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78700000013

第13章 小品的创作

一、小品的创作

近年来,随着小品的“走红”,不少从事艺术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里,业余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写稿和参赛。但往往由于把握不好小品的特点和“度”,小品脚本写的不够“味”,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就连小品演艺界的一些“大腕”,也常常为没有一个好的脚本犯愁。

(一)小品的特点是什么

小品,顾名思义是小的艺术品。

小品的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称为小品。它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只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如国画小品、版画小品、油画小品。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也称为小品。

小品的特点不外乎以下几点:

1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这是小品与其他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

2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小品是“笑”的艺术。好的小品大多有足够的笑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3雅俗共赏、题材广泛。小品反映的小题材、小事件源于基层和老百姓。人世冷暖、世相百态都是小品描写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4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这是小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这是成功小品的要领。

5针砭时弊、内含哲理。透过表面现象,讽刺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揭示一定的哲理,寓教于乐。这既是小品的本意也是人民群众对它的进一步要求。

(二)如何写好小品

如何写好写活小品脚本?这是当前小品演艺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像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板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前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涛声依旧”了,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

4.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小品的“走俏”,小品的形式愈来愈多样化,人们公认的有戏剧小品、歌舞小品、哑剧小品,等等。尽管小品的演出形式很多,但小品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效果不能变,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小品就名不副实了。

着名小品作家何庆魁认为,要想使小品保持生命力地发展下去,在创作上一定要紧跟时代,在表现手法上“短”、“频”、“快”必不可少。另外,如何使小品这样一种大众娱乐品升级为艺术品,加大小品的内涵,不靠浅薄和粗俗哗众取宠,就需要深入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兴于民间,衰于庙堂”,那是文学艺术的悲哀。

小品是近年来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因为喜闻乐见,所以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也高;唯其高,有些小品常常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要求。

二、小品的创作与审美

有人认为,目前的小品创作大体还在“叫座”的阶段(当然也有极少数可能被历史接纳的佳作)。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有的小品品位并不很高,但也没有下降到迎合低级庸俗心理的程度。现在小品创作需要研究的重点是怎样以叫座为基点向“叫好”提高。准确、深刻地反映改革中现实生活的本质,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文变染科世情”。商品经济的冲击,使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思维方法、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真、善、美和假、恶、丑需重新界定,每个人都在随社会变革的推进作不同程度的正确或错误的转换。这就要求小品作者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要善于发现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不妨举例说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剧作者创作反映老人晚年生活的小戏,表现的总是赡养问题,是儿子、媳妇给不给吃、穿、住,颂扬孝顺、批评忤逆,强调的是传统伦理道德。尽管古装戏、民间故事已无数次重复表现过,是老得不能再老的题材,体现的是人人皆知皆懂的道理,但此类小戏还是会引起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的共鸣。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老人大都有吃有穿有住,有的甚至吃、穿、住都不差,与子女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矛盾便退居次位;老人晚年面临的主要是孤独感,痛苦主要产生于精神生活的不满足。随着城市住房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乡村建房热的出现,为老人与子女分居两所提供了条件。老人们没有实在的社会工作寄托,自然空虚孤寂。国家对这一新的社会问题很重视,积极设法解决“老有所乐”的问题。各地都创办了老年活动室等各种供老人获得其乐的场所和设施。但老人们精神生活并非仅靠这类举措就能得到满足。无论是中国当代老人还是西方当代老人,尽管亲属观念有差异,亲情都是始终不可泯灭的,最重要的还是与子女间的感情交流、亲情的温暖,而这正是偏偏缺少的。

还有反映女性地位问题的,我国自古至20世纪70年代,剧作家们往往通过描写婚变反映女方被抛弃的痛苦,同情、可怜女方,指责、批判男方。这可以理解为对封建的男权观念的批判。这类剧作往往寄托着剧作家理想化的“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只能建立在男权的让步和宽容的基础上,忽视了对女权的认识,忽视了对女性自身价值实现及女权建立的可能性的探究。这就反映了作者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应当承认,“五四”在民主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女权问题,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像曹禺这样一批话剧作家以剧作对此作了表现和探索,反映了我国剧作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一次大飞跃。不可否认,曹禺等一辈创作的具有全新认识水准的剧作,只得到理论家认可,对话剧界后来的创作略有影响,而对地方戏剧创作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新时期以来,社会变革使男与女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们的小品作者和戏曲作者是否应当这样来认识:当代社会夫与妻的离异不再纯粹是男方抛弃女方,女方已不完全处于被主宰的从属地位。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了男女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定女性有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财产拥有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保障了女性自身价值实现的权利,保障了她们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我们固然承认这些法律和制度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尚受陈旧观念的不同程度干扰而不无偏差。但总体上还是有保障的,女性在经济等多方面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即使男方主动离开女方,女方也具有与男子同等对于离婚条件的决定权。女性依赖男性生存的从属地位得到根本改变了。然而,当今社会的为数不少的年轻女性,一方面超常地强化自我独立意识,一方面又受金钱物质诱惑,利用性别“优势”和容颜“资本”换取优厚的金钱、物质利益,甘愿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实为玩偶),拥有了物质金钱,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放弃了正当的权利——包括真正的爱……

仅举这两方面的问题作简要透视,或可说明无论小品还是戏剧作品,要能真正做到内容准确“与世推移”,能反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必须先用社会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生活。因此,小品作者应重视研究些社会学。

三、小品创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小品创作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写剧本千万不可把生活直接搬上去,这样的剧本,即使演出来,也是没有人看的。生活中的事经过“艺术处理”,才能搬上舞台。将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压缩后写入剧本。比如将生活中的两个人写成一个人,等等。

其次,小品(或小型话剧),应尽量控制演员的数量。小品一般3~5人。小话剧则可适当多些。因为演员多了,不但会使舞台显得很乱,而且由于上台人物多,观众可能不会对任何一个演员留下深刻印象。但要注意的是,人少了,质量不能下降。可以采取把相近性格人物合成一个人等手法,使台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同时不要过分追求剧本情节的完美。小品应力求短小而精,若过多的介绍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使剧本又长又乏味。同常一场晚会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晚会策划者不会允许一个节目过多浪费时间。小品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为宜。因此,不要随意说自己或别人的小品太片面了,如果细抠起来,春节晚会上的小品好多也是“片面的”。

第三,小品是舞台艺术,要求演员现场表演。这也要求剧本中一个角色的一段台词不要过长。过长的台词不但演出时表情动作很难配合上,而且容易造成演员忘词。没有演出经验的剧本作者常易犯这样的毛病。可以采取对话等形式来分担台词。

另外,写小品时也要想到演出效果,有些情景想得很好,但受舞台和演员水平的限制,演出来不一定好。写剧本就是为了演出,千万不要只为表现自己文学水平而不计演出的可能性。那样倒不如写小说算了。

第四,小品创作要走出“宾馆”,与时俱进。小品创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观众的审美品位共同成长。着名的小品演员黄宏在谈到小品创作时说:“我们一定要摒弃‘宾馆创作’这种不健康的风气,用活生生的生活赋予小品新的生命力。”他说:“创作人员、演员深入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小品一度是老百姓最喜爱的节目之一。那时候,我们和观众共同呼吸,一起欢笑,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现在,观众的文化素质、审美品位提高非常快,对小品创作和表演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小品创作的素材

小品的素材非常广,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家庭生活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小品创作的素材。这里仅举几个小例子:

其一,大家都知道牛皮癣,很痒、很烦,我们可爱的都市却偏偏被“牛皮癣”缠上了,电灯柱、人行天桥、宿舍楼梯上,甚至是地上,只要能贴的地方都贴上了乱七八糟的信息。而现在“牛皮癣”还蔓延到手机短信上:早上一开机,不时会收到代办毕业证、驾驶证、房产证的信息,另外还有什么“六合彩玄机号码”……

其二,许多城市都存在的“丐帮”,以前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商业街等热闹地方,现在发展到“上街巡查”来了。汽车只要遇到红灯停下,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问候你。一个人曾经施舍过一个小乞丐,当时他手里只有一张100元和一张5角钱的钞票,他当然给小乞丐5角钱了,那知小乞丐接过钱连谢也没谢,边走边唠叨:“四眼仔,给那么少,还有车开。”多么好的故事!

其三,一个人手拿玫瑰花跪在街上热情地拥抱着另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情形?求婚吧?错了,居然是在卖花!有一个记者曾拍下这样一张既滑稽又讽刺的照片:一卖花小女孩跪在地上抱着一行人的腿不放。卖花小女孩的经营手段从拉你、求你、硬把花塞进你口袋,到现在的跪地,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人爬到你背上来,你回头一看,发现原来是一位身手敏捷的卖花小女孩!

假如把这些素材编成小品,会不会非常生动有趣呢?

同类推荐
  •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本书内容包括:电视剧艺术基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文艺等。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热门推荐
  •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这是感天动地的壮举,还是不可理喻的蠢行?这是至真至诚的情种,还是游移不定的浪子?这是执着勤勉的写手,还是好逸恶劳的懒汉?贫穷让理想变得格外丑陋,挫败使追求显得面目可憎。这就是一个“文学烈士”的悲情人生!它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穷人到底该不该有梦想?一个还在打拼的奋斗者值不值得尊重?
  • 东方小子

    东方小子

    东土即东土大陆。苏铭前往东土学艺十二年,回到西方大陆还没等逍遥快活,就被人强迫签订了与他人同生共死的契约。好在那个人是个漂亮小姐姐……贪婪的人类贵族,诡异的黑暗生物。且看苏铭如何仗剑闯西方。
  • 我们缘来缘去

    我们缘来缘去

    一个向往自由生活的女人,从小便被送入宫闱,成为皇上的储妃,她看尽了身为皇上女人的悲欢喜忧,深感那是一种悲哀的人生,所以她想要逃离这种注定悲剧的命运。那一天她被选中侍君,被人羡慕。那一天她为了逃脱,袭击了君主,那一天,她为了离开,下定了决心。
  • 当一个好兵

    当一个好兵

    《国与家》我把忠诚刻在那块坚硬的岩石上我将荣誉铺在那抹柔软的草地上烈火烤熟了我本不宽阔的肩膀子弹刺透了我以为坚硬的胸膛让我倒向祖国的方向我渴望祖国母亲的臂膀让我倒向家的方向我想看到远方的爹娘
  • 我用一生守候你

    我用一生守候你

    一场相见人他们相见!她从来没有想过,会遇见他!如果会到那一天,他们会不会在一起?背道而驰的他们,是否再续前缘的一天?
  • 安娜贝尔和博

    安娜贝尔和博

    “本书站在历史的高度,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罪恶的“白澳政策”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热情讴歌了超越种族、文化鸿沟的纯真的爱情,以及对土地、家园的深深爱恋,并预示了澳大利亚年轻一代正在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 二狗和三八

    二狗和三八

    慕容二狗和死三八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故事只是想象中的武侠世界
  • 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中国这个以人情为重的社会里,要想获得成功,有一个广泛的人际关系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做人吃得开首先就要学会广结人缘。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缘也不会说来就来,它不仅需要你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关键还要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 水边书

    水边书

    小说讲述了十六岁的花街少年朴素的志向、情感和对世界的体认:遥想一个飘逸的侠客梦,陈小多在好勇斗狠的校园中拔身而出,踏上求侠问武的远游路,此去关山万千重,世事繁复,仿如换了人间;因为“拧着来”,因为成长之初最干净的尊严,陈小多和房客的女儿郑青蓝之间误会丛生,她背负流言蜚语开始了与他反向的出走,也许将一去不能回头……
  • 冥报记辑书

    冥报记辑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