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样化
“多样化”是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叉一重要趋势。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因此农业发展的模式、途径和技术体系等均各不相同,具有多样性;其次,为了实现农业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各地采取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并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日趋完善;第三,现代社会,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种类、质量、品种、花色、包装等要求各不相同,且越来越高。这些,正好说明了多样化——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适应农业发展趋向“多样化”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用多样化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去促进、指导农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同时,尽早制定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标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3)高新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科技贡献率不高,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今后,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尤其是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工程技术等。只有将现代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过程,才能大幅度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才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向前发展。
(4)规模化
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户,户均土地(耕地)经营规模仅7亩左右,只相当于日本、韩国的1/3,欧盟的1/40及美国的1/400。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成本高,对农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规模化经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相对集中得以实现,如将股份制引入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具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自愿把土地使用权折股,加入和组成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即股份合作制的经济组织。这样,通过土地的流转使经营规模得以扩大;二是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条件下,由村组织和中介组织介入,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如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依据当地优势,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联合兴办生产基地,用办基地的方法,调整结构,推广区域化种养,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
(5)优质化
1)依靠科学进步,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品种少、质量差、成本高、价格贵的状况不彻底改变,不仅难以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而且连国内消费者也不欢迎,农产品市场就有被“洋货”挤占的危险。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应正视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潜在威胁。
2)严格实行“按质论价”的原则,改进对农产品评级检测的办法,切实做到“优质优价”、“质价相符”。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尽快确立评价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要尽快组织有关专家从生物学、化学等方面对农产品内在品质作出定量的规定,以明确划分等级。这是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的前提,也是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二是增加现代化的检测设施和手段,商业、科技、标准计量和工业等有关部门、单位,要通力协作,研制、生产各类农产品检测设施;三是实行按质论价,充分发挥价格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6)标准化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落后”的现状,今后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和应采取的对策是:①夯实农业标准化的工作基础,构筑农业标准化信息平台;②加快标准的制定和清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农业标准化标准体系;③完善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④推进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⑤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宣传与培训;⑥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我国农业标准化最终目标是要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努力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
(7)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对21世纪农业的战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长远来说,我国农业产业化将朝着以下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1)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所谓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主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到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农产品,其他生产项目或者降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为从属的、辅助的生产部门,甚至完全消失。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美国畜牧业生产,从育雏、饲养、蛋奶生产等工作都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由“千篇一律”、“万物俱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2)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服务社会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4)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对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控,除给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外,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措施方面。如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民。
(8)生态化
生态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趋势,这也是可持续农业与传统农业根本区别之所在。生态化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在农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际上突破了生态与经济“两张皮”的农业生产方式,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十分注重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其实质是把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与环境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样,就能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农业生产的具体模式和技术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采用资源减节约技术、“废物”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技术等,强调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三是在农产品生产方面,要求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从而确保人类健康、环境友好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一体化
我国城乡分割的格局尚未打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5%左右,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10)国际化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市场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国内市场,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今后,为使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切实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剖析制约当代农业深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制约因素、突出问题,能够正视农业发展中的挑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