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0400000014

第14章 做官仅有能力是不够的(6)

从刘清的本意来讲,他可能并不想骗王三槐,或者,他轻信了总督勒保的许诺。这就是说,刘清也上了总督的当。

可不管怎样,归根到底是他对王三槐造成了事实上的欺骗,把王送上了不归路。

这无论如何都是有悖道义精神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刘清又不得不如此。他还需要继续在官府混,还需要继续在官场之路上不断地走下去。清政府的存在,是他官员身份赖以存在的根本。如果清政府真的被王三槐他们打垮了,刘清他们这帮人的结局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即便他知道总督是在利用他的“清官”名声、知道王三槐有来无回,刘清还是会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大抵有三条路可选择:

一是被朝廷处理,不仅会革去官职,还有可能被砍头。

二是干脆和王三槐等搅在一起,站到官府的对立面。

三是在朝廷宽大处理的前提下,归隐山林,终老林泉。

从刘清以后的升官轨迹看,这三条路都是他不愿意走的。前两条路不用说了,最后一条离开官场,对热衷功名的他来说,也是不愿意的。

总而言之,刘清不可能不“卖”王三槐,就像总督勒保不可能不“卖”他一样。

的确很无奈,可有什么办法?

以仁义心怀对待降敌

立功擒敌、职位上升,对于刘清这样的能吏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福祉。

因为,一个地方碰上一个好官比碰上一个庸官所得到的幸福,不能以道里计。

事实上,就是对那些信教反政府者,刘清也能以仁义之心待之。《清史稿》有一段记载:“清在军七年,先后招降三万馀人。有业者归乡里,无业及有业愿从者为乡勇,后立战功者三十馀人。”刘清在这七年里,先后招降了三万多“贼”众,并且对他们都作了妥善安置。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对招降而来的敌人一杀了之都是很正常的。这样的举动恰恰体现了刘清与众不同之处,也体现了读书人身上的“仁义”精神。

从客观上来讲,他的这些做法带来了一时一刻的平静,“有恒产者有恒心”,“贼”心稳固了,再次作乱的机率自然就少了。

嘉庆十年(1806),嘉庆帝曾写诗表扬他:“循吏清名遐迩传,蜀民何幸见青天!诚心到处能和众,本性从来不爱钱。”

个人难敌历史洪流

此后,刘清宦海沉浮,时有起落,他一生对清廷都忠心耿耿。

正因为如此,他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显出无奈的意味。

比如,在擒拿王三槐的事情上,如果遵守儒家的道义,他就不应该去诱降,但如果站在清廷的角度,又必须如此才行,你说叫他怎么办呢?

再如,在对待受降“贼”众的问题上,他处理得当。但又能怎样呢?清朝此时已经是千疮百孔,靠一个刘清式的官吏就能挽救吗?即使出成百上千个清官,只怕也无济于事。

从四川出来后,刘清曾在山东、河南为官。这些地方各种教派的起义、暴乱此起彼伏,让他防不胜防。

面对强大的社会洪流,想靠一个人的道德文章来拨乱反正,显然是痴人梦话。

只是,刘清当然没有办法想得这样长远,纵是无奈之举,他也得尽力为之。

李长庚的憋屈

“长庚”是什么?在古代,它是金星的别名。金星又称为“太白金星”、“太白”、“启明”。因此,取“长庚”作名字的人,一定寄托了长辈对他的祝福,希望他能像金星一样恒久地闪耀在天空。

清朝中叶,福建出了一个名叫李长庚的将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以抗击海盗的功名闪耀于清朝的史页。海盗们四处传扬:“不怕千万兵,只怕李长庚。”

但是,翻究他一生的行事和业绩,却无事无刻不在受着长官的掣肘和猜忌。因此,他的功名里写满了憋屈,写满了沉痛,也写满了中国古代官场的权谋和阴险。

处在打击海盗的顺境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武进士。以镇压海盗成名。与他对战的海盗,先是越南过来的一帮人,随着越南内乱的平息,这股海匪很快就消停了。但随之而起的另一股海盗,却让李长庚多年不得安生,最后还死在这些海盗手上。这股海盗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李长庚的福建同安老乡蔡牵。

这位蔡牵很有商业头脑,他招集了水澳、凤尾帮的帮众,在海上设卡,凡是出海贸易的商船,收受四百元番银为税,回程的商船加倍。

同时,与陆地上的黑社会打成一片,通过黑社会来补充粮食、枪械。

此时的清朝官兵,却缺少可供一战的船只,即使有一两艘,也是破破烂烂,不可堪用。

对李长庚颇为赏识的浙江巡抚阮元,看到海盗如此猖獗,便上折奏请李长庚统领浙江定海、黄岩、温州三镇的水师。并且,阮元还主动带领官商捐钱筹款,交由李长庚造了大船三十艘,命名为“霆船”,船上共配大炮四百门。

嘉庆六年(1801),这批船炮造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些船炮,清廷水兵的威力大振,在与海盗的战斗中,时时获胜,还经常擒获盗匪中的著名头目。

这一段日子,对于李长庚来说是顺风顺水的。

受到总督玉德的牵制

可惜好景不长。李长庚很快碰到了令他头痛的玉德。

嘉庆八年(1803)正月,李长庚带领自己的队伍,把蔡牵一帮盗匪赶到了福建,眼看就要歼灭他们。蔡牵危急中赖上了当时的闽浙总督玉德,很恭谨地向他乞降,并提出要求:让浙江李长庚的水师不要处在上风处逼迫他。

也不知玉德作何想法,他真的把李长庚的军队调到了下风处。结果蔡牵一伙,从容休整,扬帆而去。

由于畏怕李长庚的霆船,蔡牵还重重贿赂福建商人,让商人们建造更大的船只载了货物出海,连船一起送给海盗,回来后却说被劫了。

有了这些大船,蔡牵的势力更猛,他横渡台湾,劫得数千石大米,分给福建、广东、温州的海盗。这些海盗得了好处,纷纷依附。

自然,这一切要拜玉德所赐,不是他的纵容,蔡牵怎么会如此厉害呢?

只是,纵容敌方,常常就是害了己方。李长庚反复多年的辛苦努力,都是差那么一点点,没有最后成功。

嘉庆十一年(1806)二月,李长庚与蔡牵在一个叫作鹿耳门的地方,作近距离交战,但不幸的是,蔡牵仗着船大,再一次逃脱。

嘉庆帝生气了,命令夺去李长庚的翎顶。

李长庚上奏辩陈:“主要是因为战船不行,我坐的船尚且比蔡牵的船低五六尺,其他的船就更不用说了。我曾和各位将领商议,愿意预支经费制造三十艘大船,但总督(玉德)认为需时费财,没有允许。”

皇帝终于明白了久久不能战胜海盗的原因,于是,革了玉德的职,还将其逮治。

阿林保也恨他

李长庚的命运终是多蹇。

玉德走了,新来的总督阿林保与玉德却并没有什么两样。阿林保一到闽浙总督任上,就连连弹劾李长庚,请皇上将其革职治罪。

好在嘉庆帝并不完全昏庸,暗暗地叫当时的浙江巡抚清安泰去调查。这位清安泰倒能识才辨人,把一些事情查得清楚,向皇上老老实实上了一本,让皇上消除了疑虑。

于是,皇上大大地把阿林保责备一番:“你到任不过旬月,地方公事、海洋情形,素不熟悉,与李长庚更从未谋面,辄连次参奏,殊属冒昧。联又不昏聩糊涂,岂受汝蛊惑,自失良将。联已降旨,将剿办蔡逆,责成该提督(即李长庚)。若阿林保因参奏不遂,遇事掣肘,致蔡逆逋诛,海疆贻误,联惟执法惩办。浙省既无高大商船,阿林保等速在闽省雇募,迅即解交李长庚,口粮火药,亦须源源接济。”

嘉庆帝这一道圣旨,责备了阿林保,算是为李长庚出了一口气,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令人不解的是,阿林保与李长庚并无宿仇,为什么也会这么恨他呢?

礼亲王昭梿的《啸亭杂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说是阿林保初到闽浙任上的时候,看到海盗难以剿灭,就置酒招款待李长庚,说:“大海捕鱼,何时入网?而且这种事情,又没有什么证据,你只要随便斩一个海盗的头,说是蔡牵的,我立马飞章报捷,则不仅你受到皇上奖赏,我也可以得到表扬,这不比长年在海上冒险征战好吗?”

李长庚没有答应,反而说出了“誓与贼同死,不与贼同生”的壮语。

阿林保很不高兴。嘉庆十二年(1807)十二月,李长庚与蔡牵的海盗团伙又一次交战,李长庚把海盗仅存的三条船围在一个小岛上,不几日就可将其擒获。但阿林保心里不快活,不断下令催战。

李长庚被激怒,下令一日内擒敌。结果只得与海盗死战。蔡牵身边的一个小兵认得李长庚,暗中放出一枪,竟把这员猛将打死了。

关于这段故事,《清史稿》里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但史学家孟森认为并不可信。

这些且不论,至少,当时闽浙总督与李长庚不和是不争的事实。有阿林保这样的上级,李长庚做每一件事大都不会那么舒畅,其所受的委屈和憋闷,就不用说了。

一生奋战不止的精神

李长庚终其一生,都在奋战和争斗。

任尔明枪暗箭,我自昂然向前,这种勇猛精进的精神是我们所最应汲取的。绝不能因为环境不好、上级昏庸等外在原因,就放弃了自己的奋斗,就停止了的步伐,就怨天尤人、仇恨社会。

人一辈子不可能很顺,遇到逆境怎么办?我觉得,就应该有李长庚这种精神,一往无前,不管不顾。

最后,再补充几点,一是嘉庆帝对李长庚功绩表示赞许,李长庚死讯传到,这位皇上自称“览奏心摇手战,震悼之至”,足见内心里震动之大。二是李长庚一生都在追打的海盗蔡牵,最后被王得禄、邱良功所灭,而这两个人都是李长庚的部将,对于李长庚来说,也算是心愿了结。三是阿林保后来官至两江总督,仕途倒也顺利。倘李长庚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想?

恭亲王的不恭

据说,道光帝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曾经在奕詝(咸丰)和奕訢(恭王)之间犹豫了好久。最终,他选择了奕詝来继承自己的大业,但对奕訢也没有亏待。在谕旨里,他作了两条明确指示:一是“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二是“皇六子奕訢封为恭亲王”。

这种并列式的交代,在清代皇位的传承历史里是绝无仅有的。恭王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其在父皇心目中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给皇帝哥哥下套

奕訢有了这样的地位,具有了骄傲的资本,加上性格本来有一些嚣张,锋芒外露之处自然比较多。

道光在世时,对这些应有所耳闻。他用一个“恭”字赐奕訢,大概希望爱子能谨言慎行,敬重哥哥,不要恃才傲物,导致兄弟不和。道光一片期许,代表了普天下作父亲的苦心。

但期望归期望,俗话说,江山难改、本性难移,性格中的有些因素是与生俱来的,岂是一个“恭”的封号就能改得了的?

奕訢即位成为咸丰帝后,兄弟俩刚开始还能和睦相敬。但到恭王的生母康慈太妃逝世之时,两人便因丧礼发生了严重龃龉。

康慈太妃不是咸丰的亲生母亲,却对他有养育之恩。应该说,咸丰即位之初,对太妃还是相当孝敬的,不仅将她迎养到太后的住所万春园,而且时时探望问候。唯一没有做的,就是给她一个太后的封号。

到了太妃去世,恭王暗中活动,让礼部上奏,给康慈太妃请了一个太后的谥号。拿到奏章,因为一切都已经办妥,咸丰不好拒绝,不得不给了康慈太妃一个“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的谥号。对此,咸丰心里肯定不大高兴。

因为此事从头至尾,都有一种被恭王设计和挟制的味道。这哪里是对皇上的“恭”呢,分明是唱对头戏嘛!

于是,在咸丰五年(1855)七月,咸丰找了个借口,罢掉了弟弟恭王奕訢的军机大臣、宗令、都统,让他退出了权力核心。

不把两位太后放在眼里

历史事实说明,一个人过于咄咄逼人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实给了恭王活生生的教训,但他会改变吗?

光阴匆匆,时间不经意间就流转到咸丰死后。因为帮助慈安、慈禧两位太后除掉了权臣肃顺,恭王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这一结果来之不易,按理说,恭王应该珍惜才是。

不幸的是,当稍稍有一些权力在手上,他的“不恭”本性又不知不觉流露出来,为自己埋下灾祸的伏笔。

有两个事例,可以展现恭王在细节上的不注意之处。

其一,话说太监安德海在慈禧前面当红的时候,经常要这要那。恭王看不惯,认为国运艰难,宫中不应索取过多。

小安子不服气,就问:那你看什么东西不应索取。

恭王一时仓促,不能回答,随口说道:“如瓷器杯盘,照例每月供一份,计存者已不少,何以更索?”

于是,在第二天慈禧进餐时,小安子把那些上好的瓷器全换成了粗陋的杯盏,慈禧惊讶责问,小安子便说是恭王这么要求的。

慈禧生气道:“他连我日常吃饭都要约束了?”

其二,恭王掌握着用人大权,用哪个人、不用哪个人,都是自己说了算,从不和太后商量。

一日,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召见问及此事,恭王竟然说:“两太后之地位,皆由我而得之。”狂傲之态毕现。

这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些道理的,只是作为臣子,说话直接了些,没有注意方法;第二件事则是犯了大忌,如此恃功而骄,太后心里肯定是过不去的。

果然,同治四年(1865)三月,两太后下了一道谕旨,对恭王进行了严厉责备,说他信任亲戚,内廷召对时有不检,下令免去他议政王及一切职任。可以说,恭王的权力在此又跌到低谷。

此后,作为皇亲国戚,恭王一辈子都是起起落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蝎龙太尉

    三国之蝎龙太尉

    汉末!便如一汪即将沸腾的深潭,黄巾祸乱天下、内侍糜烂宫闱、军阀割据四方,更甚至,无数隐藏在历史黑暗深处的门派宗室蠢蠢欲动,假借仙人之名四处蛊惑天下。千万人中所出唯一的英豪,方能冠以‘龙’之名,而这个时代,却诞生出了华夏千年中最多的龙!鳞爪牙角,翻云覆海!吾等要让这天下诸国,因吾等惊怖!吾等要让这世间群王!因吾等战栗!吾等要让这名为苍穹的蓝色石子!再也绊不了吾的脚!!
  • 龙凤双骄

    龙凤双骄

    唯上命是从,唯新思想不可接受,唯儿女必须从父母命......此乃封建社会上对下,大对小,富对贫的系列规则......生于封建王朝末期的男子龙战与漂亮小姐水晶,逐步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也长了新见识,有了自己的主张与判断,思考着为什么会有上下、大小、贫富的诸多不合理现象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界的不断拓宽,两人勇敢地背叛了那个时代,背叛了那个阶层,怀着无比平等,无比进取的决心投向了自己认可的新阵营,勇敢追求内心期待的天下为公,社会一统模式,以人民幸福生活为最终奋斗目标......才子与佳人终成眷属了吗?主人公追求的种种愿望与目标最终实现了吗?答案尽在以历史为背景的《龙凤双骄》中......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枭臣

    枭臣

    现代人谭纵意外回到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中去,成为东阳府林家刚考中举人、性格懦弱、有些给人看不起的旁支子弟林缚。还没来得及去实现整日无事生非、溜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林缚就因迷恋祸国倾城的江宁名妓苏湄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林缚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完成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 宋世流芳

    宋世流芳

    有人艳羡他醉揽群芳;也有人腹诽他文坛流氓;有人称赞他运筹帷幄;也有人诋毁他残暴君王;当评论自己一生功过时,他却是坦然道出十六字:天道煌煌,国祚永昌,汉魂不朽,宋世流芳!(群:179648838,本书纯属娱乐虚构,考究者,慎之!)
热门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事事如愿以偿的人本就没有几个。你一心一意做事情,付出很大努力,结果却不是自己想得到的,你会因此感到沮丧。其实,沮丧或生气,对结果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你怎样沮丧,怎样生气,结果已经产生,不能够再回到开始。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过程,寻找下一个出口。不必留恋昨日的失败,也不必介意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失去了也不会气愤难当。
  • 缘似清风了无痕

    缘似清风了无痕

    缘来缘散,不是你我能控制的,当缘分如清风散去了无痕迹,当我们的爱情不能再续时,我们只能叹息缘如水,过去的终究已成为过去,不要再为那不能再续的爱情纠结与流泪。那些结不出果实的爱情花朵,只能让它开在记忆的深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盗天书

    古盗天书

    几十年前,濒临崩溃的日本帝国派出了一个精英小队,去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几十年后,一尊神秘的瓷瓶重现江湖,家族的后人依照瓷瓶内所隐藏线索的指引,踏上了寻找古墓的历程。然而就是这么一场看似平常的探墓寻宝,却牵扯出了一系列诡异的事件:斗尸神、破迷障、降异兽、驱鬼魅……究竟先辈们在竭力隐藏着什么秘密?古迹中不断出现的神秘符号又代表着什么?人类真是这个星球上最高文明的拥有者么?神,真的存在吗?——《古盗天书》,胆小者慎入!
  • 腹黑王爷的:绝代冷妃

    腹黑王爷的:绝代冷妃

    她是一代杀手:从小无父无母,连一直效命的组织到头来也只是一场阴谋。曾经她以为,杀戮是她的宿命,血的沸腾是她终身追随的方向,可是一场阴差阳错,她遇到了他,是命运的邂逅,还是今生之幸运。暗泉之下,火树之边,终身之等待“有何不可”?他是一代皇子,宫廷内斗,只得让他隐藏实力,落得人人欺辱。忍辱负重的他,原以为自己再也不会遇到,当年那笑颜如花的她,可是没想到,一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此他便要她,依赖在自己怀里,哪怕她把刀子插入自己心脏。
  • 英雄联盟之职业人生

    英雄联盟之职业人生

    失意网管小卒,重回到英雄联盟职业圈,在群星闪耀的年代里,他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明星。
  • 打破虚空

    打破虚空

    不一样的重生,一样的世界,且看林青山如何武动苍穹!朝舞太极,夕闻道,龙行虎步,拳八卦;午习鞭锤十八般,拈花挥指太祖拳。吾欲打破虚空,再寻前世!
  • 四教仪备释

    四教仪备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剑封天

    一剑封天

    踏过今世,寻过异世。纵剑一挥,蔽日封天。众神寂灭,我主乾坤!一个众神的封印,一个人皇之印,万古流传的终结。谢茗羽,从天之涯继承万古皇者之力,却不想本源早已不复!
  • 逆战之魂

    逆战之魂

    在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些孤独,只有通过游戏找回自己...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