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3000000018

第18章 附录二 甘肃省玉门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2)

专栏1:旅游开发“8442”工程

8大精品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吾艾斯拱北、火烧沟原始部落村、硅化木地质公园、玉门油田工业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赤金峡水利风景区、风电景观、昌马石窟等8处精品景点景区。

4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嘉峪关—吾艾斯墓—骟马城—火烧沟原始部落村—玉门油田工业旅游景区—“铁人”故居—赤金红山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文化旅游线;二是金玉阳光度假村—赤金峡风景区—硅化木地质公园—玉门风电厂—玉门市新市区—瓜州的休闲旅游线;三是玉门市新市区—梯级电站—昌马水库—昌马石窟—天生桥—梦柯冰川的冰川旅游线;四是玉门市新市区—青山水库—百亩胡杨林—花海下回庄—汉代长城和烽燧—干海子自然保护区的大漠旅游线。

4类系列旅游商品:一是充分发掘玉门市的历史文物资源,研发以火烧沟的彩陶碗、三狗方鼎、鹰嘴壶、陶埙及骟马文化的陶罐为代表的系列历史文化主题旅游商品;二是研究开发以铁人故乡酒、绿色保健品南瓜粉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主题旅游商品;三是研发以石油钻塔、采油井架、炼油装置、风电机模型为代表的地方工业主题旅游商品;四是研发以岷县及东乡刺绣为代表的系列民间工艺主题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2个旅游接待小区:一是在玉门新市区统一安排旅游接待宾馆、开发特色小吃、举办特色文娱活动,逐步把新市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专线上旅游团队和各类过境人员的接待点和休整集散地,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新市区的繁荣;二是把玉门老市区建设成为河西走廊有一定知名度的避暑、休闲度假胜地,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繁荣老市区的经济。

第四节 循环经济发展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加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玉门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全面实施节能改造,促进节能降耗。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突出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炉窑)改造、电机系统节能、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建材等六大工程,加强建筑、交通、商用、民用、农村、政府机构等社会各个领域的节能工作。

——狠抓循环经济项目,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以“大工业、大产业、大园区、大循环”为导向,加快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打造“风光水热多能互补发电—区域高载能产业消纳—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冶炼—冶炼废渣—建筑建材—再生产品”、“石油开采—石油炼化—精细化工—原油成品油储备—石化下游产品开发”、“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装备制造—废弃资源—再生产品制造”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涵盖新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矿选采炼、建筑建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所有工业门类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粉煤灰、煤矸石、化工废渣、冶炼废渣、工业废气和废水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遏制工业废弃物污染。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尽快出台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小火电机组、硅锰合金矿热炉、黏土红砖生产等落后装备和技术工艺,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耗能(耗电)、耗水最高限额和定额、能效标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达不到能效标准的用能(用电)、用水产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矿冶、化工、建材、火电等重点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监督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提倡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消费文化。加强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企业、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绿色消费,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逐步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文化。

第五节 园区布局优化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生产资源向园区聚集,推动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加快“两大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以“统一名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职能”为原则,遵循“一区三园、一园一特”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思路,对现有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建材化工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园等四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组建玉门经济开发区,下辖新能源产业园、石化产业园、建材化工产业园,形成“统一规划、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按照领域相通、产业关联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企业相对集中、配套服务齐全、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主导产业集群,促进园区产业合理布局,形成分类集中、主业突出、错位竞争的集聚发展格局。

——玉门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布局风电、光电、储能项目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水电、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配套发展风电、光电和梯级水电站等工业观光旅游项目。

——玉门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重点布局石油采炼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石油钻采机械和配套设备制造、煤电、煤化工产业,以及其他与石化产业相关或整合利用闲置资产的项目,辅助发展新型建材、金属矿产品冶炼和精加工、石油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等产业。

——玉门经济开发区建材化工产业园重点布局化工、矿产品采选及精深加工(含铁冶铸造)、新型建筑建材等三大产业,并围绕三大产业重点构造“硫酸—钛白粉—硫酸预热发电—矿产品、固体废弃物采选回收加工—建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为原则,坚持配套先行,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项目用地、交通运输、供水、供热、供电、排污、通讯、安全、环保、金融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入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增强园区对项目的吸纳承载能力。突出项目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省级开发区在税费减免、土地收益返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外来投资和工业企业向产业园集中,壮大园区规模,增强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争取将玉门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建设

按照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改造提升老市区,开发建设新市区,增强并完善新、老市区城市功能,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破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在酒泉乃至全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结合、工农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按照《玉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行政村建设规划及城乡建设各领域控制性分项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布局规划体系。

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划定功能分区,明确具体功能定位,统筹安排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公共事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集中,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逐步形成以新、老市区为核心,以玉门镇、花海镇、赤金镇三个中心小城镇为节点,以其他乡镇和中心村为依托,层级分明、梯度推进、相互衔接、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把新、老市区作为城镇体系的第一层次,加快建设新市区,改造提升老市区,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基础设施向城市周边辐射、城郊村和城中村农村转社区、农民变市民,增强新、老市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新市区打造成以能源新都、石化新城、戈壁绿洲上的低碳示范新城为定位的全市发展的主核心,将老市区打造成以“百年石油城”、石化工业基地为定位的全市发展的次核心。把玉门镇、花海镇、赤金镇三个中心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第二层次,加快建设镇域工商业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经营向规模大户集中;突出城镇特色,提高发展质量,逐步把三个中心小城镇真正建设成为承接新、老市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片区发展中心。把其他乡镇和中心村作为第三层次,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口适度集中,增强配套服务新、老市区和中心城镇的能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引导和推进农民集中式居住,加速人口由农村向城镇、小城镇向城市的梯度转移,集聚人口,聚敛人气,加快城镇化进程。新市区要加大商品房的开发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放宽落户条件,引导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的人员有序转为城市居民;老市区要充分利用大量闲置的居民住宅资源,探索吸引人口特别是周边农民进城居住的可行途径。对于其他小城镇,要按照“适于居住、便于生产、易于配套、利于发展、群众认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分散小康住宅。

第二节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坚持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重,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的原则,加强新、老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聚集城市人气。继续改造完善路网、管网、电网、通讯网、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城市道路、电网改造、供排水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工程。配套完善商贸流通、公共交通、社会服务、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体系,优化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重点实施支线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物资储备库、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工程。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社区公共服务用房不少于350平方米的标准,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改建、新建社区活动、服务场所,建立社区服务站(所),同时规划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健身器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城市防洪、公共绿化、“一园两轴三湖四带”城市水景生态工程等。

按照城郊乡镇向城市集中、周边村向集镇集中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完善中心集镇、社区式中心村功能,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小城镇建设,实施集镇道路、供排水、供热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小康住宅、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农网改造、沼气入户等工程;围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等工程。

加强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加快花玉路、玉布路、黄农路等城乡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全面构建玉门市域1小时公路交通圈和城郊区1刻钟公路交通圈,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不断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通讯、电视、信息网络入户步伐,逐步实现市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的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快城乡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体系。

专栏2:老市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改造建设路、自由路、安康路、制氧路、东运路等32条42公里城区道路,并配套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工程。

管网改造:实施老市区112公里供排水管网、20公里供热管网及12台套供热锅炉改造工程。

电力、通讯设施改造工程:对老市区电力设施及22公里老化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改造完善城市通讯网络。

热电联供工程:建成玉门油田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工程,将老市区所有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补助范围。实施老市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专栏3:新市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设环城路、和平路、靖东南路、永吉路、玉苑东路、赤金东路、清泉东路、金湾东路等8条30公里城区主次干道,并配套完成道路绿化、亮化及供排水管网架设工程。

集中供热工程:新建占地面积为21867平方米的热源厂一座,总供热面积近期达到90万平方米,远期达到120万平方米,并配套架设10公里供热管网。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单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廉租住房23500平方米。完成新市区、饮马农场、农垦建筑工程公司、农垦裕盛公司、国营黄花农场613589平方米棚户区住宅改造。

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城市电网建设工程,以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新一代通信网络。

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日供能力800立方米的天然气储气气化站5座,并配套输气入户管网。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支线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民政、商务、粮食等部门建设重要物资储备库。建设商品交易市场、文化广场等消费、休闲、娱乐设施。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城市防洪、公共绿化、“一园两轴三湖四带”城市水景绿化体系建设等工程。

专栏4:“一园、两轴、三湖、四带”城市水景生态工程

以城市周边生态绿地、郊野农田为背景,以景观性道路绿化为轴线,以城市公园绿化为中心,街头绿地为点缀,庭院小区绿化为依托,以环城防护林大环境绿化为导向,按照玉门市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分片拓展、绿脉相连、结构整合”的原则,规划形成“一园、两轴、三湖、四带”为主的绿化系统,以玉泽湖公园、世纪广场为绿心,以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两侧绿化、功能组团绿化隔离带为绿带,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体系。

“一园”即玉泽湖公园。利用公园现有规模,以改善城市水土环境、提高公园观赏档次为目标,继续加大公园建设力度,突出绿化及仿古建筑的开发建设,形成集游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园林景观。

“两轴”即新城区绿色中轴线和工业园区绿色轴线。以新城区、工业园区为重点,建设绿地生态系统。主要按照“一心、二轴、三片区”的用地格局实施绿化,建设市区道路绿化风景带和社会生态绿化景观区,组成新城区的绿地网络骨架和绿色轴线,实现“绿掩新城,花满新区”的规划目标。

“三湖”即引水入城工程。引水入城工程是玉门市为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城市灵气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从市区昌盛路东侧沿不规则水系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其中修建有三个大小不一的人工湖。绿化主要突出园林水系造景要求,形成与湖域、引水渠道相融汇协调的水体园林景观,供市民游憩、娱乐。

“四带”即青黛坡绿化带、城区东侧绿化带、312国道绿化带、环城防风林绿化带。前三条绿带呈现不同走向,为冬春季风的屏障,同时又是新市区主要绿线。环城防风林绿化带作为建成区的外围林带,是玉门对外开放的景观大道,具有展示形象和外围防护的作用。

专栏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集镇基础设施:实施中心集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集镇服务功能,提升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全市57个行政村14627户160.9万平方米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新打机井28眼,架设配套供水管网820公里,解决全市5.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村村通工程:完成全市16条1330公里通乡公路建设工程。全面改造全市农村2000公里村组道路,并配套建设8座客运站,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全市农村350公里农田末级渠道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全面提升渠系灌溉能力。

农村电网改造:新建、改造910公里输电线路,新建35千伏变电站11座,并完成6000户入户改造工程。

节水灌溉:实施1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昌马、花海、白石3个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发展常规节水40万亩,高新节水10万亩。

沼气入户:完成全市10000户一池三改工程。

广电村村通:改造全市有线电视传输光缆4292公里,完成24500户入户终端接收设备。改造新建全市57个行政村3500公里广电传输线路及接收设备。

中低产田改造:2009—2010年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万公斤,2011—2015年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万公斤。

土地整理工程:实施5万亩土地整理工程,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建立渠、路林、田相配套的高标准农田。

第三节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进一步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联合,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实现共同繁荣。一方面要加快城乡工农业经济的一体化,使城乡工农业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要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结合的市场网络。

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以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带动特色优势农业的大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上坚持“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相统一。一方面大力发展啤酒原料、草畜、果蔬、油料、棉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扩大种植面积,推广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和农业科技,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良种良品,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宣传、加大营销,创优创名“玉门酒花”、“祁连清泉人参果”、“沁馨韭菜”、“花海蜜瓜”、“清泉羊”等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市场流通环境,增强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值。

坚持改革与发展同步、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举的方针,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剩余劳动力,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深化乡镇企业产权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积极引进并扶持一批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行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引导农民以销定产;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为基础、以产业链全过程管理为支撑、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努力探索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实现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努力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达到一个新水平。

以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城乡市场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商品专业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经营方式,全方位推进城市与乡村的联合与协作,建立优势互补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切实抓好商工、商旅、商农三个结合,努力推动城乡产业联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品推介、品牌连锁、展示展销等手段,强化商工结合,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商业街与旅游景点的有机结合,集聚人气,以旅兴商;大力发展农贸市场和农村商业网点,引导和扶持农民以多种方式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加快发展集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业,鼓励和支持城郊农民围绕服务城市从事商贸服务业。

第四节 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促进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使管理更加有序,社会更趋和谐。

加快撤村建居步伐。对城市化发展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城中村和城郊村,适时实施撤村建居工作,推进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按照统一规划和城市标准,在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的社区,加快完善配套水、电、气、通信和文化、体育、卫生、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及时建立基层社区组织,增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户籍人口农业和非农业类型划分,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以拥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切实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城乡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一个户口本,对进城落户的农民在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给予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促进人口向新、老市区集聚。对外来迁入人员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实行准入条件管理。同时优先保障各类专业人才、外来投资者入驻新市区。实行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的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居住证管理制度等辅助政策。以强化基础信息应用为重点,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流转行为。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扶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土地协会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探索以土地换社保、换就业、换稳定收益的具体办法。

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屋产权流转制度。制定农村房屋登记管理办法,房管部门负责对进城居住的农民合法取得的农村房屋登记造册,确认农村房屋所有权,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加快制定农村房屋产权流转管理办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屋产权流转制度,由房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依法合规推进农村房屋产权自由流转(包括买卖、赠与、作价入股、抵押贷款、租赁等),逐步实现城乡房屋同证、同权。

探索建立对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的补偿机制。农户自愿放弃原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权予以注销,由市、乡两级政府对其房屋按不低于当地征地补偿标准的价格进行补偿,或按征地补偿标准以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房进行房屋置换,土地交原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对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及承包土地,进入集中居住区居住的,市政府制定奖励政策予以补助。

建立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市政府与乡镇、街道的关系,加快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城市工作、农村工作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格局。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办公、便民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强化城乡行政综合执法、道路绿化保洁养护等工作,确保管理职能全覆盖。深化“平安玉门”创建工程,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平安建设向基层延伸,实现平安建设无盲区。开展文明办事处、村(居)委会创建活动,加强群众法律素质、市民素质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以构建区域生态圈为目标,以“建绿洲、护水源、治风沙”项目和“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工程为抓手,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

第一节 生态保护

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思路,扎实推进生态人居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的生态文明城市。绿洲农业区按照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城乡水源保护、环城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绿色通道、盐碱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园林化单位创建、社区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经济庭院、村落等重点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水源涵养区以强化疏勒河、白杨河、石油河、小昌马河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实施河道治理和干海子、南山等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和建设,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风沙治理区以风沙口和“三化”土地治理为重点,加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和禁牧休牧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6%,城市绿化率达到35%。

专栏6: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

水源保护项目:实施玉门市城乡水源保护工程,建立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体系,改造输水管网50公里,保护面积16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玉门市新市区、昌马水库库区、条湖水库库区、石油河、白杨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2万亩。

林业建设项目: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封沙育林10万亩;实施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环城林带,规划造林面积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50万株;建设规模1500亩的玉门市林业生态园区;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力争花海、青山、南山110万亩及新增的30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实行专业管护。

风沙治理项目:以玉门市十大风沙口为重点,实施2.5万亩风沙治理工程;实施280万亩玉门花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玉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建设生态输水渠道30公里,保护和恢复湿地11万亩。

盐碱地治理项目:实施黄闸湾、花海、独山子等乡镇盐碱地改良项目,治理耕地盐碱地13万亩,荒地盐碱地48万亩。

第二节 环境治理

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四大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蓝天工程,即以水电厂烟气脱硫、炼化总厂尾气利用和建材化工产业园废气、废渣处理等工程为重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到2015年,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超过70%。碧水工程,即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系统,重点实施石油河流域污染治理、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炼化总厂污水稳定达标治理等工程,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完善保护措施,到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绿地工程,即重点实施6万亩土壤污染治理项目、新市区环城防风林网建设、干海子注水、花海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沿山乡镇自然生态保护等工程,加大治理流域、工矿企业、养殖场、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洁净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城乡垃圾的分类集中收集处置,逐步实现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定点处置,建立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到2015年,使医疗废弃物、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专栏7:污染治理重点建设项目

废气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火电厂烟气脱硫及除尘改造项目;实施炼化总厂炼油化工尾气收集回收利用项目;实施东镇建化工业园区废气集中收集处理项目。

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实施疏勒河、石油河流域污染防治项目,新建石油河流域水质监测站。

污水治理项目:实施炼油厂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治理炼油生产污水,实现废水达标排放,配套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污染达标与排放总量监控;新建经济开发区日处理3万吨、建化产业园日处理2.5万吨和老市区日处理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3座。

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石油河流域6万亩污染土壤改良项目,在赤金镇建立微生物土壤污染防治田。

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实施老市区日处理90吨的垃圾处理厂项目,并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建设新市区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

第三节 资源节约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新建、改扩建项目要率先执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单位产出能源和资源消耗,力争到2015年,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20%、1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油田采空搬离区、老市区暨矿区生产生活迁出区的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区域性调水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行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回用率。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强化花海、青山和南山天然林保护,加强更新改造,保持森林资源增长总量大于消耗量。合理利用草原牧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提高10%。

◎第六章 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以建设“和谐玉门”为目标,深入实施社会民生改善战略,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扶贫开发等重大民生问题,着力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劳动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创新就业机制和思路,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推行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来开发就业岗位。用好国家转型政策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费,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支持下岗人员再就业,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下岗职工。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工作机制。力争到201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0个,每年向外输转农村劳动力10000人以上,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0000人。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运作规范、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加强劳务基地和劳务市场建设,积极打造、宣传和推荐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大力推进劳务输出。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强化劳动监察,严格推行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社会保障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乡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全面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账户。探索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即征即保和应保尽保。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全市城乡、功能设施齐全的社会福利院、中心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等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救助机构,加强老龄人口、残疾人口的服务和权益保护。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鼓励社会救助和民间慈善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建立玉门市防灾减灾指挥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和突发自然灾害紧急避难场所,进一步完善突发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增强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能力。

加大地方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和严格管理、有效运营的新机制。按照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转移支付资金,花大力气集中解决关停破产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费、欠发工资、股金、医药费、伤残津贴、身份置换金、经济补偿金和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生活费,确保各种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力保障并逐步改善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第三节 医疗卫生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加快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进程,重点加强市、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好1家县级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每个乡镇建成1所标准化卫生院和1所规范化计生服务所、每个行政村设立1所村卫生室。重点实施玉门市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鼠疫检测站及地方病培训基地、精神卫生科、1家街道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乡镇卫生院、4家农垦团场卫生院及90所村卫生室等110个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村村建起标准化卫生室。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市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等的快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人口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立快速、科学的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机制。

第四节 文化体育

加快发展城乡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城乡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和街道综合文化站等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惠农文化工程。到2012年,基本建立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有城乡文化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加强全民体育运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以建设“文化玉门”为目标,凝炼特色文化,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弘扬“创业、奉献、求实、创新”的“铁人精神”,增强铁人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变、制度层面向价值观层面转变,以文化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提升玉门新市区的文化品位;抓好文艺骨干培养,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玉门特色、弘扬“铁人精神”、紧跟时代脉搏、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第五节 科技教育

按照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的思路,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现代化。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普及三年制学前教育的目标。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专业人才。加快实施民族中学、初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寄宿制学校等校舍危房改造项目,新建玉门镇寄宿制初中,扩建高级中学、石油中专,适时启动玉门市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建设工程,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引导,实施花海民族中学和花海、柳湖、独山子以及4个农垦团场的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完成花海区域“一镇三乡”和4个农垦团场的布局调整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把玉门高级中学打造成河西名校。

提升工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技术工艺和流程改造,产精品、创品牌。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园区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搞好科普工作,着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技术和节能技术,提高城乡群众的科学技术素养。鼓励兴办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进步奖励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第六节 扶贫开发

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移民乡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集中扶持1~2个特色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贫困农民创业基金,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工作。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完善协作扶贫机制,加大对口和定点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

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找准路子、措施保证”的移民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政策扶持,严格落实市直部门帮扶包挂移民责任制,加大本级部门物资帮扶力度,实行面上包项目、点上包村、村中包户、与移民增收挂钩的“三包一挂”制度。加强移民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基层政权、危房改造、盐碱地改良和生态建设,基本解决移民群众住房、饮水、就医、就学、出行等民生问题。培育壮大设施养殖、啤酒花、葡萄、枸杞、棉花等移民增收主导产业,鼓励移民群众就近发展加工、运输、民族特色商贸和餐饮等二、三产业,全面落实人均一亩高效田、户均一座增收棚、户均输转一个劳动力的“三个一”增收致富任务,确保移民人均纯收入在2015年末达到全省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实现安居脱贫目标。

◎第七章 促进转型的保障措施

增强城市转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城市转型统揽全市工作全局,统筹兼顾,科学决策,落实责任,快速推进。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运作协调、考核严格的转型工作机制。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解决转型中重大事项决策、政策制定和工作指导等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城市转型工作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信息综合、协调落实、政策研究、舆论宣传、转型规划实施、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上在解决遗留问题、项目布局、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转型工作责任制,把转型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并纳入年度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人大常委会、政协要加强对转型工作的检查、监督,利用自身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力量,为城市转型献计献策。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协调沟通、衔接配合工作。

第二节 实施项目带动

抢抓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吃透国家产业政策,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和落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符合行业市场准入的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支持的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项目。抓住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准投资方向,筛选凝炼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进国内外客商来玉门市投资。

坚持国家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并举,生产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并重,重点抓好能够支撑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项目督办发展机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各类项目的实施和建设促进玉门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节 强化智力支撑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保障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紧紧围绕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玉门石油机械学校、省工信委人才培训学校玉门分校等教育培训资源,研究探索两校合并或联合办学的可行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和实训基地,着力培养一批为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服务的实用技术人才,支持高新技术人才以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获得合法收益。加强引智工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引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智力资源。在转型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真正懂经济、会管理、熟悉项目、踏实肯干、能够为城市转型积极贡献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第四节 优化投资环境

紧紧围绕城市转型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突出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协调服务、环境建设等关键环节,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树立政府管理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推进财税、投融资和金融等各项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能够加快全市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保护发展的法制环境,人人参与、大众监督的舆论环境,专业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使投资环境成为一种发展优势。不断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渠道和领域,建立健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用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基础优势和服务优势促进要素集聚,使玉门市成为创业投资的乐土。

第五节 破解金融约束

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组织优势,建立高效率的金融合作机制,加强“金政、金企”的沟通与协作,借鉴开发性金融合作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坚持“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金融合作思路,破解城市转型发展的金融约束,建立有利于科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机制,使玉门的城市转型与金融业互动发展、互为支撑、共创双赢。

建立由市委和市政府牵头、人民银行玉门支行负责协调、本地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相关工商企业参加的金融支持城市转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的集体议事和沟通平台,切实解决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借助联席会议制度,使本地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介入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项目规划以及企业提出具体项目的过程,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出投融资建议,在具体落实和操作中提供帮助,以实现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对接。尽快研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吸引省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玉门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力度,高效率做好各项准入审批和服务,不断完善玉门市银行业服务体系,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三库一网一平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社会信用网、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归集税务、环保、质量、节能等信息,丰富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大力推广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在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和个人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城市转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创新融资方式,打通融资障碍,努力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着力培育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积极争取甘肃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协调金融机构根据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重点,围绕转型规划,重点支持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发展项目、循环经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保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做好信贷计划与其他投融资计划的衔接与配套工作,推进项目落地。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降低担保收费,完善担保制度,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制度,尝试推出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争取各商业银行驻玉门市的分支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适度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与扶持;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小额贷款功能,鼓励和促进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稳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的试点,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开发适合“三农”发展的信贷产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额信贷发展,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为繁荣第三产业、有效缓解再就业压力、切实解决家庭贫困学生上学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维护社会稳定。

第六节 用好转型资金

按照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着力加强资金使用引导和监督,切实发挥并提高转型资金的效用。参照国债资金管理规定,成立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机构,建立转型资金分配监管机制,合理安排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切实为城市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严格资金使用范围、申请条件、拨付程序,将资金重点用在接替产业项目贷款贴息、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确保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不变。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对转型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和决算验收,花大力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节 加大扶持力度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对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加强财政扶持。认真执行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各项政策,在积极争取提高补助资金总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省财政对玉门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力度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扶贫开发等资源型城市转型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转型项目由省财政予以贷款贴息。省工业强省专项资金和预留预算内基建资金适度向玉门市倾斜。积极帮助玉门市化解市政迁址形成的政府债务和其他方面的历史欠账。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扶持玉门市建设一批能够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特别是对石化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给予更多的扶持。对玉门市公益性及以公益性建设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消或减少县及县以下配套资金。将老市区危旧房、新市区城中村、农垦团场居民住房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加大资金投入。

优先布局重大项目。积极争取有利于玉门市转型的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在玉门市布局。由省上或酒泉市审批或核准的水利、交通、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特色农业、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能源、风电和光电设备制造、调峰电源和电网建设、物流和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在玉门市布局。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就地加工转化。

统筹建设用地计划。国家批准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争取由国家统筹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上在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解决。统筹使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各类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省上单列下达玉门市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当年用地指标不足的部分给予追加审批。玉门市内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条件的,可在国家下达的周转指标控制下,开展挂钩工作。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增加耕地;用于建设用地的,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用于新农村建设。

省直有关部门和酒泉市要加强对玉门市转型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尽快研究和落实支持玉门市加快转型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的落实工作,切实帮助玉门市解决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和玉门市要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重要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同类推荐
  • 开阔眼界的奇趣故事

    开阔眼界的奇趣故事

    我们的世界充满着美妙的幻想和冒险的勇气,我们的作品记录下的,不仅是有趣的故事,还有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多少奇趣,多少故事。多少思考,多少悠远!
  •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家庭音像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丰富,容量大,实用性强,此书在手,万事不求人。
  • 海洋奥秘

    海洋奥秘

    本书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对海洋中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探索和解谜。
  •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介绍了生命的一些特征和医学的一些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有生命有什么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基因工程是怎么开始的、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你了解细胞吗等。
  • 到太空去旅游

    到太空去旅游

    主要介绍为何出现多个太阳、小行星会撞击大行星吗等奥秘现象、未解之谜和科学探索诸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热门推荐
  • 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

    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

    吴长坤编著《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2009年1月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股票防套的最大敌人—庄家,心套—需心理解套,套牢与获利—“一步”之遥,把握熊市中的牛市,巴菲特是如何防套的,彼得·林奇是怎样解套的,获利解套实战7章。
  • 诛天战纪

    诛天战纪

    天才少年曲向凡,被神秘石人附体,重生在天罡大陆一个无法修炼的废柴身上,从此霸道逆袭,脚踏各种天才,坐拥数路美女!而当他越来越接近武道巅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那万年大局,早已展开!诛天灭地,是他早已注定的使命!
  • 鬼炼尸

    鬼炼尸

    22年前,父亲偶遇枯井古墓,同行人被扒皮炼尸,父亲侥幸生还却被换了头颅,22年后,父亲神秘失踪,原来,他当初就早已是死人,背负神烙下的印记,马乙走上了传奇的冒险旅程。
  • 仙魂封天

    仙魂封天

    在这个以元素为尊的世界,一个天赋秉异的天才少年却因为魂穴闭塞而无法觉醒元素之魂,昔日耀眼如星的尊贵娇子一霎之间跌落于尘埃之下,命运的捉弄让他一夜看尽人间冷暖......可是,谁说一时废柴就代表一辈子废柴呢?风水轮流转,莫欺少年穷!(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女仙大人:魔君请上榻

    女仙大人:魔君请上榻

    狗血版简介:简单来说,就是天帝和楠竹打了个赌,身为第一女仙的女主被罚下凡间。五岁大就被强吻,并且定亲。然后你懂得,就不说了。两人爱的你侬我侬后,楠竹身份暴露,遭遇一群反派拆散。最后,结局我肯定不告诉你。(本文完结,有点小虐,请勿黑我,人过留票)【欢迎加群:214087626。敲门砖:角色名,作者名,书名都可以】
  • 剑行江湖录

    剑行江湖录

    流入世间的龙子,重入江湖,再入宫廷。本不欲扰乱江湖,江湖却任他而起风云;本不想干扰天下大势,天下大势却任他而天翻地覆。一把剑重走江湖,仗剑、直行。恰另风云变色,剑起江湖游龙!
  • 魂帝无名

    魂帝无名

    蠢材和天才,只是隔了一张窗户纸!原本还算不错的资质,在一年的时间里自由落体一样的下滑;资质被评为比垃圾还要垃圾,自己被人奚落欺负,他还要承受被赶出学院的代价;七天后,就是学院的淘汰赛。如果他不能在淘汰赛中胜出,那就只能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离开那个此生不可能再有交集的美丽身影;然而,足足两个境界的差距,就像是猎狗和公牛的对比,该如何胜出,他不知道!直到被人打晕之后,他的脑子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叮~~~生命之轮,自这一刻起,逆转乾坤!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讲述了挫折,是懦夫的拦路石,又是勇士的健身器。只要能坚强面对,它便是成长的一笔财富,人生的一所学校。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失意彷徨,对挫折报以微笑,坚强的心上就总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 帝三国时代

    帝三国时代

    黄巾之乱,一方小势力在临海一隅悄然崛起。一座城镇中心代表无限潜力,然而征程却充满曲折。看陷阵营对冠军剑士争锋,看虎豹骑与圣殿骑士对撞。从东海到北疆,从西域到南蛮,重复祖先曾经的足迹。延续我们的帝国时代。
  • 上古世纪之战龙

    上古世纪之战龙

    罪恶深渊的灵魂在恐惧中颤抖吧。大陆的文明将迎来崭新的一篇。坠落在深渊的救世主醒醒吧,让一切都开始燃烧,沸腾。陆,海,空,谁主沉浮,若是英雄,一起执手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