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3000000021

第21章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长孙氏,唐太宗皇后,洛阳人。其父长孙晟曾任隋朝左骁卫将军。她自幼酷爱读书,博闻强志。长大后嫁李世民。626年,李世民登基,封长孙氏为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期间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与长孙氏的劝诫密不可分。

母仪天下规谏君王

长孙皇后是北魏拓拔氏的后裔。拓拔氏属鲜卑族,经历了南北朝时代的民族大融合,已经汉化。长孙皇后的祖上为魏室高宦,居宗室之长,故称长孙氏。据史书记载,她自幼好学,很懂礼貌。由于父亲早亡,她与胞兄长孙无忌便由才识高深的舅父悉心教养。601年,年仅13岁的长孙氏便“嫁于太宗”,因她识大体,顾大局,有卓见,便为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所宠幸,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妃。武德九年,李世民被册封为皇太子,她被册封为太子妃。

李世民原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其智勇双全,为帮助父亲建立唐朝而拼杀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被封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嫉妒他威名日盛,担心有朝一日会取而代之成为太子,于是便与其四弟李元吉结盟,企图设谋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获知后,便与王妃长孙氏商讨对策。长孙氏一面尽心地侍奉公公李渊,调和家庭关系,稳定王室内部;一面密谋请其兄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敬德等鼎力协助李世民。武德九年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部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于六月四日埋伏于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李世民亲手杀死了太子李建成,迫使唐高祖李渊改立自己为皇太子,册封长孙氏为皇太子妃。在政变中,长孙氏以秦王妃身份亲临现场助阵,慰勉将士。2个月后,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太宗皇帝。唐太宗继位后,即立长孙氏为皇后,改年号为“贞观”。于是,唐代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便由此开始。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前后后,李世民真切地感受到了长孙氏是一位有政治头脑,有远见卓识,有才学能力的贤德女性,是自己的“内良佐”。从此以后,他便很注意尊重和听取长孙皇后的意见。长孙皇后自幼循规蹈距,以古代善恶自鉴,严格按照礼教行事,所以她常说:“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所以,她决不干预朝政,“造次必行礼则”,时时事事都很注意礼节地对唐太宗进行规劝谏言,以此来全力辅佐太宗。

据史书记载:贞观六年,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她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特地下令以姐姐永嘉长公主陪嫁两倍的嫁妆送给长乐公主。因此,大臣魏徵在一次上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用汉明帝封皇子的历史故事讽谏太宗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加封自己的儿子,便对臣下们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我封给他的封地和俸禄户数只有先帝儿子的一半。’现在陛下资送长乐公主的嫁妆却是先帝资送永嘉长公主嫁妆的两倍,这不是与汉明帝的想法相差太远了吗?”太宗听了,心里十分不痛快。然而,魏徵是谏议大夫,唐太宗应允过他可以“犯颜直谏”的。况且,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圣明,还是按魏徵说的办,下令资送公主的嫁妆按永嘉长公主的一半陪送。回到后宫,太宗把这件不愉快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不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争嫁妆,反而赞叹说:“我听说陛下十分器重魏徵,却不知是什么缘故。今天听陛下说了他对长乐公主陪嫁的谏言,这样的臣子,真正是社稷之臣啊!他是在以礼义引导陛下抑制自己的感情而依法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又说:“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能够得到陛下的珍爱和宠幸,可说是情深义重。而我平日对陛下讲话,尚且要察言观色,深怕冒犯了陛下的威严,而魏徵只是陛下朝廷里的一名臣下,他与陛下无论在情感还是礼义方面,都远不及我与陛下亲近,而他却能如此直言谏议,不计个人得失,能够这样做的,连先贤韩非子都说很难,东方朔也说这很不容易,现在魏徵却做到了。这样的贤臣,实在是太难得了!”长孙皇后还借这件事进一步对太宗说:“古人云: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皇帝来说,能采纳正确的意见,则国家社稷安宁;如果总是拒绝正确意见,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必定会崩乱。我真心诚意地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古人说的这个道理,使大唐的社稷得到福祉。”

听完长孙皇后的这番话,太宗如释重负,心中豁然开朗。长孙皇后还派人给魏徵送去赏钱400缗,绢400匹,以表彰他犯颜直谏。同时,长孙皇后还传话给魏徵说:“过去只是听说你常能犯颜直谏,这次你进谏皇上资送长乐公主一事,我才真正看到。长乐公主虽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我以为你讲的有理,皇上已改正了,所以应该赏赐你。希望你一如既往,不改正直。”魏徵十分感动,不但对太宗,对长孙皇后也十分敬佩,并立即回书皇后,表示一定“为大唐江山,不惜尽绵薄之力”。从此,长孙皇后也更明白,魏徵这样敢犯颜直谏的贤臣,是唐太宗不可缺少的臂膊。多有这样的臣子,是唐太宗,也是大唐社稷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所以她也十分注意保护这样的大臣。

有一次,太宗罢朝归来,满脸悻悻然,口中连声愤愤道:“迟早非杀掉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忙问他因什么事,要杀谁。太宗说:“就是魏徵这个老东西。他总是在朝廷上当众忤逆,给我难堪,弄得我下不了台。”太宗骂魏徵是乡巴佬,是因为魏徵出身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西县)一个地方官吏家庭,由于父亲较早去世,魏徵从小生活孤贫,还曾一度做过道士。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他才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长孙皇后见太宗越说越气,便不发一言,只悄悄地退入内室。她谙悉太宗的行事,知道此刻不能时言,生恐太宗因一时暴怒杀了魏徵。

长孙皇后退入内室,换上朝服,再来见太宗。太宗一见皇后这身打扮,十分惊愕。因为在唐代按规定,皇后穿上朝服是参加受册、助祭或朝会等大事的隆重礼仪。只见长孙皇后向太宗表示祝贺。太宗问:“贺从何来?”皇后说:“我读古书,上面写道:君明臣直。只有皇帝贤明,才能有直言进谏的贤臣。刚才听你说的,魏徵敢直言顶撞你,是因为你贤明。我哪能不祝贺呢?”太宗听了,恍然大悟,立刻转怒为喜。长孙皇后又说:“我还听古人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陛下掌握这三镜,以防止自己出现过错。”太宗听了,十分钦佩,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十分亲昵。长孙皇后接着说道:“古人还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自照,必借忠臣。’魏徵乃忠臣,望陛下爱惜他。”太宗点头称是,并说:“朕定将魏徵的奏章放在案头,贴在屏风上,以便出入观看。”乘太宗高兴,长孙皇后又建议,对犯颜直谏的,除赏钱赏绢之外,还应该提高谏议官的地位,最好规定宰相内议国事,必须有谏议官随入,豫闻国事。这个意见太宗接受了,并且后来还作为一条规定,谕示朝廷。于是,在太宗朝“纳谏之风大兴”。

深明大义勤政爱民

长孙皇后为了辅佐太宗,为了唐王朝的国家社稷,机智地救了魏徵,弥补了太宗的阙失。

由于长孙皇后自幼随舅父熟读古史,所以深谙中国古代自汉魏以来,因外戚专权扰乱国家社稷,以致天下不得太平的事常有发生。唐太宗继位后,时时不忘“以隋为戒”,长孙皇后自然高兴,但她常常提醒太宗,对外戚专权也不可掉以轻心。她曾着书立说,力陈外戚专权的危险。在着论汉明德马皇后时,批评马皇后在抑止外戚专权上是舍本逐末:不是抑退外戚,而只是批评拥有重权的外戚,在生活上腐败奢糜。她以古为镜,严格自律,绝“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一次,唐太宗要封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宰相)。长孙皇后马上上书太宗说:“妾位居三宫之首,家已贵宠之极,实不愿父兄子侄再到朝中位居显要。汉代就是因为皇后嫔妃的亲戚都到朝廷当官,结果外戚专权,天下大乱,汉王朝也就此灭亡。这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教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其实,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本是布衣之交,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功不可没,可谓唐太宗开国的元勋功臣,即使没有长孙皇后这层关系,唐太宗封他高官厚禄,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这一次太宗不打算接受长孙皇后的建议。长孙皇后见太宗执意要加封自己的兄长,便又劝太宗说:“因为我是皇后,我的亲戚就得到高官厚禄,这不是一种好的举措,它容易导致危险。为了使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得以永久的保全,所以就得慎重,不要授予他们很大的权力,不要让他们处在非常显要的位置上。如果皇上定要加封,就请封他们到京都之外的地方做一些闲差吧!”一面还暗中密命长孙无忌经常向唐太宗“苦求逊职”。因为长孙皇后反对,长孙无忌多次跑来请求辞职,终于在628年,太宗同意长孙无忌的请求,只好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长孙皇后这才同意。因为“开府仪同三司”只是一品散文官,荣誉虽高而无实权。

在后宫,长孙皇后是一宫之主,她既能依法而治,又能“下怀其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贤内助的作用,尽量不让后宫事务影响到为国事操劳的太宗。有一次,后宫中有一宫女不慎忤犯了太宗,太宗大怒,要将她逐出后宫。宫女面露委屈却不敢辩解。长孙皇后见此情景,忙一面顺从太宗的意思,命人将这个宫女捆了起来;一面等待太宗息怒,再慢慢替这个宫女求情。太宗平息下来后,也觉得为一点小事便将宫女逐出宫外,惩罚也嫌过重,便收回成命,宫女的委屈也消解了。就这样,长孙皇后在太宗暴怒时,总能委婉地去排解纠纷,不让太宗在盛怒之下把事情弄糟,既按法处置,又不令宫女们含冤受屈。因而,整个后宫处于一片祥和而宽松的气氛之中,长孙皇后本人亦因为她的宽容大度备受后宫上下的爱戴与尊重。

久病缠身临终叮咛

唐太宗贞观十年的夏天,是一个闷热的天气。立政殿里,笼罩着静穆而又沉重的气氛,人人都在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日益严重而担心。长孙皇后静卧在纱罗帐内,头上放着一条冰带,宫女们在帐前侍立着。太子承乾日夜守候在床前。

长孙皇后早年就患有咳喘病,贞观八年旧病复发,而且十分严重,不管御医怎样多方调治,病情也不见稍减,且日重一日。太子承乾见母后的病日渐危重,便说:“母后,这些天来,该请的医生都请了,该吃的药也都吃了,可病情仍不见好转,我去奏请父皇,请他下诏大赦天下,度人入道,说不定此举会得福免祸,母后的病就会好起来!”

长孙皇后睁开眼睛,喘了几口气,憔悴的面庞现出严肃的表情,她对太子说:“不可。生死乃命中早已注定,不可强力而为。如果说为善可以得福,我这一辈子并没有做坏事;如其不然,事到如今,我还求大赦,做这件事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大赦者,乃国家之大事,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用,不可为我个人去破坏规定;至于劝人入道,保留它们只是表示我们宽宏大量,照顾一部分人的信仰而已。你父皇从来不求助于这些东西,怎能因为我让他去干他所不愿意干的事呢?你如果执意要去奏请,我还不如速死呢!”

太子不愿违背母后的意愿,只是把这件事对房玄龄说了。房玄龄把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决定下诏大赦天下,长孙皇后知道以后,极力劝阻唐太宗,诏书才没有颁发。然而长孙皇后的病越来越重了。

此时,房玄龄偶然出现小的纰漏,被唐太宗遣归家门。时正逢唐太宗来立政殿,长孙皇后喘着气与唐太宗诀别,她有气无力地说:“玄龄久事陛下,小心慎密,不愧良臣,若非大故,不可轻易将其遣归。我家因是皇亲国戚,因而得到显要地位,无功受禄,最易取祸,千万不要再委之以大权。我快不行了,皇上不必过于悲伤,我死后不要为我的葬礼花太多的钱,干脆依山而葬,不用修陵墓。棺椁也要用最简单的,陪葬物品只用木器、陶器足矣。皇上若真能照我说的办,那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说到此处,便咳嗽起来,喘了好一会儿,才算止住了咳嗽,长孙皇后紧紧握住太宗的手说道:“愿陛下以后为政,能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劳役,止游畋,我虽死亦瞑目了。”唐太宗听到此处,不禁心情激动,品味长孙皇后弥留前感人肺腑之言,不禁悲从心中来。没过几天,唐太宗按长孙皇后的嘱咐,把房玄龄召了回来,恢复了官职。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悲痛欲绝。他对近臣们说:皇后常能规劝我,弥补了我的不少阙失。如今再也听不到她的谏言了,我的内廷失去了一位贤良的辅佐,这是我最感哀痛的啊!

长孙皇后死时仅36岁,但她的贤德受到了后世的称赞,被誉为母仪天下的一代贤后。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历史不忍细看:超值白金版

    历史不忍细看:超值白金版

    人类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当我们重新斟酌历史深处隐藏的一切时,会发现,它是在一个个怪圈中循环演进,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段争逐史,又或是一处半壁残垣、古墓深山,都浸染了既显多情又显残忍的史家定律。然而,正是让人惊叹的历史内幕和演进规则,让我们有了在史海中畅游和挖掘的欲望,体验破解真相的快感,感受灵魂深处的酣畅。《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2)》涉猎范围广泛,内容深浅合宜,情节充满轶趣,语言生动活泼,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研究历史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探索发现的规律,引发深层次的解读思考,扩大视野,重塑历史观念。
  • 御用狼君

    御用狼君

    不缺红颜花解语;不屑称量天下卿;不是天子,却受群臣跪迎;不是君子,却得万世美名;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热门推荐
  • 一年三季

    一年三季

    在一所普通的高校里,一群沉下心来决心考研的毕业班学生,聚集在淹没与老校区成荫的绿树中的自修室里。虽然他们做了3年的同班同学,但彼此间最亲密的问候也不过是点头与微笑而已。可就是在这最后的一年时间里,共同的志向,同甘共苦的经历,以及彼此间增添的深情浓意,都把他们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古语有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对他们来说最实际的安慰就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他们在面对表白时,仍旧保守;面对离别时,仍旧泰然。他们戏谑着分离,认为距离不会产生交流的问题,认为即使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也没有关系。他们欣赏着自己的搏来的人生舞台,在奋斗中忘了当年战友的模样,却还依稀地能体会到那一年里的感觉——欢笑与悲伤、踌躇与果敢、寂寞与热闹...种种洋溢着青春的感觉让他们只能怀着一份感伤,远远地问候着那些年并肩作战的战友...
  • 当心火星傲妃

    当心火星傲妃

    当她误入混沌时空,该如何归来?当她被人痛下杀手,怎样扭转局面?当她被人狠心抛弃,会以什么样再一次出现?当她陷入生死困境,又能使出什么奇招?看虚拟世界当红演员穿越于架空古代,凭着心机与手段,在尔虞我诈中立足,把权势贵族耍得团团转,傲然立于世界最顶端!
  • 命劫者

    命劫者

    “是不是纯的?”“纯的!”“确定?”方离堇挑眉,看着面前狗腿的苏郁。“百分之一百个确定,不信,你验!”方离堇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她一遍,最后点点头,说道。“好!”说完,拉起她就走。“你干嘛!”苏郁还在错愕中,呆愣愣的问。“验货啊!”某男说的理所当然。接着说做就做,引她入戏,诱她上床,本想扑到他,却不想被他吃干抹净!第二天,当她再次遇到他,他竟说:“昨夜我醉了,不如再来一次,如何?”
  • 桃运民工

    桃运民工

    土豪恶霸算什么,爷碾压你们!富二代官二代算什么,爷搜刮你们!美女女神算什么?来一个收一个!夏赫然他带着火热的激情,从海外过来……居然是要跟一个飞扬跋扈的千金大小姐配种?这是男人做的事么?当然不是!要跟很多美女配……他身怀绝技,他还能制作一种叫做天医珠的玩意儿,包治百病哦亲。看四面豪杰八方美女如何臣服!
  • 老千的巅峰II

    老千的巅峰II

    作者曾经是一名职业老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老千是一条歧路。无论在赢钱时多么的风光,都无法掩盖背后的凄凉。没有能跟家人分享的成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阳光下,谁知道下一个局会不会要了你的命?谁知道今天还亲兄热弟的朋友,会不会在赌场忽然翻脸无情,设计陷害?作者用那些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所有心存侥幸的人,赌是万恶之源,不管你暂时是输是赢,最终的结果都是输。
  • 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我们整日在浮躁现实中奔忙,追求的最终归宿正是幸福。然而每当被问及是否幸福这个问题,却鲜少有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在许多人眼中,幸福等同于财富、权利、地位,因此,只有足够聪明的成功人士才称得上幸福。殊不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聪明并无法帮我们找寻捷径,有时甚至还会成为阻碍幸福的“绊脚石
  • 冷情君王:倾世五小姐

    冷情君王:倾世五小姐

    他,是纵横无尽血海的冷情帝王;她,是21世纪的王牌特种兵。为救弟弟,他神魂受损,被迫流落下界;一次任务,她被炸弹炸死,灵魂附身在云家小姐身上。一次历练,她遇到了失忆的他,两人从此有了交集,失忆的他单纯不愔世事,却屡次救她于危难之中。在一次次生死与共中,他与她渐生情愫。一柄封神刃,他护她周全,倾心相待只因心中那份诚挚的爱恋。当她历经万难终于找到亲生父亲,才知道他竟是她的杀母仇人!当他恢复记忆成为那冷血无情,杀人无数的冷酷君王后,他和她又将何去何从?
  • 陪你去相亲

    陪你去相亲

    城市里离婚的两个男女,汪一晴和林木森,离了就离了吧,干嘛还要在一起合租房子,还一本正经地签定了《合租条约》,为对方寻找幸福,屡次的相亲笑话叠出。汪一晴在一次偶遇的机会里得到了一个镶嵌着十颗紫色宝石的指环,它能穿越时光,能把生活快退,也可以快进,穿越中又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对欢喜小冤家,原来使诈的不只一个人……
  • 重铸轮回

    重铸轮回

    亲人的离去,爱情的背叛一段段悲惨的经历没有打倒这个平凡的少年。机缘之下领悟开天,看这平凡的少年如何对抗阴谋。天道不全,世间怨灵聚集,看他如何一步步重铸轮回、再塑世界!
  • 狼人传说之超神计划

    狼人传说之超神计划

    痛失姐姐,他为了报仇,加入了獠牙,成了这支狼族象征着最精锐的力量,一颗嗜血之牙!然而,仅仅过了半年,他的命运再次发生了逆转,当他醒来后,看着一群死神战士对他伸出手……猎人的野心计划已经展开,他是永远藏匿于死神兵团中,还是不顾身份与代价去阻止猎人那吞天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