役、高商的战役和赵庄的战斗,秦国先后杀死赵、魏、韩三国的百姓有数百万,现在那些还活着的都是被秦国杀死的人的遗孤。西河之外、上洛之地和三川一带都遭受秦国的攻击,秦国差不多占领了赵、魏、韩三国的一半。秦国带来的灾祸如此严重,而燕、赵两国的亲秦派,都争先恐后地去侍奉秦国,并游说他们的国君,这是我最担忧的事。”

【原典】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燕乃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译文】

于是燕昭王就不去秦国了,苏代又重新在燕国得到重用。燕国与诸侯约定结成合纵联盟,就像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中,有的同意合纵,有的不同意合纵,但天下诸侯从此都重视苏氏兄弟的合纵盟约。苏代和苏厉都享尽天年而终,在诸侯中获得显赫的名声。

苏秦为奉阳君合燕于赵以伐齐

【原典】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奉阳君不听。乃入齐恶赵,令齐绝于赵。齐已绝于赵,因之燕,谓昭王曰:“韩为谓臣曰①:‘人告奉阳君曰:使齐不信赵者,苏子也;今齐王召蜀子使不伐宋者②,苏子也;与齐王谋,道取秦以谋赵者,苏子也;令齐宋赵之质子以甲者,又苏子也。请告子以情。齐果以守赵之质子以甲,吾必守子以甲。’其言恶矣。

【注释】

①韩为:人名,为韩徐为,赵国大臣。

②蜀子:人名,齐国大将。

【译文】

苏秦为燕国游说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去联合燕、赵两国共同进攻齐国,可奉阳君不同意。于是苏秦到齐国去诬蔑赵国,让齐国与赵国绝交。齐国与赵国已经绝交,他就回到燕国去,对燕昭王说:“韩徐为对我说:‘有人告诉奉阳君说:让齐国不信任赵国的是苏秦;让齐王召回蜀子叫他不要进攻宋国的是苏秦;和齐王共谋说要争取秦国、图谋赵国的是苏秦;让齐国用武装监视赵国人质的还是苏秦。请让我忠告您,齐国真的要以武装看守赵国的人质,我韩徐为一定让士兵看守您。’这话可真不客气。

【原典】

“虽然,王勿患也。臣故知入齐之有赵累也,由为之以成所欲,臣死而齐大恶于赵,臣犹生也。令齐、赵绝,可大纷已。特臣非张孟谈也,使臣也如张孟谈也,齐、赵必有为智伯者矣。

【译文】

“尽管如此,大王不必为我担忧。我本来就知道进入齐国要受到赵国的伤害,为了实现大王想要达到的目的,我仍然出使齐国促成此事,如果我死在赵国,如果齐国和赵国关系恶化,我就等于还活着一样。现在赵国和齐国断交,齐国也可能陷于混乱。但我比不上赵国从前足智多谋的张孟谈,如果我也能和张孟谈相比,齐、赵两国中必定会有一个要像智伯那样灭亡的。”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原典】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弊以伐燕。

【译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去攻打齐国,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把它们都划入燕国的郡县,还有三座城邑未被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即位,相信了齐国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便派骑劫去接替他率领燕军。乐毅逃往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由单用计对付骑劫,终于打败了燕军,把齐国失去的七十座城邑重新收复。燕王后悔,害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疲惫来进攻燕国。

【原典】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却,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译文】

燕王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又谢罪说:“先王把国家完全委托给将军,将军替燕国打败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诸侯无不为之震惊。我每天都不敢忘记将军的功劳!正遇上先王去世,我刚刚即位,身边的人误导了我。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期在野外辛苦作战,所以请将军回国休息。将军误听别人的话,与我产生了隔阂,抛弃燕国,投奔到赵国去了。将军为个人打算是可以的,但这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

【原典】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以负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译文】

望诸君乐毅于是派人献上书信,回答燕王说:“我不才,不能领会大王的意图,来顺从您左右亲信的心意,担心遭受杀身之罪,损害了先王知人善任之明,又伤害大王无罪而加害功臣的不义名声,所以逃奔到赵国。甘愿承担不贤的罪名,所以不敢用言语辩解。现在大王派使者来历数我的罪过,我担心大王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信任我的理由,而且也不明白我尽心侍奉先王的心意,所以才敢用书信回答。

【原典】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①,故假节于魏王②,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③。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注释】

①错:通“措”,安置。

②节:指使者通行所持的符节。

③亚卿:指很高的爵位。

【译文】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把俸禄随意赏给自己亲近的人,功劳大的才授给他爵禄;不把官职交给自己喜欢的人,有能力的才让他担任职务。所以考察我的能力才授予官职的,这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根据德行结交朋友的,这是能建立名声的贤士。我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观察,先王的行为超出于世间一般人,所以在担任魏王使臣时,得到燕国方面的了解。先王破格录用我,从众宾客中提拔我,让我居于群臣之上,不和宗室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认为接受先王的命令和教导,可以侥幸免除罪过,所以才接受命令而不敢推辞。

【原典】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①,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②,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③,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注释】

①济上:指济水之上。

②大吕:齐国钟名。

③蓟丘:燕国都城,在今北京白云观西。

【译文】

“先王命令我说:‘我们和齐国有深仇大恨,不估量自己力量微弱,想把攻打齐国作为自己的任务。’我回答说:‘齐国是有霸国的传统,又有屡战屡胜的经验,熟悉兵器的使用,擅长攻战的技术。大王如果想攻打他,就必须联合诸侯的力量去对付他;联合诸侯的力量去对付他,首先就要联合赵国。淮北是宋国的地方,楚、魏两国都想得到他。赵国如果同意和他们结盟,楚国和魏国也会尽力协作,燕、赵、楚、魏四国联合攻打齐国,就可以大败齐国。’先王说:‘好。’于是我接受了先王口头的命令,准备好外交使节用的符节,向南出使赵国。在我回国复命后,随即就派兵攻打齐国。由于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英明,黄河以北的地方都被先王占领,济上的军队奉令出击齐军,大获全胜。精锐的士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齐王逃到莒城,仅仅免于一死。所有的珠玉财物,车辆兵甲以及贵重的器物,全部收归燕国。齐国的大吕钟陈列在燕国的元英殿上,被齐国夺去的宝鼎也回归到燕国的历室,齐国的宝器陈设放在燕国的宁台上。燕都蓟丘种植的竹子,现在移植在齐国的汶水。从春秋五霸以来,没有谁能赶得上先王。先王感到很满意,认为我能完成使命,所以给我封地,使我能与小国诸侯相提并论。我不才,自认为遵守先王的命令办事,可以侥幸免除罪过,所以才接受命令而不敢推辞。

【原典】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译文】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后,就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把它载入史册;有先见之明的贤士,成了名后善于保持,所以被后代赞扬。像先王那样能报仇雪恨,征服强大的万乘敌国,取走齐国八百年来的积蓄,在他去世后,他的影响继续存在,执掌政权、管理政事的大臣,因此能遵循法令,处理好嫡庶关系,把他的遗教推行到普通百姓之中,先王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来教育后代。

【原典】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译文】

“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头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从前,伍子胥的意见被吴王阖闾接受,所以吴王能远征打到楚国的郢都。夫差不听伍子胥的意见,杀死伍子胥,把他装在皮囊中,投入长江。吴王夫差不明白采纳伍子胥的意见可以建功立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长江而不悔恨;伍子胥没有及早发现夫差和阖闾两个君主气量不同,所以无法改变沉江的命运。离开燕国,免遭大祸,保全已有的大功,阐扬先王的伟业,这是我的上策;遭受侮辱性的诽谤,损害先王知人的名声,这是我最为恐惧的。面临无法预见的后果,侥幸为别国图谋私利,从道义上讲,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原典】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译文】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朋友绝交的时候,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在离国的时候,不拿功劳来标榜自己。我虽不才,但多次受到君子们的教导。我担心大王轻信左右近臣的话而不了解我远在赵国的所做所为,所以才用书信来回报,希望大王能够谅察。”

赵且伐燕

【原典】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个河蚌正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又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只死蚌。’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也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鹬鸟和河蚌互不相让,渔翁毫不费力就把鹬鸟和河蚌都抓住了。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使得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从中得利。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

同类推荐
  • 大宋教导员

    大宋教导员

    一名年轻的保险教育培训师因意外而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大宋朝,在这里他又将会教导些什么呢。。。陈杰只说:“我将在幽默轻松又嘻笑怒骂的教导之下演绎一场华丽多彩的另类人生。”--------------------------------【新书期间,急需各位看官的点击、收藏与推荐的呵护,某风在此敬谢了~】
  •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本书以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以记述民国历史人物为本,着眼于对争议性历史事件和争议性历史人物的适度的重新解读。由民非明编著,适读于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类阅读爱好者。
  • 新时代穿越

    新时代穿越

    主角王纲在穿越公司进行的元朝穿越,说是穿越也不是很准确,又类似于网游类。总之看了你会知道了
  • 盛唐遗梦

    盛唐遗梦

    现代的推销骗子,居然穿越到武则天时期的武三思身上,原本就善于诡计的武家子弟,更添加了现代的种种经历,如何用现代的知识,与各类官场人物斗智斗勇,如何泡妞追美,逍遥于世。【起点二组作者黄的倾力贡献】
  • 明朝第一驸马

    明朝第一驸马

    宋友亮说过很多话,其中只有几句脍炙人口:西班牙人,别再祸害非洲兄弟了,实在要贩奴的话,我这里有便宜的建奴清仓大甩卖葡萄牙人,既然你们来我大明租地当佃户,那每年一百万两的租金要付清荷兰人,男的留下戒指项链,滚出台湾,女的脱掉内裤肚兜,全部躺平,否则统统没命
热门推荐
  • 至尊逍遥

    至尊逍遥

    修仙?清心寡欲可不是咱的风格。仙子?不是极品咱可不要。邂逅?没有办法谁叫咱有这个资本。有惊却无险。风流好色?可不要误会,咱可不是随意的人,不过随意起来也不是人,喜欢推到?那是咱的性格。且看风流凡尘公子哥,如何神艳逍遥修神行!
  • 热门小炒集锦

    热门小炒集锦

    李宏编著的这本《热门小炒集锦》让您可以只用“炒”这一种烹饪手法做出千般美味。书中的每一道菜的原料都是很容易买到的,所用厨具也都是居家常备的锅碗瓢盆。一书在手,健康美味全数收录,一定会让厨房变成您展示厨艺的舞台,让餐桌变成您家里最温馨的美味天堂!
  • 我欲成魔何以畏天

    我欲成魔何以畏天

    异世重生却是废材,曾经的天才却被人踩在脚下,为复仇他入魔道,灭家族,闯神域,曾经被人唾弃被神压制的魔族在他手里亦成为世界的主宰。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做事的抉择

    做事的抉择

    本书从世界文化背景考察中国三星堆文明,不免旁及现代人文科学领域中一些重大的尚在探讨中的课题,是一本用现代方法研究古代文化的学术书。
  •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

    长篇小说《建国大业》是从1948年毛泽东在城南庄发出“五一”口号开始,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 狼商

    狼商

    销售就像上山打猎,既要技巧圆熟,更需要本能直觉。我不是猎手,我只是一名销售。我在市场的丛林里挣扎着过活。中国顶尖企业间最残酷的销售厮杀。销售的圈子,天天都有人设局,入局,出局;有局就会有变数,做销售就像谈恋爱,靠的就是忽悠……
  • 重生盛世宠妻

    重生盛世宠妻

    前世的林琬出身名门,富贵安稳,却在被青梅竹马表哥求娶后,惨遭抛弃。在娘家呆了数日,又莫名成了仪王次子之妻。今生,她依旧从小生活安逸自在,却知道要远离表哥、珍爱生命……又为何,早早便被那个男人缠上呢?那个容颜清冷的男人,她上辈子的第二个夫。赵邕:“这辈子我都吃定你。”林琬:“来,张口吃药。”
  •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悦读成长系列: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神偷丢心

    神偷丢心

    为兴趣、为济贫而偷叫神偷?嘿嘿嘿!那她非得下山去好好表现一番不可。嗄?师父不准咧,说穿了还不是看遍她的“技术”!害她的自信满满被敲掉了一大块!那……先跟他赌一下好了,要是她能在十天之内把芙蓉宫的镇宫之宝偷到手,从此师父就任她逍遥、偷遍天下……赢了、赢了!第一次出手就成功,看她多厉害!不是?是有人存心耍着她玩?还想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