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72500000013

第13章 苏轼——豁达执拗的一代词宗(4)

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因为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所以很多文人对柳永的抨击有着嫉妒的一面,那么苏轼是不是呢?这个无可获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柳永奠定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立志“自是一家”,立志走出一条与柳永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并非是对柳永的不尊重,或许恰恰相反,苏轼对柳永是极为尊重的,他也曾夸赞过柳永的《八声甘州》中“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数句,“不减唐人高处”。他大概只是不想自柳永之后,宋词全变成“柳永体”,那样才是对宋词的沉重打击。

苏轼“自是一家”后,我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吧,这才是真正让宋词走出“柳风”的作品,他借咏史之便,代入自我,纵横捭阖,豪情奔放。这首词对当时的词风冲击很大,一改代前人言的固有模式,而是全然以自我抒情,以“词”的形式极言“诗”之壮志,遂成为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写于作者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此时也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极为灰暗的时刻。经过了“乌台诗案”后,苏轼已经基本彻底远离了政治权利的中心,他几乎再也没有机会参与和实行他那伟大的政治抱负,他应该是沮丧的。但是从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出苏轼依然如曾经一样,没有绝望,也没有妥协,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洋溢,昂首高歌。

苏轼触景生情,怀念起古时伟人的丰功伟绩,以此自比,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老大无为的感叹。望见这奔流的大江,生生不息,却淘尽了多少风云人物,过往的总是会过去,留下的除了不断被提及的故事,再就是后人的叹惜和崇敬。苏轼游赤壁,怎能不想起周瑜的事迹呢?周瑜年少得志,领兵江东,那些如狼似虎的江东子弟在他的身后凝结成一个个巨灵神像,瞪着眼睛,抹着汗渍,只等着他那挥舞的令旗。周瑜的理想化作了一点燃烧的火星,他点燃了每个人内心的激情,于是才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连常胜将军曹孟德也不得不承认在赤壁之战中输得心服口服,赤壁之战是周瑜的骄傲,他就如同一只马王,带着一群矫健的马驹在这片战场上驰骋纵横,肆意吼鸣。更为难得的是,周瑜并不是一个挥剑砍刀的莽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羽扇纶巾”的装扮便可以显示出周郎的儒将风流。时人有云:“曲有误,周郎顾。”从这可以看出周瑜当年的多才多艺,令人心折的风度,因此他才能娶到那倾国倾城的小乔。所以,对于苏轼来说,周瑜是成功的,周瑜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在赤壁之战成名时他才刚刚三十出头,可以算是年少有为。但是苏轼此时已经四十有七,却仍抱负难成,比之英雄,他怎能不苦闷愤慨呢?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赤壁之战还有着另外的情愫,从“人道是”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他并非对周瑜持有怀疑,而是以名冠千古的周郎来深化“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观点。“人道是”说出了人们对周瑜的赞美和怀念,可是即便这样的人物也逃不过兴亡交替。苏轼在《念奴娇》的上片中把时空观念和人生历史都带到了一个很空旷高深的境界,这时不是写他或者周瑜,而是在写天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就把那一切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归结于无声的回忆,哪怕是“乱石穿空”或是“惊涛拍岸”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成沉寂,江山如画,人生如梦。

从上片的赤壁战场触动人心,再到下片的怀古伤今,苏轼都写得壮阔雄奇。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对比“早生华发”的自己,这是怎样的不堪呢?苏轼虽然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可是比起这千古英杰来说,还真的算是无声无名的凡夫俗子。“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虽然这里还有一些对于失意的牢骚和不满,但是我们却能够从这些瑰丽奇幻的战场风光中看到苏轼对人生的态度:人生就是一场战争,无需屈服,只需勇敢追求。“人生如梦”,或许正是如此,可是我们该怎样在这梦境中过活呢?苏轼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所以苏轼的这首《念奴娇》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作品,虽然有过很多失意文人所作的同类型作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意境完全不同,苏轼虽有失望,但从未绝望。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陈子昂的名诗《登幽州台歌》来了解一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曲调悲怆,如泣血的啼鸟,如哀号的山猿,然而这些声音中满满地书写着一个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闷。而幽州正是战国燕昭王招纳天下贤人的场所,也被称为黄金台,所以在作者登上幽州台的时候,不禁怀念起那个曾经灿烂的时代,而他自负以经天纬地的才华可以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可是他却连报效国家的机会都没有,怎能不让千古英雄为之扼腕叹息。

在陈子昂的眼里,那个时代,是豪杰陨落的时代;那个时代,是猪彘当道的时代,他的理想注定是不可实现的,所以他全诗的基调是悲观的、绝望的。

可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苏轼的态度,他始终是不屈的,始终是执拗的。苏轼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只会把这一切当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砺。他的精神世界一直都是晴朗的,内心也一直都是乐观的,这是极难得可贵的。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往往流传最广的,得到更多人喜爱和称道的故事都是悲剧的。比如梁祝、孔雀东南飞、李尔王等,都是如此。这是因为悲剧更有感染力,更易触碰人心最深处的微小情绪,更能挑逗起每个人各自相似的伤心回忆,因为难忘,所以经典。

而对于诗词来说,更是这样,为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些句子都堪称经典?那就是因为这些伤春悲秋,爱恨离愁的小情绪更容易得到共鸣。

与这些作品相比,苏轼流传的词作显得更为难得,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也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快意,苏轼往往写的不只是心境,更是人生。与其他词人相比,可能苏轼对于缠绵悱恻的情感描写力有不逮,他没有很多深刻剖析人心情绪的作品,但对于宇宙苍生、人生境界的书写却是鹤立鸡群、难有人望其项背的。

从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每一个作品都能算作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而苏轼的词扩大了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范围。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矛盾,苏轼拯救了内容日渐狭窄的宋词写作,实是不世之功。

在苏轼的诸多词作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佛家与道家的精髓所在。苏轼受禅影响颇深,并且深得禅的真味,同时他又把老庄以无限的时空看待人生的痛苦和欢乐以及是是非非的观照方法,与禅学以平常心看待人生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那豁达疏朗的风格特征,这也是苏轼的作品与他人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那首经典的《定风波》外,苏轼的《永遇乐》也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我们可以从小序中看出这是一首记梦词,作者在彭城燕子楼夜宿后,梦到了盼盼(唐代张尚书之爱妾关盼盼),有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感想。胡仔曾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如此评价此词:“脱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如苏轼一贯的词风一样,他又是把人生的真谛混入了怀人记事的文字之中,虽在此时苏轼心中还有着悲愤和孤独之感,但是在梦醒之后,却翩翩地不知自身所在,在这一刹那间忽然净化了身心,也领略了佛家常说的至境“顿悟”。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词人巧妙地把这些情绪和古今传说包括自身的感悟融合在一处,其中从对人生虚幻的看破到出世超脱的描写,都让这首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颜色。

苏轼不仅在词作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他的诗文中也表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佛道儒的提炼和融合,在许多文人没有走出五代宋初的绮丽香艳时,他已经把对传统的传承以自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虽然并不一定是刻意的,但是仍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澄明的感悟之心。

虽然苏轼对宋词有着极大的贡献,但是仍然不能盲目地不加辨析地崇拜。上文我们说过,苏轼对词作的音律性依附不大,这就导致了词与诗的界限模糊,可是一旦词的本身价值消亡,或者特有的审美特征消失,就很容易让宋词走向末路。因此,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苏轼是一代词宗,一代文豪,他的一切作为都是正确的,凡事有利必有弊,出自苏轼之手的作品仍然还有很大程度的“诗化词”,但是在别人手中就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苏轼带给宋词的主要是创作理念的改变,而不是“诗化词”的格式。

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天才却是难以复制的。毫无疑问,苏轼是文学天才,因此他的理念可以传承,但是他的做法却很难复制。即便如此,因为苏东坡的强大影响力,自他之后宋词的风貌还是改变了,到了南宋时期许多爱国词人已经把苏轼的词作当作教科书般的经典了,这都归于苏轼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虽然在北宋时期对苏轼的赞美和推崇还处于萌芽阶段,不过当时也已经有了“苏门”创作群体。“苏门四学士”与“苏门六君子”之说也是当时大多数人们认可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与李廌这些人都与苏轼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大都受过苏轼的帮助或提携,因此他们聚拢在苏轼身边,也不免被其影响。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自古文人相轻,可他们却甘愿聚拢在苏轼的身边,要知道以苏轼的政治能力是不可能收养这些“门客”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折服在了苏轼的风度之下。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苏轼的开创是前无古人的伟业,他们亲眼看着这样的奇迹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怎能不尊敬崇拜呢?于是才有后人那句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而晁补之还曾当众称赞过苏轼词“横放杰出”。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中受苏轼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同时他也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所以相信苏轼让他们如此推崇和敬服的原因不止是纵横的才华,也是他那疏朗豁达的性格,而且这恐怕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苏轼少年得志,受欧阳修赏识,名冠京华,平步青云,成为了皇室的红人。苏轼不仅文采飞扬,同时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也因此陷入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与旧党之争中,于是只能被迫离京,多地辗转。在他流落各地为官的时候,更深切地接触了这个世界,原来它并不是他弱冠时候所认为的“平和世界”,因此更加成熟了,却也更加迷茫了。所幸的是,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那豁达的胸襟,没有在失意中一味颓废,相反,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这让他更好地触摸到了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他在这一生的旅途中,历经风雨,虽疼痛不堪,从未轻言放弃,也没有忽略路过的风景。他狂笑着前进,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发。这样的灵魂就像那涅盘的凤凰,烈火焚烧却反使其更加灿烂夺目。苏轼失去了功名,却得到了更多,他且行且吟,胸中浩气喷薄,笔下字字珠玑。

苏轼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临江仙》来略为描述一二,虽然这里只是他“灿烂”生活的片段,却也能见东坡居士的风骨和态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千百年之后,提到苏轼,我们很少有人把他归为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其实他也可以算作此类。只是因为东坡居士的生活始终有滋有味,他食遍天下,游遍天下,处处留痕。他的生活就像他笔下的西湖一样“水光潋滟”,淋漓痛快地乘风而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同类推荐
  • 荏苒

    荏苒

    《荏苒》内容包括那爱让我躲闪不及(自序)、游戏、时间、未来、与鬼同行、满月、1.2.3木头人、死性不改、范特西森林、你在等一列火车、傀儡,时间控、爱止于深秋边缘(后记)等等。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 落日谣

    落日谣

    古马,原名蔡强。1966年5月出生于甘肃武威。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现为政府部门公务员。 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飞天》十年文学奖、2007年度人民文学奖、《诗选刊》“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 《胭脂牛角》(1994年) 《西风古马》(2003年) 《古马的诗》(2007年) 《红灯照墨》(2009年)
热门推荐
  • 魔旅团

    魔旅团

    自古预言,人类灭亡,而拥有魔纹的5位少年便是人类的救世主。他们真的能成功吗?等待他们的旅程是,完美回归、完成使命,还是.......
  • 鸟之诗

    鸟之诗

    一文《鸟之诗》,看过《Air》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喜剧。
  • 英雄联盟之韩服王者

    英雄联盟之韩服王者

    他是韩服最强路人王,各路王者对他心存敬畏;他是s4眼中的无冕之王。他是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在班中是个垫底生。
  • 数理化通俗演义

    数理化通俗演义

    作者尝试藉文学之力,引起大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推演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回回精彩,篇篇动人。是青少年极好的科学史入门书。 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作者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理化学习的兴趣,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
  • 王爷的艳妾

    王爷的艳妾

    意外穿越到未知的世界,穷到了极点,丑到了极点。命运好像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一步一步由人牵着鼻子走,每一步都是陷阱,每一个人都看不清真面目。孩子气的皇帝顾北冥,阴鹜的王爷顾南风,温润的侍卫屈昂,乖戾的画师齐师墨他们真的,真的,是她看到的这样吗?
  • 齐天神皇

    齐天神皇

    被家族遗忘,被父亲驱逐,万念俱灰的少年发誓一定要成为巅峰强者,一次意外,少年无意中融合了远古八大神物中最为神秘的灵眸,从此控生死,握轮回,掌乾坤,破苍穹!
  • 魔创之联觉

    魔创之联觉

    这是与《魔创之共鸣》发生在同一世界的故事,时间上也设定在当代,故事的发生地点设定在欧洲。鉴于对欧洲社会的了解都是从网络获取的,所以写得失实的地方,请提出批评指正。这一部作品将更多地讨论人与科技,巫师的魔法与科技结合所带来的矛盾。同时对现代的巫师自治体系建立的欧洲历史部分进行交代。故事后期将会比较黑暗。特别注意:男主角一出场就有逆天外挂。由于本人的主要创作部分还是《魔创之共鸣》所以这一部作品的更新是不定期的,可能会很慢,但作者一定尽量保证质量,写出优质的作品。
  •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本书将先进的管理学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系统阐述。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只要他正确运用思想中的积极能动因素,培养起正确运用想象力、欲望、感情和直觉的习惯,那么这个个体生命的潜能也必将被激活。这本书将使你洞明世事、进发活力、精神振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经典心理测试

    经典心理测试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心理测试是一把能够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会以最准确的、最科学的剖析和诊断,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的自己。给自己做个心理“CT”,让你更加透彻地看清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智力、情绪、心态和能力,扬长避短,走出心理困境,积极地进行改变,从而把握自己,把握生活,把握事业,把握健康。
  • 蝶云亦蝶云亦云

    蝶云亦蝶云亦云

    “小东西,你可知成为我首席大弟子的意义?”那年她十三岁,拜他为师,一心学笛,只为救好被自己命克的弟弟。“若给我一次机会,当年不会收你。”二十岁,她终于出现了“命数”,他绝望地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她,缓声道。“你爱听笛音,我倚笛剑,守你心命。”守她冷身,他日日夜夜笛音相伴。“我愿用七生七情六欲换你一生七次安然。”她满心伤痕,他仙年已尽,相依而靠。亦蝶,为师何时爱上你呢?为师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