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28300000003

第3章 阳光下的神话

押解何家全的囚车一路风驰电掣,沿海滨大道穿过鹿港市的闹市区,向位于西北郊的鹿港市看守所驶去。

望着车窗外的繁华街市,何家全心绪难平。

鹿港是座港口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人海口,面临浩渺的南中国海。整座城市依海而建,填海修成的滨海大道似一条飘带环绕着鹿港。

滨海大道两侧一边是林立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汹涌澎湃的大海。

大道正中有一块巨形怪石盘踞,笔直的大路在此转了一个急弯。这原是海滩上一块硕大的礁石,被鹿港渔民奉若神灵,称作镇海石。填海修路的时候,市政工程指挥部决定炸掉这个路障,听到消息的鹿港人纷纷来到镇海石边焚香敬拜,请求老天恕罪。

事也凑巧,就在埋炸药的当天,一场海啸袭击了鹿港,惊涛拍岸,冲毁了所有的路基。似乎是天意不可违,决策者也犹豫了。

这块镇海石得以保留,而筑路的施工蓝图却不得不更改。

农民是靠天吃饭,渔民则是靠海生存。

鹿港人世世代代以出海打鱼为生。如果说天有不测风云,大海更是瞬息万变。

渔民是最感到命运无常、世事难料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要经受考验,应付突变,生命随时都会受到海上风浪的威胁。

因而渔民是最信天命的人。

他们一旦投身商海,却发现商海比起真正的大海更险恶。

鹿港人做生意都要拜关公,无论开厂开店都首先要给手执大刀的武财神关云长选个风水好的宝位。

何家全落脚鹿港已经十年了。

十年来鹿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家全却从来没有闲情仔细游览鹿港的市容: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人群,处处彰显这座沿海城市富足的活力。

在鹿港市宽阔的马路上,很少看到国产小轿车,疾驶而过的大都是奔驰、宝马、凌志等高级豪华进口轿车,偶尔还能看到红色的法拉利跑车或是加长的卡迪拉克招摇过市,仿佛是在开世界名车博览会。

鹿港是祖国的南大门,曾几何时“时刻准备打仗”使这里的蕉风椰雨都弥漫着战争硝烟的气味,国家自然也很少在这里投资。

几十年过去了,仗没有打起来,只看到一江之隔的帝国主义殖民地一天一个样,而鹿港却还是工业基础薄弱民生凋敝的小渔村,被人讥为“一个警察管满城,一家邮局通全省”。

鹿港人千方百计逃往香港谋生,“侨乡”的美名就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鹿港有四十万人,也有四十万华侨散居在外。一九七八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鹿港获得了再生,“发展才是硬道理”又为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打了一针强心剂。外来人口开始向鹿港大量移民,海外和内地的投资也蜂拥进这爿“河中有鱼,田中有米”的富庶之乡。绵长曲折的海岸线给鹿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量价廉质优的“水货”以各种形式通过鹿港源源不断涌向内陆,为鹿港赢来了充裕的资金。一时间“银行多过米铺”成为鹿港的新街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上海市曾派出一个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正副团长的庞大代表团到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珠江三角洲来取经。在鹿港市听取经验介绍时,当时的鹿港市市长是以“遇到绿灯赶快走,遇到红灯绕道走”来概括自己执行中央政策的体会,惹得上海客人忍俊不禁,私下却又连连摇头,表示无从学起。

无论如何,鹿港市的经济是搞上去了。

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大量财富向少数人手里迅速聚集。

有先见之明的鹿港人开始洗脚上田投资办厂,让钱生钱。

何家全以前的老板余世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筹办电子厂的。

余世杰是土生土长的鹿港人,中学毕业后在当时的鹿港县龙口公社做办事员,他第一次出远门是一九七五年怀揣二百元巨款上北京出差,由于没有开进京介绍信,到石家庄就被赶下了火车,最后还是搭运煤的汽车才混进了北京。

这次的北京之行给余世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看到了中国的幅员辽阔,也使他看到了中国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别,北京作为首都的气派让余世杰真正感受到了当时广东的落后。

回到鹿港市,余世杰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开始博览群书,把所有过剩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他感觉到自己变了,不像那些把广东以外的地方都称为北方的乡亲,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地方除了香港,就是自己的家乡鹿港。余世杰渐渐地有了心怀天下的胸襟。

机会终于来了,一年后,鹿港要选送一名青年干部到中央团校学习。余世杰成了非他莫属的唯一最佳人选。

同类推荐
  • 元红

    元红

    这是一部优秀男人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 故事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苏北水乡里下河地区,描写了主人公丁存扣从九岁到三十五岁的人生历程: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情窦初开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直到为爱情而弃教经商的经历。期间,有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等美丽善良的女子与他相恋,由此演绎出人间男女情爱过程中美好与苦涩并存、快乐与悲怆交替的一幕幕活剧。 小说以美丽、感伤、隐喻、感性的文字向读者展开了辽阔的充满生活真味的通俗画卷,一大批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群像被描绘得生动、鲜活,呼之欲出。对女性美、性启蒙的正面描写贯穿整个作品始终,但绝不刻意和滥用,坦率得近乎天真,干净而唯美。
  •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分手快乐、恨不相逢读书时、你的清纯我做主、我最爱的人、你又何苦一网情深、她比我先到、错在太年轻、不要问我他是谁、你爱我像谁、因为是女子、信仰、美杜沙之泪、爱是一瞬间的事、爱上同一人、你就像个小孩、爱爱爱爱到要吐、此事古难全……
  •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

    本书为我社“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的一种,收入了当代80后作家林静宜的10部纯美文字的短篇小说,如《告别蓝调》《爱在水之湄》《当心情透明的时候》《扑克先生的魔法盒》《那夜残香》等等,作品主题明朗,文字轻灵,温情时尚,在叙述爱情、友情、音乐中流溢着一种叙事散文的风格,也反映了80后一代青年对于都市生活的憧憬,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 蜀山剑侠传5

    蜀山剑侠传5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尖叫

    尖叫

    阅读此书,能让我们感受到人性暗藏的凄凉,聆听到灵魂深处的悲鸣。年轻美丽的女护士安蓉在水曲柳乡村度假时,无意中目睹了一次迁坟,当埋在地下的棺材被打开后,一只绿色的蚂蚱出现在她眼前……回到赤板市后,噩梦就不断缠绕着她,她见到了一个倒在血泊中的老太,转眼间却消失不见了;她的情敌莫名其妙地车祸身亡,面容支离破碎;医院里一个叫七喜的尸体美容师举止怪异,令人毛骨涑然……她的好友兰芳来到水曲柳乡村后,发现了三年前死去的女子夏敏的悲惨故事。这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恐惧如一根细绳缠绕着脖颈,在惊恐战栗中越勒越紧,让人忍不住惊声尖叫……
热门推荐
  • 攻略最佳恋人

    攻略最佳恋人

    沈萱希望此生能遇见个温柔的男神,然后现世安好,岁月无尘。结果却碰见了带着包子的韩允执。这人不但搅了她的项目,乱了她的生活,最终还让她动了念想,决心将他,连同那只小包子一起收入囊中……
  • 封玄灵

    封玄灵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暗黑时代结束,三大太族血脉凋零,世界封域,寒族之子被灭族后横跨幻域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灵冥域,身怀异脉的他玄仙同修,一幕幕远古谜团接踵而来……
  • 生人止步

    生人止步

    二十年前的一场风波,无数人欲穷其尽的洞口,却埋葬了多少人的尸骸,空留一块石头。二十年后,故事并没有结束,而那六具白骨,也带着我,卷入一场生死的风波……
  • 冰玄石棺

    冰玄石棺

    一颗有生命体的星球,演绎着无数英雄凯歌的故事……不是三国鼎立,更不是异世风云,但这颗星球却总是无法太平,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人也是一样的,想让他稳定下来,就得有个人站出来,而这个站出来的人必须是个被众人信服的人,得!且看咱们的男主人公如何力压群雄的吧!
  • 武动太古

    武动太古

    黑暗动乱的太古年代,人族积弱,妖兽横行,以人为食。然而,它们并没有满足于此,终于,爆发了惨烈的诛族之战,赤地万里,尸横遍野,人族危在旦夕,灭族之灾近在咫尺。就在这个时候,姬少玄来到了沧桑孤寂的太古,他肩负着寻找父母与妻子的重任!却无意卷入了诛族之战,作为人族一份子,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人族?一路争锋,人族的太古七邪,妖族的上古十凶兽,又有洪荒异兽,远古神魔,百鬼夜行,千年古刹,万年精怪。姬少玄带你走进一个古老苍凉,与众不同的蛮荒世界!朋友们,恳请你们在看过本书后,对于本书的剧情相关提出宝贵的见解和看法!书评区的每一条宝贵意见,我都会回复的!谢谢!再三拜谢!新人不易!求诸位支持!
  • 广宁县志

    广宁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为了能够让女性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本书深入浅出,将一些乏味的经济学教程摒弃,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刻贯穿关于女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到经济常识。
  • 综漫之眺望远方

    综漫之眺望远方

    地位再高又能怎样,面对亲人的仇恨,多次信任心爱之人的背叛,她只能冰封自己的心,虽然她有故意的成份在里面,最后将沉睡的"光芒”唤醒,可到头来却只有一道道厌恶与嘲讽的目光,和自己被封锁在空寂的内心世界……
  • 三晋贤吏田嵩年

    三晋贤吏田嵩年

    田嵩年,字季高,号梦琴,盂县城北关村人。据碑文及有关史料考,北关田氏大明初为万泉县张家口军籍,至迟在大明中叶已定居盂县城东南的红崖头村,后又有迁徙。考田嵩年为本县柴庄村赵鹏九先生撰书的墓表云:“盂之北乡五十里柴庄村,余先生之故居也。自余处徙居城邑已七世矣,而坟墓田庐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