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9300000027

第27章 古典的精致(3)

高乃依(1606—1684),出生在卢昂城一个上层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从小在耶稣会办的学校求学,中学毕业后学法律,一六二八年之后长期担任律师。他业余喜欢写作剧本,就在担任律师的第二年,他的第一个喜剧《梅里特》上演,一举成功,这给了他以极大的鼓舞,此后就开始了一个戏剧家的生涯。在开头的六七年间,他一连写了四部喜剧、一部悲剧、三部悲喜剧。这些剧作虽然内容平平,但在艺术上比较突出,很快引起了黎塞留的注意,高乃依成了黎塞留直接统管的“五诗人小组”成员,专事喜剧写作。他也由此得到进入贵族沙龙的权利,并领取年金。

但是,高乃依不是俯首帖耳之辈,后来终于因对黎塞留的一部作品有不同意见而与这位权势显赫的红衣主教闹了别扭,离开了“五诗人小组”。黎塞留后来授意沙坡兰写的批评意见中严词谴责高乃依的“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虚荣夸耀”,可能与此事有关。

写于一六三六年、上演于一六三七年的《熙德》虽然受到围攻,却深受当时广大观众的欢迎,不失为高乃依一生创作中最优秀的悲剧,实际上这也是法国悲剧创作史上的开山之作。但是法兰西学院的凛然权威不能不使高乃依震慑,沙坡兰“剿抚兼施”的文字又使高乃依有口难辩。这位轰动了巴黎的戏剧家,只好悄然回到自己的故乡卢昂去了。

高乃依在故乡默默地住了三年,他思索、自省,寻找新的出路,最后,他又拿起了笔。就像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的艺术家一样,他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古代:他写出了两部取材于古罗马的悲剧。一六四〇年,《贺拉斯》和《西那》上演了。

这两部戏,完全符合古典主义规范,让黎塞留、沙坡兰等人很难再从中找出纰漏。可见,他在沉默之后屈服了。人们感叹一声:这是呈送给黎塞留的悔过书。此后他又一连写了好几部作品,一六四七年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成员——四十“不朽者”之一。

但是,使高乃依留名艺术史的,仍然是那部《熙德》。后来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我觉得《熙德》是他最好的悲剧。”连这个剧本中受到沙坡兰指责、后来高乃依也自动修改了的“缺陷”,普希金也赞口不绝:

真正的悲剧天才总是只关心于人物性格和情境的逼真。请看高乃依在《熙德》中做得多么大胆:“您希望遵守二十四小时的规则么?好吧。”接着他就立刻写了大批的事件,足足占满了四个月的时间。(普希金:《〈鲍里斯·戈都诺夫〉序言草稿》)

高乃依再也无法越过《熙德》的高峰了。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开始,法国宫廷贵族间的斗争日趋激烈,阴谋、残忍、血污、动乱天天出现在高乃依眼前,现实的混乱也扰乱了他艺术上的和谐。一六五三年剧本《佩尔塔里特》遭到更惨重的失败,他又一次停止了剧本写作,这次整整间歇了六年。

间歇期间,他重新回到青年时代曾沉湎其间的宗教世界,翻译宗教诗歌。后来,他又开始撰写三篇具有连续性质的戏剧理论专著:《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悲剧兼及按照可能性或者必然性处理悲剧的方法》、《论三一律,即行动、时期和地点的一致》,世称“高乃依论剧三章”,或“高乃依戏剧三论”。这三篇戏剧理论专著还未写完,他应财政大臣之邀重返剧院,一六五九年他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演出,标志他已结束了六年的间歇生活。

一六六〇年,高乃依在编撰自己的悲剧集时把这三篇论文附于集前,作为序言。当时,这些论文除了一般的理论意义外,还有现实针对性:一个名叫德奥宾雅克的神父曾以学究式的吹毛求疵态度评论高乃依的剧作,高乃依不得不以此自辩。

高乃依在晚年再也没有写出成功的剧本,拉辛的出现更使他处境不佳。二十世纪的戏剧学家谢·莫库里斯基说:

对于高乃依来说,更危险的竞争者是年轻的拉辛。从拉辛一出现,高乃依这颗明星就完全暗淡下去。衰老着的诗人的错误在于他听信了自己的同情者的劝告,参与了和拉辛的竞赛……高乃依的失败更加显著地表现出了拉辛的胜利。在悲剧《苏莱拿》(一六七四年)失败之后,高乃依决定永远离开剧院。他痛苦地意识到昔日的光荣已经消逝,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刻。(《论高乃依的悲剧和喜剧》)

著名的法国文学史家古斯塔夫·兰松曾经指出,高乃依描绘了这样一种典型:由于恐怖的往事记忆犹新,动荡纷乱仍在周际,他们的特征表现为坚强的、甚至是粗暴的禀性;他们没有心情去寻求多情善感的生活中的幼稚和乐趣;这种类型的人的欲望与其说是精美的,莫如说是粗鲁的;在他们身上并无任何绝对温柔的性格,他们的行动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他们的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概,正符合他们那种勤勉努力、奋发立业的不可遏止的精神要求。兰松还说,甚至在当时的妇女身上,也很少有女性的温柔性格,她们的生活更多地依靠理智,而较少受心灵深处的情感的支配,而高乃依的剧作,则与当时现实的这种心理生活非常谐调。

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则认为,高乃依的个人因素已融入到时代特征中去了。为此,普列汉诺夫说了一段深刻的话:

作家愈伟大,那么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对时代的性格的依赖性也就愈密切、愈明显;换言之,这就是说:作家愈是伟大,那么在他的作品里那种姑且叫做是个人的因素也就愈少。伟人身上的最重要的个性特点,“最最奇特的东西”(读者会记得兰松的这一句话),就在于他在自己的活动领域内,能比其他的人更早地或者更深刻、更充分地表达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或精神的需要和愿望。在这种成为伟人的“历史个性”的特点面前,其他一切莫不黯然失色,犹如繁星在阳光中黯然失色一样。(普列汉诺夫:《评兰松的〈法国文学史〉》)

普列汉诺夫在借题发挥,发挥到了使高乃依当之有愧的地步。但高乃依确实可称之为表现了“历史个性”的作家。据说拿破仑非常喜爱高乃依的剧本,甚至在战场上都手握一卷,这大概正是因为这位军事天才深深地歆慕包含其中的作为动乱年代时代精神的坚强意志吧。

在古典主义的剧作家中,高乃依与莫里哀、拉辛不同。莫里哀、拉辛以剧作名世,而高乃依,即便没有他的那些剧作,也可称之为一个重要的戏剧学家。根据他的戏剧三论,他的学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教益的途径

高乃依在戏剧三论一开始就指出:“戏剧的唯一目的是给观众以快感。但是,只要按照艺术规律,快感中不可能不带有教益。”

高乃依把戏剧达到教益的途径,分列为几种。

最简单的途径,是“在全剧中散布着格言和教训”。

这是教益目的的一种比较便捷、但也比较简陋的办法,必须谨慎使用。戏剧人物口中的格言和教训,最大的危害是“它会使戏剧行动懈怠下来”。因此,“不管这种教训表现得如何地成功,我们一定要经常小心,不要让它成为空虚的装饰品”。高乃依还指出,格言和教训最怕出自一个情绪激动的人物之口,或出自两个激动地对话着的人之口,因为当时他们不可能用平静的心情去思考和诉说,也不可能有耐心去互相倾听。

最普通的途径,是“惩恶扬善”。

高乃依说,观众“不可能在我们的剧场里看见一个正直的人而不希望他幸福,而为他的不幸不感到遗憾”。他认为善对于恶的胜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善良行为对于不幸、对于危险的胜利,会激发我们对它的依从。罪行或不义意外地取得胜利,由于害怕遭受同样的不幸,大大加强了我们对它的恐惧”。

但是,高乃依又指出,对恶的惩罚不能过度,如果“以恶惩恶”,反而会使观众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善恶对比的描述,最好采取朴素的方式。例如,一个好人虽然不幸,却被人爱着;一个不好的人虽然得意,却被人厌烦。

说了最简单的途径和最普通的途径,高乃依就把事情提升到了经典高度,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高度:通过引起怜悯和同情,使感情得到净化。

高乃依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定义,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他说:怜悯对剧中人的遭遇而言,恐惧对观众的自身利益而言。他描画了一幅概念推理图谱:因怜悯剧中人而恐惧自己也遭类似的厄运;因恐惧而产生避免厄运的愿望;因希望自己避免厄运而不希望别人落入厄运——这便是感情的净化。

在这个推理图谱中,始发点是剧中人,要让观众从剧中人联想到自己,关键是要让剧中人与大多数观众相似,否则至多只有怜悯而无恐惧。因此,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后代解释者都比较倾向于写中间人物:“选择一个人不完全好、也不完全坏,由于一种过失或者人性的弱点,才陷入他不该陷入的逆境。”

在这个极具实用价值的推断上,高乃依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进行了分析和设想。

他说,亚里士多德不愿意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事太不公平了,观众由此产生的不是怜悯而是愤恨——对将很有德行的人置于逆境的坏人的愤恨,但愤恨不是悲剧感情范围内的事,不能让愤恨堵塞怜悯,悲剧要让怜悯“单独存在”。

高乃依又指出了问题的另一面。他说,亚里士多德也不会愿意一个坏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是一种令人高兴的结局,谈不上怜悯,更谈不上恐惧,“我们不像他那样坏,不会犯他那样的罪,不会害怕那种悲惨的结局”。

于是,高乃依说,根据“我们的观众既不全是坏人,也不全是圣贤”的实际情况,只能以不好不坏的中间人物做主角才合乎亚里士多德的意思。

不管这种分析和设想是否真是亚里士多德的原意,高乃依的评论仍然值得重视。尤其是那些故意不符合亚里士多德原意之处,表现了他的理论突破,更值得注意。

首先,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和论据不统一,因为亚里士多德实际所据的例子都是属于“大罪人”、“大好人”的典型,善、恶的起落波动很大;

其次,高乃依认为,即使表现与观众同类的剧中人堕入厄运,大多也只能引起“怜悯”,是否能真正起到产生“恐惧”并导致“净化”的功用,他深表怀疑。他认为这可能是亚里士多德为了从柏拉图那里争夺悲剧合法的社会地位而对悲剧社会功用所作的一种设想,“拿一种可能只是幻想的功用来充数”。他举自己的剧作《熙德》为例,说这个戏的主人公的有些境遇会使人怜悯,感动观众流泪,这无可否认,“但我不知道它是否引起恐惧,是否会加以净化”;

再次,高乃依又从相反的角度提出责难:即使要真正引起怜悯和恐惧,也未必要依凭“同类”。他举例说,人世间很少有克里奥帕特拉那样的母亲,害怕把财产还给儿女,竟动手杀害他们;但人世间多的是贪恋财产超过热爱子女的母亲,她们虽然绝无克里奥帕特拉之狠毒,但心思深处却有某些星星点点相似的萌芽,所以当她们在舞台上看到克里奥帕特拉受到正当的惩罚时就会感到一种恐惧,“不是害怕遭受同样的厄运,而是害怕遭受和自己罪过相称的灾难”。总之,不必同类,“一切按照各人的情况和行径,有比例地得到净化”。

实际上,高乃依与其说是在阐释亚里士多德,不如说是在为古典主义的戏剧社会功用观念开辟理论基地,顺便对于亚里士多德奠基勒石过的处所,重新平整一番。

二、四种方式的优劣

高乃依还深入探讨了产生悲剧效果的几种方式也即几种技巧。这既显现了他自己的创作经验,又整理和弥补了语焉不详的亚里士多德,很有学术价值。

他以亲属之间的悲剧为例,分析了四种悲剧方式。

第一种,认识自己企图害死的人是亲属,也确实把他害死了;

第二种,不认识对方是自己的亲属而把他杀害了,杀害之后才发现真相,因而极其痛苦;

第三种,原来不认识对方是自己的亲属,由于及时发现,对方得救;

第四种,认识自己企图害死的人是亲属,进行杀害,但最后却又不去完成。

这四种悲剧方式的优劣次序,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三种最佳,第二种次佳,第一种尚可,第四种根本要不得。高乃依把这个等级次序完全颠倒过来了。他颇有勇气地说:“我从经验出发,怀疑他最不喜欢的一种,也许是最好的一种,而他认为最好的倒是最差的。”

这种大颠倒的理由何在呢?可以先从第四种,即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差、高乃依认为可能最好的一种说起。高乃依说,认识自己企图害死的人是亲属,进行杀害,但最后却又不去完成,这么一件事的优劣要看不去完成的理由。如果“没有重大的事故促使他们改变主意,也不缺少这样做的力量”,这当然是要不得的。但是,如果“由于更高的力量或者由于命运的转变,他们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一命先亡;或者反而受制于对方,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可以表现得非常卓越。他又现身说法,举自己剧作《熙德》中的施曼娜为例,这个姑娘因自己原来心爱的罗狄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因而决心为父报仇,害死罗狄克,但是结果未能做到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国王提出了公道的决斗方式,罗狄克胜利了,她只得改变主意。我们记得,这一点正是沙坡兰代表法兰西学院执笔批评《熙德》的重点之一,高乃依在这里既为自己的剧作作了辩护,又说明,只要理由充足,改变杀害亲人的悲剧性行动是允许的。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本书内容包括:电视剧艺术基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文艺等。
  •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金戈铁戟、射及其他、笛、管、笙、琴、唢、呐、口弦、编钟等鉴赏和收藏。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热门推荐
  • 奇事百科之我佛

    奇事百科之我佛

    这一切皆有心生,心似万物,万物似我。我佛,佛我,皆由心生,皆由缘灭。轻叹一声:我佛慈悲!
  • 十九层上仙

    十九层上仙

    修炼千年,她终于成为百花仙子中的一员。可是刚登上这个职位没多久,她就不小心……撞破了天后与魔君的奸情。年幼无知的她向天帝打了小报告。最后赏赐了她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后,踢出仙界。背负诅咒,在凡间轮回。两百年后的一天,偶遇地狱十九层的提命阎君。他为她重塑仙身,带回地狱十九层,从此她成为了地狱十九层里唯一一位女的命轮使者。为了守护命轮,她必须去往三界,将命轮中出现名字的那个人找到,杀死。
  • 百合花与火烈鸟

    百合花与火烈鸟

    这是一个梦想与爱情的故事,梦想是一生最值得追寻的东西,本文讲述了舞蹈梦与爱情的交织,日积月累的相处,不自觉的产生情感与依赖,青春是美好的,它充满欢乐与悲伤,高兴与忧郁,有时痛会是最难忘的回忆。
  • 倾城决

    倾城决

    岳纤灵是蜃罗门门主最得意的小弟子,如果没有意外,以后就是弟子中第一人。然而风暗胤却是她的意外,将她拉出人生原有的轨迹万劫不复。那一年梨花纷扬,她如果不遇见他,也许一切都好。但青夙却对她说:“这一切都是既定的劫数,于她,于风暗胤,也于他自己。”最后倾城诀,诉尽平生事……
  • 救命书

    救命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悬灯镇

    悬灯镇

    2056年的悬灯镇,和任何一年一样,大家各有悲欢,谈不上多么不同寻常,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不寻常落在那么多的人里面都成了太寻常。正如地球上一切能够引发飓风和地震的大事,在宇宙中仍然不过是沧海一粟,比你的名字在人类中间的地位还要卑微,但你仍然是值得存在的。希望这个开始于悬灯镇的故事,它也是值得存在的。
  • 莫离花

    莫离花

    莫离,这是我的名字。爹娘之所以如此叫我,一来是因为娘喜欢莫离花,二来是希望和娘永远莫离。为什么,我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偏生有这么多人要让莫离不快乐呢。爹娘不是说莫离花永远不会枯萎的吗,为什么变了,都变了!
  • 蛊王传人在都市

    蛊王传人在都市

    数月前,数名恶贯满盈的恶徒接到了“死亡通知”,无论他们怎么躲避,第二天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尤为离奇的是,这些人死的时候身上都没有伤口,但他们的内脏却仿佛被人偷走了一般纷纷不翼而飞……数月后,一名身怀苗疆蛊术的少年萧尧从大山进入了都市,据说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
  • 一棹春风

    一棹春风

    【短篇集,现已更新短篇:梦里不知身是客】【下一个短篇作者要找个帅哥当底图来做封,吸引大家的注意啊哈哈】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赵匡义吻他时,他内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然而那又怎样呢?他们啊,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群号:347067919
  • 谋情窃爱

    谋情窃爱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什么是幸福?田皿不知道。但这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处处制造误会到底是为什么?次次的帮助又有什么意图?从陌生到朋友最后相爱,且看这厮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