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8700000029

第29章 改变命运(5)

八、好心而改变了命运:人的命运并非只是一种无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心态的好坏可以改变。苯教经云:“好心带来幸运,恶心带来厄运。”一句好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曾经有个女子感情受伤,一念跳河自杀时,一位老夫看透她的心思,就说:“我老头子已经七十岁了,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了,但我还想找对象,希望活到八十岁。你这么年轻,又漂亮,寻死真的不值,天下的男人没有死光,你可以再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女子恍然大悟,取消自杀的念头,寻找爱自己的人,改变了女子的命运。后来那个女子把自己的父母和老夫接到家里,过幸福与快乐的生活。这就是一番好心改变命运的例子。还有,曾经有一位穷苦人问如来:“为何我如此贫穷?”佛曰:“因为过去没有布施。”穷苦人又问如来:“难道一点布施都没有吗?”佛曰:“你一次在草地上铺毯子吃饭,掉了一点渣,被蚂蚁吃了,你积累了一点资粮,你去寻找一个叫准嘎(译为蚂蚁穴)的地方,你会得到温饱。”此人找到一个叫准嘎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果然得以吃饱穿温。因此,一番好心的指点,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目前全球很多人在做慈善,他们建学校,让穷困孩子们学习知识,改变了无数穷困儿女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上师的话:现在很多人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命运是由因缘、条件、元素等组成的。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命运就不可能产生。也就是说人的命运是各种因缘的和合,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那么命运就可以改变。

行善能改变命运

历史上很有名的宰相冯京,他父亲冯商到了中年还没有儿子,太太便劝他纳妾。后来冯商路过京城,买了一妾,已经写好契约,付清银钱。问该女从哪儿来的,女子只是哭泣,再三问后才说,她父亲因为公事欠债,才卖她还债。冯商听后动了恻隐之心,立刻将该女归还其父,也不讨还银钱。回家后,冯妻问丈夫,买回的妾在哪里呢?冯商便把经过告诉太太。太太听了,说道:“你的善心阴德如此好,不必担心没有儿子。”

果然经过数月,冯妻竟然怀孕,而且将分娩的那天傍晚,乡里邻居,都看见一群鼓乐队,锣鼓吹乐,说是护送一个状元郎到冯商家。当晚所生就是冯京。冯京后来连中三元,官做到宰相,政绩很显著,太子都拜他为师。

很多人不信积德行善能够改变命运。因为,他们看到世间有很多积德行善的人,遭遇到很多坎坷,甚至有的险些失去生命;而做坏事的人,生活得悠闲自在,让人羡慕。因此,人们认为行善能够改变命运是迷信。

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世上积德行善的很多好人,会遇到坎坷乃至失去生命呢?这要从三世说起。虽然说这些人今生是好人,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在过去世中,他们不一定也是个做好事的好人,也许他们同样做了很多坏事。因此,今世来还债,债还完之后,他们才开始转运,或者往生极乐世界。

做坏事的人,他们今生是恶人,做尽坏事,但过去世不一定是做坏事的坏人,也许他们过去世积累了一点福报,今世来享受,福报享受后,一定会遭报应。人不会一辈子都风风光光。苯教经典里这样讲,积德行善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消业忏悔乃至解脱。改变命运的善乃至恶,不是单纯的行善与作恶。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心和无心非常重要,现在人无论是作善还是作恶,大部分都是有心而为。因此,做善得福很难,作恶不罚更难。

我的家族有这样一则故事,就证明了积德行善能够改变命运。我的家族叫亚珠,是本波教五大世袭之中孔部的后代。我的前三代,家有六个男儿,其中两个是喇嘛,就是出家人;还有三个女儿,是个大家庭。两个喇嘛叫做白马坚参和南喀罗珠。当地人称白马坚参为白马,南喀罗珠为罗珠。他们两人同在山洞里修行,后来吃喝上出了问题,所以决心下山化缘。慈悲的师父说:“我们修行人,能够吃饱穿暖就要有满足心,千万不能贪婪,贪心不足,带来天灾人祸,化缘的同时可以参悟它的妙处。”兄弟二人听了师父的开示,异口同声地回答:“多谢上师的教诲,我们会铭记在心。”刚开始他们两人一起出去化缘,三四天去一次,后来他俩分头化缘,就是单独行动。白马出去化缘,每次回来都两手空空。但罗珠不一样,每次化缘的东西可多了,最后罗珠天天下山化缘,他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东西,特别是珍贵文物,包括佛像、珠宝等,修行退步了很多。白马就劝罗珠,让他不要贪心。罗珠听了很烦,说:“我不想过你这样穷苦的生活,我必须要挣钱,我要过荣华富贵的生活,然后安心学佛,这才是佛经里讲的福乐圆满。”白马说:“我们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了。你有这么多的钱财和珠宝,足够吃一辈子,何必出去奔波劳累呢?而且化缘挣钱属于造业,会有报应的。”罗珠听了之后很生气,就说:“你是在诅咒我吗?生活穷苦的出家人,就是没有能力之人,如果学佛今世穷苦,来世同样变为穷人。佛经里讲的‘同性等流果’的意思是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吗?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主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今世是以穷人而过生活的人来世也是穷人。”白马说:“你忘记的了师父的教诲吗?而且对于佛法这样偏见,我们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活的荣华富贵,而是参悟真谛。化缘从表面来说是为了生存,其实是为了参悟化缘的妙处。佛经里讲的‘同性等流果’的意义与你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罗珠听了白马的话,用讽刺的口气说道:“大哥,你倒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这是你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吗?你两手空空是你悟来的空性吗?”白马说:“我化众生的缘故,帮助众生跟佛结善缘,一切的缘自心而来,住在自心之中,也要由心而去。缘字从空性而来,现在存在空性之中,最终归回空性,这就是缘起性空。”罗珠听得一头雾水,说:“我不明白大道理,只明白人只要生存必须要物质财富。你这种出家人就等着喝西北风吧!”后来罗珠化缘得来的钱越来越多了,他再也不想在山里生活,回到他出生的地方-达尼村,现在叫亚珠村。罗珠在家乡盖新房子时,得罪了邻居,邻居知道他很有钱财,就告发当地的地主官(地主的家族叫做甲拉西巴,官名叫做巴切),最后还诬陷罗珠在诅咒地主。地主巴切一听,火冒三丈,气狠狠地说:“罗珠犯了三条大罪,诅咒地主是杀人罪,出家挣钱是欺骗罪,在别人地盘上建筑房子是抢盗罪,捉拿罗珠严重惩罚。”

地主巴切下令捉拿罗珠的事情,有人秘密告诉了罗珠,罗珠就偷偷跑到山洞里找白马,地主巴切没有抓到罗珠,没收了罗珠的全部财产,而且地主巴切还下令要没收亚珠整个家族的土地。白马看到罗珠狼狈不堪的样子,既可怜又同情地说:“弟弟,钱财多有什么好处?你今天的一切,上师早就预测到了,你就是不听,不遵守戒律,造作了恶业的果报,带来了今天的灾祸。”罗珠一听就翻脸了:“你不要挖苦我,挖苦我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白马说:“该来的已经发生了,该面对的已经面对了,该去的已经过去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罗珠就说:“我不懂大道理,我的钱财并不重要,但地主巴切要真的没收我家的土地,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怎么办?”白马说:“他们都是积德行善之人,好人会有好报,好事会有善报。但这次我们家族的灾难在劫难逃,明天你跟我一起去益西寺,把我家的土地供养给寺院,这样可以一举两得。”罗珠越听越不明白,就问:“佛经里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那些恶霸地主,欺上压下,恶性膨胀,十恶不赦,早应该报应,但他们过得好好的;我们本性为善,化缘过生活,做错一点点事就有报应,这太不公平。我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一心向善,却落得如此下场,你还说一举两得,这叫什么一举两得,这样做与地主巴切没收有什么区别?”

白马笑着说:“不能这样想,也许我们的家族过去世欠别人,没有好好还,今世通过这种方式来偿还,如若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这么大问题。如果能按我说的方法去做,第一、破财消灾,第二、增添福报,第三、以后不用为家人操心。我想借用这次的灾难,还清所有欠债,为我们家族创造财富。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罗珠根本没有听懂白马的意思,哭着说:“马上就家破人亡了,还说创造财富,我看是你的脑子有问题了,我害了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以后怎么办?”白马说:“兄弟不要伤心,属于他们的,不求也能够得到的;不属于他们的,再求也不可能得到的,命运就是这样,顺其自然吧!”第二天,白马带罗珠去益西寺,把整个亚珠家族的上百亩地,通通供养给益西寺。寺院的主持说:“这么大的土地必要有人管理,这样吧,土地是属于寺院的,但你们家人帮助寺院管理土地,每年给寺院交点税,收入粮食的四分之一供养给寺院,这样如何?”白马和罗珠两兄弟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后来白马带罗珠见地主巴切,让地主惩罚罗珠。而此时的罗珠已一无所有,家族的土地也都供养给了寺院,地主巴切想再惩罚罗珠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又怕得罪寺院,因为罗珠是益西寺的僧人。最后地主巴切夸奖白马大义灭亲的做法,发自内心地说:“你们真是大修行人,做出这样的大善,真让我佩服。我也不想追究那些破事,也不想耽误你们的修行,已经过去了,从此以后你们家族不用给我交税了。”白马道:“谢谢地主巴切的宽容,我们兄弟俩进山修行了。”罗珠既感激又惭愧,感觉自己这一辈子很难参悟到大哥那样的境界,决定下工夫修行。他对白马说:“大哥,我悟性太差,我想跟大哥一起修炼。”白马笑了笑说:“难道我们不是在修行吗?弟弟,我们处理世间法,同时可以进入出世间法。”罗珠说:“大哥,我对不起你和家人。”白马跟罗珠说:“师弟,你还没有放下过去的事阿!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惦记也不可能追回来,犹如吐出来的口水一般,干吗想追回来呢?不要再想了啊!”罗珠说:“谢谢大哥!”白马笑着说:“应该谢谢你,有这样一个做大善的机会,是你给我们的,我家族的命运将来会越来越稳定和平安的!”罗珠说:“哥,不要安慰我,我确实对不起家里人。”白马严肃地跟罗珠说:“难道你还要将这些破事带到下一世吗?难道你还要回到化缘挣钱修建房子的那条路,然后再给家里人增添麻烦吗?”罗珠恍然大悟,从此以后跟白马一直修行成果。有很多人知道白马和罗珠的故事之后,非常崇拜。白马还没来得及收弟子,罗珠就开始收了很多弟子。他们两位变成益西寺院的讲经和禅修院的堪布,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成了益西寺的大施者,也为益西寺做了二十多年的义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地主巴切和弟弟吉美为了争夺一块地盘,兄弟之间产生了矛盾,没有人敢去调和,他们二人各领一派,组织了很多老百姓准备打仗。我的前二代,亚珠阿仙是当地有名的铁嘴,当时他已八十三岁高龄,带喇嘛尼马坚参去调和巴切和吉美之间的矛盾。阿仙满头银发,手持拐杖,一步又一步地走进地主巴切的家。地主巴切看到阿仙,很不高兴地说:“阿仙,你的头发全白了,牙齿都掉了,眼睛都绿了,你还死不了吗?”阿仙笑了笑说:“我这个老头子,没有看到你们两兄弟的战争,是死不了的。”喇嘛尼马坚参按照阿仙的意思,把吉美和当地有权势的人都请过来要说调和。这时候吉美也来到巴切的府上,他哈哈大笑地说:“阿仙,你马上见阎王的人,自身都难保,还来这里说调和,真是笑话。”

阿仙严肃地说:“只有我这马上见阎王的老人敢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怕死才来的,也不希望你们死,更不希望老百姓为你们死。你们兄弟俩不要太狂妄,我自身难保,你们自家难保,我们都是马上要见阎王的人啦,还说是什么笑话。”巴切和吉美听到阿仙的话都呆了。阿仙接着说:“森林的老虎,自古以来,没人敢骑,但今天有人想骑,骑老虎的人,不是活人,而是死人;山林的岩石,自古以来,没人吹走,但今天有人想吹,吹石头的人,不是活人,而是死鬼;亲生兄弟,自古以来,没人相杀,但今天有人相杀,杀兄弟的人,不是真人,而是魔鬼;权势的地主,没人敢撞,但今天有人想撞,撞地主的人,不是求活,而是求死。”兄弟二人一听心里更加恐慌,心想,这个老头子到底想做什么呢?

同类推荐
  • 见见内心的鬼朋友:了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见见内心的鬼朋友:了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鬼,是我们内心中各种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的象征,是这个象征以幻想形式的表现。柔弱的白衣女鬼、令人心酸的骷髅鬼、憋屈的吊死鬼、苍白的吸血鬼……走进它们,了解它们,才发现,原来它们正是我们自己并不曾认真考虑过的各种消极情绪的化身。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文化和神话学者以及所有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 心灵超越的儒道禅游

    心灵超越的儒道禅游

    本书介绍了四川境内各主要宗教寺庙的相关知识,其特点是从旅游和建筑角度介绍这些宗教寺庙。通过对成都青羊宫、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等的建筑描绘和建造历史的介绍,提升了四川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并赋予其历史深度。
  •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检察官告诉你,如何使用心灵读眼法;公安人员告诉你,如何解读耳部暗喻;刑侦警察告诉你,嘴巴如何暴露疑犯信息;FBI告诉你,手臂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CIA告诉你,脚与腿是*诚实的部位;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投射出何种情绪;心理学家告诉你,口头禅显露出哪种性格特点;律师告诉你,对问题的反应比回答更重要……《微动作:世界*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是有关心理知识、心理情绪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入门课”。它主要以心理健康为主,其内容涉及到心理障碍咨询、心理疾病咨询、精神疾病咨询、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智对失眠、坦然面对心理危机、解开心结、摆脱心魔以及管理情绪等等。它是要向读者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使读者了解现代人的基本心理问题、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规律,告诉你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热门推荐
  • 田园格格

    田园格格

    她原本是多尔衮的女儿,万人之上。却因为多尔衮的死亡,被逐出宗室,贬为奴隶,饱受欺凌……在一次护国寺上香中巧遇良人,逃亡民间,史书便再无记载,听说爱情是一座城,时而坚不可摧,时而柔若无骨。她与他的爱情,究竟要走到哪里?
  • 塞翁失马,焉知妃福

    塞翁失马,焉知妃福

    天慕国天历一百一十六年四月初六,皇上一纸诏书,丞相府嫡女凌晚已过及荓之年,才德兼备,容貌端正,特赐婚三皇子为正妃,下月初六成婚,钦此!一时间天下有哗然的,有惋惜的,有同情的,有羡慕的…纷杂不思。丞相府嫡女凌晚,天慕国的第一草包,但却长有一副空皮囊,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三皇子虽受尽皇帝喜爱,但自胎中就带寒毒,身体孱弱,虽生着倾世容颜,但是早有断言,活不过二十,令无数人憾息。而远在某个地方的某人从未想过,她的命运因着这一纸赐婚彻底改变.
  • 两小一直猜

    两小一直猜

    “璟哥哥,你笑什么啊,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唐依依指着刚刚念过的诗句。“这是‘长干行’里面的一句,说的是一个商妇回顾与自己丈夫相爱的过程,青梅竹马的爱情,诗里面字字都表明了这个商妇对爱情的忠贞……”“哦,那就是我跟你的故事嘛。”唐依依歪着头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天何存

    道天何存

    本书别名:道之一途我本一介书生,怎奈苍天不如愿,我本不愿杀人,怎奈人欲杀我,我本向往平凡,可那已不再是我的人生,已战止战,我心比天高,杀魔弑仙,我已手软。一生嗜血行不断,回首凡尘不做仙!
  • 封神重起

    封神重起

    世间是否有神在。没有,那为何他们流传数千年?有,那为何他们数千年不见踪影?
  • 重生之至尊逍遥

    重生之至尊逍遥

    前世今生,一些尽在掌握。忘却旧事,开启新的开始。
  • 车先生的隐婚娇妻

    车先生的隐婚娇妻

    林沐雪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守身如玉27年,竟被一个陌生男子夺去了贞操……“拜托你……帮帮我!你要什么我都答应你……”这种强制性的祈求根本容不得林沐雪去拒绝……
  • 《鬼魅学校》

    《鬼魅学校》

    一个古老的部落,一所普通的学校,只因几件蛊物将这两者绑在了一起。古怪的魔笔、亡灵之树,诡异魔瞳....是可怕的梦境还是另人的阴谋?几个转学生的介入将会带来什么?是福音还是灾难?
  • 带教医案实录

    带教医案实录

    伤寒有六经三阳三阴之法;温病有三焦卫气营血之辨;内伤之治,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精分为目,自是古人心法。内伤者,伤损于内。杂病者,百千万端,自各成病。内伤之原由,多因时气杂感而起。时气杂感虽为小邪轻病,却易伏留而成内伤杂病诸端。仲景云:“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虽为小邪,入里伏留,与正搏结,或虚或损,夹杂邪气,久成内伤,迁延不治,易成积聚,病若至此,已属难治。
  • 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你不可不知的72个人生道理

    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你不可不知的72个人生道理

    本书分为九个方面,从全新的角度阐释生活的智慧,包括:生存、处世、名利、关系、宽心、幸福、得失、成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