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72500000029

第29章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烈血男儿(5)

铮铮傲骨、正气凛然的辛弃疾就这样远去了,留下了一个让后人每每不敢回想的结局,那三声“杀贼”中包含着多少苦楚和愤慨呢?这声动霄汉的遗言,比之杜宇啼血更让人黯然,比之霍去病长逝更让人唏嘘。他不止是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激烈的爱国者,他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文豪,文武双全的他本该拥有一个人人艳羡的一生。也许是天妒英才,他始终未曾圆梦,只有那一篇篇满含热忱的词作,留给了世界,留给了这个他曾立志守护的世界。

声如裂帛的“稼轩体”

辛弃疾对于词坛的冲击很大,因为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可以做到涉猎广泛的题材。虽然他以豪放词闻名于世,但是他的传统婉约词也是别具一格,不输旁人。他有一颗慧心,充分地把自我对于世界的感受写进了词里,无论写什么样的作品,都不会忽略了自己,所以“稼轩体”是有独立性格的,常常表现出英雄气概和爱国深情,慨然的男儿气总是充盈其中,主观和激昂更是其一大特色。

虽然“苏辛”并称豪放派两大宗师,但是二人的作品风格却不尽相同。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很难看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同样在苏轼的作品中也找不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奇,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极为浓烈的男子气息,但是他们却是两个不同气味的男人。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常常以看透人生的姿态作词,嬉笑着任凭风云变幻,他是一个奔行一路的冷静旁观者。而辛弃疾是一个壮怀激烈的怀揣大志的人,他带着自己与生俱来的豪气,带着自己绝代的文韬武略,狂奔向自己的梦想之地,他是一个追梦人。所以读苏轼的词是安然豪爽的,我们是以一种学习的心态,读的是那人生境界;而辛弃疾的词我们读来是激昂悲壮的,我们用的是沉溺的感觉,与作者一起经历悲喜,品的是那始终闪耀的理想光芒。

时光荏苒,辛弃疾的辞世已经离我们快有千年之久了,笔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人,想象他年轻时代是怎样的挥斥方遒,是不是只要有酒就不会饮茶的烈性少年呢?是不是只要能流血就绝不流泪的如铁汉子呢?英雄的风骨总是让后人浮想,“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仿佛说的就是他自己的结局,英雄碧血,千年后长歌依旧傲然不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梦境的一段,让我们可大致看到他曾经的豪情岁月。那是一片战场,属于斗士的战场,那里没有莺莺燕燕的小桥人家,没有雕梁画栋的朱门园林,只有铮亮的刀刃箭头,只有挥之不去的马骚味和血腥味,但这却是辛弃疾最怀恋的地方,或许他并非天生的好战分子,只是他的理想只有在此才能得到实现,他不在乎自己可能身首异处的危险,只想用那些肆意践踏百姓的金人的颈血来浇灌这片沉寂了太久的土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的主要作品,那时的辛弃疾还没有像老年时那样的挣扎无助,还怀有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并一直为之奋斗不绝,这就是那复国抗金的梦想。

其实这首词的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就很有意思,作者当然不会无聊到半夜醉酒后还拿着宝剑观赏。这是一种意境,人在酒醉的时候不是容易兴高采烈,就是容易陷入悲伤,可是作者并没有,他无论何时都念念不忘北伐,所以他才会拿出陪伴自己的多年的宝剑,点起灯火,仔细地看着这个老伙伴。多年来,只有它的锋利未变,寒气未减。这柄剑就像横亘在他心口的那个理想,永远刺痛着他,提醒着他。这些都不是作者明说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所描绘的语言和环境来推测出来。寂静无人的深夜里,这个寂寞的影子轻轻地在灯光下抚摸着嘶鸣的宝剑,思绪万千。后来他终于睡着了。通过“梦回”,可以判定这几句是对于梦境的描述。在这个梦里,他终于回到了属于他的舞台——“吹角连营”,声声号角催人胆寒,连绵军营慑敌斗志,而他就是统帅这支无敌军队的将军,一往无前。“八百里”指牛,“五十弦”指乐器,这两句更把战场的那种粗豪和壮阔写的更加细化。他把牛肉烤熟分给全军将士,而军中的乐曲更是尽显塞外沙场的雄奇。酒足饭饱后,伴着军乐使得将士战意高昂,英姿勃发。秋天总是伴随着风沙和烟尘的,萧瑟的秋风中点兵出征,更显出气势恢宏的战场上男儿不惜一切的豪肝厉胆。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就真正写到了战场上的物事,“的卢”指刘备的名驹,这匹马救过刘备的命,这是如龙似虎般的神骏。在这里的意思是说,铁骑快马如闪电,眨眼之间就到了阵前;离弦之箭快如雷霆,敌人被这样的气势所震慑,彻底胆寒恐慌。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了却君王天下事”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多少男儿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梦想,跟随一个英伟不凡的英雄或一个卓然不群的帝王来建功立业,这是专属我们中国古代热血青年的理想,赢得声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综合全文来看,他指的“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时候,想必一定是在收复失地、一统家国之后。因此,在这最后一句里,就显得更为凄凉和惋惜,“可怜白发生”把作者从梦境拉回来现实,其中惋惜、愤怒等不堪的情绪就这样自然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并非是汲汲于建功立业,而是慨叹壮志难酬,叹息的或许不是生活的艰辛,人生的曲折,而是那时光的流逝,白发生,红颜老,英雄已迟暮。虽然铁甲仍在,但是那张面孔却已抹上了太多风霜,憔悴又萧条。

这是辛弃疾独有的力量,在他的词中,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支撑我们如何生活,而是摊开了另一片关于理想道路的指引,或许我们走过了太多的道路,以至于已经忘了最初的起点,但是有些东西注定是不能被遗忘的,比如那些珍贵的理想。

对于“稼轩体”,太多的人有着太多溢美之词,它的美在于回环的气势、简练的文字、精准的化典。我认为,“稼轩体”在这个时代中最当重视的是它其中充盈的“正能量”。那是一股浩然正气,足以涤荡这个世界的浮躁和阴郁。

他的词作中意象恢弘,大都落拓不羁,显得不拘一格。比如他在形容一件东西的时候,不喜用花草幽深的字眼刻画,常常会用一些或奇崛或癫狂的文字,因此他的作品会展露出一种不可一世的傲然姿态。他的词作中充满情感,我们很容易看得到,但是无论悲喜,他都不会被这些外因所击垮。他一直小心呵护着那个梦想,哪怕是在冰天雪地里,也不让这微弱的火焰熄灭,相反的,他带着它,温暖着它,带着这个微弱的火焰走遍了时间流转,沧桑变化。

辛弃疾一生作词无数,流传至今的也有六百多首,据考证,他是两宋词人中留下作品最多的词人,极巧的是,他的好朋友陆游是存诗最多的诗人,而他们的主题或者说动力都在于强烈的爱国热情,所以他们的作品中都有着昂扬雄浑的气势,这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文坛创作方向,使得爱国词爱国诗成了南宋的一大特色。这专属于时代的声音,往往来自最深处的内心。而发乎于深心的作品都是好的作品,它们是有灵魂的,是一块块温暖的血肉,而不是一堆堆无力的枯骨。

其实,辛弃疾是豪放派的泰斗,不过他也似乎没有太过拘泥于豪壮词的创作,也经常采用婉约的语调来叙述宏大的事件或志向,这是他的独创。他在完美继承了先人的意象的同时,也在作品中融入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手法,甚至还有杂文和辞赋的影子,他把许多写作形式的优点融会贯通,再加上英雄盖世的自己的不凡经历,达到了“无物不可入词”的高超境界。在辛弃疾的手中,词并不是一个消遣娱乐的小玩意,而是言志立志的大件事。他的一生都有所追求,从未停止追逐理想的脚步,而词正是他这一路上最好的记录方式,所以他有过隐晦,有过忏悔,有过迷惑,有过悲切,有过狂喜,有过淡然,但这多种不同的风格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联系——辛弃疾,这个名字就是这些作品的最好注脚。

辛弃疾,是南宋一代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当然这不只局限于文学创作方面。这个人,好像是上天为了怜悯南宋而赐予他们的救世主,他胸中有华美缱绻的文字,他手中还有报国杀敌的利刃,但是他却在焦躁不安的世界上失踪了。他没有动摇的梦想在某些昏聩的统治者眼里就像是一个笑话。英雄并不怕流血,可是否认他,蔑视他,才是对辛弃疾最残忍的扼杀。英雄是不会记恨的,他或许还会狂笑,那是充满悲愤的,他没有怪罪任何人,只是在怜悯他们,太过愚昧的他们怎能不需要他的保护呢?这才是一个英雄的胸襟,磊落旷达的胸襟。

我想,留给辛弃疾的除了这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外,实在不敢妄加评论。这个男子的步履中都是滴血的脚印,这个英雄的笔锋下都是铿锵的怒吼,这个碧血的男儿值得人们永远铭记与怀念。他是仗剑天涯的侠客,是下笔如神的文豪,是烈血的汉子,是清雅的墨客,是千古无一的辛弃疾!

同类推荐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风缘

    风缘

    常越所著的《风缘/宁夏诗歌学会丛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经历和感叹。作者文笔自然纯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书稿作者常越,现为刊物《贺兰山》诗歌编辑,作品发表于《绿风》《朔方》《西部》等报刊,并获得相关奖项。其作品感情充沛,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热门推荐
  • 终极召唤

    终极召唤

    战士,力量与骁勇始终是战士的悲哀。他们只能勇往直前!法师,天赋是次要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信念!祭司,祷言之力,神圣的根源。光明无所不在!骑士,光明的守护,这就是骑士的最后尊严。召唤师,大自然的宠儿,自然的主宰。那么神灵也可以召唤吗?
  • 柳眉愁

    柳眉愁

    红颜祸水嫁给了蓝颜祸水她的情敌全是怨女,都要设计害她他的情敌变身怪物,他还必须去解救她要怎样八面玲珑、张牙舞爪才能一次次险境脱身他要怎样不计前嫌、见招拆招才能一次次唤回真情权势纷争背景下腹黑男医生惹上了恶毒女病人他们的恋情百转千回,注定不得安宁----------------------------------------------------------------------新书《声灵勿进》已经开坑,请多多支持!这是一个基于鬼魂电磁说的、新科技时代的灵异故事,一段人类利用科技通灵手段,即EVP(超自然电子异象)与鬼魂交流、纠葛、对抗的悬疑灵异历程。
  • 聚运

    聚运

    圣人弟子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建立大周,继而分封天下,令天下气运不得聚集,由此开启了万国混战的年代!
  •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 妃逃不可:王爷请留步

    妃逃不可:王爷请留步

    (本文纯属虚构,穿越玄幻文,请勿相信、模仿,谢谢!)为她伤她,因他弃他,一切皆是一个迷。爱是什么,恨又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只是一个迷茫、无助,不知道去哪儿的人...他不在了,你回来了,我只有你了?不,我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了...唯独有的...只有...唉...算了...罢了...
  • 肖家军传奇

    肖家军传奇

    本文讲述了天际州沧源国一群天赋异禀的少年从稚嫩到成熟,抵御外族入侵、保卫家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 推理名探

    推理名探

    封闭的女生寝室里却传来惊悚的尖叫声,平时就神经质的女生被人用绳子勒死在了床上;滑雪场里死相怪异的游人,通信中断下死亡的人数在悄悄增加着;实验楼里的低低哭泣,婚礼上的神秘中毒,市医院中惊悚的凶鬼杀人,高校里变态的连环杀人事件。这种种诡异事件都与一个人有着或明或暗,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就在我们中间!
  • 梦笔鹭湖

    梦笔鹭湖

    湘资沅澧,洞庭壮景。青丝白鹭,同升风光。闲读数载,逍遥自在。留何以寄?梦笔几篇。
  • 《夙缘》

    《夙缘》

    神秘的图书馆。无谓的挣扎,一切都已注定,注定的缘分,注定的悲剧,注定的结局。时间的暂停,空间的封锁;时间的穿梭,空间的跳跃……问明月阴晴圆缺?你是否也在等待?用一生缘分等待……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