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5500000010

第10章 吃出百态(1)

南方的粥

据说2012年的冬天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顶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反正我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热腾腾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锅粥。

粥有南北之别,北方喝粥多半简单朴素,花样不多,最典型的是腊八粥,再过些天都能在满大街小巷吃到了。腊八粥讲究原料多种多样,按照作家阿城的说法:“入冬后北方蔬果稀少,人体内维生素取之不易,遂将杂粮豆类混煮,取得最大程度的多种维生素。”

而到了南方,粥的品种顿时花样繁多起来,只在广东,就有广东粥和潮汕粥的区别。广州最典型的粥是艇仔粥,在北京的不少粤菜餐馆里也常见。其实艇仔粥起源于荔湾,旧时有不少人在这玩,坐着艇仔(也就是小船)在河里游玩,其中有艇家以新鲜捕捉的河鲜来熬粥,再让河面上撑小艇的小贩供应游人。从前的艇仔粥,以河鲜为主,用鱼骨熬粥,乘热入碗,灼熟生鱼片与鲜虾仁,再撒上炸过的花生和葱花。艇仔粥重火候,一定要热吃,如果加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更出彩。这样子似乎更像是广东的鱼生,事实上,艇仔粥就是“加强版鱼生”。如今的艇仔粥做法万千,但是真正的艇仔粥早已经消失,随着河道的消亡,艇仔都已经不见,据说用河水煮成的粥才别具风味,但是要是现在真有人用河水给你做一碗粥,你说不定会有把这碗粥泼到他脸上的冲动。

而潮汕粥被当地人称做“糜”,听上去古雅很多。在北京有不少主打潮汕砂锅粥的小店,我常去的一家在鼓楼,火齐潮汕砂锅粥,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坐得满满当当也就能坐20多人,我是眼睁睁看着这家店越来越火,到了天冷的时候,排队的人能从屋里排到屋外,令周围的街坊顿感意外:不就是喝碗粥吗,至于吗?

其实我对这种排长队的小馆不太感冒,“帝都黑暗料理界”的规则是“火一家,毁一家”,生意火爆,忙中出乱,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再有点不思进取,菜品可想而知。这家砂锅粥倒算是例外,粥不像炒菜,它更容易保证质量,无非是料好,锅好,火候足。这里的砂锅不是北京市面上常见的砂锅,都是从南方一摞摞发过来,是比较粗糙,沙孔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锅炖出来更够味。招牌是干贝虾蟹粥,米粒都已经软烂成泥,味道混合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如果是一个大冷天,一碗粥下肚,那是种尘世的温暖。

另外一家名声在外的潮汕砂锅粥店在日坛,叫潮香洲。潮汕菜本身是亲民体贴,细水长流的。一般来说,砂锅粥只算海鲜的钱,不算粥钱,看到这里的菜单上价钱挺贵,其实不算贵。一般人会点这里的虾蟹粥,最有特色的粥品,鲜美无比,里面加入一点鸡汤和潮州香芋。我偏爱这里的田鸡粥。大冷天的,几个人聚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喝粥,聊天,搭配着卤水拼盘,油炸花生米,喝一点酒,那种感觉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从砂锅粥体系里面还衍生出一种粥火锅,以粥为锅底,里面混以鸡汤,涮食海鲜肥牛。在龙潭湖公园东门的万柳阁,这里不单有绝妙的油条,还有绝妙的粥火锅,与清汤火锅不同,粥火锅更觉有人间气,它是滞慢的,也是温暖的,最妙的是米油,在中医里这是滋补的上品。上好的雪花牛在粥底里翻滚,上面总会蘸着一些米粒,这样的涮食的妙处在于粥底里的淀粉给牛肉做了一层保护膜,叫它涮不老,一直保持鲜嫩。

一碗粥,貌似简单,其实可上天可入地。虽然我挺烦写美食掉书袋的,但是还是要介绍一款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介绍的神奇鸡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太复杂了,有做这碗粥的工夫,我都能吃饱三回了。更寻常的做法就是白粥一碗,水米交融,你侬我侬,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吃不腻,如果天天吃袁枚版的鸡粥,我会腻烦,天天吃白粥,我却很乐意。

一碗粥而已,在寒冷的冬夜,我们围着一碗粥相互取暖。食物之中承载希望,在旧时,开办粥厂是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粥可富贵,也可充饥,一碗粥似乎微不足道,却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们。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唯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吃独食的少数派报告

这里的“吃独食”不是有了东西光顾着自己吃,不给别人吃的意思,而是“单一的,独有的”意思。在吃上,我总是愿意排除万难,走街串巷只为了找一口别致的吃食。颇有“条条大路你不走,河滩小路你偏行”的架势。以我不多的经验看,“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画外音,我顺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有趣的食物总是躲在交叉小径上,别致的口味往往住在偏房。

找“独食”有门道,比如有一阵子流行吃驻京办,其中的法则就是省不如市,市不如县,正不如偏。如果餐厅招牌上写着“川鲁粤淮”,我也会绕着走,可要是写着“云南弥勒菜”,或者“湖南攸县菜”,我就会忍不住慢下了脚步。食物如同射击,越是精准越是高分。如果你说川菜,我可能一笑而过;你要是说凉山的彝族菜,我必然会两眼冒光,因为我知道,北京市面上基本上吃不到拳头大小的坨坨肉。

其实真的有一家彝族菜,藏得有点深,在北锣鼓巷,一个小四合院,叫金色凉山。这里的坨坨肉也变成了迷你版,据说在凉山,坨坨肉块头越大表明主人对客人越尊重,这里的彝族女掌柜海来阿妞说,要是这么做,别的不用吃,一块肉就饱了。坨坨肉算是彝族菜里的头牌,除了用猪肉,也可以用牛肉、鸡肉。我还是喜欢猪肉版坨坨肉,尽管已经微缩化了,可一块还是足够壮观,大口吃肉,当然还要大口喝酒,迷迷糊糊就觉得自己坐在彝族人家里的火塘边。

跟川菜比起来,彝族菜更原生态,也更奇巧。大凉山盛产原生态的好食材,比如马湖莼菜,人人都知道西湖莼菜,可是跟这马湖莼菜比起来,逊色三分,由于没有污染,这里的莼菜叶片肥厚,在汤里犹如含羞的小荷叶。这里也盛产野山菌,把种种野山菌切碎,一起做一条鱼;自然少不了传统的腊肉,随便蒸了,肥肉有半透明的效果,吃一片能多活三天;少不了的还有酸菜土豆汤,这是每一户彝族人餐桌上的家常菜,无论贵贱,只要喝到这碗汤,就想到了家。

总之,很精彩,很独食,北京独一家,过这村没这店。据说彝族姑娘吉克隽逸也常来,想在这里听她唱《阿姐噜》有点困难,但是这里的小伙个个都是唱歌高手,边吃边听着彝族小伙子唱抒情到死的彝族民歌,我总有忍不住想拍椅子转身的冲动。

北京独一份的餐厅其实不少,在三里屯,有一家雅典娜餐厅,做希腊菜,装修成一派地中海气质,纯粹的蓝色,有不错的茄盒和山羊奶酪,还有一款别致的希腊茴香酒,度数不低,加入清水就会变浑浊,有一股浓浓的大料味儿。芳园西路还有一家餐厅专门做犹太菜,叫蒂妮犹太餐厅,这里供应“洁食”,严守犹太教义,相当“少数派”。

日坛那边有一家捷克餐吧,做东欧的捷克菜,类似于德国菜,但是更粗犷,价格便宜得惊人,这里最有名的一道菜是“Goulash(古拉希)”,就是东欧家常菜,把牛肉和土豆加上红辣椒和其他调料用小陶罐子炖得烂烂的,汁水浓浓的。这款菜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赫鲁晓夫有一次出访东欧,在演讲时说:“等我们到了共产主义,我们就能天天吃‘古拉希’了。”这道菜于是成为共产主义的美食象征。后来Goulash被中国人潦草地意译为“土豆烧牛肉”,毛泽东还有诗为证:“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许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按照常规,似乎应该是“牛肉烧熟了,再加土豆”。

类似的餐厅我能列出一堆,诸如大马士革菜、伊斯坦布尔风格餐厅,这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北京的丰富与国际化,当然倒闭的我也能列出一堆,以前三里屯还有一家埃塞俄比亚餐厅,里面有个非洲姑娘坐在火塘边现磨埃塞俄比亚咖啡,以前女人街还有一家做埃及菜,后来也不知所终。

独门,其实也是一道窄门。所谓非主流往往是主流的前状态,地下也是地上的预备期。在2001年,一群艺术家合伙开三个贵州人的时候,甚少有人知道鱼腥草和酸汤鱼,酸汤鱼里还要加木姜子和树番茄;一坐一忘最早还叫回到丽江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丽江菜里还有个腊排骨火锅。后来这些都如雨后春笋了。每一条小路的尽头都可能是大路,没准还是高速路。

吃“独食”的另一个概念是“独家”,这有点像是报纸的独家新闻,人无我有,想吃这一口就要必须到我这里来,比如颇为火爆的雕爷牛腩。

雕爷牛腩花了500万买了香港食神戴龙的一个做牛腩的秘方,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噱头。在营销上又有众多新点子,比如这家店每天都生意不错,但是一个普通食客想去吃,还去不了,因为还没有正式营业,只是店家邀请,封箱内测,邀请的对象包括明星、媒体人、餐饮人。这些人纷纷发微博,赞美这里的美味,其实一般人只能看着眼馋。

这里是独家的精彩,精彩不仅仅是一份牛腩,而是每一个细节。从前菜沙拉的选择,从几款茶的选择,到饮用的矿泉水的选择,细节制胜,都是摽着欧洲米其林餐厅的标准来做,盛放牛腩的大碗都是特殊定制的。

牛腩香浓之极,浓郁如同一片黄金,所用的咖喱包括二十一种香料,其中包括来自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珍品,雕爷是文案高手,他撰写的宣传册上如此形容这咖喱牛腩:“此咖喱入口层次丰富,先是咖啡的苦香,然后辛辣的鲜香,结以蟹膏般的胶着感和回甜。”更妙的是搭配牛腩的竟然是三种米饭——日本越光稻、蟹田糙米和泰国香米,从这一点上,这里完胜五星级酒店。不同的米有不同的质感,搭配着雕爷牛腩,能细细分辨每一个侧面的精彩。除了牛腩,还有一碗鲍鱼骨汤牛腩面,也是惊艳,用的面粉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小麦芯粉,口感筋道顺滑。

最后吃完,你所使用的精致木筷子会装在一个雅致的套子中带走,作为你曾经在雕爷牛腩吃过的证据。我能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能否从兜里掏出一双刻着“雕爷牛腩”的筷子,能成为吃货的通行证书。

大厨小菜

柏悦酒店每年一度的新年答谢晚宴准时开宴,这几乎是我最期待也最没有悬念的一顿饭,因为肯定会好,并且好得没有漏洞。

今年的新年晚宴,柏悦的总厨欧阳庆龙安排的前菜是丰满的一盘,琳琅满目,包括鹅肝慕斯、苏特恩酒冻、香拧照烧顶级扇贝刺身、缅因州龙虾鸡尾小点、香煎蟹肉饼、帕尔玛火腿配哈密瓜、布拉达奶酪西红柿沙拉……一餐美味,犹如八股文章,起承转合,需要衔接得行云流水,接下来的一道汤又是令人惊艳:极品官燕,西班牙黑猪火腿冬瓜盅,再接下来的美味令人应接不暇:煎金枪鱼柳、意式红酒慢炖纯种和牛、一盘各种芝士、一款名为“回忆”的甜品……一顿完美的晚宴,便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胖胖的欧阳师傅像一个安详的饲养员在我们身边游走,跟我们亲切地聊天。他问我,你觉得今天的菜怎么样?还有什么想吃的?我一边赞美,一边怯怯地问:欧阳师傅,能不能再给我加一碗香辣牛肉面?

这碗面是我前几天吃过的,香浓之味一直在口腔里盘旋,成为味蕾上的“钉子户”。说实话,我愿意把极品官燕、缅因州龙虾、顶级扇贝、西班牙黑猪火腿、纯种和牛……全部换成一碗碗牛肉面。

那碗传奇的牛肉面用的是澳大利亚和牛,并且是牛的肋间肉,我称之为“贴骨肉”,有肥的丰腴,也有瘦的洒脱,三小时慢炖,入口就灰飞烟灭,世事皆空。面条都是手擀,根根筋道。汤底浓重,微微香辣,里面垫着脆生生的娃娃菜,一点大葱,一碗下肚,额头冒汗。如果说那盛大的晚宴是晚礼服,这碗面就是贴身小棉袄。

对于一个厨师而言,用豪华的食材做豪华的晚宴,算是中规中矩;用简单的食材做家常味道,并且有意外味,才算是妙手偶得。这也如同“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也如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两天香港美食家蔡澜来北京,我们一起吃饭,席间他说了一个故事。以前他做电视节目去法国,当地德高望重的米其林三星级厨师接待,老厨师已经久不亲自做饭,他对蔡澜说,你来了,我亲自下厨给你做饭,你想吃什么?蔡澜从兜里掏出一个鸡蛋,说:我想知道你如何做出一个完美的鸡蛋。至简至繁,美食之道。做出一个完美鸡蛋的难度远远大于做一餐美味的和牛。

我认识不少名厨,每一个名厨都有自己拿手的心水小菜,这些小菜才算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前几天,大董王府井店开业,我兴冲冲前往。吃大董许多次,最早是冲着他们家的烤鸭,后来是冲着他们家的海参,再后来是冲着他们家美轮美奂的东方意境菜,每一道菜都如同一幅山水画,各种创意与心思,到如今,我是冲着他们家的包子。

同类推荐
  • 我的彩云南

    我的彩云南

    本书为诗人邓耀泽的抒情诗集。分为五个板块,以浓郁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彩云南大地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饱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与梨园冬皇孟小冬之间的婚恋故事,更是一部爱情传奇大戏。在孟小冬的身上,杜月笙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真正魅力,更折服于小冬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在杜月笙的身上,孟小冬看到了她所扮演的一切舞台形象所具有的戏剧元素,感受到了上海“皇帝”、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的独特魅力。或许,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婚恋,没有才子佳人般的缠绵,没有风花雪月般的浪漫。但是,人世间所有爱情故事里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故事里一样不缺,值得你我好好咀嚼品味。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热门推荐
  • 亲和力

    亲和力

    《亲和力》主要讲述了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 少林剑侠传

    少林剑侠传

    言空未必空,曰痴未必痴。黄粱一梦,三生浮屠。易松子年少之时,被和尚本初及山游浪打断全身经脉,得慧海高僧及“竹林七贤”救治,重塑经脉。后被绝情然然带回蹼足抚养,学得落棠剑法、北溟剑法。绝情然然病死后,流浪落魄江湖,被木婆婆救下带往瀚海。五年之后,逃离瀚海,偶入少林,又被逐下少林。失意之时,偶遇绝情不复,武道会盟主大会上,偶遇楮贤。一生离奇故事、爱恨纠葛,由此展开。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拟网游大师

    虚拟网游大师

    玩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下无敌?叱咤群雄?单挑最强BOSS?……真正的最高境界,是让游戏不得不改版!
  • Damaged Goods

    Damaged G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极底牌

    终极底牌

    崖嫣和豆崩是两名就读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两人情同姐妹,都来自单亲家庭,性格却截然不同。崖嫣稳重内敛、孝顺,惹人爱怜,她的母亲紫佳体弱多病、沉默甚至古板;豆崩开朗大方、仗义,乐于助人,她的母亲野晴小姐是商场女强人,家境十分富裕。崖嫣倾慕学校的美术老师江渡,豆崩喜欢高三的学长程思敏。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轨迹中,其实隐藏着涌动的暗流。江渡的父亲江渭澜竟是崖嫣母亲的初恋情人,他当年为了报答舍命相救的战友,不辞而别,成为了别人的丈夫,扛起了另一个家。而程思敏的母亲其实就是崖嫣和豆崩的班主任兰老师,她费心培养的儿子出类拔萃,却在保送清华的大好机会前,悄然去了北京龙泉寺?
  • 情绪奥秘

    情绪奥秘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心性颇有研究。曾教授认为,生气、抑郁、焦虑等情绪只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了解情绪、接受情绪,并适度地调节情绪,才能更好地生活并与他人和谐相处。曾教授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从情绪入手,分析了影响情绪的诸多因素。在仔细分析情绪产生的因素及表现状况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进行相应解读,对症下药,从意识、信念等方面告诉我们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本书旨在探索中国人情绪的奥秘,内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顶”之效。
  • 冒险者笔录

    冒险者笔录

    千年前魔王与冒险者的纠葛,千年以后再次上演。他用计杀死他的亲生母亲,他便用剑亲手杀死他最心爱的女人。他抱着心爱的她的尸体在雨夜嚎啕大哭,他持剑坐在母亲的坟前变得痴痴傻傻。他让全天下的人都与他为敌,他便屠尽天下只为活!昔日的兄弟反目成仇,昔日保护队友后背的刀与剑,一次次交锋直逼喉咙,剑刺入他的腹部,他无限苍凉地看着他,“我们,怎么会走到今天这步,我们不是最好的伙伴吗?”
  • 快穿:我是花痴你来爱

    快穿:我是花痴你来爱

    她是一个从骨子里就是很懒的人,做什么都是只做一半就放弃,原因嘛就是嫌累啦,可是她却是一个非常爱看小说的人,只会对小说里的男的花痴,对现实中的却免疫,真是个怪胎,她每次看一本小说,她就会为里面的女配们伤心不值。因此她被选中了
  • 半崧集简编

    半崧集简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