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0400000017

第17章 做官仅有能力是不够的(9)

清朝自曾国藩、胡林翼时起,“各省自司道府以下,罔不惟督抚令是听”,朝廷的意旨,倒反而显得疏远了。

由此,地方官员的声势也就越来越大。不管是人事权、财经权,还是其他一些原本属朝廷直管的事情,都由地方官“代管”了。

地方官权力日大,态度便愈蹇慢。《光绪朝东华录》载:“外省督抚监司,玩法任性,骄蹇如故。其被劾(弹劾)来京,稍不如愿,即中途托病,罕有至者。”朝廷的控制力在这样情境下丧失殆尽,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

对此,光绪帝也只能在诏书中不断地慨叹:“朝廷以股肱耳目相寄,而诸臣以因循欺饰相报,受恩深重者何忍出此!”言语间,透露的是一种毫无办法的愤怒和悲凉。可有什么用呢?

在封建体制下,中央不能集权,地方权力过大,往往是涣散的象征。清朝从曾国藩时期的中兴始,没有持续多久就又陷入困局。对于当时的情形来说,当“胳膊扭过了大腿”的时候,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我嫉恨,我晋升——薛云阶的气量和升迁

注重修身,注重宽容,是中国读书人的优良传统。《论语》里早就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恕”字,就是“宽容”的意思。在其他古代的典籍里,也常常会看到一些教人“宽容”的叙述,且经常会举出一些因果报应的例子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是宽容善良的人会有好结果,狭隘恶毒的人没有好下场。

然而,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罢了。

世界上许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埋下嫉恨的种子

丁宝桢在四川当总督的时候,曾莫名其妙地得罪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当到了刑部尚书的薛云阶。

那时,另一个才子唐鄂生以道员身份正在四川候补,丁宝桢对他十分器重,倚任极专。

光绪三年(1877),薛云阶升任四川成绵道(四川蓉城),这一带是四川的富庶之地,他自己也很满意。谁知还未赴任,一道任命又下来了,让他改到建昌(四川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西地区)去上任。建昌这个地方,与成绵道相比,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相差很远。

薛云阶心里当然不高兴。是谁搞的鬼呢?既然这个时候丁宝桢前面的红人是唐鄂生,那十有八九有就是他串通丁宝桢在作祟了。薛云阶大抵就是这么推论的。他的气量本来不太高,因为如此,就深深地记恨上了唐鄂生和丁宝桢。

器量狭小,报复唐鄂生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不几年,唐鄂生升任云南巡抚,薛云阶到刑部当侍郎,都可谓位居要津,权势显赫。

可惜唐鄂生时运不济,碰上了甲申年(1884)的法越战争,他在云南驻防失利,被拿到刑部问罪,判了个死缓,定于秋后处决。

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等名臣认为人才难得,暗地里上疏为唐鄂生说情,但都被压下来没报上去。

唐鄂生最终被定于丙戌年(1886)冬至前二日斩首。也是命不该绝,就在等待行刑的当口,上面传下旨来,免除唐鄂生的死刑,发往云南,交由给当地官员差遣。

这个消息,对于唐鄂生来说,不啻为一声春雷。

但对于刑部这样的机构来说,却是头一遭碰到这样的事情,没有旧例可循,不知怎么办才好。

此时,薛云阶正在刑部任职,并且是有名的法律专家。刑部的人赶紧去向他去请教,薛云阶表现相当冷淡,没有表态。

监斩的人只好把唐鄂生带回刑部,重又送回牢房,管牢房的人不肯收,说是已经恩准释放了的人,怎么能再行入狱?

折腾一番,鉴于唐鄂生没有去处,只得同意他在牢房过夜。事情拖了几天,几经商量,最后由刑部出具一份公函,让唐鄂生带了去云南报到。

对于此事中薛云阶的表现,唐鄂生有过一个分析,他说:“薛云阶为刑部老吏,此事一定手续,他怎能不知道?他故意装聋作哑,任由手下把我作弄,让我难堪。他只不过认为以前在蜀中未经到任那件事,以为是我作祟。其实他当时拟任的职位是由丁士彬占据,与我何干!”言辞之间很是忿忿。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薛云阶的气量是何等狭小了。

恨父亲,顺带恨儿子

“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恨一个人,常常会连带恨他边上的人。

薛云阶因为没当上成绵道,对丁宝桢嫉恨在心。丁宝桢当时是朝廷大员,薛云阶奈何他不得。

过了一年,薛云阶从四川建昌道升任山西按察使。

事也凑巧,这一年,丁宝桢的儿子丁慎五正在山西太原作地方官。新的按察使到任,作为下属,当然要去拜访。他没有想到,薛云阶依旧记恨他的父亲。会见之时,薛云阶说:“我自己才识很差,成绵道那一职务,胜任不了。没想到天恩高厚,提拔我来当按察使,以后还请多加照顾。”

透过这番话,可以想见薛云阶对自己在四川的遭遇仍然耿耿于怀,对丁宝桢恨得是牙痒痒的,故此碰到他的儿子,也不忘了讽刺几句,让他难受,真有点不像地方大员的样子。

照常升职只因有特长

一个人量小气窄,格局就比较小。照理说,这种人在仕途上不会走得太远。

但薛云阶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官至刑部尚书。

分析其中原因,就是薛云阶这个人能力很强,是有名的法律专家,朝廷正是需要人才之时,这样有才的人,性格上面有点亏欠,在当时来讲,不是什么大事。

这并不是孤例。

比他稍早的沈桂芬相国,能力超群,气量也略嫌狭小,搞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时毫不留情,但官运颇佳,长期处于高位。对沈桂芬,时人曾纪泽侍郎有一个评价:“沈相虽规模稍隘,然勤俭忠纯,始终如一,亦救时良相也。”

这说明,只要有能力、勤劳肯干,气量小一点,对仕途命运影响不大。

终究,选拔一个人,看的是综合素质。因此,世上存在“我嫉恨,我晋升”的现象,不足怪也!

舌头的力量——以贺寿慈被弹劾为例

舌头不只是用来品尝食物的,它所翻飞出来的话语有时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时甚至是一种杀人利器。

有成语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里面蕴含的,就是话语的无穷威力。

1.清流的源流很长

议论时政,匡正时弊,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贯传统。

东汉末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知识分子的上进之路被严重堵塞。这时,太学生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这些人和一些有思想的官僚士大夫联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指摘时政的政治力量。

这股政治力量以李膺、陈蕃、王畅等为代表,他们臧否人物,褒奖同类,攻讦宦官,讥议时政,品评公卿,在当时影响至巨,在校正流俗、匡扶风气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有这么一干人在,那些贪官污吏、恃权为非作歹之徒,就会所顾忌、有所敬畏,不敢过分地乱来。顾炎武很看重清议的作用,他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日知录·清议》)

2.晚清的清流队伍

到晚清时,“清议”的风气依然很盛。

中国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是喜欢以“担当”自承的。加上晚清时期,政局动荡,各种思潮涌动,爱发议论的士大夫们自然不会放弃发言和出场的机会。

按《清史稿》的记载,“体芳、宝廷、佩纶与张之洞,时称翰林四谏,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与同时好言事者,又号‘清流党’。”

据《张之洞传》、《张佩纶传》说,当时喜欢弹劾言事的人有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宝廷、陈宝琛、邓承修等。这些人以国是为己任,对于一些敏感之事,常站出来议论,风生水起,蔚为壮观,对朝廷决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贺寿慈、董恂、崇厚等位高权重之人,因为他们的言论而丢失了乌纱。

3.把贺寿慈拉进局

这些“清流”是如何运作的?且以贺寿慈事件为例。

贺寿慈,湖北蒲圻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有文名。咸丰初年,为军机章京。同治时,升到左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晋升为工部尚书。仕途一路平顺,没有遇到任何波折。

但身在高位,尤其是管工程的,难免就会在廉洁问题上说不清楚,贪名也由此传出。

贪,是老百姓最愤恨的事情,也是喜欢发议论的人最好的标靶。

光绪五年(1879)二月,“清流”大将张佩纶首先上了一道弹劾奏章,对象为琉璃厂大当铺“宝名斋”的老板李钟铭。奏章上说李钟铭“在琉璃厂开设宝名斋当铺,捏称工部尚书贺寿慈是其亲戚,招摇撞骗,无所不至”,然后列举了李钟铭的种种恶行,请求将这一奸商驱逐回籍。

对这份奏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的重点在于“捏称工部尚书贺寿慈是其亲戚”这一句,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是想把贺寿慈装进来。

不久,上谕下来,不仅要都察院会同刑部严办李钟铭,同时要贺寿慈对与李的关系作详细说明。

这算是“清流党”实施的第一步,把贺寿慈拖下水来。

4.正式攻击贺寿慈

按照旨意,贺寿慈即刻对自己和李钟铭的关系进行了回奏。在这种时刻,当然要为自己开脱,他称自己“与商人李钟铭并无真正戚谊,素日亦无往来”。

哪知“清流”干将们正等着他这个说明。

他的推脱之词一出,御史李璠立马反击上奏,指出李钟铭在琉璃厂的书铺住宅“侵占官地,并将栖止贫民义院,霸占造房”。

“清流”中坚黄体芳更是将矛头直指贺寿慈,“李钟铭前后两妻,贺寿慈皆认为义女,往来一如亲串。贺寿慈之轿,常停放其门,地当孔道,人人皆见”。

这就是说,贺寿慈前面说的“并无真正戚谊”,显然是胡说八道,严格追究起来,则犯了欺君(还有太后)罔上之罪。

这是第二步,清流正式向贺寿慈发起了攻击。

5.把贺寿慈暂时击倒

事已至此,贺寿慈不得不站出来回应,既然事实已经无法否认,那只有往轻里说,争取能忽悠过去。

他辩驳道,自己只是“曾向李钟铭所开宝名斋书铺购买书籍,照常交易,并无往来情弊。去冬至今,常在琉璃厂恭演龙楯车时,或顺道至该铺查阅书本”。

按这个说法,贺寿慈与李钟铭不过是书商和客户的交往,如果说有罪,那就是在负责演习运送同治帝棺材的“龙楯车”时,自己偷空顺道去看了些书。由演习是件严肃的事情,这可以算“不敬”。

这样一来,罪名就由贪污往失职上转了,看上去不那么严重些。

到底贺寿慈是一代大员,加上在造同治帝陵墓这个大工程上有不可否认的功劳。谕旨下来,处分是“降三级调用,不准抵销”,算是从轻发落,没有革职查办。

但对“清流党”来讲,他们已经以自己的言论,打了一个不小的胜仗,把一个朝廷大员就这么扳倒了。

6.贺寿慈复出了

岂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情刚过去三个月(时间转到光绪五年六月),左副都御史这一个重要岗位空了出来,军机处将降三级调用的贺寿慈报了上去,谕旨竟然批准了。

这个任命,从级别上来说,可以说和过去的尚书差不了多少。

如此堂而皇之的复出,朝廷上下一片惊骇,对“清流党”的震动尤其剧烈。

左副都御史属于都察院的长官,都察院是管什么的呢?清初皇太极曾下谕:“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都察院的职能就是专管国家风纪,政事得失、职官邪正,都是督察的范围。(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

实际上,都察院是专门弹察官员的一个职能机构,有点像现在纪检监察机关。这和“清流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内在相似性。

让贺寿慈来当左副都御史,“清流党”当然大为惊恐。一个被自己弹劾下去的官员,如今复出来当自己的领导,会给你好果子吃吗?

7.继续穷追猛打

“清流党”这时实施了第三步战略,穷追猛打。

这次出面的是另一位清流大将宝廷,他的奏折对贺寿慈的人事任命进行了明确而有针对性地攻击。

“奴才窃以为贺寿慈之复用,非皇太后之意,实枢臣之意也。于何见之?于枢臣拟旨见之”。宝廷这话说得明白,错误地任命贺寿慈,可不是太后的意思,而是军机大臣的意思,因为这从他们所拟旨意中可以看出来。

“回奏不实,则欺罔也;恭演龙楯车,顺道购书,则大不敬也”。你看,贺寿慈所说明的情况是假的,这是欺罔之罪;演习龙楯车时去买书,这是大不敬的罪。

“而枢臣拟旨,不曰欺罔,不曰大不敬,浑其词曰殊属非是,是先为开脱也”。但是军机大臣拟旨,不说他“欺罔”和“大不敬”的罪名,只是模糊地说这样做不对,明显是在为他开脱。

“当降调时,人言啧啧,颇有谓贺寿慈恃有奥援,不久必复用”。对贺寿慈处以降调处分时,议论纷起,不少人说有人帮助他,不久后必定重新启用。

宝廷的这一奏折,相当有力,也很有技巧。先是讲明贺寿慈被错误的启用,错不在太后,错在军机处。接着,分析军机处错在何处。然后又讲舆论汹汹,不可不重视。

一份奏折,板打两处,一板打在贺寿慈,一板打在军机处。

分析这一事件,宝廷的言论当然很有道理,但从整个任免程序来说,贺寿慈的任命,有军机处的推荐,有谕旨的批准,是完全合法的。因此无论怎么讲,宝廷抡起清议的大棒,归根到底是在批评太后。只是,他比较注意方法,没有让太后过分难堪。

结果如何呢?大概是舆论的压力太大了,贺寿慈被革除了这个任命,“即行开缺”,回家养老去了。

宝廷这一干“清流党”大获全胜,士气大振。

同类推荐
  • 秦人不是过客

    秦人不是过客

    “秦”这个字眼,总是能勾起人们最强烈的情感。当它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愤怒、敬畏和赞叹会一起涌出。在东周初期,这个不起眼的西部附庸,通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从卑微的藩属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又经过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奋击,进而成为列国中实力最强、制...
  • 三国汉少帝

    三国汉少帝

    刘辩很无辜地被电,很无耻的穿越了,然后很无奈地当起了三国里的弱势群体——皇帝“我是汉少帝,献帝刘协他哥,灵帝刘宏大儿子。”且看如何闯出一片天,收尽天下英豪。定天下,抚蛮夷,开丝路,平海疆。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为不世之君王!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黄石之书

    黄石之书

    众人皆知三英虎牢战吕布,官渡赤壁分南北,占荆入蜀分天下,五丈原后终三国。却不知这三国战乱中冥冥自有天数,秦末汉初黄石公传授张良六卷天书终乱朝,本来此物被封旺汉朝百年大稷,结果此物却显世起纷扰,黄巾之乱终汉朝气数,群雄逐鹿跨中原,得奇书者谋天下,终成一段乱世英雄佳话留给后人空凭吊,把酒言欢,一番戏说容某慢慢道来
  • 极品兵王在唐朝

    极品兵王在唐朝

    从特种兵中精挑细选的特种兵学院学生许青在毕业考试科目之一野外生存训练中误入时空转化通道,来到唐朝武则天执政时代,救下差一点被武则天外甥贺兰敏之奸污的太子妃杨庄若,化身薛绍,娶太平公主,情挑上官婉儿。这三位绝色佳人和许青扮演的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一角按史书记载都没有好下场,为了能与三大美女长相厮守,为了能活得潇酒,活得自在,活得安稳,也为了让唐朝避免安史之乱后盛极而衰的悲剧重演,许青不得不将自己当兵王的经历搬到唐朝,建立一支足以保卫自己和包括三大美女在内的众多红颜知己的强大私人武装,在武后乱政,武家与李唐皇室争权到白热化的时候,许青毅然出手,决定了政权最终将走向何方……
热门推荐
  •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三眼:慧眼 心眼 钱眼

    人生三眼:慧眼 心眼 钱眼

    人之面乃心之表。你的神态表情无论怎样掩饰,也会在不经意中把心中的秘密外泄出来。巧于察颜观色,是慧眼识人的基本功。世间最深藏不露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捉摸不定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变化无常的也是人心,世间最险恶难测的还是人心! 心眼,曾被人们看低了、想歪了,其实它无非是处世的灵活思维,做人的机变方式。无论是谁,也无论办任何事,缺少心眼或心眼不活都是不利的。财眼如同人的第三只眼,只不过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发现和使用。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睁开自己的财眼,先要为大脑“充电”,把强烈的致富意识当做开启财眼潜能的金钥匙。
  •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白轩是个幸运值为E的倒霉孩子,终于有一天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从五楼滚了下来。为了能回到现世,她只好接受那个啥捞子系统的任务,却没想到这只是她人生又一个被坑的开始……
  • 护花神兵

    护花神兵

    第一杀手很厉害吗?在他林城面前什么都不是。第一神医医术高超吗?在他林城面前只是一个小弟。第一兵王很牛吗?在他林城眼前也不过只是一只跳梁小丑罢了。这天下间没有他不会的,只有他不想做的,万年不出的天才,笑傲都市。
  • 问道始

    问道始

    道为何?天为何?抬手风云变,翻手山河列。道在何?在心中。我有无敌之志。何为道,我即使道,你即使道,天下万物皆为道。路在哪里?路在脚下,没路??我一步一步走出一条来。天地无极,乾坤无相。
  • 孤独千年的神

    孤独千年的神

    那一世,你忙忙碌碌,一刻不曾停歇,却一事无成,烟消云散,化为世间的一段记忆;那一世,你霸绝天下,俯瞰众生,却在最后选择重入轮回。你到底要去往哪里,你究竟要辜负多少人方能做回自己……
  • 潇魂忆魄

    潇魂忆魄

    她是霍家的千金宝贝她是大火过后的孤儿她是被看中的一枚棋子她是死后毫无记忆的魂魄他是有能力毁灭一切的她是来拯救他的
  • 网游之蓝色命运

    网游之蓝色命运

    他是神级boss的主人,他是美女玩家的护花使者。他手握神器,征战八方,组建军团,攻城无数!且看色B玩家搅翻网络世界!
  • 桃花影

    桃花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痴情王爷淘气妃

    痴情王爷淘气妃

    打不垮、摧不毁,以勇者无敌小魔仙自居的乐灵,为了庆贺大学生活圆满结束去蹦极,她穿了!!!!到古代后一次囧的艳遇,给她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开始。“这位姑娘,你流口水了”人家是极品帅哥,她是极品花痴。“啊!你吓我一脑袋头发。”从此后她与他深深地相爱了。可是就在他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当口,一道赐婚的圣旨,打碎了她和他对未来的一切美好向往。欲知结果,亲请关注《痴情王爷淘气妃》另请关注香乡的新文《豪门婚契:花心老公请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