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2000000030

第30章 我和高秀敏的故事

口述 何庆魁 整理 麻生环

高秀敏的母亲比我母亲小一岁,我跟高秀敏说,我们让老太太活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吧。可是谁想得到呢?女儿还没有活过她妈。

我这一生,有两件事情没有做够,一是当兵,二是当孝子。

这张照片我揣了30多年,一直揣在兜里。是我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我妈去看我时一起照的。那时我妈才49岁,可是你看,她看起来已经很老相了。

那是个连雨天,我妈去看我。那个时候乡下下雨天不通车,我妈拄根小棍儿,谁都拦不住,走了6天,也就100多公里的道,你说她走了6天……走到火车站。饿了困了就在路边人家找吃的找宿(xiu)。人家当她要饭的,她跟人家说,我不是要饭的,我是贫下中农,还是军属,我上部队看我儿子。人家说,你找儿子,等天干点,坐汽车去啊,一会儿就到了火车站,你这样走,得走多少天啊。她说,我想儿子,我等不了。我这样走,可有劲儿了。我往前迈一步,就离我儿子近一步。

这就是母亲。可我父母去世早,没有让他们享过一天的福,我孝子没当够。

退伍后我回家打鱼。那个时候渔网要用铅,铅不够,我就骑自行车到县城找一个亲戚给我弄铅。那个亲戚给我弄了两大块铅,每块3斤多。回来的时候,我路过一个公社停下来歇脚。看见一家供销社的货架上有麻花。那个时候麻花太少见了,多少年没见了。麻花两毛钱一根。我想买两根带回家,可是兜里一分钱都没有。

想来想去,我问人家收不收铅。人家说收,6毛钱一斤。我就卖了一块铅,整两块钱,买了10根麻花,用黄纸包好,绳套拴好,拿在手上。那个时候是冬天,骑着自行车带着白手套,我就一手拿着麻花,一手握着自行车把,骑了30多里地。到家后,跟我妈一说,我妈哭了。她哭我一只手把着自行车把骑回来。我说那有啥,一只手也能骑,你哭啥。

后来我就看着她一个人把麻花吃完。你不看着她,她肯定自己不吃,要藏起来留给家里人吃的。

我母亲55岁就去世了。

高秀敏的母亲,比我母亲就小一岁,我是当作我亲妈一样地疼。

换季的时候,我到市场上给她买棉裤,我都是把袖子上的毛衣撸起来,用光胳膊去感觉,感觉那棉裤又轻又软,知道是好棉花,才给她买回来。

出了一回国,去澳大利亚,别的什么都没买,就给老太太买了一床双人床那么大的羊毛褥子,毛老长。回来我就给她铺上。羊毛褥子不上火。老太太挺受用。家里来了人就跟人家说:“这是老何给我买的。”

高秀敏有好几个哥哥,但每年老太太都在我家过节。我为了给他们面子,就说:“哥哥,我有点自私啊。我知道你们都是大孝子,但是我母亲去世早,我就借个母亲当当孝子,过过孝子瘾。”

我跟高秀敏说,我们让老太太活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吧。可是谁想得到呢?女儿还没有活过她妈。

高秀敏走后,我们的那个家,我叫他们什么都不要动,就按原样摆着。老太太88岁了,不能让她看出来有什么变化。

办完事我回去看老太太。老太太有个习惯,就是看见我就跟我搂着脖子贴着脸儿,说:“自己回来的呀?”

听了这句话我就强忍着哭,说:“妈,她在外地演出呢。”

完了我就急忙回书房、到卧室去哭,哭完赶紧去洗把脸,怕老太太看出来。

走的时候,老太太还是搂着脖子贴着脸:“上北京去啊?录节目去啊?录完了小敏就回来啊,妈等着。”

我就急忙出了门,关上门眼泪就下来了。

前妻:“我也没跟你争、也没跟你抢老何,你死什么啊?……你这一走,老何怎么受得了?老何以后怎么活下去啊……”

前妻人特别善良,她对我是属于崇拜型的。这么多年她一直跟大儿子相依为命。大儿子在广州出了车祸,她跟别人打了半宿电话,就是不敢告诉我。后来还是小儿子说,这么大的事情,要瞒过爸爸肯定不可能。后来她才告诉我。高秀敏说,她那么大年纪了,现在儿子没了,你去把她接回来,咱们两个对她好。

这么多年了,1996年的时候回去过一趟那个家。大儿子在广州做生意,其实遭遇了很多事情,但是她什么都不跟我讲。临走的时候,她到农贸市场买曲麻菜,说是秀敏喜欢吃曲麻菜蘸大酱。曲麻菜买回来还一边洗一边掉眼泪,说:“广州没买着大酱。”那大酱只有东北有。洗完了,甩干水,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掖在我箱子里,要我带回去。

2005年,正月初二的时候,我去看她和孙子。待了四天,临走的时候,她牵着孙子的小手,教孙子说:“跟爷爷说再见。回去别老跟秀敏吵架,你们两个也不容易。”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好人。

高秀敏死的时候,她比别人哭得都凶,哭得都背过气去了。她说:“我也没跟你争、也没跟你抢老何,你死什么啊?……你这一走,老何怎么受得了?老何以后怎么过?怎么活下去啊……”

她哭这个。说起认识她,还真是有一点渊源。

那个时候,我念中学,一个星期回趟家,平常睡学校的大炕。那时候都淘气,一帮孩子在炕上蹦蹦跳跳,把我睡的那块炕给蹦塌了,这样我晚上就没地方睡了。

我一个同学就领我去寻炕坯补炕去。

学校后面200米左右有一个车行,车行的老板就是前妻她爸。他说话有点口吃,但是一笑起来很慈祥。当时他正坐在炕上喝茶,炉子上还坐着一根包米。跟他一说,他说先上他家找个宿(念xiu)。我说行。他们家炕大,又暖和。当时我想,这地方好,离学校又近,要能常住在这里就好了。

后来放假回家,跟家里一说,我爸让我从仓房里拿了一条七八斤重的大白鱼给他送去。送到他家,他乐了,问我哪家的,一说是打鱼的老何家何理的儿子,原来都是知根知底的。

后来我那个同学撺掇我们认她爸做干爹,跪在地上就磕头,把她爸乐坏了,就这样,我和前妻就成了干哥哥干妹妹。当兵回来我们就结了婚。

高秀敏走了以后,你说我就在家好好陪她吧。可是我在家待不住。八月十五我也没在家过,开上车就走了。小儿子不放心,钻到车里,要陪我。我很不客气地把他撵下去了。自己开车,一口气开到长春,直接到火葬场,把高秀敏的骨灰盒捧着,开始哭。

打鱼回来,一头是网,一头是鱼,挑着个扁担。县文化馆有个辅导老师拦住我问:小何,是不是投稿了?我说:啊。他说:登了!

我们家兄弟四个,我是老大。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大我10岁。

上学念书的时候,正碰上三年自然灾害,那个时候能吃的,只有稀晃晃的菜粥,吃不饱。一下课,我就翻到学校围墙外面的地里找刚长出来的大豆吃。上课铃一响,又翻回去坐到教室里面。

后来我父亲不能干活了,我就读不成书了,哭着回家下地了。那个时候我17岁,农村叫“半拉子”,就是半劳力。

我的第一份农活是冬天刨粪,刨冻土。那镐就有18斤重,镐把儿就比拳头粗。整天就举着镐刨冻土,刨一车记两工分,有的人一天刨5车,就记10工分。我第一天一辆车都没刨够,大伙儿就笑。回到家里累得浑身肌肉都疼,晚上睡觉时直哼哼。

我妈就去找队长。队长说:“这东北还能有啥轻巧活啊。”

换了去轧草。轧草一点不轻松。轧草两个人,一个人转轮子,一个人往刀片下塞草。我负责转轮子。转轮子的手要快,要有劲,刀吃猛草,转慢了就切不动草。干谷草可硬了。一天抡得是一身汗。累不说,人还晕过去了。

晚上父母躺在炕上唠嗑儿想法子。说屯子里有个业余剧团,60年代,领剧团的人叫李凤鸣,跟我父亲一辈儿。找找他让我上剧团去试试。

当时有个老观念,剧团的活儿人称“轻薄行”,可是地里的活儿我干不动啊。剧团的活儿轻松,一年还可以开300个工分,顶一个壮劳力了。

李凤鸣来了,抽着卷烟,卷完了插在一小截芦苇里。见了我说:“这小子长得倒不丑。”然后我就去剧团了。

头一个戏,我记得是给我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双锁山》,和同龄的一个姓楼的姑娘,我们俩唱这个。

那个时候的二人转,都是《高太祖被困苏州城》这些,尽是些古典戏,老百姓也爱听。我寻思能不能把村子里的好人好事编进去,于是就试着编。

头一个二人转是《两个积肥员》。就是村子里掏大粪积肥的,我讲他们怎么弄得一身脏:“金鸡报晓东方白……”词儿比较水。排出来以后,因为用的是社员的真名实姓,大家非常喜欢,听了特别感兴趣。那个时候也兴往里面整包袱。

我就心一动。那个时候《吉林日报》有个农村版叫《红色社员报》,我就按地址寄去了。

这不,打鱼回来,一头是网,一头是鱼,挑着个扁担。县文化馆有个辅导老师拦住我问:“小何,你是不是投稿了?”我说:“啊。”他说:“登了!”我扔下担子就往文化馆跑。拿了报纸一看,那么大一块,上面写着“《两个积肥员》,社员何庆魁”,那个激动啊,心怦怦怦狂跳。后来报社邮来了一张5块钱的汇款单,是稿费。

这下全公社的人都知道了,我投的稿在报上登了,还拿了5块钱的稿费。

从此我成了我们大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一下子入了团,入团以后马上当了团支部书记,管两个团支部。然后就在各个生产队走访表演,连编带演,什么都演,连快板都编。那时候是个生活积累。

后来招兵,我体检合格,到部队了,一听说是团支部书记,又是文艺活跃分子,马上在新兵连当了副班长。

新兵训练完分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分到看守所去了,跟大部队不一样,心里就有点扫兴。再后来支左、上三线什么的,又没提上干,把我气坏了,就回了村里,跟我父亲打鱼。所以说当兵没当够。

回到村里我就成了一个宝了。二胡、唢呐……12种乐器我都会,而且各种节目、各种演唱形式都得心应手。

“文革”后期,我就成剧团领班了,那个时候松花江边的民间艺人不少。我们就在农闲的时候走村串户,表演二人转。领了五年班,对二人转有了很透彻的了解。什么九腔十八调、唱词结构、历史渊源、流派是如何形成的,全懂。

秀敏人很爽快。我们吵架有个规律:吵架以后她从来不认错,她会给我打个电话,声音很甜很甜——她吵架的时候很凶很凶

我家在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乡,高秀敏家在扶余县大洼乡,我们曾在一个宣传队待过。那时她才19岁,个儿挺高的,瘦瘦的,唱腔圆润响亮。那个时候她搞对象不跟我搞,我比她大很多。

1988年我在菜市场卖菜。高秀敏当时是县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她看我大冬天站在马路上卖菜,就鼓励我,说你给我们写个二人转吧,我们团给你演,完了我们给你200块钱首演费。那个时候200块首演费比站在马路上卖菜强啊。我就一宿写了一个,写完了就送去。

过了两天去看,说还没有批下来。我就跑到文化局。局长说水平还不够,毕竟是业余作者,达不到专业剧团演出的水平。那个时候剧团要参加全省第八届二人转表演大会,要求特别高。

我就问下乡演出可不可以?局长说可以,就签上意见:下乡演出,不参加会演。

拿到剧团,高秀敏跟团里说,老何写剧本也不容易,演一场就给200块钱首演费。

后来有一天,我在菜市场卖韭菜。头一天卖完还剩下一捆,外面一圈韭菜已经蔫了。我就解开,把中间新鲜的韭菜翻到外面来。当时我正在干这个活,来了一个人,叫我去县里宾馆开会。

我放下韭菜就跟着去了。到了宾馆,一屋的人。地区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带队,下乡检查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工作进度。我一进去,说这就是某某的作者。那个主任就要过来跟我握手。当时我手上都是绿色的韭菜泥,就手心露出一点肉。我说我没洗手呢,我是卖菜的。主任也没介意,握完手叫我坐。然后开始点评我的作品,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开始听了还不相信。完了直接参加省里会演,当年就拿了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紧接着就为作品召开了全省二人转研讨会“论二人转丑角艺术的失落与回归”。

到了1989年,就有很多剧团找我要剧本了。

我和高秀敏因为二人转走到了一起,之后我们就难舍难分了。那一年,高秀敏调到了省曲艺团。我就把自己东辽县的专业创作员的工作丢了,跟她去了省城。我跟曲艺团的团长刘季昌说,我也不要工资,我就专门给高秀敏写戏,只要能和高秀敏在一起。

后来团里给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那个时候高秀敏的母亲和女儿都跟高秀敏在一起。就做了一个两层铺。

就是在这个两层铺上,我给高秀敏写了小品《包袱》。那年全国35家电视台在深圳搞小品大赛,90个小品当中,《包袱》获得了唯一一个特等奖,秀敏一下子红遍了全国。

那时记者采访她,我在旁边看着一堆道具,像个捡破烂的。我就偷着看她和搭档在那边接受采访。那个时候我心里头那种高兴,到现在想起都还特别特别有感觉:有记者采访她了,她该多高兴啊。

在家的时候,她性子直,又比我小,我都让着她。但是也吵架。

高秀敏人很爽快。我们吵架有个规律:吵架以后她从来不认错,哪怕她心里头知道错,嘴上也不跟我认错。说了几句非常伤人的话后,她甩手走了,但她很快就能感觉到自己说重了,但是她不会承认自己说重了。她会给我打个电话,说话声音很甜很甜——她吵架的时候很凶很凶,嗓门很大——找一些小事故意问我的意见,她这就是故意找话。我就得很认真,说你看着弄,怎么都行。

完了,这事情就当是过去了。

等她回来的时候,我脸上带着笑模样,桌子上摆上她爱吃的菜。她就会很热很热地跟我好起来,亲热起来。

她亲人就跟猴子亲孩子似的。吃饭的时候上来就一下子,抹你一眼角辣椒酱,你非得去洗一下。她就是这样,手重。

高秀敏是睡着了都不老实,都折腾。那么大个床,她就斜着睡在中间,没个形状。她人胖,平躺的时候爱打呼噜。呼噜呼噜一口气哽住了,你就得去晃一下她。她就醒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又开始打呼噜,又哽住了,你得再去把她晃醒。她打呼噜很可爱。

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家有房屋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家有黄金千万两,临走带不走一分钱。活好今天!

这么多年,我觉得,在处理这个家上,我还是做得比较优秀的。怎么说呢?高秀敏她亲戚多,兄弟姐妹也多,她是他们家第7个孩子。她那些手足呢,都搬到长春来了,咱们那个家啊,几乎常年都是她的亲戚。只要你一进那个屋,鞋子都是一片。

她哥哥家儿子娶媳妇。我到乡下去接她二叔和老叔(最小的一个叔叔)。到了老叔家,说老叔在山上干活,然后婶婶就去叫去。回来的时候呢,一个从东面回来的,一个从西面回来的,我就奇怪。后来张罗着给老叔换衣服,我就看见她婶婶往老叔兜里塞了100元钱。我就知道她婶婶是上别人屋里借钱去了。

接到长春后,我把这俩叔叫到一个屋,每人给他们500元钱。然后跟他们说:“本来你们辈分最大,你们来了,就什么都不需要拿了。但人好脸,还得随个分子,你们就只许拿100元钱,剩余的钱你们拿回去买酒喝。”

她大哥开出租车,挣不了几个钱,年检的时候缺钱,我都给他拿钱。还让他不要告诉高秀敏,怕秀敏知道了,要还我。

其实我做这些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着他们夸上一句,夸秀敏找了一个非常懂事的丈夫,这孩子有福气。

1992年,我和秀敏组成新的家庭时,李萱才9岁,还是个小姑娘,那时候她跟着她妈姓,叫丹丹。

家庭的好处,就是以诚待人。要心里非常坦诚,心里不动任何心机。李萱从来对我就没有什么设防的地方。

1993年底,我和秀敏去中央电视台参加《综艺大观》节目录制,临走时,丹丹对我和秀敏说:“爸、妈,你们从北京回来时给我捎点肯德基吧!”那时长春没有肯德基,丹丹听别的孩子说过肯德基好吃,没看过,更没吃过。那时,我和秀敏已经有点钱了,丹丹又放寒假在家,我想领丹丹去北京、去中央电视台开开眼界,就说:“往回捎干什么呀?想吃就到北京吃去呗!”我马上给丹丹补了一张飞机票。当时她妈妈喜滋滋地拦了我一下。到了北京一下飞机,我先领着丹丹吃了肯德基,然后才去中央电视台。

没几年,丹丹和我就没隔阂了,叫我爸时,听起来,那声音跟叫她亲爸没啥两样。丹丹跟她妈妈一样,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很强。我就有意识“熏”她。比如我和她妈妈经常把圈里的朋友带到家里来,谈论一些演艺上的事情,或者安排在家里排戏,故意安排某个演员临时有事没来,让丹丹“钻锅”(演艺行当里将打替补叫钻锅)。遇到丹丹“钻锅”的时候,她就特别兴奋,把剧本交给她,她很快就能理解角色,有时,一个小时之内就能替别人上场演出。丹丹14岁那年,秀敏就带着丹丹在长春市演出,很受好评。

丹丹从戏曲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开始让她参与演出。她的表演非常到位,非常自然,一点痕迹都没有,一下就入戏了。《刘老根》和《圣水湖畔》里她都演得不错。我是从心底里喜欢她。

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家有房屋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家有黄金千万两,临走带不走一分钱。活好今天!

人的生命各有其长度(寿命)、厚度(价值)、高度(境界)和宽度(胸怀),躯壳的消失也并不完全说明生命终结。

……

这些话都是我讲的大实话,也是我对生命的真实感受,你讲实话,观众就跟你零距离,你才能跟艺术的灵魂接轨。

同类推荐
  • 2015中国年度散文

    2015中国年度散文

    王蒙、刘兆林、毕淑敏、林清玄……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名家经典珍藏”之《席慕蓉散文》你怎能错过!
热门推荐
  • 悠悠爱情

    悠悠爱情

    讲述了毕业于影视学院,没有作品,处处碰壁的安悠悠,在幻影集团遇到机会,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被将伯南打破,伤心的安悠悠离开幻影集团,却在顾倾城的介绍下认识陈鹏导演,并且饰演获得自己的第一部戏,正是这部戏为安悠悠收获不少粉丝。与此同时安悠悠遇到落魄的将伯南,并且发现将伯南竟然是她的房客,于是安悠悠就想把将伯南赶走,将伯南却因为救安母受伤,安悠悠照顾将伯南,慢慢发生恋情,将伯南也帮助安悠悠重回幻影集团。与此同时将伯南的未婚妻对安悠悠报复,安悠悠多次受伤,却因受伤加速安悠悠和将伯南的恋情。就在这时一场误会,将伯南为了保护安悠悠提出分手,将伯南也被顾倾城打成重伤,住院几个月!几个月后,安悠悠被绑架……
  • 爱是修行

    爱是修行

    爱很简单,爱是一种向往,爱是一种关怀,爱是一种忍耐,爱是一种依恋与陪伴。这个世界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在这个路上,你会遇见与你同行的人。
  • 特种兵王叱咤异界

    特种兵王叱咤异界

    一枚未来尖端高科技奇异生物兑换戒指,让他在异界横行了起来!你有铁刀,哥有手枪,十二发子弹。喵,你有神刀,哥有镭弹炮,一炮轰飞你……什么狗屁武圣、武尊通通给老子趴下……有手枪,有美女,有基情…………这是一个穿越异界的牛人,右手抱着美女,左手抱着机枪扫人的故事,敬请期待!小锦,新人新书,多谢各位读者看官们捧场支持,鞠躬感谢了!
  • 殁狐

    殁狐

    一个小狐狸,为了一个普通人幻化为人,只求报恩,无论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一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师傅临终遗言,''杀了妖神,为天下百姓报仇!''?往日歌楼头,你我曾同游。且听君琴悠,且舞我云袖。 今日穿时空,唯吾独自留。无缘再聚首,不尽相思愁。
  • 网游之踏破臣服

    网游之踏破臣服

    笑傲天下皆为虚。兵临城下任我行。剑指天涯踏破天。天下之人不可逆。《臣服》天下我为皇!神一样的操作,魔一样的战斗!
  • 嘉定赤城志

    嘉定赤城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岁“坏”宝贝

    五岁“坏”宝贝

    五年前,她被男友狠心抛弃,偶然间惹上那位必国际恐怖分子还可怕的富翁老外。只是简单的一句“我要嫁给有钱人”。却不曾想改变了她今后的整个人生!那时的她,只是她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有时候他甚至连她叫什么都会忘记!他只知道,只要跟他上过床的女人都是他的女人!他决不允许她跟其他男人有瓜葛,都看一眼不醒,碰一下更不行!她见过他的恐怖手段,他,令她感到害怕!五年后,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终究,两个人都逃不过命运的联结……
  • 厨娘为后

    厨娘为后

    五千两银子,叶桑儿跟这位公子签下契约。夜深,她入他房,他看着她,“我是要你来当厨娘。”她成为了他的专属小厨娘。许久后,他说他最近的胃口大了,她天真的回答她能满足他的胃口。翌日晌午,她才知道她理解的胃口不是他说的胃口。河山万里,美食阴谋,他与她执手进退。
  • 神界水浒

    神界水浒

    108单将宋末年间群群反抗暴政,用中华武术谱写了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远古的中华流传着武修108将就是武修的王者,他们的故事就从宋末年间开始了。
  • 诛邪志

    诛邪志

    两晋之世,战争频繁不止,百姓命如草芥的乱世,各类妖邪亦大肆横行。驱鬼诛邪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宿命,穿越而来的她更明白,有时人心之恶更胜妖邪。而历经沧桑的她,本已心如死水,却意外地遇到了他,此后生活将......波澜壮阔。自小便有阴阳眼的他,逃不开,也躲不掉与鬼邪相缠,满山拜师傅,结果师傅让鬼给叼了去......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还不狠狠傍上,绝不撒手?晋时名士风: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