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人力万象网的副总曾经分析:“公司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没有人可以识得所需的人才。再好的人才,如果放在不对的地方,也将不会是个人才。”在中国大陆以《品三国》一书红透半边天的易中天,见解之所以能鞭辟入里,就在于他从不以好坏来分类每个人物,而是分析人情人性,理解人性中的优点和弱点,再加以着墨品论。
他说:“天下并非土地,而是人。”在M型社会里,“品人”是门重要功夫,因为真正的成功者,绝对不是那些能抵挡千军万马的英雄,而是能指挥这些英雄,去对抗千军万马的那位懂得品人、用人的元帅。
1898年美西战争时,美国麦金莱(Willlam McKinley)总统征求一名勇士,送信给远在敌军阵营中的加西亚将军,以完成远端连线的战略。于是,亚瑟·瓦格纳上校推荐罗文中尉执行任务。罗文中尉在完全无预警的状况下,接受了这份任务,历经重重困难,凭着一股信念和毅力达成上级的命令。
结果,后人把罗文中尉当成偶像,一致认为他是英雄的象征,他的故事也被写成畅销书《送信给加西亚》,但如果不是亚瑟·瓦格纳上校慧眼识英雄,罗文又怎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这不意味着他有全能的技术,而在于他能将人才运用得当,让无数的人脉为他打造出一条成功人道。
在M型社会里,真正获得成功的人,都是这些懂得结交各式英雄的厚黑高手。李宗吾的《厚黑学》中也曾经写道:真正的斗士,是那些“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人。
事实上,从古代的刘邦、曹操,到现代的杰克·威尔许(GE总裁,中国大陆译为杰克·威尔奇)、铃木敏文等成功人士,最让人称许的就在于品人的素养,而不是专业技术。
所以,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会亲口承认武不如他的刘邦比他更强是因为刘邦知人善任,竟能将他这市井小民,拉拔成为一国之将。而许多大企业的主管会跳槽,薪水往往不是主要的考量,而是新老板能捉住他们金钱以外的需求,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其打天下。
如果你想在M型社会中成功,必然要具有冷静判断力,建立起这种“英雄或枭雄人际关系”,把握住时机,利用他们的爆发力和忠诚度,让你的人际关系资源为你创造最高利益。
7.让朋友的面子光鲜靓丽
面子非常重要,没有面子,就不体面,不体面就吃不开。有些人之所以那么注重服饰,甚至囊中羞涩也要赶时髦,原因之一,就在于服饰能直观地表达一个人的面子。西楚霸王兵败乌江的时候,就悲叹:“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所谓“何面目见之”,也就是“没脸见人”,更文雅的说法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面子要让给朋友,不要去争,争面子于己于友,都没好处,只会伤了和气。
西晋的富豪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面子之争。王恺用麦芽糖掺和米饭擦锅,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丝布做布幛四十里,石崇就做锦布幛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花椒和泥来涂。最后,弄得晋武帝也来帮忙,他赐给王恺一枝二尺高的珊瑚树,枝丫扶疏,世间少见。没想到石崇根本没将它放在眼里,拿起他的铁如意就敲将过去,珊瑚树应声而碎。他回头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树,让王恺任意挑选,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恺惘然若失,垂头丧气。
石崇就不会忍让朋友,一下让王恺的面子丢尽。他比王恺富有,这是一个事实,他却非比不可,比的结果,自然是他面子十足。无论王恺接不接受珊瑚树,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子伤了,交情就更谈不上了。
交朋友,要懂面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顾朋友的面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会把友情搞糟。
西晋时,钟会去拜访嵇康,遭到冷遇,嵇康当时正在打铁,没空理他,“扬链不辍,旁若无人”,钟会被大大地驳了一回面子,他吃不消,于是就去报复嵇康。他向司马昭进谗言,让嵇康上了法场,人头落地。
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些人就是这样:无论恩仇,都要回报,因为,老子早就说过“来而不往,非礼也”,不但要回报,而且回报的级别,往往大于给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样,你伤了我的面子,我一定要还以颜色。
其实,既然是以恩报恩,那么与其伤朋友的面子,不如给他一个面子,让他欠你的情,他日回报的面子一定大于你给他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诸葛亮之所以一生追随刘皇叔,就是因为刘备给他太大的面子。刘备第一次屈身去请,卧龙适逢外出;第二次去请,卧龙正在睡觉;一直到第三次,卧龙才与他攀谈。如此大的面子,不报不行,这位历史上最出名的谋士,被请出山时还是满头青丝,等到他去世的时侯,已是萧萧一老翁了。不仅回报父亲,也回报了其儿子,死在战场上。
朋友相交,也要会用面子。面子用多了要磨损,所以拉下自己的面子,给别人,其实无异于补一下朋友的面子,更通俗点,就是往朋友脸上贴金。比方说,你有喜事临门,朋友来向你道贺,你要说,“沾你的光,托你的福”。这样一说,就使你自己的光彩暗些,朋友的面上则光亮些。
即使对朋友的所作所为,你有意见,说的时候也要给朋友面子。你总得先说:“你的某某事做得挺棒,效果、反应都不错”,然后,你再用“就是”,“但是”,“不过”等来做文章。你若直来直去,对方必然会觉得你扫了他的面子,心中会大起反感。所以,委婉的话少不了。用心良苦,为朋友着想,保全朋友的面子。
另外,给面子要给得恰当,不恰当就是不给面子。如果被请之人面子很大,而又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则成了极伤面子的事情。
鲁国大夫公父文伯在一次宴会上,特别请大夫露睹父作为贵宾。然而,在上菜的时候,放在露睹父面前的一只鳖,不知怎么,竟比别的客人的鳖小了些。露睹父的修养也不是很好,他看着四周的鳖,大为恼火,在煌煌宾客面前大声说:“等这只鳖长大以后再吃罢!”说完便拂袖而去,搞得公父文伯十分尴尬,好好的宴会不欢而散。
为了一只鳖,导致主客翻脸,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但你要明白吃鳖就是吃面子,就不会再奇怪了,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子的又不只有露睹父一人。
假如在交际的过程中,伤了人家的面子,那么,你还得学会补偿。
倘若你的伤害是无意的,伤害的程度又不大,这时,立即去补偿,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酿成大祸。怎么补呢:一是赶紧说对不起,真诚地向对方道歉。二是如果对方的面子本来就大,便只好自己责备自己了。总之,是以贬损自己,来相应地抬高对方,补偿他的面子。
以上用于平辈,或卑对尊;若是尊对卑,则是尊者要给卑者一个更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