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1100000023

第23章 洞窟记

那个时候,武威还未由县改市。张义堡乡还叫张义人民公社。由县城到公社大约七十五公里路程,还不通公路班车。我们不愿麻烦县里派车,就只有到公路上拦车了。甘新公路上车来车往,通往张义公社的车不多。终于拦截了一辆路经张义堡的解放大卡。那时候还不是商品社会,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只要司机高兴,乘车的手续十分简单,只要出示工作介绍信就可以搭车。卡车上空荡荡的,只在车厢一角放着一个备用的汽车轮胎,它便是我同史金波的座位。车行在平坦的甘新公路上倒也舒适。

拦截过路车或搭便车是当年长途跋涉从事民族考察工作者都经历过的。记得1960年我在西藏搞社会历史调查,一出门几百上千公里,没有专车,就只有拦车和骑马两途。乘一小时汽车就等于骑一天马,所以我们常常蹲在路边或道班、兵站等车。有一次,我们几人在藏北高原公路上搭上一辆烧柴油的大型军用卡车,汽车冒着黄烟,在冰雪高原上日夜行走,我们自带行李躺在卡车上,像在大海上行船。夜里星光灿烂,似觉伸手摸到星辰。那年夏天,我和藏族翻译普穷从错那宗勒布地区的中印边境上返山南泽当,是搭乘一辆装炸药箱的军车,这是冒了生命危险的。如果骑马,就必须经历七八天日夜兼程的旅途辛劳。改革开放以来,出门极其方便。我说有“三方便”:即住宿、吃饭、坐车。出门乘车之便令人难以相信,但要有钱。于是就演出一幕幕悲喜剧来。如果一一记出就得再写“七记”——“乘车记”了。这里打住。

还是回到1976年9月初的甘新公路上。我们到武威的考察重点之一就是张义公社的下西沟岘山洞。两年前,还是百家齐喑,似乎独宗“考古”时,我在《考古》杂志上看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发表的《甘肃武威发现一批西夏遗物》的报道,介绍了1972年1月间,武威张义公社下西沟岘社员群众在山洞上挖药材时,发现西夏时期遗物的情况。到下西沟岘考察早就列入我们的考察计划。

汽车向东南行,到黄羊镇后转向西南,进入土路。车体剧烈地颠簸着,我们也跟着车胎上下跳动,消受不了,只好站起来扶住车厢板,任河西走廊上初秋的凉风吹拂。好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公社所在地张义堡。公社派一五十多岁的农民作向导领我们去下西沟岘山洞。

张义堡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盆地。据考张义乃张掖谐音改,其地西汉为武威辖张掖县驻地。明代筑堡,村落以古堡为中心,南北扩展。因地处黄羊河上游山间盆地中部,南通祁连,北通凉州(武威),自古为交通战略要地。公路南通天祝藏族自治县之哈溪滩。下西沟岘山洞距公社所在地五华里左右,出张义堡便进入山间羊肠小道。西北行,抬头见群山耸峙,山坡下偶见补丁似的梯田,星星点点。进入山中,眼前一条曲曲折折的山沟由北向南倾斜而下,两旁的山峰像用巨斧劈开一样平行对峙。在东北方有一个名叫“三个卷槽”的山坡,面向西南,上面是一处塌陷的山隙,这是到此的羊倌牧童躲避风雪栖身之地。

向导领我们爬上山坡,仰望山隙中部有一个不足一人高的山洞,洞口杂草丛生,乱石嶙峋。我和史金波跟着向导攀岩而上,进入山洞。洞窄而深,极不规整,黑黝黝的。借助手电的光亮,看洞中已无一物。据说这里曾发现过少量的西夏遗物。洞的上部还有一个可容人的小洞,洞口原装有门封闭,当地农民挖药材时打开进入。洞已被毁,形制不清。洞中还有佛座、倒毁的泥塑佛像、壁画和大量的善业泥。佛座上涂抹一层白灰泥,上面写有红色的西夏文字。壁画上似有题记,已看不清。洞中还有小土塔一座。在此洞北约二十米处,还有一个石洞,当地农民叫它“修行洞”或称“鸽子堂”,洞中没有发现过西夏遗物。据说清末民初时还有和尚、道士在这个洞中修行,洞顶还留有烟熏的痕迹。

下西沟岘封闭过的那个二层小洞(甘肃省博物馆编号为2号洞)中曾发现珍贵的西夏文物近百件,种类颇多,内容丰富。有西夏文刊本《杂字》残页、佛经写本和刊本残页、西夏文写本医方。会款凭证、占卜辞。西夏文木简。汉文文书有官方文书、布告、请假条、欠款凭据、便条、日历。藏文刊本和写本佛经。竹笔、木刮布刀、生牛皮鞋、皮条、毡片、石纺轮、石球。宋朝和西夏钱币。苦修像和善业泥。2号洞出土的两身苦修像,一身是泥塑像,锥体形,高7厘米,底宽5厘米,厚1厘米。塑像头戴山字形冠,盘膝而坐,右手置于胸前,左手下垂,背火焰,骨瘦如柴。另一身为铜铸,高7.5厘米,宽4.8厘米。亦盘膝而坐,双手交置腿上,胸部显露肋骨嶙峋。根据洞中出土遗物如苦修像、制作简单的生牛皮鞋、捻线用的石纺轮、织布用的木刮布刀、瓷碗、芨芨草编的席子、铁刀等,多次到此调查、清理洞窟的西夏学家陈炳应先生判定2号洞是一处经人工修建的“修行洞”遗址。据洞中出土文献的西夏纪年:最早为夏人庆二年(1145),最晚为光定二年(1212),说明洞中所藏是西夏中后期的遗物,推断这个“修行洞”的废闭大约是在蒙古灭西夏的时候。张义堡地当河西走廊交通要道,为蒙古灭西夏必经之地,此洞可能在战乱中被封闭,所以在洞中没有发现元代的遗物。

下西沟岘“修行洞”近八百年的封闭,收藏了一批西夏时期的遗物,1972年被发现时却给它带来了灾难。据说,起先是当地群众上山挖药材时在山洞中发现了大量的“五灵脂”中药材,这是生活在茂密树林中的鼯鼠或类似的多种动物的粪便。当社员群众们进洞去挖掘“五灵脂”时,在下面发现了叠压着层层的古书残纸,拿来一看,仿佛是汉字,却又谁也不能认识一字。个别天真而又愚昧的社员群众认为这是扰动了“天书”。祸福不知,赶快焚烧,使其“归天”。究竟烧毁了多少是谁也说不清的。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员制止,上报文物部门进行调查、收集。1974年3月公布发现的那些西夏文献、遗物已经是劫后的余存。

下午返回武威县城时,我们搭乘的是一辆运煤炭的卡车。途经著名的天梯山石窟我们却无缘拜识。卡车上,午后河西的风沙肆虐着,我和史金波与煤粉共舞。我看着他,想起了我山西家乡下煤窑的“窑黑子”,心中好笑。当我发现他也望着我笑时,才意识到此时此地彼此彼此。这副嘴脸如何能进得县城!所以车快到县城时,我们请司机在城郊的公路上停车,在路边找到有水的地方洗净了手脸,步行回城。

20年过去了,1996年8月底至9月初,我和史金波赴敦煌莫高窟考察,工作结束后又沿河西走廊作旧地重游。又是金秋艳阳天,来到改为县级市的武威市,这里已被国家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些年见诸报道,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武威在市区建设中,以及在市郊的新华乡山村、古城乡塔儿湾村等地维修寺庙,兴建学校、文化室及农田基本建设中又出土了大量西夏时期的文物、文献,如铜器、铁器、陶瓷器、石器。玉器、木器、丝织品、泥塑、帛画、西夏文书、佛经等近九百件。1995年夏,在宁夏银川召开西夏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曾亲自参与对这批文物文献发掘整理研究的武威市博物馆负责人孙寿岭、党寿山二位邀请我同史金波赴武威参观。

武威新发现的西夏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塔儿湾的瓷器和亥母洞的西夏文字文献了。9月6日下午,现任市文化馆书记的孙寿岭和市文管会黎大祥同志亲自陪同我和史金波去遗址考察。计划是先去位于市郊东南沿山一带的新华乡山亥母洞寺遗址,然后奔古城乡塔儿湾村瓷窑遗址。车还未离开市区,红日高照的晴朗天空,渐渐阴沉下来。当汽车进入渠边小路逼近山下丘陵地区时,已是彤云密布,山雨欲来。古城乡的塔儿湾村在祁连山余脉的冷龙岭下,无公路可通,只有一条近十华里沿山小道,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司机说我们乘坐的北京吉普勉强可以进山。为抢在大雨之前进山,我们便改变原计划,先直奔塔儿湾村。心里捏着一把汗终于进了塔儿湾村。才进入村口,放眼望去,四山环绕,一水中流;山下阡陌相连,山坡梯田层叠。河岸高处绿树掩映下,一座座黄泥小屋,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田野间,场院上正在干活的农民频频注目我们这不速之客。车刚停在村口路边,村民与一位村干部迎了上来,我才知道这里原来就是孙寿岭同志的家乡。他曾经在这一带担任过多年基层干部和小学教师,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村干部和孙寿岭带我们爬上山坡去看窑址遗迹。这里的瓷窑遗址是村民们挖土建房时发现的,土崖下灶台建筑、朽木灰层犹清晰可辨,到处是残碎瓷片,随手便可拣到。我们进村时一群刚放学的二年级小学生,像小麻雀似的蜂拥跟着我们上崖跳垅,拣了大堆的瓷片向我们“献宝”。据说古城乡烧制瓷器历史悠久,附近有一座名为窑城的古城遗址,相传瓷窑最多时可达48座。附近曾发现过唐高宗永隆年间(680—681)的铭文瓷砖。1992年在塔儿湾村遗址出土的各类瓷器,经市博物馆修复成形的有140多件。我们在市博物馆的仓库中参观了这批瓷器,其中有一件西夏剔花牡丹瓷罐高65厘米,腹径49厘米,是我看到过的西夏瓷器中最大的一件。有一件已残的瓷瓮底外沿墨书汉文“光定四年四月卅日郭善狗家瓮”,此为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四年(1214)之物。

正兴冲冲参观遗址,拣拾瓷片,蒙蒙细雨下起来了。我们急速开车下山。司机说这里山路一经雨后油滑难行,有时几天出不了山。直到车开出山口我才放宽了心,冒雨钻出车来拍照,回眸远山黛色,近水泄银,烟雨苍茫,疑是南国风光。

下山后,车往北返,顺着渠边便路去找亥母洞。

来到武威,原野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纵横如网的渠道,历史上被誉为“银武威”,是河西走廊戈壁大漠中的晶莹滴翠的绿洲,全靠来源于祁连山雪水的灌溉。数不清的网状的渠道便成为武威生命的血脉。我们所经过的渠道,都能看到约十几米宽的石砌堰道中,略呈银白色的雪水奔腾一泻而过。渠道两侧是笔直耸峙的杨树林荫小路。

5时左右,车到山脚下,依然是细雨霏霏。我们不进村,先径直冒雨上山,请文管会黎大祥同志进村去找管理山洞寺庙的人。这里是山北麓,绿色植被下裸露出呈土红沙岩的石山,几处如屏障般的巨石交错着,石缝隐隐地往下伸延着,我想那里就是山洞了吧。我们一行人越过一条干涸的河道,沿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半山腰上有一座砖筑小庙,神台上摆设着不知从哪里取来的几尊极小的泥塑,似佛似道,其他空无一物。继续爬上山腰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地,深入山腰二十多米处,一列自然形成的高大山洞,巨石如刀削斧劈般相互支撑架空。洞口坐西向东,深入山体与主体洞相连。主体山洞是自然形成的,南北走向,深不可测。相传此洞和大山背后青海省西宁的塔尔寺相通。

深入山腰一字排列有四个大型洞窟:进山路口上的第一个洞窟,附着于洞口的有新建的庙门,是用水泥和砖石整修过的。门楼上镶嵌的是原有的砖刻“大雄宝殿”四字。庙前废址上残留着铺地的方砖,据说是明清时期殿堂的旧址,大约有十五平方米左右。山村管理洞寺的两位老年人慢慢走上山来,一见我们面,便双手合十,作佛家礼。我称呼他们大娘、大爷。他们拿钥匙开了山门,洞中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大娘点上了蜡烛,引我们摸入后洞,洞有四五平方米左右,有舍利塔四座,泥塔婆堆积满地,拿一个打开,里面有大米粒大小之“舍利子”与一张印了藏文字的小纸条。后洞门洞上新镌“孩母洞”水泥匾。前洞香案上供品法器杂陈,暗中无法细看。一旁竖一碑石拦腰残断,碑额似有线雕,借助灯火仅辨清碑石上有“亥母”二字,而不知其年代。出第一洞,旁边的三个洞,洞口巨石凌空欲坠,有的已堵住洞口,我们不敢冒险进入,只在洞口拍照。据孙寿岭同志介绍,山位于河西走廊的地震带上,曾经过多次地震的破坏,呈粉碎性塌陷,洞窟都被塌落的岩石填塞。在第一个洞窟殿堂南墙中断的岩石中,曾经发现一身着羊皮袄、肩背褡裢的男性直立骨架被挤在岩缝中,死者可能是死于地震的朝山香客。

山北麓是武威早期石窟寺址之一。据《武威县志》载:“孩(亥)母洞,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数丈,正德四年修。”正德乃西夏崇宗正德四年(1130)。据说此处洞窟四周三华里的范围内都有西夏时期建造的寺庙、佛塔遗址和遗物。亥母洞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西夏遗物,如佛经类有木刻本和写本的西夏文多种佛经,泥活字印本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唐卡、佛画、藏文佛经。文书类有西夏文《音同》残页,西夏文处罚、典卖契约文书。器物类有褐釉瓷扁壶、花色丝织品、妇女和儿童绣花鞋,以及泥塑、石佛造像、浮雕、哈达。西夏文和藏文佛经散见于各洞中;一些契约文书、西夏文经卷和褐釉小扁壶则发现于殿堂南侧被挤死的香客身下的岩缝中,可能是西夏香客的遗物。

世间之事,无独有偶。亥母洞西夏文文献的发现与张义堡下西沟岘“修行洞”西夏文献的发现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时当1987年5月间,山村民们自发捐款修复亥母洞寺庙的“大殿”。施工中于地砖下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西夏文字经书。当时乡里正在开展“扫黄”和“除六害”运动,乡政府发现村民有人又在修建寺庙,搞封建迷信活动,多次派干部到村里追查修庙的带头人。村民们害怕了,又见洞中挖出的经卷文书内一个字也不认识,遂认作是“天书”,怕招来祸祟,竟当作黄色迷信品付之一炬。剩余的一少部分,被几位虔诚的佛家信徒老人偷偷藏于洞内石缝中,得免遭焚毁,幸存下来。

1989年9月中旬,武威市公安局治保股股长徐建祖同志下乡工作,来到山村亥母洞察看,发现了被遗散在山洞中的西夏文佛经残页。有心的徐建祖同志顺便带回了一页,交市博物馆的负责同志辨识,同时介绍了亥母洞的情况,这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献才有了出头之日。当时担任市博物馆书记的孙寿岭与市文管会副主任党寿山副研究员遂赶赴山村,考察了亥母洞现场,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法令,动员大家把拿走的文物经卷交回。最初被村民们修庙时发现的西夏文经卷有多少?被当作黄色迷信品烧掉的有多少?散落民间至今未能收回的有多少?多年前我在北京,这次我在兰州都听说过一个“两麻袋”之多的数据,它究竟是指哪一种,都无从考察清楚了。

同类推荐
  • 重生于大宋初年

    重生于大宋初年

    八零后的矿务局安监科长杨奕因矿难来到了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猝死在即,赵光义蠢蠢欲动,深宫内侍狼狈为奸,朝廷重臣纷争迭起,禁军之中暗流涌动……阴差阳错间来到这个世界的杨奕,为了亲人,为了朋友和他心爱的女人,当然也为了让大宋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左右逢源地开始了他五彩斑斓的人生。文官武将的水火不容,觊觎皇位的骨肉相残,燕山大漠的荡气回肠;收小弟、发大财、抱美女的快乐人生;和陈抟老祖谈经论道,和大宋君臣指点江山,对贪官污吏的拔刀见血,对心爱女人的万般柔情,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纷至沓来。
  • 尘南旧史

    尘南旧史

    一粒尘埃,附于历史巨轮。碾过悲歌岁月,驶往昌平盛世。可历史岂会记住一粒尘埃?当是不会。但尘埃终将刻入历史的齿轮。谨以此文献给抗战史上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小人物。
  • 大汉创世录

    大汉创世录

    没装B也遭雷劈,混混沌沌转轮回;东汉末年本分三国,奈何天命改写历史;名人异士,有的;美女佳人,有的;热血争锋,有的;儿女情长,有的;当雷劈死的凌羽变成一千多年前的叶放,咱们的故事就开始了;当叶放小小年纪历经重重人生坎坷,终于觉醒自己是那个“神龙”眷顾的凌羽,咱们的穿越好戏就逐渐拉开帷幕;来吧,神马之类皆是浮云,看命运之子逆天改命,大汉创世,怕什么,谁让咱是穿越呢!体会传奇人生酸甜苦辣之余,咱也就是要爽快一下……
  • 明末之誓死不降

    明末之誓死不降

    一次酒后仇天行穿越到明末,面对犹如乌云压顶般滚滚而来的天下大势,他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唯有誓死不降!PS:不开金手指,打仗靠命填,全无王八气,奉行体制流;书渣,不喜勿骂。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热门推荐
  • 孝感天

    孝感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残梦劫:爱已成伤

    残梦劫:爱已成伤

    初次见面,他就英雄救美,自诩是她的男朋友;再次见面,他用百万钞票将她带走,霸道的喊她老婆。恶魔般的他却在她觉得幸福的时候羞辱她:我和你之间,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一纸离婚书,她愤然离开。六年后,她携子归国,腹黑小鬼指着杂志上的他说道:妈咪,他就是当年借你种子的混蛋吗……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 众志成城家国情

    众志成城家国情

    他们是世家公子,聪颖明智,风度翩翩;她们是大家闺秀,惠质兰心,丽色天成;他们原本可以锦衣玉食,安享富足。但是,他们共同选择走上了一条最为曲折艰险的道路。只因为执着于不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徘徊在生死边缘,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大地上最华丽绚烂的新篇章!
  • 异界无敌系统

    异界无敌系统

    什么?你说修炼艰难,瓶境难破?得。对我来说提升修为根本没有瓶境一说。想要提升修为只要打打怪杀杀人就可以轻松的提升上去,还没有等级限定的说。什么?你说功法难求,技能难练?得。对我来说,有没有功法都无所谓,反正打打怪杀杀人就可以提升修为,在说系统商店里有的功法。至于说技能,只要我手一拍,在难练的技能也能一下子就学会。穿越到斗者大陆的唐成,成了大唐帝国的三王子。他发现自己的脑袋里竟然有着一个游戏系统。可以让他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打怪练级,还可以在系统里的商店里购买各种物品。在这个武力至上的世界有着如此BUG,唐成会干些什么呢?斗者大陆的修炼等级分为:斗者、斗士、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宗、斗皇、斗帝、斗尊、斗圣、斗神。。。(请大家活跃收藏推荐点击,成绩越好我更的越多)
  •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服务人民”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嫡女傲世:逆天归来

    嫡女傲世:逆天归来

    她是响誉全球的金牌特工,一朝穿越成废物,且看她如何逆天。是你说我是废物?好,我折你筋骨,废你灵根……且看她如何风华绝,初灵——圣灵——灵神……太强了,这完全是气死人不偿命的节奏!
  • 渣女逆袭之女神驾到

    渣女逆袭之女神驾到

    “自己管不好丈夫,就来怪那个给他幸福的女人。你就是一个失败者。”第三者冷笑着抛出这句话,她想看看女主人的反应。刚生产完毕,嚣张的第三者就插足她的婚姻,向她宣战。她原本可以像白富美一样生活,但偏偏选择了那个不对的人,把自己变成了女屌丝。经历了婚姻的背叛、生活的磨难、工作的历练,她是否能从女屌丝成功升级成为女神,来一个华丽的逆袭?一边是诚心改过、央求复婚的前夫和孩子爸,一边是事业有成、帅气多金却让她倍感压力的豪门男友,善良的她该如何抉择?一切答案尽在《女神的逆袭》!
  • 混沌归灵

    混沌归灵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他们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他们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他们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他们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
  • 中国式王牌特工

    中国式王牌特工

    本书描写了一群街头卖艺的江湖人在国难当头之时,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王牌特工队,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剧本人物极具传奇色彩,故事可看性非常强.满足了百姓对江湖秘密的诸多兴趣.张宝是杂牌军师长张浩的儿子,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被父亲多次皮鞭教训,但是,就是习性不改.被大家戏称为豪门浪子.张宝喜欢恶作剧,也喜欢打抱不平,喜欢两肋插刀,所以,虽然张宝被父辈轻蔑,但是,却被年轻人喜欢。张宝父亲张浩在张宝的说服下,率领部下坚决抗日.父子两个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