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1300000018

第18章 关中佚志辑注云阳宫记(3)

东南角有进芳门。(长安志卷七)雍州图经

雍州图经

一名雍州图。初唐佚名撰,未见著录。

通典州郡三:“今之雍州,周之旧都,平王东迁而属秦,始皇以为内史地。汉高祖初属塞国,後更为渭南郡,寻罢,为内史,武帝分为右内史,後更分京兆尹。後汉因之。魏改尹为守,後改为秦国,後为京兆国。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後魏亦然。後周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炀帝改为京兆郡。大唐初为雍州,开元元年改为京兆府。”唐雍州治今西安,所辖为今西安及咸阳、铜川、渭南一部。

潼水出华阴县界。(文选西征赋注)

水经注河水:“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水注之,水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述征记所谓潼谷水者也。”元和郡县志卷二关内道:潼关,“关西一里有潼水。”雍录卷六:“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而太华山之北也。太华在县南八里。通典曰:本名关,言河自龙门向南而流,激华山之东,故以为名,後因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按:潼关在今陕西潼关港口镇。潼水即在镇西。

汉书地理志:“华阴,本注:故阴晋,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宁秦,高帝八年更名华阴。太华山在南,有祠,豫州山。集灵宫,武帝起。曰华也。”按:西汉京师仓遗址曾出土有“宁秦”铭砖。见华仓考古发掘报告。另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八五页,汉华阴故城在今陕西华阴市五方乡杨家城村,城址“位于柳叶河西岸一高亢台地上,城址范围东西长约一米,南北宽约七五米。”有“华阴丞印”封泥。(两汉官印汇考四八页)

温汤在新丰县界。(文选西征赋注)

水经注渭水:“池水又西北流,水之西南有温泉,世以疗疾。三秦记曰:丽山西北有温水,祭则得入,不祭则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之生疮,始皇谢之,神女为出温水,後人因以浇洗疮。张衡温泉赋序曰:余出丽山,观温泉,浴神井,嘉鸿泽之普施,乃为之赋云。此汤也,不使灼人形体矣。”长安志卷十五:“温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十道志曰:今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千馀株。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赐名汤泉宫,太宗因幸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禄山乱後,天子罕游幸,唐末遂皆圮废。晋天福中改为灵泉观,赐道士居之。”

按:秦汉时期的骊山汤遗址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期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的华清池及其周围地区,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秦汉时期的砖瓦、陶水管道、井圈及木质建筑构件,清理出了殿宇建筑、汤池、供排水设施等遗址。(见文物一九九六年第十一期)

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新丰县本注:“骊山在南,故骊戎国。秦曰骊邑。高祖七年置。”应劭曰:“太上皇思东归,於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水经注渭水:“池水又径鸿门西,又径新丰县故城东,故丽戎地也。高祖王关中,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榆,令街庭若一,分置丰民,以实兹邑,故名之为新丰也。”水经注渭水:“渭水又东,戏水注之。水出丽山冯公谷,东北流,又北径丽戎城东。春秋晋献公五年,伐之,获丽姬于是邑。丽戎,男国也,姬姓。秦之丽邑矣。”

按:丽邑是秦始皇的陵邑。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置丽邑。”“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丽邑在秦汉陶文和简牍中都有反映。秦代陶文中有“丽市”。“丽邑五斗崔”,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秦谳书:“恢居郦邑建成里。”(文物一九九三年第八期)新丰也屡见于各种汉代出土文字材料,新丰宫鼎,“新丰宫,容一斗三升十斤五两、新丰宫,一斗三升九斤二两。夕里癸。”(考古与文物一九八年创刊号)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新丰丞印”、“新丰尉印”封泥(两汉官印汇考四七页)。西汉时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沙河村“渭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六七米,东西宽约六米,尚存南、西、北、东墙分别残长约五米、一六米、五十米、五十米,残高二至二点五米,基宽七米,夯层厚八至十二厘米,夯窝径七至十二厘米。”“城内发现建筑基址和街道遗迹。”(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七六页)

温泉在蓝田县界。(文选西征赋注)

长安志卷十六:“石门汤在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口。旧图经曰:唐初有僧止于此,大雪,其地雪融不积。僧曰:必温泉也。掘之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凡有病者浴多痊。嗣後有白鱼之瑞,神女频降,遂立玉女堂於汤侧。明皇时赐名大兴汤院。”关中胜图志卷三:“石门汤泉在蓝田县西南四十里,俗名汤谷。县志:有泉五,曰玉女、融雪、连珠、漱玉、濯缨,可疗风湿。”按:此温泉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

(横桥)在长安北二里横门外也。(文选西征赋注)

三辅黄图卷六:“横桥,三辅旧事云:秦造横桥,汉承秦制,广六丈三百八十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为石柱桥。(原注:汉末董卓烧之)”三辅黄图卷一:“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桥之南北堤,激立石柱。”秦横桥遗址据刘庆柱调查,应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小堡村西北一千三百米处。汉横桥遗址何清谷认为“大约估计应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东龙村东南,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北这一范围之内。(三辅黄图校注二四页、三四页)

横桥又称中渭桥。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中渭桥,汉末为董卓所烧,魏文帝更造。”而水经注渭水则作“後董卓入关,遂焚此桥,魏武更修之”。与前略。

三辅黄图卷一:“汉之故都,高祖七年方修长安宫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初置长安城,本狭小,至惠帝更筑之。按惠帝元年正月,初城长安城。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三十日罢。城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六月发徒隶二万人常役。至五年,发十四万五千人,三十日乃罢。九月城成,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传云,尽凿龙首山土为城,水泉深二十馀丈。树宜槐与榆,松柏茂盛焉。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相直。”

按: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汉城、未央宫乡、三桥镇一带。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至范家村、郭家村一线,南至大白杨、南窑头、南洪口一线,西至漆渠河一线,北至张道口、席王、西坡村一线。城域面积三四·三九平方千米;城墙黄土版筑,东、南、西、北四面墙分别长五九一七米、七四五三米、四七六六米、六八七八米,地面上现存长度分别为四一八四米、五八七三米、一七九五米、一三九九米;原高度在十二米以上,现最高约十米,基宽十二至十六米。除东墙外,其它三面墙均有曲折。城外有宽八米、深三米的壕沟。长安城共有城门十二座,每面三座。东面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每个城门有三个门道,各宽约八米。城内共有八条大街,各宽约四十五米。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北宫、桂宫集中于城的中部和南部,约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市、西市位于城西北角,城东北角为一般居民区。城西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上林苑、昆明池等。(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四九页)

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汉书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即此门也。门外有桥曰横桥。王更名朔都门左幽亭。”汉书成帝纪:“(建始三年)秋,关内大水。七月,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走入横城门,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宫盾中。”如淳曰:“横音光。三辅黄图北面西头第一门。”横门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相家巷西(三辅黄图校注八二页)

金谷水,出蓝田县西终南山,西入灞水。(文选登琅邪城诗注)

长安志卷十六:“金谷水出县西南终南山之金谷。水经注曰:水东北流注水,又北流,历蓝田川,北注于霸。”

长安志卷十一:“终南山在(万年)县南五十里,东自蓝田县界西入县界。”“禹贡:终南物至于鸟鼠。孔安国注:三山名,言相望也。诗曰:终南何有,有有梅。毛注:周之名山中南也。春秋左氏传曰: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杜注曰:中南在始平、武功县南,汉书曰太一山,又为终南山。五经要义曰: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则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名矣。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山之别号耳。关中记曰: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也。又曰:终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内名福地也。三秦记曰:太一在骊山西,去长安二百里,山之秀者也,一名地肺山。”“东方朔传曰:终南山,天下之大阻也。其山多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取给万姓所仰足矣。”按:汉代所指终南山即今西安市南部一系列山岭。

水经注渭水:渭水“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田县蓝田谷,所谓多玉者也。”按:霸水北流後,合众多支流,入于渭水。

西京记

唐韦述撰。旧唐书本传:“述少聪敏,笃志文学。家有书二千卷,述为儿童时,记览皆,人骇之。”“述好谱学,秘阁中见常侍柳先撰姓族系录二百卷,述於分课之外手自抄录,暮则怀归。如此周岁,写录皆毕,百氏源流,转益详尽。乃於柳录之中,别撰成开元谱二十卷。”“转右补阙,中书令张说专集贤院事,引述为直学士,迁起居舍人。”“十八年,兼知史官事,转屯田员外郎、职方吏部二郎中,学士、知史官事如故。”“二十七年,转国子司业,停知史事。俄而兼史职,充集贤学士。天宝初,历左右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九载,兼充礼仪使。其载迁尚书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述在书府四十年,居史职二十年,嗜学著书,手不释卷。”“成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并史例一卷,事简而记详,雅有良史之才。”“及禄山之乱,两京陷贼,玄宗幸蜀,述抱国史藏於南山。”“述亦陷於贼庭,授伪官。至德二年,收两京,三司议罪,流於渝州,为刺史薛舒困辱,不食而卒。”述“所撰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御史台记十卷、两京新记五卷,凡著书二百馀卷,皆行於代。”

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西京记。按:此未注作者。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陵条及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序俱作韦述西京记。西京,即今陕西西安。

西京大明正中含元殿,殿东西翔鸾、凤阁下,肺石、登闻鼓,左右龙尾道。(御览卷一八四阁)

唐两京城坊考:“大明宫在禁苑东偏,旧太极宫後苑之射殿,据龙首山。(注:龙首山长六十里,来自樊川,由南而北行,至渭滨乃折向东。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七丈。汉之未央据其折东高处,故宫高出长安城上。大明宫又在未央之东,其基愈高,故含元殿基高於平地四丈。)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亦曰东内。其城南北五里,东西三里。(注:吕大临图云:大明宫城广二里一百四十八步,纵四里九十五步。漫钞云:唐志,大明宫纵一千八百步,广一千八百步。今实计,纵一千一百一十八步,广一千五百三十五步。按漫钞所言唐志之数,即长安志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之数,其实数即吕大临图之数。惟据纵一千一百一十八步,则吕图当云广三里三十八步也。盖有脱误。李健超增订:根据考古发掘证明,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西墙长二二五六米,方向北偏西零点五度。东墙由东北角向南一二六米是北偏西十二点五度,然後向东三四米,再南折一五米],周围共七点六千米,面积约三点二平方千米。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共有十一个宫城门。在宫城内,宣政殿、含元殿及含元殿以南一四馀米处,还各有一道东西向的宫墙。)贞观八年置为永安宫,次年改大明宫,备太上皇清暑。龙朔二年,高宗病风痹,以宫内湫湿,命司农少卿梁孝仁修之,改名蓬莱宫。(注:初梁孝仁悉于庭院列白杨树,指示左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何力不答,但诵古诗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意谓此冢墓木也。孝仁遽伐去,更植松柏。)南面五门:正南丹凤门,(注:至德三载改明凤门,寻复旧名。本当京城翊善坊北门。置宫後,分翊善、永昌各为二坊,当北门,街广一百三十步,南北尽二坊之地,南抵永兴坊北门之东。李健超增订:丹凤门是大明宫南面的正门,也是大明宫最大的一个门。共有三个门道,北对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相距六一米,西距宫城的西南角六五米,距东内苑东墙一一米,门址保存尚好,门楼基座遗址尚高出现地表二米多,三个门道宽均为九米,门道之间隔壁均宽四米。门的夯土基座平面呈长方形,长五十一米,宽十六米。)其东望仙门,(注:南当皇城东第二街,贞元中修,有楼十间。望仙门内之东壁有雅乐乐具库,见乐府杂录。)

次东延政门,(注:抵长乐坊之北。)丹凤门西建福门,(注:南抵光宅门外坊之北。望仙、建福二门各有下马桥,跨东西龙首渠。按宰相入朝,翼卫及建福门而止,见令狐楚传。李建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记述大明宫南面五门,而石刻大明宫残图,则仅有三门,即正南为丹凤门,丹凤门之东望仙门;丹凤门之西为建福门,与雍录阁本图相同,可能延政、安兴二门,一为东苑之门,一为西苑之门。今考古所探测:建福门在丹凤门西侧,相距四一五米,只有一个门道。)门外有百官待漏院,(注:雍录:故事,建福门、望仙门昏而闭,五更五点而。至德中,有吐蕃自金吾仗亡命,因敕晚开。宰相待漏太仆寺车坊,元和元年,初置百官待漏院,各据班品为次,在建福门外,候禁门入朝。程鸿诏校补记百官待漏院补注:国史补:凡拜相,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百官早朝,必立马建福、望仙门外,宰相则列于光宅车坊避风雨。元和初,始置待漏院。)次西兴安门。(注:南当皇城之夏门,旧京城入苑之北门,开皇三年开。馀四门与宫同置。按刘、吴元济献俘皆於此门。李健超增订:兴安门位于大明宫西城之外,向东距宫城西南角六十米,东距建福门二六米。)东面二门:南为太和门,门外则左三军列焉,(注:门之北从西第一左羽林军,第二左龙武军,第三左神策军。)太和门北为左银台门。(李健超增订:位于宫城东墙中部,南距南城墙一三馀米,与右银台门大致相对,有一个门道,宽六米,进深约十三米,有门楼。)西面二门:南日营门,北右银台门,(注:门皆有仗舍。通鉴:昭宗恐李顺节作乱,诏刘景宣、西门君遂召顺节。顺节入,至银台门,二人邀顺节於仗舍坐语。按北军仗院在银台门之南,不应已入银台而反南至仗舍。疑各门自有兵卫,皆有仗舍。李健超增订:在西宫墙的中部,距南宫城墙一三米,一个门道宽五点九米。)右银台门之北九仙门,(注:通鉴注引阁本大明宫图:右银台门之北有九仙门,又北转东则凌霄门。金銮密记:九仙殿银井有梨二株,枝叶交接,宫中呼为“雌雄树”。盖九仙门内有殿也。太宗草书有九仙门敕。李健超增订:九仙门位于右银台门以北七五米处,距宫城的西北角二四五米,有一个门道。)门外则右三军列焉。(注:门之北从东第一右羽林军,第二右龙武军,第三右神策军。按左右三军即所谓北军也,以中官领之。以在苑北,又谓之北司。)北面三门:中玄武门,(注:德宗造门楼,外设两廊持兵宿卫,谓之北衙。按本纪,大中二年修左银台门及南面城墙,至睿武楼。则玄武改睿武矣。李健超增订:玄武门是大明宫北面的正门,位於北宫墙中部略偏西,向西距西北宫城角五三八米,向东距东北角五九七米。有一个门道,门道两侧为高起的夯土门楼基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三四点二米,南北宽一六点四米,门中间还有石门槛,从门槛上得知车辙宽一点三六米。玄武门有垂直立柱,上架过梁,上有门楼。)门外有飞龙厩,(注:雍录:後苑有骥院,禁马所在。)玄武之左银汉门,(李健超增订:银汉门位於玄武门东三八五米处。门很小,无门基座及柱石等,仅是将城墙开二点二米宽的缺口後,在门道两侧各砌零点三五米厚的砖壁,门上部无门楼。)右凌霄门。(注:“凌霄”一作“凌”。又作“青”。李辅国仗兵凌霄门以俟太子,即此。李健超增订:青霄门位於玄武门西三五五米处,距宫城西北角一九五米。青霄门大小形制与银汉门没有区别。)”

按:大明宫内建筑众多,正殿为含元殿,另有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三清殿等,还有弘文馆、史馆、翰林院等,太液池则是游乐场所。

含元殿,唐两京城坊考:“丹凤门内正牙曰含元殿,(注:武后改大明殿,南去丹凤门四百馀步,东西广五百步。按殿有东序门,见旧书代宗皇后沈氏传。)大朝会御之。(程鸿诏校补记含元殿补注:芝田录会昌、开成中,含元殿换一柱,敕右军造。工人遇一巨材,锯解至二尺血流,中是巨蟒,急推曳渭流下。李健超增订:含元殿是大明宫的主殿,位於丹凤门北六一米,与丹凤门南北相对。殿址在龙首原南沿之上,高出下面平地十馀米。该殿建在高出周围地面三米多〔高出南面平地十三米〕的一个长方形的夯土台基之上。台基东西长七五点九米,南北宽四二点三米。殿东西广十一间,进深四间,每间广五米,墙厚一点三米。在台基的两端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向东向西延伸的廊道,与左右的翔鸾、凤二阁之廊相接,殿的北面亦有向北去的平行廊道两条,是通往宣政殿的廊道,唐六典“丹凤门内正殿,曰含元殿[殿即龙首山之东址也]。阶上高於平地四十馀尺,南出丹凤门四百馀步,东西广五百步,今正元、冬至於此听朝也。夹殿两阁,左曰翔鸾阁,右曰凤阁〔注:与殿飞廊相接,夹殿东有通乾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登闻鼓,如承天之制。〕”殿之前廊有翔鸾阁、栖凤阁。(注:旧书郝处俊传:上元元年,高宗御含元殿东翔鸾阁观大。肃宗纪:至德三载,大阅诸军於含元殿庭,上御凤阁观之。李华含元殿赋:左翔鸾而右凤。李健超增订:翔鸾阁在含元殿之东南,凤阁在含元殿的西南,二阁相对,距含元殿的两端均三十馀米。现在二阁仅存长方形的夯土台基,台基上出南面平地十五米多。翔鸾阁的台基东西长二四点五米,南北宽十三米,入阁的台阶道在阁的北面。由台阶道向北建有廊,其北端与含元殿两端外出之廊相接。凤阁台基保存较差。)”

肺石,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长安故宫阙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形如垂肺,亦有款志,但漫剥不可读。按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原其义,乃伸冤者击之,立其下,然後士听其辞,如今之挝登闻鼓也。所以肺形者,便於垂。又肺主声,声所以达其冤也。”

登闻鼓,雍录卷十:“唐六典:大明宫有含元殿,夹殿有两阁。左曰翔鸾,右曰凤。两阁下皆为朝堂。东朝堂置肺石,西朝堂置登闻鼓。”“唐之有登闻鼓自高宗始。会要曰:时有抱屈人赍鼓於朝堂诉事,乃命东西廊朝堂皆置鼓,则不独太极、大明两宫有之,虽东洛朝堂亦有也。按通典刑法门载,隋文帝制曰:四方冤讼,州县及省不为治者,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以闻。然则晋隋间已尝置鼓矣。会要谓抱屈人赍鼓诣堂,当是唐人知隋世已自有鼓许之诉事,故赍鼓自诣也,然则朝堂置鼓已在唐前矣。”“六典於刑部又曰:冤滞不达,听挝登闻鼓,又独老幼不能自伸者,乃立肺石之下。”

龙尾道,唐两京城坊考:“左右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注:龙尾道自平地七转上至朝堂,分为三层:上层高二丈,中、下层各高五尺,边有青石扶拦。上层之栏柱头刻螭文,谓之螭头,左右二史所立也。谏议大夫立於此,则谓之谏议坡。两省供奉官立於此,亦谓之蛾眉班。其中,下二层石栏刻莲花顶。)”李健超增订:据宋程大昌雍录卷三引贾黄中谈录“含元殿前龙尾道,自平地凡诘曲七转,由丹凤北望,宛如龙尾之形像,名实皆昭然矣!”唐康骈剧谈录“含元殿左右立凤、翔鸾二阁。龙尾道出於阁前,殿门去南门二里。元会来朝者,仰望玉座,如在霄汉。”唐语林卷八:“含元殿凿龙首冈以为址,彤墀砌,高五十馀尺,左右立凤、翔鸾二阙。龙尾道出於阙前,倚栏下视,南山如在掌中。殿去五门二里。每元朔朝会,禁军御仗,宿於殿庭。金甲葆戈,杂以绮绣;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立。仰观玉座,若在霄汉。”龙尾道遗址直到五代、宋,其形制宛在。五代王仁裕自蜀入洛,路过长安,曾记述“含元殿前玉阶三级。第一级,可高二丈许,每间引出一石螭头。东西鳞次一一皆存,犹不倾垫。第二、第三,各高五丈,莲花石顶,亦存阶两面。龙尾道各六七十步,方达第一级,皆花砖,微有亏损。”宋程大昌雍录“盖含元殿南疏阶升殿,凡为两大层,自下而上,其下两层,皆培土铺砖为坡,斜道不疏小级。其铺砖处,逶迤屈曲,凡七其转。故自丹凤门北望,则如龙形而垂其尾,是以命为龙尾道也。”又南部新书所载龙尾道“含元殿侧龙尾道,自平阶至,凡结屈七转。由丹凤门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两垠栏槛,悉以青石为之,石柱犹有存者。”

按:傅熹年谓“坡道在南北朝至五代时通称‘龙尾’,所以史称殿前有龙尾道。宋代称坡道为慢道,已不用龙尾的名称,故宋人记载中多艳称龙尾道,而不知是唐以前慢道的通称。”(见文物一九九八年第四期)关於龙尾道,在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大明宫发掘中已有局部迹象,即为南北向的三条平行的斜坡台阶道,长七十八米。中间一条宽约二五点五米,两侧的两条各宽四点五米,距中间道的两边均为八米许。道的形制是,北端上殿的一段为台阶式,长十四米多,向南则为平(稍呈漫坡形)、坡(陡坡)的长级,每级长七米许。龙尾道上的铺砖和铺石都已破坏无存。(见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在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六年的发掘中,又在翔鸾、凤两阁内侧各有两条道,但是未能找到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发掘时见到的殿前三道。对于此三道,傅熹年认为可能是在发掘後又遭破坏的结果。即“含元殿前有五条道,正相当於承天门的五个门道。中间三条供皇帝出入宫或在含元殿举行典礼用;中间为御道,专供皇帝乘软舆上下;两旁两条供随行臣上下,在含元殿举行典礼时,臣也由此上下。与这三条道相应的是丹凤门五个门道中的中间三个。含元殿最外侧在两阁内侧之道是专供臣在日朝、常朝时入宫用的,丹凤门的五个门道中,平日只开最外侧二门,上朝官员由此入门後按文东武西登上与二侧门道相应的外侧两条龙尾道後,分别在通乾门、观象门外叙班,经过唱籍(即点名)後进二门入宫,到宣政殿或紫宸殿上朝。”“那麽如何理解关於‘含元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和‘龙尾道出於阙前’的记载呢?我以为二说都是专记百官经含元殿侧赴宣政、紫宸二殿入朝或入阁之路的。因其形制与太极宫不同,且能登此道入宫象徵着官员们‘平步青’参与大政,为官员文士热衷进取者所欣慕,遂特为标出。至於皇帝经含元殿出入宫有专用御道在当时有定制,属於常识,是无需专门记述的。”(文物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西市,隋曰利人市。市西北隅有海池。长安中,僧法成所穿,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穿池得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後为池”。自置都立市,至是时百馀年矣。(御览卷一九一市)

唐两京城坊考:“次南西市。(注:隋曰利人市。旧书杨贵妃传:天宝十载正月望夜,杨家五宅夜,与广宁公主骑从争西市门,杨氏怒,挥鞭及公主衣,公主坠马。)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有西市局。(注:隶大府寺。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长安县所领四万馀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市署。(署前有市令载敏碑,蒲州司兵徐彦伯为其文也)平局。衣肆。(注:沈既济任氏传:郑子入西市衣肆,见任氏。按韦述记云:市署前有大衣行,当即此衣肆也。)辔行。(注:逸史载江陵副使李君事。有西市辔行。)秤行。窦家店。(注:乾子:窦西市买油靛数石,雇庖人执,佣人破麻鞋,制为法烛鬻之,获无穷之利。先是西市秤行之南,有十馀亩坳下潜污之地,目曰小海池,为旗亭之内众秽所聚。窦遂求买之,其主不测。酬钱三万,既获之,於其中立标,悬幡子,绕池设六七铺,造煎饼及子,召小儿掷瓦砾击其幡标,中者以煎饼。不逾月,两街小儿竞往,计万万,所掷瓦砾已满池矣。遂经度造店二十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甚获其要。店今存焉,号为窦家店。)张家楼。(注:会昌解颐录:西市有食店张家楼。)景先宅。(注:霍小玉传:小玉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多托於西市寄附铺侯景先家货卖。)放生池。(注:市西北有沟池〔两京新记作‘海池’。〕长安中沙门法成所穿,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池。池侧有佛堂,沙门法成所造。)独柳。(注:刑人之所,按西市刑人,唐初即然。贞观二十年,斩张亮、程公颖於西市。旧书肃宗纪、王涯传又言子城西南隅独柳树。盖西市在宫城之西南,子城谓宫城。)”

程鸿诏校补记:市署。(补注:朝野佥载:魏伶为西市丞。)辔行。(补注:行有酒楼。)行。(注:续玄怪录:张高有驴,其子和牵入西市麸行,王胡子与缗半易之。)绢行。(注:乾子:功曹王在西市绢行,举钱共人长行。)卖饮子家。(注:玉堂闲话:长安西市一家卖饮子药,百文一服,千种之疾,入口而愈,盖福医也。)酒肆。(注:国史纂及纪闻云李淳风奏,北斗七星化人,至西市饮酒。太宗使人往候,有七人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取酒饮。)波斯邸。(注:见续玄怪录。)卜者李老居。(注:原化记:开元中,西市有李老善卜。)西市北坊新宅。(注:逸史:齐映行至西市北,入一静坊新宅,门曲严洁。)

李健超增订:锦行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鲁谦墓志云:大中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终於西市锦行里之私第,即以其月二十八日,葬於长安县胡赵村德义里先茔。西市北店。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四报应类王会师“唐京都西市北店,有王会师者,母亡。服制已毕,其家乃产一青黄牡狗”,“(会师)乃於市北己店大墙後作小舍安置。”鱼肆。太平广记卷十八神仙类杨伯“(杨伯)隋开皇初文帝搜访遗隐,闻其有道,征至京师。”“亦开肆卖卜,卦无不中。有人失马,诣伯卜之,伯方为太子所召,在途遇之,立为作卦,曰:可於西市东壁南第三店,为我买鱼作。如其言,诣所指店中,果有人牵所失马而至,遂擒之。”食店。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牛生“复开第二封书,题云:西市食店张家楼上座。”饭铺。两京新记卷三,怀德坊下“东门之北惠日寺。开皇六年立,本富商张通宅,舍而立寺。通妻陶氏常於西市鬻饭,精而价贱,时人呼为陶寺。”帛肆。白行简三梦记长安西市帛肆,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者,姓张,不得名,家富於财,居光德里。”卖药者。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於长安西市,贫道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凶肆。李娃传长安东、西市各有凶肆。西域胡商。酉阳杂俎续集五寺塔记上菩萨寺“遂携至西市,示於胡商。”放生池。永安渠石铭(同文书局石印本全唐诗卷三十二):“武后时,监察御史王守真乞出家为僧,名法成。於京兆西京疏凿池,支分永安渠水注之,以为放生之所。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云。”又同上书京西市放生池墓铭“太平公主於京西市赎水族之失水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得墓铭云:龟言市,蓍言水。”禁夜市与不得於铺前造偏铺。册府元龟卷五百四邦计部关市“中宗景龙元年十一月”“又敕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於铺前更造偏铺。”“武宗以开成五年正月即位,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按:西市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劳动南路以西、西桃园以东这一区域。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西市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一三一米,东西广九二七米。市的北、东两面尚有夯筑的围墙基址,墙基宽皆四米许。市内有南北向的和东西向的平行街道各两条,宽皆十六米,四街交叉呈‘井’字形。南北向的两街相距三九米,东西向二街相距三二七米。街两侧并有水沟。市的四面门址都已破坏。将整个市界内画成九个长方形,每方的四面都临街。当时的铺店即可设在各坊的周围。房屋遗迹,在街的南边(水沟南侧)发掘了一部分房址的遗迹,(房址)最长也不到十米,约合三间左右。”(考古一九六三年第十一期)

永安渠,唐两京城坊考:“永安渠,隋开皇三年开,亦谓之交渠。(注:唐会要:元和八年,修城南交渠。)引交水西北流,入京城之南,经大安坊之西街,又北流经大通、敦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坊之西,又经西市之东,又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修德四坊,经兴福寺之西,又北流入芳林园,又北流入苑,又北注於渭。(注:明皇自蜀还京,肃宗至开远门外望贤宫迎明皇,帝亲笼马行数十步,执鞭引道,过渠入宫,即过此永安渠。王建早春五门西望诗云:宫松叶叶墙头出,渠柳条条水面齐。盖渠水皆在城西。)”李健超增订:探测载:其位置在今之北三门口村以西。就现在的地形看,从南三门口村东南角以三十度斜度流入城内而直向北流的。在钻探西市及怀远坊时,发现永安渠往北流经怀远坊和西市的东部,且沿西市南大街北侧向西又伸出一段长约一四、宽三四、深六米的支渠,这是供应西市一般用水的来源。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跌宕起伏黄金历史,错综复杂财富传奇。黄金历史发展脉络、趣闻故事、黄金开采冶炼过程等奇闻异事,让您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诸多方面领会黄金的魅力,了解真正的黄金时代。
  • 刘备的一生

    刘备的一生

    刘备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他的精神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 穿成美男子

    穿成美男子

    穿了!穿成了张昌宗——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想起唐书写的: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张昌宗摸摸脸,放下铜镜,心头危机感空前高涨!
  • 至尊顽主

    至尊顽主

    我是郑晓阳,前特种兵,后来成了军事收藏家。在地下要塞里从一死鬼手里拿了个镯子被炸回大明成了朱厚照。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能回到大明是正德那厮的魂儿捣的鬼,他还给了我一个任务。我凭啥要听他的,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玩儿,因为我是顽主,不让我玩我就捣乱。所以,我在大明开始捣乱。
  • 解读王朝 重臣卷

    解读王朝 重臣卷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
热门推荐
  •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欧阳倾语和万里长空是同桌,她说。仅仅只是同桌吗?他想尹唯莹和黎晨醒同桌,他说。我不想跟你只是做同桌,她想夜瞳璃和萧逸轩是同桌,她说。同桌是什么,我只想你做我女朋友,他想他们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星河巫妖

    星河巫妖

    即使相隔千亿光年,依然有追随他脚步的灵魂即使改变生命形态,他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当征服一个世界的巫妖之王,以灵魂占据的方式进入人类社会,结合人类科技的巫妖必将席卷星河。……已完本《超级骷髅兵》《骷髅魔导师》等等作品,品质保证,拜求收藏。
  • 大蓬莱之傲血诛魔

    大蓬莱之傲血诛魔

    上古年间,人、妖、魔三界终极一战落幕。鲜血横流,尸骸遍地。三界均选择自封万年来修生养息。女娲娘娘观三界破败凋敝,悲天悯人之际流下一颗血泪,化作血色琉璃碎片跌落人间。由南海蓬莱、太乙终南、洪荒妖域共同守护。魔界阴险狡诈,暗中安排探子渗入各派妄图夺宝。十万年后,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少年身怀血海深仇,来到了南海蓬莱踏上了修仙诛魔之路。但他却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之网已经张开,欲将其笼罩其中。面临危机四伏的求仙诛魔之路,少年又将如何逆风潜行……
  • 逆天血麒

    逆天血麒

    赵铭原本家族罕见的天才,却变成任人辱骂的废物,一次奇遇后恢复天分竟发现被人下毒,一夜偷听,了解事情真相,驱逐家族,立下生死之战,赵铭换名麒无情。看麒无情怎样一步步踏上修炼的巅峰。等级分为:天者境,天士境,天师境,天将境,天王境,天侯境,天尊境,天圣境,天帝境,天神境。
  • 圣天歌

    圣天歌

    一曲圣天歌,一条成圣路。登天路,踏歌行。这是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这也是所有人心中的侠。
  • 灵灵和一朵花

    灵灵和一朵花

    乡村很大,是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题材。谢应龙的小说大多都在二千字左右,基本上都是小小说,用小小说这样极短小的篇幅来概括广袤的乡村,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小说基本上做到了缩千里于尺幅,而且有一种与田园风光相符的恬静、悠闲、蕴籍之美,达到了近乎诗意地批判。
  • 听:那是海的声音

    听:那是海的声音

    十四年的陪伴,直到现在才明白,当初我的一句戏言,竟是你甘愿在我身后,等待的信念。——叶暖宁。从来不敢相信,有一天,有一个人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成为永不可替代的曙光。——肃穆空。(心情物语: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一段完美的爱情,但我却愿意用简单的笔触,写出一段朴实的爱恋,因为我相信那句:如果有你在身旁,就算天荒地老,我也不怕。)
  • 相思满长安

    相思满长安

    一曲相思,两代情仇,三家虐恋。犹记得那一年长安月下,转身交错的刹那,我已身不由己,迷失在那一眼万年里。辗转流年,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我终将是无法放下。爱情,终究是一场错过,谁误了谁的年华,谁又负了谁的代价。午夜梦回,却已不知为何潸然泪下
  • 微小说文集

    微小说文集

    我们曾经渴望彼此靠近我们也曾亲近我们曾经渴望彼此约定我们也曾约定我们曾经渴望彼此陪伴我们也曾相伴多年以后我们彼此分离我们彼此违背约定我们彼此疏离我们曾围在同一张桌子前举杯同庆多年以后我们在不同张屏幕前寒暄问候我们也曾互相鼓励着为梦想前进多年以后我们只是偶然想去时才捎句问候我们也曾如此亲密多年以后我们却也一样陌生我们曾经多年以后你和我多年之后才知道喜不喜欢合不合适在不在一起是三件事我们的爱情终究逃不过世俗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初没有去跟他说你喜欢他吗?或者你们现在仍然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局,那些年,我们都有自己的追求。你身边是否有一个值得你去爱的人吗?
  • 剑虚

    剑虚

    一把剑,一壶酒,一段江湖路。这是一个从星辰深处走出的少年,这是一段携美缠绵脚踏各路天骄的浪子崛起史。我只想安安静静的修炼,平平常常的逆天,为何总有人来给我做垫脚石?长天裂缝,百圣匍匐,万人跪拜,自有我一剑当空。这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