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给别人的错误找个理由,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以宽大为怀,尽释前嫌,才能够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不平。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势必会让你内疚、自责。而当你忙着自责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从中吸取任何有益的东西。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假如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举动,以及脑海里的每一个意念,全都记录下来,世人也许会惊讶,说我们是堕落而败坏的魔鬼了。明白了以上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很多人在为人的时候,都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不利之处。而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以宽仁为怀,其实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很多成功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容走上了成功之路的。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体谅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能够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就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他率领的部队成为欧洲大陆的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替他站岗的拿破仑,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你一定要小心。”
拿破仑对待睡觉的哨兵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地批评士兵犯的错误。有这样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
曹操与张绣的合作,也使后人钦佩他的宽宏大度。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成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张绣后来在官渡之战和讨伐袁绍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在宽容豁达地对待别人的错误方面,夏原吉的做法也颇值得一提。
夏原吉是江西德兴人,是明宣宗时的宰相。他为人宽厚,有古君子之风。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煮菜太咸,使他无法人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他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呵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
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说完,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又有一次,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就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夫、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成大事业者有大胸怀。这样的人不会成日计较于鸡毛蒜皮,整天着眼于蝇头小利,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他在生活中便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温和,也更能体会到宁静和幸福。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同时我们还要拥有一种大方豁达的待人态度。做人不能太过于计较,这样反而会舍本逐末,错过生活中更为难得的收获。我们都能包容自己的缺点,为什么不能包容爱我们的人呢?我们容许别人犯错误,但不能因为某人犯过错误,从此就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对方的错误,非要耿耿于怀呢?给对方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心灵的解脱。“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要懂得包容、体谅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处理问题,这样我们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支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有足够包容的度量,使自己快乐起来,让阴影随之飘散,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
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在人的一生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可以使内疚、紧张和不愉快化为无形;我们也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生活之中,假如朋友不小心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千万不可耿耿于怀,假如你揪住朋友的错误不放,朋友就会认为你过于小气,也许你们的友谊就会到此终止。不如宽宏大度些,给朋友的错误找个理由,包容他的过失,这样一来就会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位朋友。
8.豁达是美德,宽容是教育
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周围有着各式各样的人。在和生活中的人打交道时,不可能特别认真。假如过于认真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生活中做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非常难。只有豁达的人才会快乐,豁达是一个人的美德,豁达的胸怀能包容一切。
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失去的还会再来,本属于你的东西,决不会与你交臂而过。学会说“没关系”,你会觉得生活中增加的不是苦恼,而是欢乐。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短,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原谅和宽容。寓言中的动物,用宽容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时候宽容会比指责来的更有效。
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间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会显得纷繁,却又平平淡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在饭堂排队打饭,难免磕磕碰碰。你稍不留神踩了人一脚,歉然一声“不好意思”,别人读懂了里面意思,大度地一笑,淡了云烟,彩虹依然,这就是宽容。
在生活中,出现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要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怨恨,我们应不念旧恶,不针对心怨,能宽容就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些话许多人都知道,但就是不容易做到。
有时候,我们虽然努力去做了,还做了许多,但心里却总是忘不掉他们的错误,以致使自己感到很茫然。如果从内心深处驱除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永远找不到快乐。否则只会感到自己是一个伪君子,一个骗子,欺骗了别人也欺骗自己的情感。
“有意行乐乐难行,无意伤人却伤人。”也许别人并没有想伤害你,却把你伤害的很深,甚至会引起你的报复。但报复后又会怎样呢?几乎每一个喜欢抱怨的人,都会痛苦地讲述着同一个话题:我不被理解。没错,人被理解太难了。对于问题,我们都是深有体会的。孤独寂寞是我们永远品尝的一道精神大餐,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承受。没有人会真正理解你,人们给你的都是要求,给你的都是变相抱怨。你需要理解自己,宽容别人,理解别人。理解他人当时的心情,尽管你不去承认,但你也要去理解他,因为你理解他,才能把你自己解放。
其实,去爱那个伤害自己的人,不是对那个人的恩赐,而是对自己的解放。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当“原谅”这二字出现在自己的脑海时,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是他?还是那一件令你觉得永远不会忘记、无法原谅的事?我们是否会发现,怀恨使我们困缚在生活的痛苦之中,使我们成为往昔伤害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