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100000021

第21章 黄逸梵:少奶奶走后怎样

提到黄逸梵的时候,大家总说,这是张爱玲的母亲。有个后来居上声名煊赫的女儿,也是繁难的吧(不过是幸福的繁难)。其实作为一名标准的女旅行家、不到位的女画家、颇有风采的女社交家,黄逸梵在民国时代轰轰烈烈的出走女性群体中,有其鹤立鸡群处,根本无须靠女儿出位。

以前看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面形容张国荣扮演的阿飞是无脚鸟,一辈子都只能在天上飞,现在记起,竟忽然觉得用无脚鸟形容黄逸梵也很合适——她仿佛天生有一种离心力,名字里的那个“逸”字,似乎让她有了一种活性气体般上升的气质,她是时刻想要冲破房顶的,她要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她渴望新鲜与自由,她用一生验证了“生活在别处”这句话的真理性。

从最初的离家,到最终的客死,黄逸梵是游走在时代边缘的奇女子,她亦中亦西,又非中非西,她以敏识东方人情世故的心去交结西方,又以西方式的对自由的狂热来抵挡东方给予她的束缚——东方给了她一双小脚,西方给了她以小脚走天下的勇气。

民初时代自由而又混乱的空气里,黄逸梵扮着精致的妆容,穿着翩跹的服装,迈着轻倩的步伐,在地球的纬线上历历而过,她有100多个名字,每一个都是全新的自我,最关键是,精彩也好,无奈也罢,她都认可这种生活,并坚信这是唯一能使她快乐的方式。

在新旧时代撞击的片刻,黄逸梵的出走,有种石破天惊的味道,名门之后叛逆起来,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要来得亮烈。可能因为从小见多识广,黄逸梵眼界颇开阔,她没有遗少们身上那种依赖传统的惰性,加之父母早逝,无顶头上司的管束,她更是做得了自己的主。

“五四”的风有没有吹到黄逸梵身上,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吹到了,究竟吹到多少,我们也不敢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她曾订购过改良版的《小说月报》、《文学季刊》、《西风》和《良友画报》,并且坐在抽水马桶上看《二马》看到笑出声来——新文艺与她想必是亲近的。她喜欢朝气蓬勃的东西,她是学校迷,在封建文化的沉积地带里,她需要呼吸新知识的空气。她爱钱,分家产分来一大批古董让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寻找理想(这是她旅行最重要的支撑),但我想她应该更注重精神生活,钱很重要,可钱只是支持精神生活的后备军,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则永远是生命前端最耀眼的前驱者,她的这种金钱观,似乎也影响了张爱玲。

黄逸梵和张志沂的离婚,与其说是一对性格不合的夫妻的分手,不如说是两个迥异时代的分裂。他们之间不是没有爱,黄逸梵不是不曾被张志沂的真情感动过,那首朴质动人的七绝,也曾将大洋彼岸的黄逸梵召唤回家,离婚的时候,她还逼着他去戒烟医院戒掉了吗啡针,没有情还有义,她从不是把事做绝的人。可站在新文化的空气里看旧文化,那种无法磨合的冲撞,让黄逸梵无法忍受。张志沂也未尝没有痛苦,未尝不想挽留,可根深蒂固的思想背景的无交集,让黄逸梵和张志沂,仿佛两棵距离过远的树,因为最初的错过,而终究无法站在一处,更何况,她又是一味把他关在门外。

黄逸梵婚姻破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过程中,女方始终掌握主动权。在五四之后的离婚案件里,多以外出读书的男子抛弃原配包办夫人为主。可黄逸梵的离婚,却全然反转,不是男人休了她,而是她休了男人。在这场婚变中,她自认为不是受害者(但最后她的感情生活也不如意),她还曾交代张爱玲不要怪你“二叔”(张家大房没女儿,张爱玲口头上算是寄养在大房名下,所以喊亲生父母为二叔二婶),她利落地走出家门,留一个悲戚的男人在身后,这个转身,不能不说是漂亮。

当然,这个转身,也可能是因为爱。假如我们姑且承认张爱玲自传体小说中描述的部分情况属实,那么黄逸梵的离婚,大概与某个留学时代的同学有关。

1924年,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出国留学,黄逸梵就手搭上顺风车,以小姑监护人的身份,偕同前往。如此这般二婶三姑联袂留学的情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少之又少,称一句绝代双骄,不为过。在这里,我们看重的,是两个女性并排前驱的姿态——黄逸梵出走的同盟者,不是男性,而是女性,这就在鲁迅先生的“娜拉走后怎样”的猜测之外,又开了一种奇境,女性情谊,让人暖心,也容易造就精彩,电影《霹雳娇娃》中巨大卖点,是三个矫健玲珑的女性,而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街头,估计也有这样一对夺目的东方之花走过,生活就是戏剧,她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五四时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为中国送来了女性偶像娜拉,她那关上家门的一声巨响,激励了多少女性走出封建家庭的大门,寻找自由与幸福。但都是从家庭中走出来,中国的新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却同西方的娜拉有不小的差异。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革命的对象是丈夫海尔茂,她拒绝做丈夫的玩偶,她要独立自主,她要做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女性,也就说她反对的对象,是男性。

而中国的广大女性呢,她们身处的环境,是封建文化晚期,她们大多数人反对的,是以父亲形象为代言人的封建家庭,就在这个反封建的过程中,子一辈的男性参与进来了,他们牵起新女性的手,一同打出幽灵塔,去找寻一种更自由更民主的空气。中国女性在寻找自由的过程中,民族问题(比如秋瑾离婚是为了闹革命)和代际问题,被凸显出来了,但同时,男人和女人的矛盾、两性之间的斗争,却无形中被掩盖或者忽略了,庐隐、石评梅那一代女性,遭遇的正是这个问题,她们冲破万难,和新一辈的男学生男革命者结合在一起,可胜利以后呢,两性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不能不使她们迷惘。

所以鲁迅说,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对于女性出走的问题,鲁迅还以小说《伤逝》给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在涓生的鼓励下,子君走出了原来的家庭,“我是自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走出来之后呢,同样懦弱迷惘的涓生,是否是可靠的精神和生活的导师?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涓生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提引导子君了。于是,子君回去了,死去了,革命失败了。

回过头来看黄逸梵,她则完全是一派西式风格,父母的缺席,让她在走出家庭之初,反对的就是她的丈夫:她不满他抽大烟、娶姨太太、不上进,她要寻找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她一上来,做的就是两性斗争,虽然身处一个畸形社会,因为某种条件的成熟,黄逸梵才真正的一脉相承,她堪称易卜生笔下那个娜拉的中国版本,中国的娜拉走后,究竟会怎样,我们不妨在黄逸梵身上找找答案。

黄逸梵身上有种梦幻文艺气质。她或多或少有精神洁癖,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写道:她母亲这样新派,她不懂为什么不能说“碰”字,一定要说“遇见”某某人,不能说“碰见”。“快活”也不能说。为了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不知道有过多少麻烦。九莉心里想“快活林”为什么不叫“快乐林”?她不肯说“快乐”,因为不自然,只好永远说“高兴”。稍后看了《水浒传》,才知道“快活”是性的代名词。“干”字当然也忌。此外还有“坏”字,有时候也忌,这倒不光是二婶,三姑也忌讳,不能说“气坏了”、“吓坏了。”也是多年后才猜到大概与处女“坏了身体”有关。

黄逸梵始终给人一种少女般的印象,永远不老似的,在那张最经典的照片里,她梳着微卷的发式,笑容淡定,眼神深邃而有光,俨然一派女学生风情——学校里那种积极向上的多情空气,正对了她的胃口,再加上天生小脚的黄逸梵,没有在适学年龄进新式学校念过书,好奇心的驱使,更是不能不敦促她下定决心回炉再造(她们那个时代有中年妇女上小学的,可见好奇心求知欲有多大)。

她学油画,在外人看来,她是画家。1933年,徐悲鸿蒋碧微去欧洲举行画展,路过巴黎时,曾和黄逸梵同住一所房子,徐蒋住二楼,黄住四楼,蒋碧微称黄逸梵为画家黄女士,可见她学画坚持了很多年。可在国内外油画界里,我们到底没怎么听见过黄女士的名头。她爱学校的空气,可真学起画来,作为暂无物质忧患的名门之后,她似乎又少了一点狠劲。张爱玲知道自己去港大读书不易,就学期间,出去看个风景都觉得奢侈,考英文背得出整本《失乐园》,黄逸梵能做到吗?青楼出身的潘玉良知道留学艰难,刻苦劲头上来,蓬头垢面,恨不得牙不刷脸不洗,直钻到艺术世界里去求真经,黄逸梵能做到吗?明显懒散。国外的风光都还没看够呢,阿尔卑斯山滑雪,大脚的小姑子都滑不过小脚的嫂子,来日方长,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环境让她觉得很惬意,且玩乐一阵再说。

她学唱歌。当然也是半途而废。张爱玲曾这样写母亲唱歌:

我母亲学唱,纯粹因为肺弱,医生告诉她唱歌于肺有益。无论什么调子,由她唱出来都有点像吟诗(她常常用拖长了的湖南腔背诵唐诗),而且她的发音一来就比钢琴低半个音阶,但是她总是抱歉地笑起来,有许多娇媚的解释。

她也去社交。长相美艳,又有见识,黄逸梵有资格在社交场面上施展手段。据说,当年在国内想逃婚,她就能想得起写信给某鸳鸯蝴蝶派文人(估计也是看鸳鸯蝴蝶派的杂志看多了),后来到海外,她理应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她和旅法画家们很熟,徐悲鸿去巴黎办画展期间,邀两个西方画家做客,作陪的人中,就有一个黄逸梵。她和胡适也是故交,多年以后,张爱玲去纽约见胡博士,凭的也是她母亲这层老关系。她在印度一度做过尼赫鲁的两个姐妹的社交秘书,成功打入海外上流社会,所谓社交秘书,乍听上去总有点像专门的公关人才。黄逸梵不简单,在人世风景里,她总能找到自己的栖居地。

当然还有恋爱。《小团圆》出来后,我们不能不再次深化对黄逸梵情爱世界的理解,虽然张爱玲是在写故事,可以张爱玲对黄逸梵的感情,在这故事里,她没必要抬高母亲,当然也没必要贬损。小说中,蕊秋(以黄逸梵为原型)的感情世界,总仿佛有一层暧昧的疑云,神秘的朦胧,除了似乎对留学初期那位“简伟”付出过深情(简伟是小说中的代名,他可能是蕊秋留学后第一次真正的恋爱对象,故而蕊秋投入很深),后面的恋爱,她从没斩钉截铁过。周旋,成了蕊秋恋爱的主要策略,当然,会这样估计也是因为受过伤。

九莉考大学前,蕊秋从法国回来,她嘴上谈着“我那菲力才漂亮呢”(菲力是个法科学生,九莉在她的速写簿上看见他线条英锐的侧影,戴眼镜),她总是用蓝色航空邮简写信。

九莉在香港念大学,蕊秋过境时去看她,中间夹杂了一个项八小姐和毕先生——毕先生原本中意蕊秋,蕊秋对他冷落,反让项八小姐钻了空子,就此和毕先生同了居,香港陷落后,九莉还曾托他们打听回上海的船票(有人说,项八小姐和毕先生就是《倾城之恋》的原型,依稀是有个影子,可生活的经验终究是毛边的,艺术作品也没法和现实对号入座)。这时节的蕊秋,恋爱处在全盛期,在海边,她还能遇到个白截身子像马的出水年轻人。

离开香港,蕊秋去了新加坡。后来新加坡陷落,蕊秋坐着难民船去了印度,可她的恋人劳以德,却因战争死在了海滩上。此前她一直说要找个归宿,劳以德死后,估计她也放弃了这个想法。恋人的死,恐怕对蕊秋打击很大,这样的结局,很容易让人有宿命感,难道她注定要一个人走?

1948年前后,蕊秋回国,这时她已经不注重修饰,总是一件小花布连衫裙,一双长筒黑马靴,再不然就是一双白色短袜——马来亚都是这样——她在印度的一个麻风病院住了很久,她有个恋人是英国医生,大概这时候就在这麻风病院任职,在马来亚也许也是跟他一起。

蕊秋在饭桌上有突然提到雷克,是张爱玲港大时期的一名医科老师,有点好色的,他总说她需要照顾,还给她塞了200叨币(新加坡币)。情感世界里,四面楚歌,她也许真的需要一点温暖的回忆。

《小团圆》里,楚娣一句“二婶不知道打过多少胎”,令所有人骇然。当然,我们宁愿相信张爱玲是在写小说,那么以上猜测便均可推翻,可这故事,到底有真实的影子啊,蕊秋与黄逸梵之间,最起码也是约等于。从蕊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想见,黄逸梵在两性纠缠中,确受过不少苦。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张爱玲写娇蕊多年后在公交车上遇见振宝,张口一句经典:往前走,遇到的无非是男人——走出了家庭,对张志沂关闭了大门,黄逸梵的人生之门,也曾对别的人打开过,两性斗智斗勇的历练中,黄逸梵可能没输,但也算不上赢,命运之手的调拨,让人心生无奈。

后来,黄逸梵迁居英国,据说她领养过一个华侨的女儿。1957年8月,黄逸梵病重,此时,不知道有没有可心的人在她身边守候,她写信给张爱玲,希望见女儿最后一面,张爱玲却连去伦敦的机票都买不起,只能寄给母亲100美元。

年末,黄逸梵去世,按照赖雅日记记载,张爱玲听闻,大病一场,两个月后才有勇气整理母亲的留给她的一箱子大古董(可能还有一些家具和一些钱),当箱子被打开时,整个房子充满了悲伤的气息。赖雅觉得黄女士去世后,悲伤仍徘徊不已,尤其是她的照片,嘴唇那样富于生命力,仿佛还活着一般,赖雅说:“照片就像一部小说。”

黄逸梵走了,是客死,没有爱人陪在她身边,估计她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那个同她一起闯出家庭留学欧洲的小姑子张茂渊,到底没有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终在古稀之年后,结了婚。

当年是她同她一起,反抗家庭,潇洒地走到广大的天地里去,可终究怎么样呢?对女人来说,究竟什么才是自由?婚姻的围城固然束缚了女人的自由,可也有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只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努力经营,两性之间是不是就真的找不到一个相对的平衡?黄逸梵选择恋爱而放弃结婚,实验结果如何,冷暖自知。

自由的代价往往是不稳定,不知道在人生暮年,黄逸梵会不会因为人在异乡漂泊而找不到安全感;午夜梦回,她会不会觉得有点冷;走在伦敦街头,看见一茬又一茬鲜灵水嫩的年轻恋人,她会不会想起当年自己身后,追求人数众多的盛景……到底都过去了,老了终归有苦,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违抗。

如果有人要问,黄逸梵走后到底怎样,我们只能说,她勉强和生活打了个平手,也算胜利了。

同类推荐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以王阳明的著作和现代解读为基础,针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苦闷、烦躁、矛盾等问题,给出了一张张神奇药方。阳明心学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生命的束缚一经挣脱,精彩随之而来。学习阳明心学,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顺利,再没有任何事情能干扰你。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己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热门推荐
  • 佛说如幻三昧经

    佛说如幻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盛宠

    绝世盛宠

    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在一次意外中死亡,灵魂穿越,附身在了灵唤大陆冯家的嫡系小姐身上......
  • 不良娴妾

    不良娴妾

    史上最悲催的事情都让唐素碰上了。重生,却是个小三。好吧,她忍!相公到处沾花惹草跟骚包郡主暗送秋波——这是要闹哪样?亲生儿子不认傻子娘,调皮捣蛋还不爱读书——你小子是要逆天了是吧?忍不住了,她必须要马不停蹄地离开这个鬼地方。纳尼?小妾木资格和离?开玩笑!
  • 我的僵尸生涯传

    我的僵尸生涯传

    快死的时候,心中出现了一个声音。“就这么死了,你也不甘心吧。”“怨恨吗?”“那就醒过来吧。”
  • 万星域

    万星域

    宇宙孕育了无数种文明,可随着时代的更替,那些文明却总是忽然破灭,只留下了断壁残垣的遗迹。它们的灭亡,好像昭示着某种禁忌。银河系,在古武文明后,又诞生了科技文明,它最终是否也逃离不了命运的牢笼?……古冥,天裂峡谷奇特的环境将他的灵魂剥离,和生命金属合二为一。且看他如何凭借生命金属,解开文明衰亡之谜!?
  • 为什么不战

    为什么不战

    特种部队最强的队长被敌人害了队员们都不信任刘火能报的了仇敌人是全世界最强的杀手组织没有一个援军这个时候你是进?是退?唯有一战!
  • 凤寻凰:冷血公主很倾城

    凤寻凰:冷血公主很倾城

    【一对一:女强爽文】:一块古老神秘的墨玉,一分为二,冥冥之中牵引着两个异世之人。她,是云逸国的公主,自小云游在外,不喜那华墙之内的尊贵,五年光阴,在江湖上造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她竟丧命于异国?她,是来自21世纪的顶级杀手,冷酷无情,是无心之人,唯有的一丝亲情,也在一次意外中永远离她而去,穿来异世,那又如何,她照样遇神杀神,遇佛弑佛。白华风:你的墨玉被盗如何破?冷沐青:无妨,真的在这儿,那不过是个盗的罢了。天命?且看她如何扭转,贱人?这个人物有点麻烦,白华风你来搞定!
  • 常见病中医诊治百问百答

    常见病中医诊治百问百答

    常见病中医诊治百问百答》是“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该书围绕常见病中医诊治的问题作了全面的介绍,全书共收录142个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中医所说的气血?”“中医舌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是中医治疗的八法?”“如何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泌尿系感染如何调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神州往事

    神州往事

    诉说四海神州的一段往事,主角在广袤的国土上穿行,被卷入命运和时代的漩涡,这是权力与奋斗的游戏,也是情感和理智的搏杀,帝国千载,凌霄万仞,通天塔上,天人合一。圣贤、英雄、帝王、平民......生命的意义何在?世界的究极是什么?跋涉的终点又在哪里?这扇门,要等着小唐棠去打开....
  • 出卖

    出卖

    以“铁路战争”为故事背景,描绘了一幅俄、日争夺三江地区资源的真实图画,生动而深刻地展现面对外寇,有人出卖身体、灵魂,直至民族尊严和国家财富。一个土匪头子采用绑将军女儿的票,反过来又救她的手段,获得将军的信任招为女婿。将军被俄国人暗杀后,他掌管了巡防军。这位草头王司令危机四伏,他的身边既有早年潜伏下来作为将军义女的俄国间谍雨蝶,又有日本情人美女间谍月之香,还有革命党秘密派到司令身边做副官的人……故事在这些人之间错综复杂地展开。作者笔下一群特殊人物——墙头草县知事、唯利是图的商贩、富有正义感的木帮总管等群相,既有一致同慨敌人,又有自己选择道路和独特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